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開國 / 建國 / 立國 的 國父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llowing seven figures as the key Founding Fathers in creating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John Adams, Benjamin Franklin, Alexander Hamilton, John Jay,
Thomas Jefferson, James Madison, and George Washington.
(列名以英文姓氏為序)
這些人源自歐洲,他們贏得了從英法殖民地在北美的獨立 並建立美國,被美國人稱為開國之父。
他們講 origin / origins, 他們講 祖國 Motherland / Fatherland 嗎?
是的
motherland and fatherland 最早出現於 1847年的 美國英語字典
the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847)
That dictionary defined
motherland as "The land of one's mother or parents," and
fatherland as "The native land of one's fathers or ancestors."
homeland 更新,首現於1973年的英語字典
Webster's Eighth Collegiate Dictionary (1973)
with the definition, "native land: fatherland."
2002年,美國建立了一個新部: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國土安全部/國家安全部。
英語中 幾個 主要指國家的詞匯: country(域),nation(人),state(政),commonwealth(資)
-------------
“國家”一詞,上古稱為國,甲骨文本字為或,象徵執武器守衛領土。
在金文中加大囗 ,象徵城牆,形成現在的國,域也是由此分化出來,後來出現 國 囗內加王,王掌玉璽 國。
“國”字還有一種古寫法就隻是一個是“囗”(讀作 wéi)。
《字匯·囗部》釋曰:“囗,古作國字。《商子》:‘弱民囗強,囗強民弱,有道之囗,務在弱民。’古國字皆作囗。”
另有 圀,囶,囻 通,俗 “國”字 等異體。
傳說 嶽母刺字 精忠報國 是 囯 囗內加王,不是加玉
太平天國時期 用 囯 字
郭沫若題寫的 太平天囯曆史陳列
所以 國字不是最近幾十年才簡化出來的
1911年10月10日革命成功 1912年1月1日 才宣布為中華民國元年,當時尚無國民政府,隻有中華民國軍政府,選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後才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北議和後,由袁世凱組織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清廷宣布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是1912年至1928年代表中華民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袁世凱籌備君主立憲製的中華帝國,擬定1916年登基 改年號為“洪憲元年”,在全國反袁的浪潮下,袁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製,恢複中華民國,6月6日袁世凱病死。國民政府直到1925年7月1日才在廣州成立,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在皇姑屯遇炸斃命 張主政的的北洋軍政府瓦解,6月8日,國民革命軍占領北京,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才真正正式執政,成為唯一合法政府,直至1949年9月。
中國 二字確鑿無疑的出現在 周成王五年(即公元前1048年)鑄造的青銅尊 何尊內底銘文。
中國曆來更朝換代 皆新始元年,遠的不說,近的 康熙元年,,,宣統元年,民國元年 即例。
國家不是有人類就有的,最早國家的出現距今約5000年,也就是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僅僅有約5000年的曆史。
朝代更替了 這片土地 其子孫 依然繁殖生長的空間和社會 即為國家。
生於斯長於斯的先人之先人 即為祖先,其土地國度即為祖國。
炎黃蚩尤三帝 是為中華之祖先 比三帝更早的伏羲氏女媧氏 更是華夏的祖先
群落 部落 邑 邦 或 域 國 囗 囯 國
國也。從邑豐聲。,古文。
【】
=======
清 秋瑾詩:頭顱肯使閑中老,祖國寧甘劫後灰?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聯合國承認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了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代表了近代,現代的中國曆史,而且,代表了華夏五千年全部的文明曆史。
由中國政府規定的“國慶節”,合法代表了全中國人民的心聲,也就是祖國的生日。
祖國,祝你生日快樂!
有犢子說: 祖國有什麽生日?祖者,祖先也。祖先哪有生日?
