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從生活角度出發研究文化的《文化研究60詞》

    很多人聽到「文化研究」便為之卻步,認為是一門艱深的學科,內裏是一堆不容易明白的理論。
   
    其實,文化研究並不是這樣的。文化研究的開山祖師威廉士 (Raymond Williams)就提出「文化本是平常事」(culture is ordinary)。
   
    為了使更多人了解文化研究這門學問,由朱耀偉、陳英凱、朱振威三人編著的《文化研究60詞》一書就是以日常生活事例,解釋文化研究的理論和相關應用概念,務求真正建立「文化本是平常事」的思考氛圍。


   

     (蘋果閱讀器 匯智出版精選 推薦文化讀本)
    相信當你細意咀嚼書中各門學說的概念與理論,你對世界的看法,定必起變化。

    此書別出心裁、經過深思熟慮編排而成的「文化研究辭典」。在傳統上,文化研究學者所撰寫的專著,大多數本就理論與實踐兼備:一方麵遊走於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各領域的哲學理論,形成層疊式的典範架構,另方麵又刻意從日常文化文本點滴中攝取養料,使之與理論相互切入、滲透繼而互動,兩者相得益彰。本書亦不例外,在編排上明顯以理論 / 實踐為相對基項。然而從篇幅、內容以及取材看,本書卻能超越一般工具書的局限,對其中基項均有精簡卻深入的發揮。它秉承了文化研究基本精神,從環繞我們周遭那既有趣又具社會意味的事物(例如流行文化),確實做到契入稍為艱深的觀念性話語,在輕鬆文娛項目中取得豐富的教育成果。
   
    文化研究在香港經已有至少二十年曆史,但仍然於學界中存在誤解。曾經有學院高層公開表示,此科目不應在大學本科課程出現,認為二十歲左右的年青人沒有能力接收文化研究所側重的批判思考。而本書的出版立場,卻正確的不肯認同於這種狹隘的見解,反而在深入淺出的努力下,悉力拓展其適用範圍。本書不單隻針對大學程度的文化研究討論,更直接向中學老師以至同學招手,期望能在如通識科這方麵提供入門途徑。文化研究本身在取向上特別重視跨學科研究,早已在理念和實踐的互動中,徹底切入廿一世紀的「網絡」連貫式世界觀。這世界觀和其中價值早已就具觀於大學或中學的通識取向,其中所強調的「通」和「識」,肯定在香港教育的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現時大學的文化研究課程,不論在理念方向和教材上,簡直在替遲來的中學通識度身訂造,兩者又在廣闊度和跨越性上不謀而合。故此當現今中學「通」識在文科理科分隔數十年後重建橋梁,文化研究一樣顯得舉足輕重。
   
    本書三位作者在這教育領域中,已經步入堂奧。從個別段落基項的取材、範圍和學術層次看,三位作者均能精確把握命題核心,同時又不乏針對香港的「本土政治」而發揮的獨特見解。本人對這既具體又將會影響深遠的學術成果,深表佩服,衷心期待其在香港文化研究領域中開花結果!

    本書雖名「古今」,但論述的立足點又豈止曆史,其實也橫跨了哲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的範疇,「博士」未必能為,「通士」則庶幾可矣。

所有跟帖: 

推薦有興趣的同學閱讀 -餘娜- 給 餘娜 發送悄悄話 餘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4/2012 postreply 02:33: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