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小小墓址,曆來傳說不一,能查到最早的資料是唐代張祜的《題蘇小小墓》:“漠漠窮塵地,蕭蕭古樹林”,未講具體地點。稍後李賀說在“西陵下”,宋代的《臨安誌》和《武林舊事》都說墓在湖上,也沒有提及具體地點。到清代的《西湖拾遺》,因當時已有西泠橋存在,則記述墓在“西泠橋側”,然而一九一九年出版的《西湖新遊記》卻說“墓實係偽作。蓋康熙南巡,偶向侍臣詢及蘇小小,浙撫乃連夜抔土西泠橋下,一夕成塚,以備禦覽。”蘇小小去世時不僅沒有西泠橋,我猜想在杭州建成之前,連孤山這個地名也還沒有,而是《錢唐蘇小歌》中所寫的西陵,因為在錢唐縣治西麵,故小山丘得名西陵。因此,其墓應該如李賀所說在西陵下,即孤山山麓荒僻的樹林中。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誌》卷二中說:西泠橋“一名西林橋,又名西陵橋,從此可往北山者。” 張岱《西湖夢尋》“西泠橋”一節寫道:“西泠橋一名西陵,或曰:即蘇小小結同心處也。及見方子公詩有雲:‘數聲漁笛知何處,疑在西泠第一橋。’陵作泠,蘇小恐誤。餘曰:管不得,隻西陵便好。且白公斷橋詩‘柳色青藏蘇小家’,斷橋去此不遠,豈不可借作西泠故實耶!”這個方子公腦筋不太清楚,在蘇小小到李賀時都叫西陵,因讀音相同後來才訛作西泠,她怎麽會搞錯?南方人前後鼻音不分,又變成西林。如果硬要把西泠橋和蘇小小拉上關係,還是張岱說得對:“管不得,隻西陵便好”,叫它為西陵橋才妥當。不過,西泠這個名字也很好,泠泠本意是形容清涼或形容聲音清越,借以說明當地環境十分妥貼。
現在的蘇小小墓和慕才亭是二〇〇四年根據民國老照片反複推敲,在西泠橋西北橋堍重修的。重建後的蘇小小墓墓徑二點六米,圈高零點九米。慕才亭由六根方柱支撐,六角攢尖頂,高三點一五米,每根柱上有兩幅楹聯,共十二幅,是欣賞楹聯藝術的好處所。分別抄錄於下,供大家鑒識:“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塚猶存。”“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裏,笙歌畫舫獨教芳塚占西泠。”“幾輩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壟中。”“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看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花須柳眼渾無賴,落絮遊絲亦有情。”“亭前瞻柳色風情已矣,戶上寄萍蹤雪印依然。”“且看青塚留千古,漫道紅顏本暫時。”“煙雨鎖西泠剩孤塚殘碑浙水嗚咽千古憾,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嶼櫻花猶似六朝春。”“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十載青衫頻吊古, 一抔黃土永埋香。”解釋一下兩個較冷僻的典故:北裏指唐長安妓院所在的平康裏,因位於城北亦稱北裏,故後世用北裏泛稱娼妓聚居地;白社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見葛洪《抱樸子》或《清一統誌》“湖北·荊門州”條。
順便說一下,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中講了一個生活在宋代,葬在嘉興的另一個蘇小小的故事:
蘇小小是錢塘名妓,不但容顏秀美,而且富有詩才。她有一個與太學生趙不敏相好,叫做盼奴的姐姐。趙氏家境貧窮,盼奴經常周濟她,直到他學有所成,到襄陽去做官為止。由於盼奴名在妓籍,不能跟隨他,二人便這樣分手了。三年之後,趙不敏死在任上。臨終,他把不多的個人物件分為二份,一份給他的弟弟趙某,一份留給盼奴,同時示意他弟弟,盼奴的妹妹是個好女子,有可能就和她交個朋友。趙某去到杭州尋找盼奴,可惜盼奴這時已經因相思死去,而其妹蘇小則為了一樁官司,正在監獄裏服刑。審理這場官司的官員是趙某的族人,趙某把哥哥和盼奴交往經過和臨終遺言告訴族人,請他多加關照。
趙氏族人把蘇小叫來,說,“你騙取了商人的一百疋絹,現在打算怎樣償還呢?”蘇小說,“這事是我姐姐的錯,與我無關,如能手下留情,不但我,就是我姐姐在天之靈,也會感激你的。”對方本來有心開脫,見蘇小出言不俗,更加喜歡,就告訴她:趙不敏已經死了,留下了若幹物件,原是準備給她姐姐做紀念的。說完,他把趙某的一封信交給了蘇小。拆開信看,卻是一首詩,寫道:“昔時名妓鎮東吳,不戀黃金隻好書。試問錢塘蘇小小,風流還似大蘇無?”所說“大蘇”,是指蘇小已故的姐姐。蘇小當場步韻和詩一首:“君住襄陽妾在吳,無情人寄有情書。當年若也來相訪,還有於潛絹事無?”“絹事”指她現在吃的那樁官司,事情發生在於潛地方,故稱“於潛絹事”。族人大為歎服,就用趙不敏遺贈代為償還絹款,釋放了蘇小,並促成她和趙某的婚事。這個故事後來在明清的小說和筆記中屢有提及,也流傳很廣,以致許多人把兩者混淆起來,為蘇小小墓在哪裏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