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水滸》:“火”的藝術內涵

來源: 卜人 2007-10-17 11:27:3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3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卜人 ] 在 2007-10-20 06:18:1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細說水滸》:“火”的藝術內涵
   燦爛海灘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寫了兩個最突出的景。一是雪,二是火。這回書在描述故事的過程中,前後多次寫到雪。作品把雪的描寫天衣無縫地嵌入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之中,成了情節發展的重要線索和依據,可以這麽說,沒有這雪的描寫,也就沒有風雪山神廟這段精彩的情節,也就無法推動人物性格的發展,真是無雪不成書。如果說“雪”較多地用來突出人物的外部情緒的話,那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火”則更多地渲染出人物內心世界的起伏變化。雪,人們曆來稱道,文章頗多,本文主要談火。
  林衝從李小二口中得知陸謙從京師趕來,企圖謀害自己的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即買了解腕尖刀,連日到處尋找陸謙報仇,始終不見仇家其人,不久“也自心下慢了”。這勃然火起的“火”是“心火”。說明此時林衝複仇心切,反抗性格在萌發,這為以後的“火”作了鋪墊,為迸發埋下了伏筆。從草料場老軍向火到林衝交割後生些火焰向火,這裏一共寫了三個“火”,這是“明火”。先是老軍向火時的小火,讀者不以為然,後是林衝向火時的大火,作者故意使讀者疑心:以後失火是否與此有關?這火又是“假火”,不是失火之火。向火說明天寒,天寒正是林衝“心寒”。試想想,一個京城裏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好端端的,卻落得如此慘狀,怎能不心寒。這天又寒,心更寒,這兩個寒字加在一起,既突出了天寒的自然效果,更說明了林衝那淒涼孤寂的心理情緒。天寒難耐,烤火都不濟事,隻得出門沽酒。沽酒到歸來,發現草屋被雪壓倒,這裏一連寫了林衝“蓋火”、“摸火”等五個火字。蓋火這一動作,一句結之,點明以後的火與此火無關;摸火,證明火盆中之火已浸滅,再次交代草料場著火與此火絕無關係。這一段火字雖多,卻無一火星在內,者又是“假火”。說其假,是與前麵林衝買刀複仇對比而言。此時林衝不但想修屋長住,而且小心謹慎,深怕有失,所以發現草屋被壓倒,“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還探了半個身子進去摸摸火盆。這一切說明他忠於職守,毫無反抗之意,充分反映出他那安分守己的性格。說其假,是要讀者明確地意識到,草料場起火不是林衝失火,而是他人放火,這就自然而然與陸謙的到來勾連在一起。在這一節裏,這火忽小、忽大,忽蓋、忽滅,正是林衝心潮起伏的寫照。這裏的火是製造氣氛的火,是將讀者引入撲朔迷離境界之火。
  草料場火起,“才是真正本題火字”(金聖歎語)。文中又寫了林衝打算“救火”,陸謙、富安、差撥三人立在山神廟屋簷下“觀火”,一人道出自己如何“點火”。這才是火燒草料場的“真火”、“明火”。草料場火起,陸謙等人的惡毒陰謀得逞了;“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林衝親耳聽到陸謙一番惡語,哪能無火!草料場那“必必剝剝地爆響”、“刮刮雜雜的燒著”,寫的都是“明火”、“真火”,都是燃燒時的實景。但是者都又是林衝心中複雜的“暗火”在發作、在升騰。此時的林衝,在鐵的事實麵前,真正地清醒了!心中的“暗火”、“心火”才迸發成“明火”、“怒火”;性格上的“假火”變成了“真火”,最終才喊出“殺人可恕,情理難容!”這句鬱積心中多時的滿腔仇恨之語,最後殺人上山,完成了他性格上的質的飛躍。
  這火,前前後後提到十多次,有“真火”、“假火”、“明火”、“暗火”、“心火”之分。這火由星星之火,燒成漫天大火,由林衝胸中的“心火”燃成反抗、複仇的怒火、烈火。這火由小到大,由假到真,由暗到明,正是林衝內心世界變化的真實寫照。林衝性格也由逆來順受、安分守己到殺人報仇、造反上山。這青融入了景,這景中又融化了情,令人耐讀、回味無窮。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