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問題想請教曲師, 常常看到詞譜中的"平仄"標記中寫了"豆", 一般都沒管, 前兩天, 有位朋友填了一首滿江紅, 拿來讓我看. 就不好敷衍對待了. 不知"豆"在填詞時因怎樣實施?
比如, 這個滿江紅的例子:
⊙仄平平(句)
⊙⊙仄(豆)
⊙平⊙仄(韻)
⊙⊙仄(豆)
⊙平⊙仄(句)
⊙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仄(韻)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韻)
⊙⊙仄(句)
平⊙仄(韻)
平⊙仄(句)
平平仄(韻)
仄⊙平⊙仄(句)
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仄(韻)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韻)
宋-嶽 飛
怒發衝冠,
憑闌處、
瀟瀟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
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點火櫻桃,
照一架、
荼縻如雪。
春正好、
見龍孫穿破,
紫苔蒼壁。
乳燕引雛飛力弱,
流鶯喚友嬌聲怯。
問春歸、
不肯帶愁歸,
腸千結。
層樓望,
春山疊;
家何在?
煙波隔。
把古今遺恨,
向他誰說?
蝴蝶不傳千裏夢,
子規叫斷三更月。
聽聲聲、
枕上勸人歸,
歸難得。
--辛棄疾
(1)本調九十三字,十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薑夔改葉平韻,聲情俱變,從者甚少,此處不錄。(2)第三第四句為四字兩句,前加三字豆。五、六兩句,宜用對偶。第七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實即平起平收之七字句上加一豆,所以語氣可不停頓。第八句三字,用平平仄,已成定格。後片起四句,均三字仄句,第二、四句葉韻分作兩排,各自對偶。為了避免呆滯,可以改為以上二句對下二句。第五、六句均四字,上加一豆。(3)本調從蘇軾開始多抒豪放之情,故一向以聲情激越稱著,嶽飛詞就是一例。作者寫詞時年已三十,卻把自己已建立的功名看作象塵土一般微不足道。還我河山,直搗八千裏外的金邦老巢--黃龍府,才是自己的誌願。站得高,看得遠,意境才能開闊。“三十功名”兩句不僅內容好,對仗也很工,音節也很響亮。後片“壯誌”一聯,說我懷著雄心壯誌,象饑餓要覓食似地飽餐敵人的肉;我談笑自如象口渴了要喝水似地痛飲敵人的血。它表現了作者對敵人刻骨仇恨,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概,沒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寫不出來的。此外,“白了少年頭”的“白”字,“踏破賀蘭山缺”的“破”字,都用得十分生動有力,從煉字上也可以得到啟發。有人認為此詞的忠君思想比較嚴重。我們認為這首詞盡管有忠君思想,但表現了恢複中原的不可動搖的意誌,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一首愛國主義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