=========
新華國號的起名和確立
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結束後,下設的六個工作小組於1949年6月18日各自舉行了第一次小組全體會議。根據新政協籌備會的安排,由第二小組負責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由第四小組負責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二小組組長為譚平山,副組長為周新民。組員有林伯渠、李德全、符定一、史良、葉聖陶、沈茲九等21人,秘書為陳昭。在6月18日舉行的小組會議上,第二小組討論了本組的工作。組員們就新政協的任務及其存續性交換了看法,最後推舉譚平山、周新民、王紹鼇、葉聖陶、沈茲九等5人起草討論提綱。
10天後,第二小組於6月28日召集了第二次會議。根據討論提綱的安排,這次會議已開始研討政協組織的基本原則、性質、職權及與政府的關係等問題。會議又推舉譚平山、周新民、葉聖陶、史良、林伯渠等9人組成起草委員會。之後,起草委員會又推周新民、史良起草新政協組織法的初稿。周、史兩人冒著酷暑苦戰幾天,拿出了初稿,首先是在起草委員會內進行討論,然後征詢各方麵的意見,並根據有關意見進行一遍遍修改。
8月18日,一個雨後初晴的日子,第二小組在中南海勤政殿裏舉行第三次會議,對草案進行了討論修改,然後上交籌備會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草案經常委會通過後,第二小組於9月15日召開了第四次會議,根據常委會的修改意見進行了處理,並對文字進一步加以整理,然後送常委會提交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這一稿草案原則上獲得了會議通過。
經過若幹次的討論修改,該草案正式取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
為什麽會叫這個名稱呢?主要是當時考慮到出席新政協的代表達六百六十多人,就成分來說,從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到民族資產階級都有代表出席;就地區來說,從東北的黑龍江,到西北的新疆,到東南的瓊崖、台灣,各省區都有代表出席,還包括少數民族和國外僑胞。這是中國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人民大盛會,所以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更能反映新政協大會的特點和本質。
新國號後是否要加“中華民國”簡稱?
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相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起草過程就複雜多了。籌備會第四小組擔負了起草這個組織法的任務。
第四小組組長為董必武,副組長為黃炎培。黃炎培不在北平時,由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代替。秘書為賴亞力。組員有張文、沈鈞儒、張東有、胡厥文等22人,全組共有25人。
8月17日下午,第四小組召開了第三次全體會議,修正通過了組織法的初步草案。此後,常委會於8月26日召開了第四次會議,指定黃炎培、馬敘倫、張奚若、李立三和董必武對初步草案再研究修改一次。8月30日,以上5人聚集開會,進行討論修改。9月13日,常委會召開第五次會議,對政府組織法草案作了文字修改。9月17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原則上通過政府組織法草案,然後,提交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通過。
在起草政府組織法草案的過程中,第四小組成員和有關專家對國家屬性、政府組織的基本原則、民主集中製、國家最高政權機關產生的方法、人民委員會的組織、最高行政機構的名稱、政務院及其下屬各部機構的組織,還有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人民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署的組織和隸屬關係等問題的討論,意見基本上趨於一致,沒什麽大的爭論。意見分歧最大、爭論最激烈的是關於新中國的國號,是叫“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還是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麵是否要加上“中華民國”的簡稱?
6月15日,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致詞時,最後呼喊的三個口號中,有一個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
張奚若一副學者風度,語調顯得有點激動,繼續說:“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兩字了,豈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且民主一詞democ-racy來自希臘字,原意與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後,從以下解釋也很容易明白:為共和而非專製,是民主而非君主。”再說,“人民是指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人民這個概念已經把民主的意思表達出來了,不必再重複寫上‘民主’二字。”
張奚若發言後,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代表雷潔瓊說:“如果國名太長,使用時不作全稱即須注明是簡稱。”
黃炎培和張誌讓兩人主張要用民主二字,他們的看法被整理為書麵意見:“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
以後經過反複討論和征求意見,確定把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
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
New Russia celebrates its 20th birthday — RT Russ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