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iary 196 --- 【我的書架】之清宮秘史

本文內容已被 [ 不忘中囯 ] 在 2007-02-15 11:06:1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自古以來,中國的儒生秀才們總抱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士人情懷,把“貨與帝王家、得登華屋堂”當作讀書學藝的終極目標。然而帝王家的生活可不總是金戈鐵馬中興社稷和丹墀鎏金聽政行幸那麽簡單。從“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的唐後主李煜到手刃公主的明毅宗崇禎所講的“若何為生我家”,多少王家子孫沉浮於宮廷政治之中,為角逐皇權甚至不惜同室操戈骨肉相殘,其間的辛酸淒慘悲涼苦痛,無一不讓聽者動容、聞者摧淚。故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曆朝曆代均有“無情最是帝王家”的感歎。

雖說“不幸生在帝王家”,卻不知“嫁在帝王家”更為不幸。從三皇五帝到宣統溥儀的中國五千年深宮幕幔的背後,不知演繹了多少帝王人家的曲折愛情和不欲人知的傳奇悲劇。不過我以為攙雜著人生百味,最讓人精精樂道和的當屬清宮四大奇案的“順治出家”。因為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愛恨情癡纏綿淒婉不僅是清初宮史的一大疑案,其間甚至還夾雜有明末江南“八大名妓”董小宛、“四大公子”冒辟疆和一代“禪林高僧“憨璞聰,可以說是離奇驚豔,今古絕唱。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代皇帝,在位18年,24歲就離開人世。在自己心愛的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皇帝悲傷過度,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清史稿》、《玉牒》中記載:“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皇貴妃董鄂氏薨。世祖福臨哀悼殊甚,為之輟朝者五日。”八月二十一日,在董鄂妃死後兩天,順治追封她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又親自撰寫了四千字的《端敬皇後行狀》來悼念愛妻。由於董鄂氏僅僅是個貴妃,為什麽要這樣濫加諡號並晉封皇後呢,幾百年來眾說紛紜。有人說董鄂妃其實是明末才子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在清軍入關之初,被掠至京師,後入宮,賜姓董鄂氏,跟著又冊立為貴妃。誰知董氏入宮之後,竟以不壽卒。然世祖之於董貴妃,寵冠六宮,莫與倫比,乃紅顏薄命,惹得世祖終日悶悶不樂。不數月,遂棄皇帝不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發披緇,皈依淨土。而引導順治帝轉向禪宗佛教的正是那位巧於辭令的臨濟宗高僧憨璞聰。上述就是順治帝五台出家的由來,曆來故老相傳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已無從可考,但卻留下了“萬古鍾情天子”的一段佳話。

也因為有了這麽多的野史傳說,順治和董鄂妃在中國曆代的宮掖中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兩位人物。如果說董鄂妃的一生可用“紅顏薄命”四個字概括,那麽順治帝的悲劇則在於他無法掙脫清代皇家滿蒙聯姻的桎梏,以至於連董鄂妃的皇後身份也隻能在她去世後才得以追封。順治帝送走愛妃以後,除了淨發出家,還留下言詞懇切震撼清庭的十四條“罪己詔”。更有意思的是,安置在順治孝陵的孝獻端敬皇後董鄂氏的骨灰是清東陵順治地宮中是惟一沒有被盜過的。或許這正應驗了這位曆經人世間的痛苦、帝王家的無奈、愛與恨折磨的董鄂妃臨死前的畿語 --- “富貴寵榮,不見得就好;塵緣將盡,也不見得就壞。”

大清296年江山社稷,興衰榮辱蕩氣回腸;清宮12帝,文治武功各有千秋,然而帝王家事秘史的不一褒貶乃千古之事,自有那塵塵曆史之灰所掩。不過,我於“順治出家”的見解卻是那位看破紅塵、明心見性的順治帝所說的“皇袍換得紫袈裟,隻因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卻不如《金瓶梅》裏的李瓶兒來得直截了當,“……就是嫁到帝王家又怎麽樣,誰就保證能得到幸福?茅屋裏的愛情並不一定比帝王宮裏的愛情差……。”

 

寫於20051030日多倫多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財經觀察之 1152 --- 中美俄歐進入史上最慘烈絞殺時代!ZT
•  財經觀察之 1151 --- 文雋:章子怡豁出去的想法
•  財經觀察之 1150 ---美國互聯網人的思路
•  My Diary 299 --- 不忘中國之三十五: ZT用圍棋的觀點淺談中美爭霸
•  財經觀察之 1149 --- 從“買入,持有”到“買入,交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