且飲春醪---梁遇春印象
梁遇春不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也沒有很多資料了解他的生平。短短二十六年的人生,留下了一本薄薄的散文集《春醪集》。
如同集子的名字,也如同原序所說,讀梁遇春的這本書,就象和一個時空穿越的舊友,同飲著一杯即倒的春醪,同說著“醉中夢話”,這用心與血記錄的文字。
第一篇散文名為《講演》。行文風格似點水般,跳動活潑。用俏皮的口吻,將腦海中掠過的人物,思想,放膽地調侃一番。真將個喝得小高的模樣畫得生動。同時也透著青年胸中的才氣和驕傲。這是一個活脫脫的滿懷希望和理想主義的讀書郎的心情寫照。
梁遇春是學英文文學的。對文字的熱愛無處不在。可是他心中更熱烈燃燒的,是一團想要放出最亮麗色彩的生命之火。這團火,幾乎就是他的生命本身。當現實的嚴酷將火焰逼迫,他的文字裏也開始透出窒息和絕望。
從第二篇《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開始,梁遇春常在文章中與自己對話。一種在靜夜中的剖心以對。也許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另一半的精神存在,在極靜孤獨的時候就會走出來陪伴。將存在心底最深處的悲哀和無奈一一地擺放在麵前。那個時候分不清究竟是誰活在夢裏。
也是在這個時候,梁遇春的文風開始漸顯沉重。那股熊熊於心中的火,枉然掙紮於日漸猙獰的世界的桎梏。它燃燒得愈光亮,那無助的悲哀就愈深切。
讀到《“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我聽說悲哀是最可愛的東西,隻有對於生活有極強烈的胃口的人才會墜涕泣血,滴滴的眼淚都是人生的甘露。若使生活不是可留戀的,值得我們一顧的,我們也用不著這麽哀悼生活的失敗了。所以在悲哀時候,我們暗暗地是讚美生活;惋惜生活,就是肯定生活的價值。”
一路讀來,為遇春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自我的極度坦誠而感動。同時也為這忍看吃掉自己的心的悲傷和絕望感到心痛。這便是直麵人生求索不屈的代價嗎?如果說大雅是哀而不傷,那麽遇春的文字,便是哀之深傷之切了。一直以來感受到遇春心中似火山一般的廣博絕大的同情,又同時被冰冷麻木的世界死死地鉗住。這便是他充滿了愛,希望,夢想,又悲傷到失落了悲哀的極端矛盾的由來嗎?遇春由一個大笑人生的少年到此,短短幾年,直讓人嗟歎。
《救火夫》與《吻火》,是另外兩篇代表性的文章。《救火夫》描寫細致生動,抒情真切熱烈,表達的是對生命徹底投入的渴望和向往。《吻火》則簡捷樸素,深刻雋永,傳遞著對剛剛遇難的徐誌摩的哀思和認同。也許現實,生活,命運,給遇春帶來的是愈發厚重的黑暗,可是他心中的那團火,卻從未退縮。
梁遇春很不幸地在二十六歲便染病去世了。他留下的文字雖然恨少,但是真實清晰地記錄下這麽一個年輕的清醒的靈魂。假如遇春沒有那麽早離開,或許他會從那種青年時代特有的近乎奢侈的悲觀主義中走出來。以全新的熱烈的希望,對生活,對光明的熱愛,他充滿個性的犀利的筆觸,略帶俏皮的口吻,火一般的心,還有曾經的無邊無際的哀傷,他的文字又會迸發出怎樣綺麗的色彩!
感謝遇春在匆匆人世中給我們留下他的痕跡,讓我們在靜夜的黑暗裏看得見跳動的火光,照著我們的心和影。
東風再起 2018.11.
原創文字。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引文摘自梁遇春《春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