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守的固執:看一段愛情的輾轉飄零

來源: 燕赤霞 2007-10-31 14:07:5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4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燕赤霞 ] 在 2007-11-01 08:52: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靜守的固執:看一段愛情的輾轉飄零
   ——讀《李清照評傳》
    
    中國舊時女子的生命,亦如同她們手中精工的女紅作品,隨著歲月流逝而褪色,剝落,消殘,直至最後連痕跡也沒有了。獨有李清照以其出色的詩詞文才熠熠然如鑽石光澤其時,恒久後世。
    讀完《李清照評傳》,這樣的一位女性形象逐漸浮現於我的眼前:少女時代巧笑嫣然,熱情奔放,思維活躍,文采飛揚,常常呼朋引伴相邀郊遊,飲酒鬥詩作樂,尤喜博弈的她每鬥必以贏居多。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是青春可愛百般受寵的天子驕子,十八歲的她與同為貴家弟子的二十一歲的趙明誠結合,自然是門當戶對的天作良緣。
    然而結婚之後,因當時黨爭風雲的複雜多變,李清照的命運也隨著跌宕起伏。首先是她的親朋好友遭受打擊,其次是她與丈夫趙明誠之間的情愛因黨爭株連而疏離,自己的父親與公公竟成了死對頭!李清照自小生長在官本位的政治圈子裏,必然無法超脫於夫權社會的女性價值觀的影響,家庭的打擊令她在人前低人一等,在丈夫麵前也遭到冷遇,新婚僅三年的她突然發現,一切美好快樂不過基於權勢官位之上,愛情隻是依附於權勢上的花兒,一旦失去依附瞬間變得萎靡敗落。李清照無奈地依照當時的法令“禁元祐黨人子弟居京”“宗室下得與元祐奸黨子孫既有服親為婚姻,內已定未過禮者並改正”,被遣離京投奔上年回原籍的父母。李清照與剛剛新婚三年的丈夫離別之際,趙明誠是否為自己的妻子向父親求過什麽,或者他是否對妻子表白過什麽,一切不得而知,隻是,二十歲的新婦李清照第一次感受到了複雜的別離之苦。在這種心情下,她寫下了多篇詩句: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一剪梅》;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如果說年輕時不懂得愛情的李清照和趙明誠敗陣於愛情的考驗,那麽二十五歲以後的他們似乎更懂得了珍惜。在李清照父親遭到貶謫之後四年,趙明誠之母郭氏也因丈夫病故失勢拖兒帶女回到青州隱居。於是,李清照得以與官場失勢的丈夫團聚。
    中年時期的李清照難忘的是屏居青州十年間與丈夫共同收集整理“金石碑物”的學究式生活時光及其後陪伴丈夫輾轉做官期間繼續為輔助丈夫撰寫《金石錄》所經曆的那許多刻骨銘心的體驗:“冒雪為丈夫搜尋詩作”的執著;“喜得一件寶貝而不忍寐”的狂喜;“當掉心愛的絲綢衣隻為買下一件碑作”的艱辛;“因無力籌得二十萬忍痛將已帶回家的寶貝又送歸別人”的惋惜……大概就在這段時期,清照與明誠之間的情感,逐漸超越了之前少年時期的“男歡女愛”和“離別之怨”,而轉為“相濡以沫”的“惺惺相惜”。在李清照中年之後的詞作中,再也見不到之前局限於小女子的幽怨與譏諷,即使也有流露出感傷情緒,已是一種對於人生悲苦和家國動蕩更為博大的觀照與憂思。“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杯土”。
    隨著李清照思想的成熟及情感的曆練,她對“愛”也有了更為沉澱的體悟。她懂得,愛情是經不住考驗的,盟誓終究敵不過時空相隔。女人之於男人,也許與男人之於女人不太一樣的。當她被恢複官職的丈夫再一次拋離於鄉間的時候,她內心的“情懷”已不僅僅是“怨與恨”。那個時候的她已經有三十五六歲了,她學會了靜守,學會了回憶。沉湎於聲色的快樂已隨遠風飄逝,反倒是隱居鄉間研究金石碑刻的共同愛好令她的心靈得到永遠的慰藉。夫妻倆“每獲一書,即共同勘校,整集簽題”,“雖處憂患困窮,而誌不屈”,那般清貧寧靜的時光裏,同好之誼超越了男女歡愛,追逐文字之樂趣令他們“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再這種心境下,他們發出感歎:“甘心老是鄉矣!”隻可惜的是好日子不久長,時隔六七年,明誠在赴召到湖州做官途中,染疾突亡,可憐李清照中年喪夫,孤苦飄零,還要帶著數量不少的金石碑文諸多寶物輾轉奔波,而夫妻倆千辛萬苦收集而來的寶物終是燒的燒,搶的搶,偷的偷,盡數散佚殆盡。甚至因了這些財物,四十九歲年間還被一個名叫張汝舟的小人騙婚,後終因李清照勇敢地指出其騙官騙婚伎倆而得以複得平靜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心境澄明,她與亡夫趙明誠之間那短暫的幸福時光成為記憶中最美好的風景,李清照將家思寓於國思,男女之愛消逝之後又流轉為對故鄉家國之大愛。晚年的她詩風冼練剛正,與其早年婉麗的詞風相比,更為成熟韻致。
    李清照與趙明誠兩情相悅,少年佳偶,雖遭遇南宋王朝亂世飄搖,但是倘若趙明誠誓死與清照不離不棄,倘若清照不因身世遭際死守明誠,他們倆本應有一段刻骨銘心驚心動魄的愛情,可惜卻因兩人自小環境影響以及中國傳統的榮辱價值觀念束縛,他們沒能攜手超越世俗的情愛而生成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實在不能不為之遺憾。也因此遺憾,更令讀者生出深深的憎恨與憤懣,果然如此嗎?中國的男人不懂得愛情,中國的女子沒有愛情?
  

所有跟帖: 

Did know that. I thought it was a love story. So sad! Good artic -acme- 給 acme 發送悄悄話 ac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07 postreply 13:47: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