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道

愛與道


吾嚐讀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又《道德經》,藉道洋洋,不得其所。道者,何也?然,觀其形,嗅其味,審其辭,辨其意,道者,愛也。

愛如至親,勞不顯其功,謀不隱其形,怒不忍其聲,喜不藏其容。平常如一,無妒忌,無防範,無輕狂,無自誇。寬容,友善,自信,虛懷,謙讓。“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也。大“愛”空虛無形,無窮無盡,深遠矣!如萬物之宗。鋒銳者隱其傷害之心,煩惱者消其紛擾之慮,彰顯者藉其光輝而榮,卑微者滌其塵垢而進。隱沒不見,淺移默化;無處不存,解貧濟憂。

愛者,常也,存之於世久矣,不以貧富而獨享,不以尊卑而位殊,不以長幼而獨鍾。似乎是在天帝之先,人猿百獸花草蟲魚俱有而從之。父子之倫,夫妻之道,兄弟之屬,皆基於此。大“愛”聚義,渾然一體,如生息,似手足,何狂妄奸詐幕略之有? 古之不識愛道之同屬,不齒也。不齒愛道者,爭強好性虛妄之心也。是故,心之不至,言辭之不辯,行為之不逮。以至傑人輩出,國無寧日。孔聖之倫理綱常,尊卑顯榮,皆虛妄不實也,左之於道,遠矣!愚也乎?悲也乎?

愛可愛,唯常愛。



附:

1. 《潮州韓文公廟碑》第二段[1]

孟子日:“我善養吾洗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複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2. 《道德經》第四章[2]

道衝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淵嗬③!似萬物之宗④。銼其兌⑤,解其紛⑥,和其光⑦,同其塵⑧。湛嗬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⑾。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釋]

①衝:通盅(chong),器物虛空,比喻空虛。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滿,引申為盡。

③淵:深遠。嗬(a):語助詞,表示停頓。

④宗:祖宗,祖先。

⑤銼其兌:銼(cuo):消磨,折去。兌(rui):通銳,銳利、鋒利。銼其銳:消磨掉它的銳氣。

⑥解其紛:消解掉它的糾紛。

⑦和其光:調和隱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塵:把自己混同於塵俗。以上四個“其”字,都是說的道本身的屬性。

⑨湛(zhan):沉沒,引申為隱約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書中“浮沉”的“沉”多寫作“湛”。“湛”、“沉”古代讀音相同。這裏用來形容“道”隱沒於冥暗之中,不見形跡。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連同上文“湛嗬”,形容“道”若無若存。參見第十四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引語]

在本章裏,老子仍然在論述“道”的內涵。他認為,“道”是虛體的,無形無象,人們視而不見,觸而不著,隻能依賴於意識去感知它。雖然“道”是虛體的,但它並非一無所有,而是蘊含著物質世界的創造性因素。這種因素極為豐富,極其久遠,存在於天帝產生之先。因而,創造宇宙天地萬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這樣,老子從物質方麵再次解釋了“道”的屬性。

承接第一章內容“無形”,老子稱頌“道”雖然虛不見形,但不是空無所有,從“橫”的角度談,“道”而是無限博大,用之不盡;再從“縱”的角度談;“道”又是無限深遠,無以追溯其來曆,它好象是自然萬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從此說來,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繼生萬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無上的主宰。


[評析]

在本章裏,老子通過形容和比喻,給“道”具體作以描述。本來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實際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種寫狀,這裏又接著描寫“道”的形象。

老子說,道是空虛無形的,但它所能發揮的作用卻是無法限量的,是無窮無盡而且永遠不會枯竭。它是萬事萬物的宗主,支配著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發展變化必須依賴的力量。在這裏,老子自問:“道”是從哪裏產生出來的呢?他沒有作出正麵回答,而是說它存在於天帝現相之前。既然在天帝產生以前,那麽天帝也就無疑是由“道”產生出來的。由此,研究者們得出結論,認為老子確實提出了無神論的思想。

也有的學者把老子的“道”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相提並論,認為這兩個範疇的內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是永恒的存在,萬事萬物皆依“邏各斯”而產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創造的,而是創造世界的種子,是一種“以太”的物體。“邏各斯”無時無處不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但人們卻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確實的。(可參閱《古希臘羅馬哲學》第17—26頁)老子的“道”同樣具有“羅各斯”的這些屬性和職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在前四章裏,老子集中提出了“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於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並且處於變化發展之中等觀點。此外,老子還提出了他自己對社會政治和人生處世的某些基本觀點。這些學說無不充滿智慧的蘊含。

3.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十三章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別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期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1]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古文觀止
[2]荊楚文化網,道德經及譯文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愛與道
•  彼岸
•  禁錮
•  雲鄉
•  夜之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