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鍾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幾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不難看出,古人對文學藝術的喜好是很重視的。所謂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可能都是讀書人所追求的一種閱讀境界。故而古人選擇聖賢之書來教育兒童,不能說沒有道理。
但是,讀書就像吃飯。如果你自小就吃好吃的東西,天天雞鴨魚肉,你可能也就不會感覺到其中的美味了,你還以為世界上所有的食物都該是這種味道。在當今的富裕社會中,有時候你特地搞些粗茶淡飯來,更能刺激你的食欲。另外,現代人營養過剩,脂肪堆積,已經影響到身體的健康。這時候,你弄一些貧困時代低營養的東西來,不僅調好了你的胃口,還能燒掉你肚子上的肥肉。
讀書也是這樣。如果你從小就在唐詩宋詞中暢遊,在《通鑒》《史記》中駐足,突然有一天,你搞來一本《西廂記》或是《金瓶梅》,肯定也是讀癮大開,說不定還會讓你廢寢忘食。
我生長在偏僻的鄉村。小時候,由於父親在外麵做工,家裏經濟還不錯。生活雖然不能和現在比,但油水基本還是充足的。所以我養成了不吃肥肉的習慣,但是,後來由於某些人嫉妒,在1976年,我父親被打成新生資產階級分子。家被抄了,值錢的東西給沒收了,連家裏的食油也給拿走了。母親沒辦法,隻好用辣椒醬炒菜。
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1976年從夏天到春節我除了中秋節吃過一次肉以外,就基本上沒沾過油腥。後來,春節快到了,我舅舅從附近的城市回家過春節,帶著我到了外婆家。中午,外婆做了一碗肉,除了沾在骨頭上的少許瘦肉外,都是白白的肥肉。要是在一年前,我肯定隻是啃上幾塊骨頭就算了。但是那天我平生第一次發現肥肉竟是如此之香。那天,不可控製的食欲已經把家裏教我多少年的禮貌給衝散了。我完全不顧別人,夾起肥肉大吃起來。後來,聽舅舅說,那天除了他吃了一塊骨頭,那2斤肉都進了我的肚子。也是從那一天起,肥肉就成了我的首選佳肴了。
我讀書的經曆和吃肉也挺像。小時候,我能得到的讀物很少。白紙黑字的東西我基本上都喜歡。那時,我的一個堂叔是小學校長,每學期開始前,新的教科書都會在他家擺幾天。一般這幾天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候。首先我要把各年級的語文課本都拿來通讀一遍。然後再沉浸在學校訂的新的小人書和《紅小兵畫報》的欣賞之中。有時候還會深深地把自己想象在故事之中,晚上回家都不能從中間跳出來。
到了三年級後,就開始迷上小說了。記得我第一次看的小說叫《風雷》,是安徽作家陳登科寫的,講述的是土改時期農村的事。那本書當時還算毒草,是我一個同學從他親戚那裏找來的。那天我從中午開始讀,一直讀到深夜。讀完以後,我可能就像迷途者在沙漠中找到水一樣興奮。當時想,如果每天都能讀這樣的書該多好呀。現在已經對那本書的故事情節沒多深的印象了,但那種興奮的感覺和我外婆家的那碗肥肉深深刻在我腦海裏。
後來讀的書慢慢多了,讀書的興奮程度也就淡了。不過如有特別的文章,還是能讓我重溫那種廢寢忘食的興奮感覺。記得上大學後,第一次在圖書館借到了《史記》,回去以後也是廢寢忘食,還讓同學給老師請了半天假,自己則躲在宿舍裏看。記得對《項羽本紀》印象特別深刻,直到今天,《史記》中描繪的項羽依舊是我記憶中最生動的英雄形象。
到了現在的網絡世界,讀書容易了。就是在國外,你每天可以有無數的中文文字可以閱讀。你隻要用Google搜索一下,古今中外的名著都可以免費讀到。不僅如此,你還可以自己過過作家癮,湊點文字放到論壇上充個文章。如果有幾個網友給你捧捧場,你還可以輕飄飄地嚐試和過去崇拜的文學巨匠平起平坐的虛幻感受。當然,你要是仔細看看自己的文字,不免因其成不了黼黻文章而悅人之目而不自信起來。
網上呆久了,有時候還產生一點惰性。你如果經常光顧一個網站或是一個論壇,你可能就不大會經常搜尋其他文章或是書籍了。比如我,來到文學城後,由於這裏的新聞資訊和各類文字都比較全,滿滿地就懶得到別處獵奇了,甚至連有些平麵雜誌也不看了。最近有位朋友回國,帶來一些國內的《讀者》《收獲》等雜誌,挑了幾本讀起來,你猜怎麽著,我居然還找到了久違的那種興奮來。並由此我還聯想到了我第一次吃肥肉的感覺。我的閱讀世界真的缺油了?還是網絡世界營養太多了以至於讓我對網絡文字厭食了?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