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小說與佛教文化(轉)

本文內容已被 [ 人間HYDE ] 在 2007-11-02 15:50:0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古龍小說與佛教文化(轉)

   一、古龍與佛教文化
   分析古龍小說之前,不得不說一下古龍本人。雖然他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西文係,但畢竟他是中國人,在他骨子深處仍有深深的佛教文化印痕,在林清玄看古龍係列中,林先生有一篇文章《酒色財氣都戒掉了》寫道:
   “古龍不喝酒的生活是十分平淡而安靜的。
   他每天五點半起床,看過早報,再喝杯牛奶,吃幾片餅幹休息一下,構思正寫的小說。
   八點開始寫作,一直到十二點,工作四個小時。
   中午到外麵吃個飯,散步一個半小時。
   下午靜養或讀書,偶有朋友來聊天。
   晚上練毛筆字。”
   看這份時間表,簡直不像古龍,像是一個和尚,古龍說:“我現在的生活與和尚沒有兩樣。酒色財氣、吃喝嫖賭、聲色犬馬,這些我過去最喜歡的東西,現在都戒掉了,現在連脾氣都不發,你信不信!閑來無事,讀讀禪宗的書,看一點佛經,這不就是和尚的生活嗎?”
   據古龍說,他回到這樣單純寧靜的生活,反而找到真正心靈的平安,即使有寂寞的時候,也感覺是充實的。尤其是腦筋清晰明淨,可以寫出真正有代表性的、好的武俠作品。像這幾 天,離散了三十年的父親登報來找兒子,他也能淡然處之,他說:“我自已也離過婚,深知破碎的婚姻都有苦衷,經驗婚姻的敗,每個人都會痛苦。那麽做兒子的,有什麽資格對上一代人的婚姻提出看法或評論呢?”
   古龍形容自己遇到這件事的心情,就像走在路上,空中突然落下一個花盆打在你頭上,你有什麽選擇呢?你隻能說幸好掉下來的是陶盆,不是鐵盆,甚至,幸好是花盆,而不是飛機。
   “要是以前遇到這樣的事,一定激動不已,喝幾天幾夜的酒,幾天幾夜睡不著覺,哪裏還能靜靜的坐在這裏聊天呢?”對於自己心境的改變,古龍言下頗有欣慰之意,“一笑”(出自《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四鳩摩羅什譯)不隻是他現有的心情,也幾乎是他現在的人生態度。
   他最感慨的是:“有這麽高的心情境界,有這麽深刻的徹悟,唯一遣憾的是失去了健康。”
   另外,在林先生另外一篇文章《敬酒罰酒都不吃》中,古龍曾經大徹大悟般說:“其實,這幅字(一笑)很能表現我現在的心情轉變,過去開懷痛飲是要掩飾內心的空虛,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裏麵有忍才能換;後來不能喝酒了,是看到陌上的花也可以醉了,境界高了一層。現在呢!現在隻有一笑,對任何事都一笑置之了。”
   笑是佛教對世間諸事反抗而取的一種智慧的心態,是一種放下的明智之舉,真正的放下可以變大地做黃金,攪長河為酥酪。如佛寺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又如: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由此可見,古龍的生活也是富有佛禪味道的,另外他也有佛陀要求的大慈悲心,多次為孤兒院大量捐款。善於為別人著想,布施助人。
   有了佛教文化浸潤的古龍,才有了佛教文化在他小說中的蘊藏。下麵從幾個方麵來分析一下佛教文化對古龍小說的影響。
   二、古龍小說與佛教文化
   1、佛寺和僧人
   僧人是佛教三寶之一,佛寺是佛陀教育的機構。所以說佛教寺廟和僧人是佛教文化最直觀和最顯著最根基的表現。古龍小說中就有大量佛寺(佛教出家人過僧團生活的固定場所)和和尚(就是直接教我們佛法的老師)。少林寺就不必說了,其它的例如:
   《邊城刀聲》 大招寺
   《多情劍客無情劍》 鐵和尚 、心眉大師 、 大歡喜女菩薩
   《大人物》 賭場和尚群 、梵音寺
   《蕭十一郎》 鐵山大師
   《劍. 花 .煙雨. 江南》 觀音大士的莊嚴寶像
   《七殺手》 鐵和尚
   《獵鷹.賭局》 雲大師 、鐵羅刹 天棄庵、寡婦廟 、 天棄大師
   《血海飄香》 妙僧無花、素心大師、天峰大師 、天蟬大師、天強大師、灰眉僧人
   《大沙漠》 石觀音
   《畫眉鳥》 菩提庵 、聾啞尼
   《蝙蝠俠》 枯梅大師
   《決戰前後》 西藏密宗 、老實和尚 、喇嘛
   《幽靈山莊》 明覺禪師 、 靈隱寺
   《天涯. 明月.刀》 天龍古刹 、瘋和尚
   《刀魂》 大悲師太
   在《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中印光法師說“既能歸心三寶,依教奉行,自可複本心源,徹證佛性”在佛教文化中,和尚的意思是“和中最上”或者是“以和為尚”,因為佛教的專職教徒要過“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的“六合敬”的僧團生活,這就是和尚的原意,是佛教三寶之一,而尼姑則是佛教的出家女性,她們中的地位尊崇者也可稱之為“師太”。所以,寫佛寺和僧人,讓大家貼身感覺到佛教的生活氣息,有利於我們從平常的細微處親近佛教文化,有利於佛教精神潤物無聲地滲進我們的舉動,感動我們。如佛寺的莊嚴寶像,總會或多或少讓人感覺到莊嚴肅穆,心靈澄淨,不讓我們有非分之想,讓我們居心誠敬,恭敬法寶。還有那些濟世度眾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和尚、禪師,如老實和尚,明覺禪師,為世界大眾的安寧,忍受著非人的心靈痛苦,寧願被世人甚至朋友誤解,卻矢誌不渝地堅持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積極力量來應付生命中的種種惡風濁浪。看到這些,總有那麽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感動,讓我們體驗到佛法的魅力。
   2、談佛論道
   佛經和佛教勝地是佛教的依托。各個菩薩有自己的經書,也是其宣講佛法的藍本,佛教勝地是菩薩講經地場所,二者都是佛教精神的載體,當然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內容。例如:地藏菩薩本原經是佛門的孝經。[普賢菩薩]代表實踐——將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等等。而古龍小說中直接談論這些菩薩或者經書的片斷有:
   《天 涯 明月 刀》
   九華山不但是詩人吟詠之地,也是佛家的地藏王道場。
     《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盡藏。”取名地藏。
      《大乘佛經》上記載的是“地藏受釋尊付囑,令救度六道眾生,決不成佛,常現身地獄中,以救眾生之苦難,世稱幽冥教主。”
      《地藏本願經》二卷,唐實義難陀譯,經中記載“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召地藏大士永為幽冥教主,使世上有親者皆得報本薦親威登極樂。”
      這本書多說地獄相及迫薦功德,為佛門的孝經。
      經中又說地藏菩薩救渡眾生,不空誓,不成佛之弘願,故名“地藏本願。”
   所以“九華劍派”不但劍術精絕,同時也有待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玄秘。
   ………………………………
     傅紅雪道“大師來自何處?”
