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秋聲賦》
歐陽修的文章比較有名的當然是《醉翁亭記》他本人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以他為首的文壇精英一掃宋初追求聲律浮華的駢文風格,接續上了唐代的韓愈,柳宗元這些大家提倡的文道合一的散文傳統,把古文運動繼續發揚光大,這才有了後人歸納總結出的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三蘇,王安石等都赫然在榜。
這個時代貢獻了很多流芳百世的文章,比如《醉翁亭記》,再比如《前後赤壁賦》。但正是這個古文運動的旗手歐陽修他到晚年卻返過頭來寫了《秋聲賦》,用了駢文,並且寫的精彩得不得了,駢詞儷句,排比鋪陳樣樣不少,但是讀來卻沒有半點浮華,反而優美動聽,且感人至深。文章不長,又實在是好,所以全文放在這裏: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餘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餘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餘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歎息。
當然他的這篇賦已經不同於從前的那種完全采用比興的駢文,他在裏麵糅雜了散文的手法,這就使賦這個題材一下子靈活起來,不再拘禁於羅列辭藻,從而變得聲情並茂。
《秋聲賦》全篇都可以說是美輪美奐,以文擬聲,各種比喻用的是惟妙惟肖,但是這些還都是表麵功夫,從第二段開始的夾敘夾議部分,是邊形容邊思考邊感概,情景交融,又自然而然。秋拂葉落,萬物肅殺,可悲,然而春生秋實,物極必反,乃是自然界的天道輪回,物物如此又有何悲?
而於這無可奈何之中,生而為人,正是敏感多情,對此造物又怎能沒有大悲傷!這就進階至第三段,人感萬物而生情,內中精誠一銷再銷,怎不使人朱顏老,烏發白,最終與草木同朽,唉,人生不足百,卻懷千歲憂,真是催心肝啊,讓人不禁大慟。
這篇賦於紛繁的比興和深沉的思辨中無時無刻不透露出一種真誠的悲痛,正是“逝者如斯夫”!草木無情人有情,無情有情皆當殺!是誰行此戕害?天也!造物如此,夫複何言,隻好一歎再歎。
這篇賦讀下來真是滿口餘香,滿腹感慨,值得一讀再讀,完全就是藝術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