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就要吃餃子,吃餃子就得擀餃子皮兒。雖說早年間已經有餃子皮兒賣,可是在北方誰家過年不是自己擀皮兒呢?
我學習擀餃子皮兒是上小學二年級。之所以記得清楚,因為那一年二大爺大娘從鄉下老家過來,正值春節,給我們增添了許多熱鬧。全家圍在一起包餃子,二大爺負責擀餃子皮兒。他是一個高手,隻見擀麵杖不疾不徐地滾動,好像沒有幾下,一小塊麵疙瘩就變成了又圓又薄的皮兒就出來了。我瞪著眼睛一動不動盯著,二大爺見我專注的樣子,就手把手地教我。
二大爺一邊擀餃子皮兒,一邊跟大家聊天。偶爾會停下來用左手背擦一下鼻水,順手再在圍裙邊兒蹭一下。這個動作非常漫不經心又非常熟練,好像是擀餃子皮兒全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師承二大爺,我也一絲不苟地學會了這個動作,擀餃子皮兒時,中途一定停下來,下意識地用手背蹭一下鼻子。
直到媽媽不經意發現,才堅決讓我拋棄了這個“優良作風”!隻留下一段笑談成為春節的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