      如意大師道:“來自九華。”
      傅紅雪道:“王子來自何方?”
      如意大師道“來自新羅。”
      傅紅雪道“他舍棄尊榮,為的是什麽?”
      如意大師道:“舍身學佛。”
      傅紅雪道“既然舍身學佛,為何曾不成佛?”
      如意大師道“隻因普渡眾生。”
      她神情已漸漸寧靜,神情也更莊嚴,別人卻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
     原來唐時高宗曾發兵助新羅平亂。新羅王子金喬覺舍尊榮,來華學佛,獨上九華駐錫修道,一生事跡與地藏顯現者無異,唐德宗貞元十一年金氏圓寂,臨終時形顯如地藏王菩薩本像,世傳以肉身得道,於峰頭建肉身殿塔。殿塔四麵玲現,金碧璀璨,四隅有銅缸多作朱砂萌翠色,中儲神燈聖油,可賜人清寧安靜。九華弟子多隨身而帶。
      傅紅雪又問道王子於今何在?”
      如意大師道“仍在九華。”
      傅紅雪道“王子普渡眾生,大師呢?”
      如意大師道“貧尼亦有此願。”
      傅紅雪道“既然如此,但望大師賜福,使我心情寧靜。”
      如意大師雙掌合十道“是。”
      她果然從懷中取出個檀木小瓶傾出幾滴聖油,在傅紅雪麵頰和手背上輕輕摩擦,口中低喃佛號,又問道“你有何願?”
      傅紅雪曼聲而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如意大師以掌心輕拍他的頭頂,道“好,你去。”
      傅紅雪道“是,我去。”
      他始起頭,蒼白憔悴的臉上已發出了光,不是油的光,是一種安詳寧靜的寶光。
      他再次走上石台,走過卓夫人麵前時,忽然道“現在我已知道
      卓夫人道“知道什麽?”
      傅紅雪道:“知道是你。”
      卓夫人臉色驟然變了,道“你還知道什麽?”
      傅紅雪道:“知道是你。”
     卓夫人道“你…。你怎會知道的?”
     傅紅雪道“靜慮深密如秘藏。”
     他走上石台,麵對公子羽,不但靜細磐石,競似真的已如大地般不可撼動。
   又如下麵這一段對話:
   《蕭十一郎》
   蕭十一郎道:“據說這種功夫叫‘瑜咖”。”
     風四娘道:“瑜咖!”
     蕭十一郎道:“這兩個字是天竺語。”
     風四娘道:“那瞎子練的是天竺武功?”
     蕭十一郎道:“至少瑜咖是天竺武功,那‘九轉還童、無相神功’據說也是從天竺傳來,兩種武功本就很接近。”
   瑜伽(梵文YOGO)本義為“軛”,引申為駑馭,調製之義,是佛教的專用名詞,是從印度佛教傳過來的,漢譯佛典譯為“相應”,指調控自己身心令與某種東西相應,相契合,相一致。在中國佛教文化中是指自我調製以修煉身心的工夫的通稱。當然也是佛學文化的直接體現。
   總之,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看到古龍是有一定的佛學基礎的,並在其小說中具體地顯現了出來。他一定是讀過佛學經書的,不然他不會這麽詳細地寫下這些文字的。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說古龍是深受佛教文化熏染的,和佛教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3、佛門機鋒
   機鋒是禪中之禪,機鋒是做一個禪師應具備的能力。機鋒的目的是為了度人,指導別人修行;淬煉自己的見地。若不是為了度人或度己,是不會有機鋒法戰的事情發生的。而度人也好,度己也好,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學人必須先具有修行人的道骨。古來機鋒的勝負,通常不在言語上是否占上風,言語上占便宜的可能輸,言語上吃虧的也可能是贏,其中的關鍵在於是否有修行人的骨頭。因此,做禪師的第一課是機鋒。看下麵這一段描述:
   《多情劍客無情劍》
      老人道:“要手中無環,心中也無環,到了環即是我,我即是環時,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還差一點?
      老人道:“還差一點。”
      他緩緩接著道:“真正的武學巔峰,是要能妙滲造化,到無環無我,環我兩忘,那才真的是無所不至,無堅不摧。”
      說到這裏,李尋歡和上官金虹麵上也不禁變了顏色。
      少女道:“聽了你老人家的話,我倒忽然想起一個故事來了。”
      老人道:“哦?”
      少女道:“禪宗傳道時,五祖口念佛揭:‘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使留塵埃’。這已經是很高深的佛理了。”
      老人道:“這道理正如‘環即是我,我即是環’,要練到這一步,已不容易。”
      少女道:“但六祖惠能說的更妙:‘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落塵埃。’所以他才承繼了禪宗的道統。”
      老人道:“不錯,這才真正是禪宗的妙諦,到了這一步,才真正是仙佛的境界。”
      少女道:“這麽說來,我學的真諦,豈非和禪宗一樣?”
      老人道:“普天之下,萬事萬物,到了巔峰時,道理本就全差不多。”
      少女道:“所以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做到‘無人無物,物我兩忘’時,才能真正到達化境,到達巔峰。”
      ………………………………………………………………
      李尋歡和上官金虹若是要交手,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勸阻。但老人和少女的一番對話,卻似已使得他們的鬥誌完全消失了。
      兩人雖然還是麵麵相對,雖然還是保持著原來的姿勢,但別的人卻都透了口氣,突然覺得壓力已消失。
      這隻因那種可怕的殺氣也已消失!
      李尋歡突然長長歎息了一聲,道:“神龍見首不見尾,孫老先生庶幾近之。”
      上官金虹沉著臉,冷冷道:“道理人人都會說的,問題是他能不能做得到。”
      李尋歡笑了笑,道:“能說得出這道理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正是佛教經典裏的所謂“不說之說”。說的是須菩提尊者有一天在山洞中冥坐,天空中忽然散落許多鮮花下來。須菩提便問是誰散花,所為何事?空中聲音回答:我是梵天,因為尊者善說般若法門,所以雨花讚歎。須菩提說,我在這裏,一字未說,何有說法?梵天回答:尊者以不說而說,晚輩以不聽而聽。這就是無上大法。
   佛教的機鋒是佛教文化的外延,是我們非佛教信徒所喜聞樂見的,也是我們認識佛教的第一個層麵。而古龍小說中這樣的機鋒時有顯現,表現了古龍內心深處的佛教情結。
   又如:
   《陸小鳳係列》之《決戰前後》
      西門吹雪忽然道:“你學劍?”
