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了下克林頓(Clinton, Ontario)。不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而是西南安省休倫郡一個人口隻有三千的小鎮。
破破爛爛的小鎮去幹啥呢?掃一眼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這是我拍的門羅的家,她今年88歲,在這兒已經住了44年了。
不敢打擾她老人家清修,也不想她老人家受到幹擾,所以就不寫地址了,也不會告訴你地址。
我也隻是掃了一眼,匆匆離去。畢竟咱不是文青,但想起不少歐美亞非拉的文青,專程坐飛機到多倫多,再開三小時車來這兒看一眼,我覺得還是有點小賺的,看到那一眼,心裏還有一點小興奮。
讓我產生一些情愫的,是她家院子緊接著就是鐵軌。我看到鐵軌,就特別有感情。
這條鐵路線,隻在休倫郡和佩斯郡內,一條從休倫郡中部來,一條從斯特拉福德(Strartford)來,在這裏並線,通向休倫郡的縣城戈德裏奇(Goderich)。
有一張門羅坐在自家附近鐵軌上的照片挺有名,我對照了下,就是我拍的鐵軌的不遠處。
這條鐵路線,隻是貨運,偶爾會有火車經過,運些鹽、大豆、土特產什麽的。想必門羅也喜歡聽火車經過的聲音,鐵軌和火車,可以把你的思緒帶向遠方。
說了這麽多,艾麗絲門羅究竟是誰呢?
一句話,“加拿大的契科夫”,傑出的短片小說作家,加拿大迄今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13)。
加拿大有沒有文學?有,一說起加拿大文學,除了《清秀佳人》,必然繞不過艾麗絲門羅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而她倆是閨蜜。是她們,把加拿大文學,帶向了全世界。
與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常年生活在多倫多的Camera下不同,愛麗絲門羅幾乎一生過著“隱者”的生活,她生於斯(休倫郡)、長於斯,創作內容來於斯,在異鄉(溫哥華、維多利亞)漂泊二十餘年,人到中年,又回於斯,度過後半生。
下麵,我們簡單講講艾麗絲門羅的故事。
一、文海姆(Wingham, Ontario)的童年
愛麗絲出生於西南安省休倫郡的小鎮文海姆(Wingham),這裏是在梅特蘭河(Maitland River)的上遊地帶,這條河,蜿蜒曲折,在縣城戈德裏奇(Goderich)注入休倫湖。
值得一提的是,華特迪士尼的老家藍穀鎮(Bluevale Ontario),也在這條河邊,離她們家不到10公裏。當然,兩家人互相不認識。
她媽媽這一係,和華特迪士尼祖上一樣,是愛爾蘭土豆大饑荒來的後人,媽媽在渥太華讀過師範學院,當過老師,算是見過世麵得體的女人。爸爸這一係,是來自蘇格蘭的移民,當初跑過來追“休倫片區”(Huron Tract)這片地的。爸爸的祖上,曾經出過一個蘇格蘭著名詩人,叫詹姆斯豪格(James Hogg)。但到她爺爺、父親這一輩,就是來上加拿大的農民了。
爸爸有文學方麵的基因,不甘於做農民,但是也沒讀出去,就在文海姆小鎮的北郊梅特蘭河畔買了一塊地,養狐狸。
沒能離開農村,但也不種地,養狐狸,感覺還是蠻體麵的。媽媽很好奇,被吸引了,嫁給了她爸。但好景不長,三十年代大蕭條,皮毛不值錢,老爸不得不關閉生意去打工,而十歲起,媽媽患上帕金森症,越來越厲害。所以愛麗絲小時候,家裏是非常窮的。
作為家裏的老大,她不得不經常做家務,承擔起家庭主婦的工作。不過,在她孩子的眼中,爸爸的那個狐狸農場,是全世界最有趣的地方。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就有不少,是寫小時候,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的那些有趣故事。
二、中學和去西大(Western)大學
文海姆,在加拿大在安省,已經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鎮,而愛麗絲家又住在小鎮的郊區,一條馬路的盡頭。她去鎮上讀書,每天要走三公裏的路。這三公裏,就有穿越的感覺,從鄉村到城鎮,從貧窮到體麵,又反過來從城鎮到鄉村,從體麵到貧窮。
走了近十年的路,家鄉的一草一木清清楚楚,鮮明的對比,也讓她印象深刻,成為日後她創作的素材。而實際上,不僅僅是素材,她根本就是在寫她家鄉小鎮的人,小鎮的街景,小鎮的生活。
中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是上台做畢業演講的學生,拿到兩年的獎學金,入讀位於安省倫敦的西安大略大學英文係。那時,文科隻能拿兩年獎學金,理科可以拿四年。
小時候就喜歡寫故事,讀給爺爺奶奶聽,在西大,她寫了一個短篇投稿給校刊,居然刊登了。這是她的文章第一次見諸刊物。也是因為這次投稿,讓她和一個人神秘結緣,事後再表。
三、逃離去遠方
門羅,其實不是她的家姓,是她第一個老公(James Munro)的。詹姆斯是她的師兄,參加過二戰,英俊成熟,家住奧克維爾,父親是多倫多一家百貨公司的會計師。
愛麗絲家很窮,來自農村,詹姆斯家卻是來自大城市的中產家庭。詹姆卻愛上了她。大二一結束,愛麗絲的獎學金沒了,而詹姆斯在溫哥華的伊頓百貨找到工作,要去溫哥華。
怎麽辦?
