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諸葛亮拉下馬,除非銷毀《三國演藝》
作者:椿樺
諸葛亮先生死了一千多年,後人對這個人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基本上是褒多於貶。褒者,多為喜歡看文學著作的人,貶者,多為喜歡看曆史著作的人。曆史研究者當然屬於經常看曆史著作的人,因此,“西安多位學者要將諸葛亮拉下神壇,稱其軍事才能稀鬆”(《三秦都市報》6月16日)的新聞,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一群學者聚在一起,欲將一個作古千餘年的人拉下“神壇”,其治學的嚴謹程度值得學習,盡管他們的論證結果無異於說“正確的廢話”。我們先一起來瞧瞧這群學者的研究成果吧——曾經“上書建議中學課本停用《出師表》”而聲名鵲起的西安市委黨校曆史學教授胡覺照認為,諸葛亮缺點太多,他就是要把諸某拉下“神壇”;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員黨治國則稱,諸葛亮軍事才能有限;西安文理學院教授車寶仁說,諸葛亮雖有很多可以肯定的地方,但後期有很大失誤;西安科技大學副教授同溫玉認為……;西安行政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劉軍平認為……
學者們開會闡述的曆史觀點,有什麽新意嗎?這個當然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比如,那些隻能依靠廣播收聽長篇評書《三國演義》了解諸葛亮的人,肯定會覺得有新意,但遺憾的是,他們幾乎不會讀到有關一群學者“拉諸葛亮走下神壇”的新聞報道,因為他們的文化水平有限。而那些有文化的人,多數已經知道曆史學家陳壽先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在其著作《三國誌》裏對諸葛亮做了上述評價。自明朝末期的文學家羅貫中先生寫出《三國演義》以來,無數的曆史學者就開始對諸葛亮其人進行過喋喋不休的爭論。
因此在我看來,諸葛亮從來就沒有在“神壇”上呆過,至少在明朝滅亡之前或者說在《三國演義》問世之前曾經活著的人們,不會認為諸葛亮是“神”。所以,拉諸葛亮下“神壇”的背後,不能排除有人想讓自己走上“神壇”的實質。
任何一個真正治學嚴謹的人都不能否認“人無完人”、“神仙也會犯錯”的現實,也不會僅因文學作品與曆史著作出入大而批判文學的不是。即使是研究曆史文獻,我們也會發現,三國時期的許多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存在較大出入。如對“赤壁之戰”的交代,《魏書》、《蜀書》、《吳書》三部曆史著作都不相同。再如被公認為比較權威的《三國誌》,就有人質疑其作者陳壽對諸葛亮有偏見,而沒有把諸葛亮的形象寫得像羅貫中的小說那樣理想。原因是,陳壽的父親陳式是馬謖的參軍,馬謖被諸葛亮殺掉後,陳式受到影響,卷鋪蓋回了老家。
古代學者對曆史事件的評價姑且存在差異,所以今天的平民百姓自然更無法分清誰是誰非。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部曆史著作都沒有神化過諸葛亮,大部分史書對諸葛亮的政治才能與軍事才能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讚與彈。後來的曆史學家對諸葛亮的評判與爭論,無非都是建立在古代學術資料上,而不可能親自跑回三國時期考證一番。但是,為何還有人仍在拉諸葛亮走下“神壇”的問題上原地踏步呢?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在跟一部小說較真。《三國演義》的問世,使諸葛亮成了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睿智”,就像名著《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勇敢”的化身一樣。果真要與文學作品較真的話,那麽,曆史學者是不是也需要批判一下《西遊記》、《封神演義》等這些小說,並向世人宣布:唐玄奘並沒有收過動物徒弟,商朝的妲己也並非狐狸所變?
因此我認為,廣大勞動人民心目中的“神人”諸葛亮並不是一個曆史人物,而隻是一個文學形象。曆史學家如果試圖讓學術改變廣大群眾心目中的諸葛亮形象,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銷毀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讓後人們隻讀《三國誌》等曆史著作,這樣就可以避免人們受文學作品的影響。顯而易見,這樣的設想是荒唐的,就像欲把諸葛亮拉下“神壇”一樣荒唐。
想把諸葛亮拉下馬,除非銷毀《三國演藝》
本文內容已被 [ Daka ] 在 2007-06-21 06:26:1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所有跟帖:
• 看到《三國演藝》就在想,是嘛新書呢?還有諸葛先生 -平怡- ♀ (26 bytes) () 06/22/2007 postreply 13: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