      葉孤城道:“我就是劍。”
      西門吹雪道:“你知不知道劍的精義何在?”
      葉孤城道:“你說。”
      西門吹雪道:“在於誠。
      葉孤城道:“誠?”
      西門吹雪道:“唯有誠心正義,才能到達劍術的顛峰,不誠的人,根本不足論劍。”
      葉孤城的瞳孔突又收縮。
      西門吹雪盯著他,道:“你不誠。”
      葉孤城沉默了很久,忽然也問道:“你學劍?”
      西門吹雪道:“學無止境,劍更無止境。”
      葉孤城道:“你既學劍,就該知道學劍的人隻在誠於劍,並不必誠於人。”
      西門吹雪不再說話,話已說盡。
      路的盡頭是天涯,話的盡頭就是劍。
      劍已在手,已將出鞘。
      就在這時,劍光飛起,卻不是他們的劍。
      這時候,月已淡,淡如星光。
   佛教偈語不正和這些話語有異曲同工之妙嗎?而且菩薩佛徒擅長於打禪機,錘煉自己的心性,啟法別人的智慧,這些機鋒當然是佛文化的天然組成部分,正是佛教文化佛陀精神的真實體現。機鋒的內容含有深厚的佛陀思想。
   4、平等寬恕的佛陀思想
   在《佛法概論》中,著名的印順法師說:三乘同性的聖人,不是神,隻是以智證空寂而得離欲解脫的自由人。從引業所感的業果來說,人類的主要本質是平等的。佛主張人類平等,非但如此,一切有情皆平等,如人,畜生,螻蟻。在《般若與人生》中,惟賢法師說:佛法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與眾生平等;《金剛經》講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確,平等是佛法中得很重要的教義,是佛教徒修行的主要部分之一。正如淨空法師講《大勢至菩薩含佛圓通章親聞記》所說的“平等心亦叫禪定,亦即無量壽經講的清淨平等說”。誰也不比誰高大,誰也不比誰低下,人人皆有佛性,我們不可以看不起別人,也不可以看不起自己。古龍正是信奉這些和佛法吻合的精神,而且古龍將這些很好地應用到了小說之中。有例為證:
   《大人物》
   其實楊凡並不奇怪,一點也不奇怪。
      他隻不過是個很平凡的人。田思思忽然覺得開心了起來,那些不幸的遭遇,仿佛已離她很遠。
      豬八戒看來雖愚蠢,那幾釘耙打下來時也蠻唬人的。
      若沒有豬八戒,唐僧也未必就能上得西天。
      豬八戒真的愚蠢嗎?
      在豬眼中,世上最愚蠢的動物也許就是人。
   有的人好像天生就運氣,所以永遠都活得很開心。
      楊凡就是這種人,無論誰想要這種人生氣,都很不容易。
   楊凡淡淡道:“一個人自己做事若太不小心,最好就不要怪別人、埋怨別人。”
      他的聲音平淡而穩定,慢慢的接著道:“無論誰都應該學會先責備自己,然後才能責備別人;否則就表示他隻不過還是個沒有長大的小孩子。”
      唯一跟別人不大一樣的是,他不但相信別人,也相信自己。
   他做事總喜歡用他自己的法子,但那也是很普通的法子,公平,但卻並不嚴峻。
      他無論對任何大都絕不會太過分,但也絕不會放得太鬆!
      他喜歡儒家的中庸和恕道,喜歡用平凡寬厚的態度來麵對人生。
   這是《大人物》中主人公楊凡的一段心理獨白。他快樂,對什麽事情都不執著,對任何人都真心相待並贏得了他們的認可。但他也隻是一個平凡的人物,外表實在談不上好看,言辭也沒什麽華美,但他那種對生命的尊重,對人生歡樂的渲染讓人不由自主地敬仰。讓我們不需要理解,甚至不需要時間,就能夠從心靈深處對他產生信仰。這就是古龍小說中的人物暗含的佛教精神的魅力:眾生平等,人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內心快樂,用寬恕仁愛之道去化解我們心中的暴戾之氣,讓我們沾染佛性,讓我們在喧囂的世間得到或多或少的安靜。
   《天涯.明月.刀》
   在別人眼中看來,她是個卑微下賤的女人,為了五錢銀子,就出賣自己。
     可是她對他—無所求,隻要他能讓她照顧.她就已心滿意足,比起那些自命“高貴”女人來,究竟是誰高貴?誰卑賤?
      她出賣自己隻不過因為她要活下去。又有誰不想活下去
      “人活著就該奮發因強,清醒的做人,絕不能自暴自棄,自甘墮落。”
      這些話她全不懂。她已在泥淖中活得太久了,從來也沒有人給過她機會讓她爬起來。
      對她來說,生命並不是別人想象中那麽複雜,那麽高貴的事。
      生命並沒有給過她什麽好處,又怎麽能對她有太多要求。
      紅雷再次長揖。這是他第一次對人如此尊敬,他尊敬的並不是這個人,而是他天下無雙曲琴藝;高尚獨特的藝術,高尚獨立的人格,都同樣應該受到尊敬。
   鍾大師道“因為我看得出你的衣衫雖不整,心卻如明鏡,你自已又何必自慚形穢?”
