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能再讀一次大學 | /李翊萍(本書責任編輯) |
大學畢業後,第一次興起重返校園的念頭,是讀完鹿橋的《未央歌》 。啊──那個時局戰亂卻格外襯出青年單純熱血的年代啊!嚴格說,我想重返的是那個時代,而不是校園場景。再次冒出「好想再讀一次大學」的念頭,則是初次讀完張文亮老師的《因為有愛,才有這個學係──大學科係的起源》。
正是這種「尋回初衷」的溯源,使我放下對陌生領域的莫名恐懼,轉而生發敬畏之情。我也不禁揣想,若是當初我能究明自己所學領域的核心價值,那麼我的大學四年會更有使命感和意義感。
編輯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的問題是:這本書的讀者是誰?又該如何定位這本書?想當然耳,第一讀者是求學階段的大學生、高中生,因此,當我和張老師討論目錄的編排時,我理所當然提出依照學院分類的方式來劃分,以助讀者快速找尋自己感興趣的科係類別,突顯本書的功能性。但張老師立刻否定這個做法,反而希望打破分類邏輯,按照各科係創立的先後來決定文章的次序。我猜想,在張老師的腦袋裡,這本書絕對不是提供高中生選填誌願前的參考書,也不隻是為了讓大學生及時找到讀大學的意義而已。他究竟如何看待這本書呢?
《因為有愛,才有這個學係》書中一共述說了十九個科係起源的故事,隨著編輯進度接近尾聲,我漸漸摸索出一個輪廓。現在的我,不再停留在「好想再讀一次大學」,反而體悟到這些立意良善的科係,其精神不應侷限於大學教育,而更應延伸到全人的社會教育。所以,這本書不僅適合莘莘學子,也能使每一個謙卑的人從中獲益。
|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