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章之管窺
作者:白鶴飛 來源:北美女人
(三)
不上賢①,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②,使民不為盜③。
不見可欲④,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⑤,實其腹,弱其誌⑥,強其骨。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⑦,則無不治矣⑧。
【勘校】
不上賢,使民不爭。
這句,通行本為“不尚賢,使民不爭”,帛書本為“不上賢,使民不爭”,以帛書本為準。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這一句,通行本為“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帛書本是“不見可欲,使民不亂”,以帛書本為準。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
這句話,通行本為“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帛書本為“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以帛書本為準。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此句,通行本為“恒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帛書本為“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以帛書本為準。
【注釋】
①上賢:上,同尚,推崇。賢,有才名的人。
②貴:珍貴,珍愛。貨:財物。
③盜:偷,盜竊。
④見(xiàn):通現,顯露、顯耀。
⑤虛其心:虛,空虛。虛其心,使人心裏空虛。
⑥弱其誌:誌,神誌。弱其誌,減弱其神誌。
⑦弗為:無為。
⑧治:治理。
【譯文】
不推崇有才名的人,使百姓不去爭奪。
不珍愛難得的財物,使百姓不去偷盜。
不耀可誘欲的事物,使百姓不被迷亂。
因此聖人的辦法是,空虛其心,充實其肚腹,減弱其神誌,強壯其筋骨。
經常沒有意識和欲望,使之不敢妄為,而處於無為的狀態,這樣沒有不能治理的。
【悟真】
老子在論述了修道的動因、訣竅、狀態、階段、層次之後,在這裏闡述了修道的修心的問題,就是要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如此才能夠進入無為的修道狀態,而後講述了具體的修道方法,無欲無為,人體無不治。
曆史上乃至於現在,有許多人認為這是老子消極的愚民政策,這實在是誤解。修道就是去適應道,其所為符合道之理,以治身之理來治國,乃是治國良策。
修道,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古語雲:“修道者成千上萬,得道者鳳毛麟角。”難,就難在人難以真正靜下心來。人,生活在嚴酷的現實之中,走在紅塵滾滾的路上,各種誘惑比比皆是。因此,人心很難定得住,定不住就很難靜下來。隨著私有製的興起,人們的貪欲與日俱增,已經失去了淳樸善良,已經遠離了生養宇宙萬物包括人類在內的道了,已經難以得到道的給予了,正是“道不離人人自離”,對此老子非常痛心!為了使世人重新回到道的懷抱,老子提出了以道治身之法。透過老子的良苦用心,我們看到了老子對世人的博大的愛與深切的關懷。
“不上賢,使民不爭。”說的是,不推崇有才名的人,使百姓不去爭奪。所謂賢,是世俗之名,逞口舌之快,明世俗之理,離道而行事,沒有質樸而隻有文飾。修道者,修心是最為重要的,在心裏應該明白,所謂有才名的人,是世人推崇出來的。名,是虛的,是短暫的。明白了這些,在心裏就不會羨慕有才名的人了,就不會去參與名的爭奪了。人是平等的,人都是道生成,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決不可抬舉一部分人而輕視乃至壓迫另一部分人。因此,修道者要堅持平等的原則,以平等之心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這一點很重要,有了平等之心,修道就會獲得良好信息的支持。
以道治國,就是不讓有賢名之人多得奉祿,不使有賢名之人當什麽官。這樣,社會上不推崇有才名的人,就不會有高低貴賤之分,就不會引起不平等,這樣百姓就會心理平衡而不互相爭奪。不爭才名的結果,社會就會返回到純樸,返回到自然。社會推崇有才名的人,有意標榜賢名,必使世人爭名而不務實,必失其真而流於虛,賢名者得實惠而老百姓吃大虧,結果造成社會的不平等,貽誤國家,危害社會。人的才能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天份,二是後學。天份是內因,而後學是外因,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沒有天份,努力也難以成才;即使有天份,不努力也成不了才。推崇才名的實質,是宣揚天才論,既沒有道理也有失公平。人在本質上是平等的,人格上是相同的,人為地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是對人性的玷汙。人為地把人分成等,勢必引導人們去爭奪,而且這種爭奪無盡無休,方法和手段也不斷升級,最後發展為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使社會遠離了道,失去祥和與安寧。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意思為,不珍愛難得的財物,使百姓不去偷盜。金玉珠寶,是謂難得之貨。為何不貴難得之貨?因為難得之貨與真需要無關,僅僅是滿足人的虛榮的欲望。貴之,是蠱惑世人。修道者應該節儉,這是聖人的“三寶”之一。老子說:“我恒有三葆,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六十九)是說,我永遠有三件寶,掌握並珍視著。一是慈善,二是節儉,三是不敢為天下先。從這裏可以看出,節儉是何等的重要!節儉,是珍視人民勞動成果,過著儉樸的生活。對修道者來說,在心裏是不能貴難得之貨的,貴就是貪心。貪是什麽?是今貝,貝是古代的錢,而貪就是今天的錢。貪,隻能是暫時的,是現在時,而不是也不可能是永遠和未來,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人不可以貪財,更不能愛財如命。人生苦短,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對身外之物貪之無益,貪就使心靈蒙上了灰塵,心裏不幹淨就靜不下來,就無法修道。不貪財物,就會一身輕鬆,就能修道好,就能得到永恒的道。