     總的來說,古龍是有深厚的佛性的,他認為人人平等,所以他尊重每一個人,從古龍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書中每個人都是主角,一樣的性格豐滿,具有獨立的個體,如《陸小鳳》係列的花滿樓、西門吹雪和陸小鳳完全是平等的個體,誰也沒有依附於誰,《邊城浪子》中的傅紅雪和葉開也是。甚至就是書中的反麵人物,古龍仍寬恕他們,理解他們,和正麵劇角色一樣公正地看待他們寫他們,並企圖把他們引向光明。
   另外,其作品的平民化也是平等的一個重要表現。例如,他書中的主人公大多是普通人,如《歡樂英雄》中的郭大路根本毫無背景,《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紅雪也可以愛上一個長的很普通的妓女,而且他也會醉後睡在臭水溝旁,時而羊癲瘋也會真真切切地發生。《三少爺的劍》中“沒用的阿吉”(主人公三少爺謝曉峰)也會在店裏打雜受氣,也會去心甘情願去挑糞,揀沾了糞汁的饅頭去吃。《那一劍的風情》中的楊錚隻是一個小衙門的捕快(地位相當於縣公安局的警察),這些正是平民化的體現,書中的人都有和我們大眾一樣的煩惱憂愁,古龍正是要通過這些江湖上的小卒的煩憂,來極力表現“平等”這種文學理想。除了刻畫大量痛苦的形象外,在古龍的文學世界中,這些武林“英雄”們不再有連小孩子也不會再相信的所謂“奇遇”,他們能成為絕頂高手不是靠師傅,不是靠靈丹妙藥,而是靠真實的咬牙流血的苦練、苦修。在這些人身上,古龍用人最原始的本能,向讀者展示了人生應有的一份執著和嚴肅的意義。尤其令我們會聯想到現實的是,一個頂級俠客的地位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了,如果,哪怕是有一時半刻的疏忽他就有可能立刻被別人取代,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更高、更快、更強,這與現實中的競爭何其相近?最重要的是,古龍通過這種藝術形象,徹底剝去了“俠客”身上光彩奪目的外衣,在古龍的世界中,本領高強的好漢不再是一擲千斤,塊肉鬥酒,富可敵國的“貴族”,而是一些為 了養家糊口必須去老老實實的去工作的潦倒者,而更多的時候,往往隻是為了一頓飯,就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並非太多的收入。 雖然,在《陸小鳳》,《楚留香》裏,主人公已然都有轟轟烈烈的戰績,絕世的武功人品,可是他們的悲傷,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喜悅,我們會發現其實同我們身邊的人別無二致。不再象金庸,大量描寫英雄,說教式的套入道德評價,用一 種自上而下的高度去判斷每個人的好壞。在古龍的文學世界裏,即使天下無敵的 高手一樣會為風月而憂傷,一樣會有常人般的需求,而天下第一的那個人,也不再一定是書中的正麵人物。而平民化正是佛教平等觀點的體現。在古龍的《飛刀又見飛刀》的序言,《關於飛刀》文中的第一部分他深有感觸地寫道:
   刀不僅是一種武器,而且在俗傳的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可是在某一方麵來說,刀是比不上劍的,它沒有劍那種高雅神秘浪漫的氣質,也沒有劍的尊貴。 劍有時候是一種華麗的裝飾,有時候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某一種時候,劍甚至是一種權利和威嚴的征。刀不是。
   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
   有關於劍的聯想,往往是在宮廷裏,在深山裏,在白雲間。
   刀卻是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人出世以後,從剪斷他臍帶的剪刀開始,就和刀脫不開關係,切菜、裁衣、剪布、理發、修鬢、整甲、分肉、剖魚、切煙、示警、揚威、正法,這些事沒有一件可以少得了刀 人類的生活裏,不能沒有刀,就好像人類的生 活裏,不能沒有米和水一樣。奇怪的是,在人們的心目中,刀遠比劍更殘酷更慘烈更凶悍更野蠻更剛猛。
   從這一段關於“刀”的總結性評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古龍偏愛“刀”的理由。
   所有理由中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所以,他關切的,更多的並不是朝廷廟堂的“大事”,更多地是普通人的“人性”,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平民世界的日常生活。
   所以,他寧願用“刀”。
   刀,更接近平民的世俗生活,不必在深山白雲間,而充溢於世俗紅塵裏。
   用刀,不必在高雅中求精彩,自可在平凡中見偉大。
   劍固然典雅,“平民化”的刀也同樣可以“好看”。
   刀的“平民化”。不正代表了佛教與普通百姓的親密融合嗎?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佛性,所以才有那麽多不識字的老人村婦信佛,而刀也是人人都擁有都熟悉的。
   寬恕方麵,古龍更是崇尚寬恕一切,古龍的解釋是:“寬恕遠比報複更偉大”。“生命如此美好,愛情如此奇妙,一個人若還不能忘記仇恨,豈非愚蠢得很?”這當然符合佛祖的教訓:對於我們的敵人,對於那些邪惡者,我們要深懷同情,更要愛他們勝於我們的親人、朋友。正如《歡樂英雄》中郭大路說的,“人之初,性本善,若非被逼的無路可走,又有誰願意做強盜呢?”在對待敵人方麵,他更有寬恕的信心,他認為放掉壞人遠比殺人容易快樂,他說“他們(螞蟻—一個江湖有名的壞人集團共五人)決不會再去害人,我看他們並不是太壞的人。就算以前做過不太好的時,此後也一定會改過的。…………就算他們真的很壞,聽到了我這句話後,也一定不好一死再去做壞事了。”所以,古龍小說 中的人物我們都可以理解,林仙兒為什麽那麽壞,因為李尋歡娶了她又馬上拋棄了她,所以她要報複李。慕容秋荻對謝曉峰也一樣, 上官小仙在《九月鷹飛》中,是整個陰謀的暗中操縱者。她野心勃勃,又極富機心,騙得武林第一高手葉開與他的情人丁靈琳保護自己。利用葉開一一除掉所有對手,實現她稱霸武林的野心。按一般的倫理觀念,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反麵角色,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怎麽也恨她不起來。原因在於古龍不時地添加了一點東西,也就是不時地描寫一下上官小仙對於葉開的癡情,以及得不到愛的寂寞,還有一個女性內在的脆弱。所以,葉開到最終都無法下手殺她,隻能寬恕了她,隻是在氣勢上、心理上打敗了她。
   5、熱愛美好生命 尊重快樂生活
   從未有任何小說中有古龍這樣對生命的讚頌,對生命的熱愛。
   在古龍的小說中,無論是大奸大惡,大悲大喜,都有著一股昂揚的氣質,那是對生命的熱愛,一種執著和熱望。
   在《簫十一郎》中這種蓬勃的對生命的渴望,當是超越了一切人性和獸性,超越了善和惡,所以一個是最具理性的人,一個是最具獸性的狼,本是兩個最具衝突的個體,竟那麽奇妙地統一起來。對生命的熱愛給予了天下萬物頑強的生命力,所以重傷的蕭十一郎能回到狼群,能從死亡的邊緣掙紮回來,所以楊錚毅然斬去自己的右臂(離別鉤--“離別,是為了永遠的相聚”)所以公子羽希望“公子羽”能永 遠年輕,所以埋在山中的夜帝能微笑著飲酒,所以傅紅雪的黑刀挖斷了刀尖,古龍筆下所有的人都有著最頑強的生命力。也許你還會說:他們並不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甚至,他們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但是你可曾想過,天下所有的人都會有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對生命的熱愛。耶酥複活的時候第一個看見的是一個妓女,佛也曾讓乞丐成佛,這乞丐,這妓女,豈非是普通人,但成佛得道,就不再是“普通人”,為什麽?是因為心靈上的升華嗎?但是他們原本就沒有變化啊。變化的是他們的經曆,那足以激勵起一種精神,將普通的變成不普通的,將平凡的變成不平凡的,激勵起更多的人更高層次的渴望,從這點上來說,我們需要的是那種能激勵人心的力量,而不用管這種力量是從哪裏來。
   永遠燦爛微笑的花滿樓讓我們永遠微笑著麵對生活。
   瀟灑的楚留香告訴我們要愛這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
   蕭十一郎讓我們明白人如何去頑強麵對困境和艱難。
   鐵心熱血的鐵中棠告訴我們這世上總有得失和執著。
   西門吹雪讓我們理解人在世間有著更高更深的追求。
   段玉告訴我們其實誠實也是人世間一樣強大的武器。
   ..............
