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之出身在一個完全沒有文化的家庭,祖母和母親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而他自己,正經上學,也隻念到初中。但他從小就好學,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曾每天經西筒子河繞故宮到東華門去讀小學,感動了故宮的一位園林老人,幫他和故宮管理人疏通,使他得以每天穿故宮去讀書。他曾混入輔仁大學,偷偷坐到缺席的學生的座位上聽課。雖然如坐針氈,卻如饑似渴。他曾上班一天後,揣著兩個冰涼的窩窩頭,夜裏再趕去學法文。他讀詩,讀戲劇史,讀莎士比亞的劇本。他迷戀過音韻學,練過書法,寫得一手好字。為了演青春之歌裏的餘永澤,他讀了小說裏餘永澤讀過的《悲慘世界》和《戰爭與和平》。為了在《關漢卿》裏演王和卿,他熟讀元人雜劇,鑽到元曲裏,甚至自己也寫起曲子來。
於是之從自己切身的體驗中知道,好演員是必須要有修養的。他在人生漫筆一書中多次強調演員的修養。他訪問上海戲劇學院時,反複叮囑戲劇學院的學生,不要隻重視表演課而忽視那些提高文學修養的副課。“現在看,表演課是主課,可長遠看,修養才是主課”“沒有學問的演員是不會取得大成功的”他提醒年輕的演員,演員雖然演別人,但不管你演什麽角色,觀眾都可以從他們的演出中看到演員自身的品格,襟懷,看出他們藝術趣味的高下。這話真說得非常中肯。
於是之特別對商業化了的演員感到痛心。他說:“演員比起作家和導演來更容易出名,但不能為一時的名利所惑。戲劇必須有市場,但演員絕不能當“商人”。“演員們必須是一群嚴肅的人。對生活的態度必須嚴肅而不能苟且。不能夠嚴肅地解剖生活,所演的角色就沒有了生命。蒼白的、貧血的、被歪曲了的形象是征服不了觀眾的”。“遊戲人生,玩世不恭的演員,當然有。玩世不恭的演員,大約連玩世不恭的角色也演不好的”
“絕不能培養沒有文化的、把自己當作商品的市儈演員”。這是於是之曾經大聲疾呼的話。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淺薄庸俗專以撈錢為目的的市儈演員,那些一味媚俗的導演,那些念錯字,跑調,話不成句,文不成章,靠豪宅緋聞甚至乳溝而出名的著名演員,想起我們曾經有過的梅蘭芳,周信芳,趙丹,孫道臨……,真叫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