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白堤,從斷橋起到平湖秋月止,全長九百八十七米,寬三十三米,是杭城與西湖風景區連接的紐帶。春天在白堤上漫步正是一年之中白堤最美麗的時節。一路熏風,二旁春水,三座小島遙居西湖在右側,七層寶塔傲立葛嶺於左邊。清波漣漪,山巒青翠,三兩畫舫匆匆回棹殘陽裏,百千遊客陣陣笑聲白堤上。隻見垂柳婀娜,碧桃嬌豔,戀人攜手眉目傳情情切切,舉家合影天倫歡樂樂融融。或同窗相聚,抒壯誌豪言震撼於天地,或朋友共遊,寄深情厚誼徜徉在山水。或兄弟相約,頌棠棣詩章親情溢言表,或夫妻比肩,續齊眉故事恩愛顯人間,青絲白發,稚幼翁嫗,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盡在春天的白堤。
白堤上有兩座橋,錦帶橋和斷橋,由西向東,先遇到的是錦帶橋。明田汝成的《西湖遊覽誌》卷二中說:“錦帶橋址舊有涵碧橋,在斷橋西。宋轉運使陳堯佐重建碑記其事,且為之圖,久圮。”北宋是重建,可見此橋至遲在吳越國時期就已有了,也許再早一些白沙堤上裏外西湖之間隻有斷橋一個通道。涵碧橋圮頹到重架這段時間如何人們如何通過白堤則不得而知。乾隆年間,杭州人翟灝、翟瀚兄弟合著《湖山便覽》一書講到明孫隆修十錦塘時,在涵碧橋遺址架木為梁,改名為錦帶橋。它由平板木橋變成石拱橋的時間在清雍正《西湖誌》卷八中有記載:“錦帶橋舊架木為梁,聖祖仁皇帝臨幸孤山,禦舟由此轉入裏湖,後甃以石,雍正八年總督李衛重葺。”民國十年,與斷橋同時改築石級為平坡,加設水泥混凝土拱券。現橋長八點一米,寬八點六米,單孔淨跨五點九米石拱橋。比起斷橋來,它的知名度差遠了,許多遊覽白堤的人不僅不知道它的名字,甚至還可能沒注意自己已經走過這座橋。
斷橋建於何時不見記載,和白居易同時的張祜有一首題為《題杭州孤山寺》:“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說明在白居易的時候斷橋不僅已經存在,而且就叫斷橋這個名字,由此更可以證明現在叫白堤的白沙堤決不是白居易修建的。明明是貫通的橋,何以叫斷橋?許多解釋都不令人信服。一說古時此處附近住有段姓人家,該橋是他家始建,故稱為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這應該是借同音字編造的故事。一說古石橋上建有亭,冬日雪霽,橋陽麵冰雪消融,橋陰麵仍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斷之感,得名“斷橋殘雪”。斷橋上有亭是清代的事情,那時甚至還有門,可以關閉白堤。早不過吳越國時代,斷橋才是一座有陽麵和背麵的石拱橋,再早一些,在張祜詩中的斷橋是一座長滿苔蘚的人跡罕到的平板小石橋,哪來橋亭、橋陽麵、橋陰麵。所以斷橋不斷是件怪事,它和孤山不孤、長橋不長合稱西湖三大怪。
今日斷橋,是民國十年重建的拱形單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淨跨六點一米,雖經多次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禦題“斷橋殘雪”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青瓦朱欄,飛簷翹角,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題額“雲水光中”,正寫出橋、亭與四周的湖光山色融會和諧。“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就成了古已有之的感慨。每當雪後初晴,賞雪的人們便熙熙紛紛,斷橋上遊人如織。孤山與裏西湖銀裝素裹,別有一種神韻,但雪景的著稱卻著落在斷橋上,個中原因實在費人思忖。
斷橋的享譽天下,更大程度上得益於《白蛇傳》的民間傳說,斷橋因此而成為西湖三大情人橋(斷橋、長橋、西泠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