   這一切,都是因為可愛的生命。
   的確,生命是最珍貴的,從全體佛法去理解,佛法的德行,以人生的和諧、福樂、清靜為理想,為標準。生存是最基本的,如果離開這一根本事實,一切皆無從說起。印順法師在《佛法概論》中也深有感觸的說:佛法獨到的見地,卻以為人間最好。這因為一切有情中,地獄有寒熱苦,幾乎有苦無樂,畜生有殘殺苦, 惡鬼有饑渴苦,也是苦多於樂。天上的享受,雖比人類好,但隻是庸俗的,自私的;那種物質欲樂,精神安定的陶醉,結果是墮落的。所以人間最好。經中常說“人身難得”的名言。……有“天”勸他說:你應求生善趣的人間。人間有什麽值得諸天崇仰呢?經上接著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得也。”這即是說:諸佛皆在人間成佛,所以人為天的善趣,值得天神的仰慕。佛教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離苦得樂,而這個世界有這麽多不應該的欲望,貪、嗔、癡,名與利,金錢與美女,而佛教正是圓滿地幫助我們解決眾生的一切苦難,讓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遠真實的幸福。
   而古龍的小說正是這樣讓人快樂幸福,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古龍曾經這樣說:“我總認為人世間悲慘不幸的事已夠多,我們為什麽不能讓讀者多笑一笑?,為什麽還要他們流淚?
   就因為我自已從小說不喜歡悲哀鬱悶的殘缺事,所以我寫的故事,大多數都有很圓滿的結局。
   有人說:悲慘的情操比喜劇高。
   我一向反過這種說法,我總希望能為別人製造些快樂,總希望能提高別人對生命的信心和愛心。
   假如每個人都能對生命充滿了熱愛,這世界豈非會變得更美麗得多?”
   古龍又說:寫了十年之後,我才漸漸開始對武俠小說有了一些新的觀念、新的認識,因為直到那時候,我才能接觸到它內涵的精神。 一種“有所必為”的男子漢精袖,一種永不屈服的意誌和鬥誌,一種百折不回的決心。 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戰鬥精神。這些精神隻有讓人振作向上,讓人奮發圖強,絕不會讓人頹廢消沉,讓人看了之後想去自殺可是現在想起來這些都是值得的,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因為我們已經在苦難中成長。一個人隻要能活著,就是件愉快的事,何況還在繼續不斷的成長。所以我們得到的每一次教訓,都同樣值得我們珍惜。都可以使人奮發振作,自強不息。 一個人如果能時常這樣去想,他的心裏怎麽會有讓他傷心失望、痛苦悔恨的回憶,在他的小說中這樣的讓人熱愛生命,以生命為貴的言詞,讓人不必悲傷,快樂生活的語句的比比皆是。
   例如:
   《七殺手》
     這個世界上,本來都有很多事都是這個樣子的。非要到了那件分生死勝負存亡的那一刹那間,才能夠知道結果。
      可是,知道了又如何7
      李壞勝了又如何?敗了又如何?
      生死存亡是一刹那間的事,可是他們的情感卻是永恒的。
   就是因為有了這情感。
      無論李壞是生是死,是勝是敗,對李壞來說都是一個喜劇。
      無論月神是生是死,是勝是敗,對月神來說,也同樣是一個喜劇。
     這就是古龍寫作的宗旨,不是要人看了他的書而再為這悲慘世界徒留眼淚,而是剔出這世間能讓我們感到歡樂的事讓我們看到未來歡樂的希望,讓我們這個世界多一些笑聲,多一些能讓我們感到昂揚的精神,不被社會重壓壓倒,而讓我們每人都歡樂一點,這樣,世界就會變成一個歡樂的人間,人人都會更好受一些。這也許是佛教的宗義所在吧?
   《多情劍客無情劍》
   孫小紅的步子很輕快,就像是永遠也不會疲倦似的,因為無論對什麽事,她都有很大的興趣。
     她對生命正充滿了熱愛。
     她還年輕。
     一個人的心若已死,隻有兩種力量才能令他再生。
     一種是愛,一種是恨。
     阿飛自己就是靠了愛的力量而重生的,現在,他卻要以恨的力量來激發荊無命生命的潛力。
     他想要荊無命活下去。
     假如這也算是報複,那麽這種報複隻怕就是世上最偉大的報複了,假如世上的報複都和他一樣,人類的曆史必定更輝煌,人類的生命必將永存。
   阿飛也笑了。
     他已經很久狠久沒有這麽樣笑過。
     這一笑,使他驟然覺得自己又年輕了起來,對自己又充滿了勇氣和信心,對人生又充滿了希望。
     就連那凋零的木葉,在他眼中都充滿了生機,因為他知道在那裏還有新的生命,不久就要有新芽茁長。
     他從不知道“笑”竟有這麽大的力量。
     他不但佩服李尋歡,也很感激,因為一個人能使自己永保笑音,固然已很不容易,若還能讓別人笑,才真正偉大!
     “畫蛇添足”不但是多餘的,而且是可笑。
     但世上太多煩惱,豈非就因為笑得太少?
     笑,就像是香水,不但能令自己芬芳,也能令別人快樂。
   你若能令別人笑一笑,縱然做做愚蠢的事又何妨?
   《蕭十一郎》
   小公子眼珠子轉了轉,終於放開了扶著他的手,笑道:“小心些呀!莫要掉下去了,連屍首都找不著,活著的蕭十一郎我雖然見過了,但死了的蕭十一郎是什麽樣子,我也想瞧瞧的。蕭十一郎笑道:“死人雖比活人聽話,但卻一定沒有活人好看,你若瞧見,隻怕會變得討厭我了,我何必讓你討厭呢?”
     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支持多久,隻知道那最多也隻是片刻間的事了。
     她本已決心想死的,現在卻全心全意的希望能再多活片刻。
     若能再多活片刻,說不定就能再見蕭十—郎一麵。
     但見不見麵又有什麽關係呢?隻要我知道並沒有害死他,隻要他還能好好地活下去,我就算立刻死,也死得心安了。我能平平靜靜、問心無愧地死在這裏,上天已算對我不薄,我還求什麽?
