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何在《天龍八部》裏貶斥王安石

金庸為何在《天龍八部》裏貶斥王安石



文/徐晉如
  這兩天重感冒,重讀《天龍八部》,猶記第一次讀此書是在小學五年級,距今不覺二十年。二十年中,人事幾番蕉鹿,此書也讀過不下十遍。每一次讀,都有收獲。
  記得二十年前初讀,至第四十九回宋哲宗與太皇太後抗辯一段,心中極其反感。一直到進了清華,與同學談古論金,提及此著,我們都還一致認為該書貶斥王安石、反對變法乃是“白璧微瑕”。以後讀史漸多,才知我們從小接受的曆史觀念完全是錯誤的。在曆史上,並非變法就一定好,也並非保守就一定壞。王安石被當時人稱作“拗相公”,並不是出於他政敵的中傷,而是因為他的專橫的確是有違中國賢士大夫虛君共和的精神,也因此而為害至烈。他也許在人格上無可置疑,但他並不是一個能給人民帶來福祉的好丞相。好的丞相,倒是應該如曹參一般,終日飲酒。中國曆史自有其規律,這種規律是“儒法鬥爭”所不能涵蓋的。但在那個時候,我們竟然那樣天真地相信著教科書灌輸給我們的那一套,並且那樣天真地憎惡著一切與我們教科書上所講的不同的觀念。想一想真是太可怕了。
  忽然記起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陳魯豫采訪金庸,金庸說他最想寫的是一部新的中國曆史,又說他對曆史的看法與某人很不一樣。我忽然明白,他老人家要做的工作,在本質上是和我的工作是一樣的。隻不過,他是要在史學方麵廓清近幾十年來的錯誤,而我則是在文學層麵。我堅信中國文學的源頭是貴族文學,中國文學的根本就是士大夫高貴的人文精神與高雅的審美情趣,胡適輩倡白話文學,反對貴族的、山林的文學,實與古人買櫝還珠無異。故他日有暇,我當作一部《中國大文學史》(與謝無量先生之著同名),以申此意。不過,我去年所做的《大學詩詞寫作教程》,對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談得不少了。
  盼著查老的大著盡早麵世。也希望更多的愛好中國文學的朋友能讀一讀我的《大學詩詞寫作教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