愛麗絲幹脆輟學,嫁給了詹姆斯,兩人一起去溫哥華闖蕩!那時愛麗絲也不想回農村,人在年輕時都想遠離故土,世界很大,去外麵看看。
那時愛麗絲才20歲。到了溫哥華,安頓下來,第一年,老公就給她買了一台打字機,從此愛麗絲走上了真正的寫作之路。
四、家庭主婦還是作家?
門羅一開始,並不就有今天這麽大的成就。在溫哥華,她就是個家庭主婦,一連生了幾個女兒。CBC有一個電台主持,搞了個“加拿大短篇小說”節目,很欣賞門羅,向她約稿、買稿。
門羅開始用寫文字,賺錢了,雖然不多,也是個收入。
在溫哥華呆了十年,老公建議伊頓百貨賣書,伊頓百貨不聽,他幹脆辭職了,和愛麗絲搬家到了維多利亞,兩口子在那裏開了家書店,取名“門羅書店”。
門羅就一邊顧家,一邊照看書店,一邊寫作。這家書店,至今還在,已經賣給了書店的四名老員工。
1967年,多倫多的懷雅遜出版社(Ryerson Press),出版了門羅的第一本書《快樂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這本書,收錄了她15年間,寫的15個短篇小說,大多是小時候家鄉的故事。這第一本書,在1968年就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1971年又出了第二本書,也是短篇小說集《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Lives of Girls and Woman)。
門羅早已不再是個家庭主婦,而是一位擁有諸多粉絲,在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圈子裏都是些名人。
五、回到老家,定居克林頓(Clinton, Ontario)
門羅的名氣越來越大,對六七十年代的社會變遷,也比老公更敏感。總之,在那個時候,她們的婚姻生活走到了盡頭。離婚後,1973年,門羅回到了闊別的故土,定居西南安省的最大城市倫敦,做了西大的駐校作家。
她也曾短暫去多倫多的約克大學任教,但不喜歡這份工作,因為隻有一個女生,其他都是男生,也不熱愛寫作。
1974年,又出版了《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
也是這一年,上了CBC電台采訪節目,結果被她大學一個師兄弗雷姆林(Gerald Fremlin)聽到了。
師兄也是個文學愛好者,在西大的校刊上發表過文章,知道愛麗絲。而愛麗絲有個朋友,那時是師兄的女友。經常聽她講男朋友,聽起來,好像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師兄知道愛麗絲在倫敦,而且離婚了,是單身,就展開了攻勢。隻三杯馬爹利,他們就在一起了。師兄是個退休的地理學家,老家在休倫郡的克林頓(Clinton, Ontario),和門羅的老家文海姆(Wingham)隻有三十來公裏,很方便回家看老父親。
師兄的母親年邁生病,需要照顧。兩人結婚,就搬回到師兄的克林頓老家了。1975年搬回去,而來迄今已經44年了,就是我拍的那個房子。
門羅征求了師兄的同意,沒有改姓,所以依然叫門羅。遺憾的事,不僅她媽媽早逝,回老家一年,她父親也去世了。往事,隻好通過寫短篇小說來追憶。
六、在克林頓的那些日子
後麵的事兒,就不多說了。1978年的《Who Do You Think You Are?》、1986年的《The Progress of Love》,都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她一共獲得三個加拿大文學獎。
美國紐約客雜誌(New Yorker)發現了她,長期約稿。門羅在紐約客上發表了不少短篇小說。
以前美國人很少注意到加拿大小說,看了門羅的小說,愛上了。她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征服了美國人,將加拿大的小說作品,推向了全世界。
在歐美,她名氣很大。但是對克林頓這個小鎮的居民來說,住了幾十年,大多不知道她的身份。而這正是門羅所喜歡的。
2013年,老公去世。那年底,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是加拿大唯一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早年,門羅不喜歡見人,晚年已經放開了。有人不遠萬裏而來,門羅喜歡安排他們在縣城Goderich八卦鎮居住,然後在那裏的餐廳吃飯約談。從克林頓過去,隻有20公裏,開車不到20分鍾就到了。
休倫郡,是門羅的故鄉,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她都熟悉,流在她的血液裏,也寫進了她的小說裏。那個年代的人和事,加拿大西安安省那個年代的小鎮生活,因此不朽。
因為寫家鄉的小說,把人往往寫得“窮凶極惡”,早年家鄉的人不是很開心,甚至有敵對仇視,不過如今門羅名氣太大,時過境遷,家鄉人民已經看開了,以她為榮。在文海姆,家鄉人民還給她建了花園、博物館,還舉辦愛麗絲門羅節。
如今能出現在門羅的小說中,已是一種榮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