   生命是美好的,人沒有權利去褻瀆生命。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佛屠,螻蟻尚且知偷生,何況我們萬物靈長的人類。佛教一再誨人不倦地鼓勵生命的重建,利用這一人生的存在而做修養的努力,以致改造現實的乃至未來的命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有頓悟之說,臨死之前悟得道,臨死之前就可成佛,沒有生命,則一切依托都不複存在,所以生命是佛教的根本立足點。
   等等,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敘述了。
   堅持不殺人的信條是古龍小說中大部分主人公的夙願,例如《流浪的貴公子-楚留香》中寫道:楚留香,不論敵人如何的凶殘,不管情況多麽的危急,他永遠能堅持這個不殺人的原則.要我們一般人不去殺人,好似很容易.但一個已在武林揚名立萬,享有極大名氣,卻也時時引人其項上人頭的武林名人要他不殺不殺人卻很難.因為他不殺人,人卻要殺他.而楚留香卻能始終秉持著”絕不殺人”的原則,更是難能可貴.即使對方是十惡不赦之徒,楚留香也會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亂殺人,是尊重生命,更是體恤其血性至親的仁慈表現楚留香不愧為香帥,就憑這份仁厚良善之心,便可稱帥而不辱焉。為了生存(自己生存和別人的生存)忍任何事情,也是大部分人的理念。又如陸小鳳係列,雖然陸小鳳武功高強,但死在他們手下的人幾乎沒有。謝曉峰天下第一,但卻任人砍自己,郭大路對敵人從來都是感動他們,然後放了。這些都是因為他們都如佛教信徒一樣尊重生命,求內心的安靜歡樂平和,以達到佛陀教育的宗旨:做人,做一個慈悲與智慧的人,一個身心清靜、健康的人,一個快樂無憂的人,一個有益於眾生的人,一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張躍生教授《重視並抓緊佛教文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讓自己快樂地好好活著,也讓別人快樂地好好活著,這就是古龍的人生哲學
   6、善良、希望、積極、勇氣、正義——佛教文化的人生精神
   佛教可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是自己覺悟,但是還沒有發心,不能自動地去幫助別人覺悟。大乘就是自覺之後,能夠主動地去幫助一切希望覺悟的人,使他從迷惑到究竟圓滿的覺悟。小乘就是自我內心的修行,而大乘則是要求喚醒物質世界中沉睡的力並為人類的幸福作出崇高的奉獻,大乘弟子對所有的存在既不偏於物質也不偏於精神,而隻是努力從貧困中解脫出來。要求舍己度人,普度眾生。利樂有情,莊嚴國土。我們就是要有這種大乘的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的信念。
   但是,要達到大乘的境界,要普渡眾生,光靠慈悲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勇猛心,這也正是佛教菩提心的第三個方麵。勇猛心就是意誌的精進不息和剛健有力,它表現在臨危不懼,臨難不退,臨死不屈,敢於正麵人生,勇於承擔責任和義務,敢於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等方麵。沒勇猛心的大悲(菩提心之一)是救狼的東郭先生,沒有勇猛心的智慧心(菩提心之二)也是一種不發生多大作用的智慧。而要達到融合大悲心、智慧心的勇猛心的第三層麵,我們需要以下幾個方麵的信念:
   一:擔當苦行,助人為善的信念
   二:時時給人希望、光明、勇氣、鼓勵的口吐蓮花,隨喜功德的樂觀的信念
   三:高度自信,平等恭敬的處世理念
   四:忍辱負重,寬宏大量的悲惻信念
   五:精進奮進,百折不撓的勇氣
   六:八風吹不動,獨立自主的信念
   這樣的佛教才是與現實融合的太虛大師和趙樸老的“人間佛教”,能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支點,既不執著於空也不執著於有,既不消極厭世也不盲目進取,給我們指引一種安身立命的方法,給我們展現一個美好的未來世界。
   而古龍的小說也正給我們善良、希望、積極、奮進、勇氣、正義 的人生精神。也給我們指引了一條通向人間佛國的思想方法,我們也能在看了古龍小說以後心裏呈現出一個美好的清靜平和諧和的美好世界。
   例如:
   《鳳舞九天》
   陸小鳳又定定的看了老實和尚一眼,苦笑道:“這就是你了解的人生?你就是為了要享樂,才加入了小老頭的行列?”
     老實和尚道:“我錯了嗎?”
     陸小鳳道:“你錯了。你知道人生還有什麽嗎?”
     老實和尚道:“還有什麽?”
     陸小鳳一字一字地道:“道義、仁愛、良心。”
     老實和尚笑了起來,道:“你執著的就是這些?這就是你看不開的原因?”
     陸小鳳微笑道:“就是因為我看到了,我才執著這些,你懂嗎?”
     老實和尚搖頭道:“我不懂。”
     《多情劍客無情劍》
   林仙兒冷笑道:“你要等到什麽時候?”  
   孫小紅道:“明天……”
     林仙兒道:“但明天還有明天的。”
     孫小紅道:“就因為永遠有明天,所以永遠有希望。”
     她慢慢的接著道:“我雖然做錯了,但那已過去了,我縱然在流淚,也不妨等到明天,因為今天我還有別的事要做!”
     隻有懦夫和呆子才會永遠為“昨天”的事而流淚。
     真正有勇氣承認自己錯誤的人,也就會同樣有勇氣麵對現實,絕不會將自己埋葬在眼淚裏。
     眼淚並不能洗清恥辱,更不能彌補錯誤,你若是真的懺悔。就得拿出勇氣來,從今天從頭做起。
     林仙兒怔住了。
     她說這些話,為的就是要打擊孫小紅。因為她知道孫小紅看不起她,她也想要孫小紅自己看不起自己。
     但她失敗了。
     孫小紅遠比她想象中堅強,遠比她想象中有勇氣。
   不錯,現在的確很黑暗,因為夜已更深。
     但黑夜即來了,光明還會遠麽?
     她堅定、明朗、有勇氣、有信心、她敢愛、也敢恨,你在她身上,永遠看不到黑暗一麵!
   李尋歡使他覺得人生並不如他想象中那麽痛苦,殺人也並不像他想得那麽醜惡,他在李尋歡身上發現了許多許多美德。
     他本來根本不相信世上有這些美德存在。
     他著一生受李尋歡的影響實在太多,甚至比他的母親還多。
     因為李尋歡教給他的是“愛”,不是恨。
     愛永遠比恨更容易令人接受。
   李尋歡道:“人活著,就要有理想,有目的,就要不顧一切去奮鬥,至於奮鬥的結果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快樂?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
     他嘴角帶著微笑,眼中發著光,緩緩道:“有些人也許會認為那種人傻,但世上若沒有這種人,這世界早就不知變成什麽樣子了。
   這就是古龍,這就是古龍的精神精髓,不時給我們鼓舞,促我們奮進給我們希望,讓我我們忘記不快,奮勇前行。正如一個網上好友說:“當我被煩惱折磨的時候,讀古龍小說,讀到某一句話,心底一顫,突然就想通了,這句話在我最失意的時候鼓舞了我,使我重新振作起來。”那句話是什麽話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讀過古龍的人是不是都有同樣的感覺?---讀著讀著,某一句話,突然就如一把鑰匙。他的作品,不但要向我們說明什麽,也希望我們能從中領悟到什麽,不但會有共鳴,更能體會到自己的人生。善良的, 有希望的,決不消極的,奮進的, 有勇氣的,負責任的 ,富有正義的佛教文化的人生精神。
   又如下麵的例子:
     《七種武器》
   白玉京知道他自己永遠猜不出的,但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就在他身旁,而且永遠不會再離開他。這就已夠了。
      這就是我說的第一個故事,第一種武器。
      這故事給我們的教訓是一無論多鋒利的劍,也比不上那動人的一笑
      所以我說的第一種武器,並不是劍,而是笑,隻有笑才能真征服人心。
   所以當你懂得這道理,就應該收起你的劍來多笑一笑!