難得之貨,是社會上的緊缺資源。伴隨著私有製的興起與建立,世人具有了貪心。貴難得之貨,勢必會造成貪心大熾,導致心誌迷亂,而迷失了自我,致使人們去爭搶去奪取,因其難得而引起人們去偷盜。曾幾何時,珍愛難得的財物成為了時尚,互相攀比,使世人產生了嚴重的心理扭曲,甚至為了獲得財物而不擇手段。這就是貴難得之貨導致的不良後果,更是統治者貪財斂財、唯財是舉造成的惡果。因此,社會應該不貴難得之貨,這樣世人就會視難得之貨淡如水,心誌就不會迷失,就不會見財起意去偷去盜,社會就會保持穩定與太平。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意思是,不耀可誘欲的事物,使百姓不被迷亂。見,通現,意為顯露、顯耀。可欲,指可以誘發人的欲望的事物。紅塵滾滾,誘惑多多,名利場中,你爭我奪,這早已經成為嚴酷的現實。要把持住自己的心猿意馬,不為名利所動。見可欲,迷惑人的善良本性,擾亂人的平常之心,觸發人的邪惡念頭,引誘人的胡作非為。不見可欲,視之如未見,則心不迷亂。這對於修道者來說,就是要在各種誘惑麵前,在對可以誘發欲望的事物麵前,不被欲望蒙住心竅而心不動,做到視而不見,置若罔聞,始終保持靜的心態,如此才能與道的靜態同步並諧振,也才能獲得道。如果看見誘發欲望的事物就心動,就心亂,這樣就背道而馳,就不能與道諧振,也就無法得到道。
社會上顯耀可誘發欲望的事物,統治者張揚虛名,彰顯榮華,提倡富貴,奢糜成風,必然會迷惑與擾亂百姓之心,從而上行下效,弊病流行,綱紀混亂,政治腐敗。靠欲望推動的發展,人民得不到真正的實惠,而得到實惠的隻是極少數人。正如老子所說:“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七十九)是說,人之道則不是這樣,是減少不足的加給有餘的。人之道就是使社會的不公平加劇,因此世人因欲望而迷亂,追逐欲望的滿足則會更加變本加厲,使整個社會處於你爭我奪之中。不耀可誘欲的事物,就不會引起世人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世人遠離對名利的貪戀,減弱對欲望的追求,就不再徒為滿足欲望而疲於奔命,生活在平和與快樂之中。心裏沒有不平,行為上就穩定,就不會亂來,整個社會就會處於穩定的狀態。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說的是,因此聖人的辦法是,空虛其心,充實其肚腹,減弱其神誌,強壯其筋骨。虛其心,是讓心裏空虛。何謂空虛,就是沒有意識,就是靜的狀態。寧靜方可致遠,虛空方可盛道。實其腹,是讓真氣充實小腹。小腹即下丹田,為人之氣海,也是道之居處。心靜,與道性符,因此氣充實於小腹,氣實則合道。行氣方可聚實,聚實方可成道。弱其誌,是減弱神誌。神誌,是人的潛意識。虛舟方可載道,載道方可無為。強其骨,是強壯筋骨。人的筋骨,是靠真氣來滋養的,真氣充足髓滿而骨堅。精氣神足體健,筋韌骨堅強壯。這裏,老子講述了一個修道方法,也是聖人的治身之法。這個修道方法可以叫作強壯功。修法是:或坐或臥,舌抵上顎,意念用頭頂(百會穴)吸氣,氣過舌尖下行至心髒,想心髒成虛態。然後,想氣行至下丹田,再想肚腹充實。然後,想減弱神誌,強壯筋骨。之後,意守下丹田。收功:意守下丹田的同時想收功。此功法是靜功,屬於空無類氣功功法。具有兩個特征:一是調整心髒,可強化心髒功能,對治療心髒係統疾病效果明顯。二是強壯筋骨,具有強壯筋骨之作用,對治療筋骨方麵疾病有明顯效果。
以治身之理來治國,也就是以道治國,就是無為而治。聖人的辦法,就是去除心中的各種嗜好與欲望,正確、客觀、全麵地認識實際,開擴視野,而不把滿足個人欲望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搞好基本經濟建設,滿足百姓基本生活的需求。統治者應柔和謙讓,不過分行使權力,弱化人對欲望追逐的意誌。強化社會的基本方麵,提高百姓自立自足的能力。聖人治世,就是使人的心裏沒有追逐私欲的思想,而是隻為滿足生活所必須而努力,弱化爭名奪利的意誌,增強自立自足的能力。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意思是,經常沒有意識和欲望,使之不敢妄為,而處於無為的狀態,這樣沒有不能治理的。恒,經常。無知,沒有意識。無欲,沒有欲望。修道者,就是經常處於沒有意識和欲望的修道的狀態,順應自然而不妄為,處於無為的狀態,這樣身體沒有不能治理的。道無為,其功能是無不為。人效法道,虛無自然,無私無欲,無執無偏,恬淡無為,人體就會合於道,而使人體得到治理。以道之無為原則修身,必可無所不治。
治國之道,首先要治理好人,治理好人首先要治理好人心。恒使民無知無欲也,就是返樸守淳,使人們保持淳樸的自然之性,使人們更接近於道性。“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是說,消除鋒銳,沒有紛擾,隱蔽光芒,混同塵埃。這樣,不炫機智,不尚狡詐,樂享天真。統治者不信道不實行道,則虛名假飾泛濫,聚財斂財成風,百姓必然會上行下效,則國家處於危險之境地。統治者應不上賢而使百姓不爭虛名,不貴難得之貨而使百姓不去爭搶,不見可欲使百姓心不迷亂,如此狡詐之人雖有其心也不敢妄為。無為而治,不造作,動因道,則國無不治。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北美女人春節“中國周”活動(圖) |
• | 小蠶: 好罐子別摔 |
• | 樓蘭:情人節的晚餐 |
• | 秋塵: 為自己活一回 |
• | 小蠶: 做大了的小女人,做小了的大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