   這故事也給了我們一個教訓。真正的勝利,並不是你能用武器爭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無論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類的信心。
   所以我說的第二種武器,並不是孔雀翎,而是信心!
   朱二爺又笑了,大笑著道:“你若真的因為這件事而不開心,你就錯了!”段老爺子有點生氣了:“我錯了,我錯了,你還說我錯了!”朱二爺道:“有的人天生勇敢,有的人天生機敏,但卻都不如天生就幸運的人。你的兒子就是個天生幸運的人.所以他這一輩子,一定過得比別人都愉快,你還有什麽不開心的?”
      所以我說的這第三種武器,並不是碧玉七星刀,而是誠實。
      隻有誠實的人,才會有這樣的運氣!
      段玉的運氣好.就因為他沒有騙過一個人,也沒有騙過一次人一—尤其是在賭錢的時候。
      所以他能擊敗青龍會,並不是因為他的碧玉七星刀,而是因為他的誠實。
   他們的恩怨、仇恨、愛情和秘密,就這樣全都埋葬在火焰裏。等到火焰熄滅,天已亮……
      第四種武器,是一種很奇特的武器,它富於人感情色彩.比碧玉刀還凝重。這就是多情環。但它也不是最犀利的武器,比它更犀利的是“恩怨、仇恨”,快意恩仇才是最令人致命的。
   可是他們現在已知道,一個人隻要有勇氣去冒險,天下就絕沒有不能解決的事。班超、張騫,他們敢孤身涉險,就正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能夠立大功成大事,也都是因為這“勇氣”兩個字。但勇氣並不是憑空而來,是因為愛,父子間的親情,朋友間的友情,男女間的感情,對人類的同情,對生命的珍惜,對國家的忠心,這些都是愛。
   若沒有愛.誰知道這個世界會變成個什麽樣的世界,誰知道這故事會變成個什麽樣的結局?
   這些快人心的話,是古龍的特色,他的這種精神能使看他的書的人產生永不熄落的希望,感到振奮.鼓舞!幾乎在所有的小說主人公都有古龍先生這種信念的影子:一個浪跡天涯的浪子,以他的武功、他的智慧去麵對一個個凶險的敵人,表麵上遊戲紅塵,實際上心中對人間的正義和溫暖充滿了渴望他寧願自己痛苦,而要把歡樂留給別人。他的人格魅力在世間恐怕是難以找到與之匹敵的。他的人格有些接近佛主菩薩,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形象才仰之彌高。所以說古龍小說中更多的寫的是“俠義”(具有佛教精神的義)而不是“武”,更著力表現的是人物的光輝性格理念。人的性格和人性才是古龍要表現的內容。書中人物都有些痛苦的往事,但他們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相信世界上的正義,相信朋友和公道。正象七種武器是智慧、誠實和自信等品德而不是長生劍、碧玉刀和孔雀翎等神兵一樣。李尋歡能戰勝就武功而論勝過他的上官金虹,正因為他有必勝的信心、凜然的正氣和超人的智慧,真正的小李飛刀是李尋歡而不是他手中的刀,也正因為如此,小李飛刀才能成為武林中永遠的傳奇。
   7、一些佛思哲理的話
   宗教並非是僧人和牧師的專利,我們都應該從事宗教生活。宗教的洞察和徹悟對於我們非常重要。可惜我們常常忽視宗教生活,其結果隻好心無所著落,身無所有。(玲木大拙《禪者的思考》)而古龍就把佛教的這種洞察和徹悟滲入到其作品中了。他的作品中時常閃現的佛教哲思探求了人生乃至宇宙萬象的真實本質,呈現出了人生的真相。
   例如:
   《多情劍客無情劍》
   這條路的盡頭處,也許就是他生命的盡頭處!
   這條路也許就是他的死路!
     他並不怕死,可是他現在能死麽?
      四野越來越空曠,遠遠可以望見一片楓林。
      楓葉紅如血!
      “難道那就是路的盡頭?”
      鈴鈴接著道:他為什麽要把自己掛到那裏去?難道他怕你找不著他?難道他臨死前還想將自己衝洗幹淨?
      李尋歡長歎一聲道:一個人幹幹淨淨的來,本該幹幹淨淨的走,隻不過,除此之外,他當然還有別的意思。
   沒有蹤跡,沒有消息,隻有思念,永恒的思念。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兩句詩的文字雖淺近,其中含蘊的情感卻深速如海。
      但若非知情的人,又怎麽體會到這其中的辛酸滋味?
      遠處有夜笛在伴著悲歌。
      淒涼的夜笛,如思如慕:
      “何必多情?
      何必癡情?
      花若多情,也早凋零。
      人若多情,憔悴,憔悴……
      人在天涯,何妨憔悴
      酒人金樽,何妨沉醉。
      醉眼看別人成雙作對。
      也勝過無人處暗彈相思淚……”
      “賣唱的人本身已夠悲苦,又何必再以這種淒涼的歌聲來賺人眼淚?”
      李尋歡滿滿的喝了杯酒,忽然以筷敲杯,隨著那淒涼的夜笛漫聲低吟:
      “花木縱無情
      遲早也凋零
      無情的人,也總有一日憔悴。
      人若無情。
     活著還有何滋味?
     縱然在無人處暗彈相思淚,也總比無淚可流好幾倍。”
     笛聲猶低回不已,他卻已突然大笑了起來。
     但這笑又是什麽滋味?
     阿飛呢?
     這半天,李尋歡一直都在尋找,打聽。
     沒有人知道阿飛到哪裏去了,誰也沒有看到這麽樣一個人。
     李尋歡當然想不到阿飛竟到了金錢幫的總部。
     就算他想到,也不知那地方在何處。
     燈在風中搖晃,酒在杯中搖晃。
   昏濁的酒,黯淡的燈光。
   這段文字如若去掉書中的幾個人物名字,我們未嚐不可當作一篇優美的散文來讀,書中的那種意蘊那種無可奈何的精神照樣可以讓我們產生一種有美妙意味的情懷、哲理。爭又如何,不爭又如何,世間任何事不外乎苦多樂少邊幻無常,快樂是短暫的,痛苦是永久的。我們怎麽辦,怎麽了結,隻有以不了了之,順其自然。
   《絕不低頭》
     她不是別的女孩子,波波就是波波。
     她非但沒有跪下來,沒有流淚,反而昂起了頭,用盡全身力氣大喊,“不管怎麽樣,你還活著,不管怎麽樣,活著總比死好……”
   她不願再想黑豹,卻偏偏不能不想。
     恨,豈非本來就是種和愛同樣深這,同樣強烈的感情!
     愛和恨最大的不同,是愛能使人憧憬未來,能使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恨卻隻有使人想到過去那些痛苦的往事。
     下麵是什麽地方?
     當然是地獄,人間的地獄。
     妒忌有時甚至比仇恨還強烈,還可怕。
   門外陽光燦爛,大地如此輝煌,生命也畢竟還是可愛的。可是他們的生命,卻已結束。
     這件事黑豹根本就沒有去想,也不再關心,他關心的隻有一件事,一個人。 他懷抱中的人。
     波波忽然輕輕呻吟了一聲,說出了最後一句話。“扶起我的頭來,我不要低著頭死!”
     她活著不肯低頭,死也不肯低頭。
     黑豹扶起了她的頭,讓她麵向著陽光。陽光如此燦爛,大地如此輝煌,可是他們……
   黑豹本也絕不肯低頭,絕不肯低頭,絕不肯流淚的,可是現在,他的眼淚已一滴滴落在波波蒼白的臉上。
   這就是波波,由鄉下到城裏去尋找她的三個親人:爸爸以及兩個幼時的夥伴。結果是爸爸成了黑幫老大,兩個兒時夥伴成了黑道聞名的大哥,並為權力、女人互相爭鬥。他們合夥鬥垮了波波的爸爸,最後死的死,傷的傷。波波到城市兩天便目睹了這一切。人性是惡嗎?惡又為什麽要誓不低頭,因為這人,這事畢竟還有令我們留戀回味而不能忘懷的閃光之處。那情,那愛,那樣深沉,那樣委婉,誰對?誰錯?誰也說不清。也許什麽也不問,什麽也不想,才是最高的境界?思之則煩,拋之則定。我們不置可否才是上策。
   這些佛理般的思索,不正如佛法一樣能夠重建人類的性格嗎?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我們隻生活在事物的表層,雖然也機智,也聰明,但我們所產生出來的東西卻缺少深度,缺少真實性,也不訴諸於內在的情感。雖然人人皆可成佛,但不是人人都成了佛,有的剛開端,有的正在路上,我們需要佛菩薩法師這些具有終端智慧的人來給我們講出來我們身邊蘊藏的佛性。古龍的這些言語不正和佛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嗎?他的這些佛理般的思索,給我們指出了我們的存在本性的藝術;他讓我們從思想的束縛來到自由的道路,解放了我們的自然能力,他使我們免於瘋狂和靈性的殘廢,以及它促使我們表現出對、幸福和愛的追求的能力。
  
   8、具有禪意的場景
   關東萬馬堂。
   多麽風光,多麽輝煌,多麽令人羨慕的萬馬堂。
   曾幾何時,萬馬堂已成了人們遺忘的記憶?已成了歲月的戰勝品?已成了塵埃的停息之處?
   …………
   曾幾何時,這道綿綿不斷的木柵欄已被雜草淹沒了。
   大地一望無際,礫礫閃耀如金。
   大地無情,荒寒、冷酷、酷寒、酷熱,可是這一片無情的大地,也有他的可愛之處,就像是人生一樣。
   人生中雖然有許許多多的不如意的事,許許多多不能解釋的問題。
   但是人生畢竟還是可愛的。
   古龍小說中描寫場景的地方很少,但就是在這不多的場景之中,仍有禪意在裏麵。字字珠璣般洞悉了神秘的人生和玄奧的自然,雖然他摒棄了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但是讓我們得到了與世俗孑然不同的禪意。曾經輝煌的萬馬堂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這世上的名利爭如何,不爭又如何?人間的悲劇正是由於老是記著過去輝煌而耿耿於心再度發跡引起的。雖然現在的大地不盡人意,但我們相信將來會變好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關鍵的是我們的內心感受,渴的時候,覺得要喝幹大海才能解渴,其實,一瓢清水就足夠了。佛陀教育我們“外在的一切告訴個人,他什麽也不是;而內在的一切卻使他相信,他就是一切。”達到這一點,我們就會快樂許多。
   佛禪攝取的是事實,而不是語言的,邏輯的,抽象的東西。因為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在最深層次的精神要求麵前毫無作為。正如這場景,佛禪的精髓是直截簡明,是生命的內在的體悟,是心靈的自由。另外佛禪在具有單純、潔淨的心的同時,還有使一切事物都能在禪的麵前得到純淨的映照。大地荒寒、冷酷、酷寒、酷熱,但仍然有一望無際,礫礫閃耀如金的純淨,仍是可愛的。
   又如下麵的這兩個例子:
   這裏是個很僻靜的小客棧,雖然小,卻很精致,很幹淨。
     從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遠山的育緣,也可以聞到風中的花
     尤其是在黃昏時,青山在紅霞裏,碧天在青山外,你坐在窗口,等著夜色漸漸降臨,等著星星漸漸升起。
   那時你才會明白,這世界是多麽美麗。
     葉開是從不帶刀的。
     秋已深,夜已深。
     長街上隻有這門上懸著的一盞燈。
     門很窄,昏暗的燈光照著門前幹燥的土地,秋風卷起滿天黃沙。一朵殘菊在風沙中打著滾,既不知是從哪裏吹來的,也不知要被吹到哪裏去。
     世人豈非也都正如這瓣殘菊一樣,又有誰能預知自己的命運。
     所以人們又何必為它的命運傷感歎息?
     菊花若有知,也不會埋怨的,因為它已有過它自己的輝煌歲月,已受過人們的讚美和珍惜。
     這就已足夠。
     長街的一端,是無邊無際的荒原;長街的另一端,也是無邊無際的荒原。
     這盞燈,仿佛就是荒原中唯一的一粒明珠。
      天連著黃沙,黃沙連著天。人已在天邊。”
   葉開仿佛是從天邊來的。
   玄妙而意味深遠的場景,讓我們不由想起佛菩薩講經的會所,簡潔、澄靜、純粹,肅穆地讓我們心起懺悔,向善的意念。而且絕不會感到壓抑,光明和希望在心中冉冉升騰。就算是汙泥中的“壞人”也會從沉淪墮落中仰起自信的希望。正如古龍的:菊花若有知,也不會埋怨的,因為它已有過它自己的輝煌歲月,已受過人們的讚美和珍惜。他們一定會感到心底的歡樂,不再感到做惡後持續不斷的恐懼不安感,而棄惡揚善,達到內處的寧靜祥和,重新做一個利他性的歡樂的人。
  
  http://www.zisi.net/作者:郭漢軒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