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滁州西澗》今析
橫舟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
唐玄宗在曆史上是中興之主。他即位以後,承載著國人的期望,清除朝庭弊端,中興了大唐基業。但很快,他又使國人失望,沉醉於燈紅酒綠,崇尚奢糜豪華,衰敗了大唐帝國。深究其原因,就是二個字:腐敗。
韋應物,適逢於大唐天寶年間,入朝為官之後,親眼目睹了唐玄宗的立誌中興和腐敗衰亡全過程。最初,他象全國的學子一樣,景仰唐玄宗的中興之主的風範,也曾欣慰自己恰逢盛世明主,前途廣闊。可是後來,他又為一個明主的衰敗,趕到悲哀,苦痛。他入宮為三衛郎。可是,時間不長,敗象已露的大唐王朝,就讓他趕上了安史之亂。一下,他和他的朝庭一起,就陷入了四處流亡的逃難當中。之後雖然又繼而為官,也是朝政頹廢,相互傾軋。他雖然身揣遠大抱負之心,可是沒有施展才華之地。本來一腔熱忱要忠心報國,可是又眼見得當今皇上由明轉暗,王朝衰退,王位易主。此時、此景的心境可想而知,不免由感而發。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這一句明麵是寫景,其實是心境描寫。他和友人遊玩至此,麵對激流滾滾的溪澗,銀珠亂蹦的飛瀑,給人一種勢不可當的氣勢,非人力所能力挽之。麵對澗邊,那默默的生長的無人注意的小草,他看了後,油然感慨上天的造化無情,時事弄人,不由得心裏寂寞叢生。就象自己現在的處境。一棵幽草,怎能抵擋風雲變換的時事、朝政的顛覆?
獨憐幽草,有自憐,也有因為朝政不穩,國家動亂,而產生的對於無辜的百姓的憐憫。也有對於朝臣,皇上甚至於大唐帝國的衰敗的憐憫。因為,這是不可逆轉的潮頭,就象這飛瀑的山澗一樣,勢不可當。他本人,朝臣和皇上,眼前的命運,已經象澗邊的幽草一樣,呈現在眼前。作為詩人,他憂的是什麽?就很明顯了,詩人是不會單單為自己的命運擔憂的。
“上有黃鸝深樹鳴”。雖然眼前寂寞的情景呈現著,但還能聽見,或者是還能隱約感覺到在這不和諧的落漠景色之上,隱約的聽見黃鸝的叫聲。可是,這種叫聲已經深入到森林的濃陰之中,見不到黃鸝的身影。夾雜著山澗的飛瀑聲,隱隱的從森林深處傳來黃鸝的叫鳴聲,遙遠而有動聽。這是詩人在抒發自己的心境,是在想,大唐帝國的命運雖然雖然已經處於衰敗,可是,帝國的前途和他的理念還在空中回蕩,還在他的心靈深處縈繞,使他永遠不能忘懷。
“春潮帶雨晚來急”。詩人在觀看景色的時候,由於遐想太多,天色已晚,可能是他們忘記了回程,結果趕上了一場暴雨,得趕緊避雨。春潮,為什麽用個春字呢?這決不是單單描寫他們所處的時空季節,這裏還在摻雜著詩人的夢想。因為,韋應物出道恰逢大唐盛世,他見過那群王伏首的朝聖場麵。所以,眼前,由於朝庭的腐敗、沒落,所帶來的暗淡局麵,很快就會過去的,就象經受一場帶有春味(盛世的餘味未絕)的雨一樣。盡管這場雨來的迅猛,但很快就會轉瞬即逝,明天很可能就是個晴天。
“野渡無人舟自橫”,野渡一詞,為在野,或下野,不正,應顯示為困境之意。舟自橫,本人解釋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的妥協,自然的橫(停泊)在“野渡”這個無奈的困境裏,停滯不前。又是在雨中,有迷茫之意。詩人一行人避過這場大暴雨,雨水剛一稀疏,一行匆匆忙忙的來到渡口,已經不見一個人影。因為,人們都去避暴雨,隻有一條小船橫在那裏,等待著他們的回歸。朝庭的這場變故過後,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結局?大唐帝國在風波中顛簸之後的彼岸會在哪裏呢?大唐帝國將會是什麽樣的結局呢?包括詩人自己的前途命運,又將如何呢?這一切都象眼前的這個雨中渡口,和渡口上橫著的這條船所麵對的暴雨之後一樣,是個未知的去處。
曆史上很多文人把韋應物的詩,解釋為田園詩,我不置可否。但我感覺起碼這一篇是詠物詩。全詩感覺複雜,物象疊加。詩中寄托著詩人的感歎,追憶,無奈,遺憾,卻懦,彷徨,失望與希望。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於理想的執著和對於大唐帝國的堅定的忠貞信念。完全呈現的是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和對於國家昌盛的思念。
橫舟:韋應物《滁州西澗》今析
所有跟帖:
• 講的有道理。不過,“憐”字似作“愛”解,而不是“憐憫”的 -漁樵耕讀- ♂ (56 bytes) () 07/16/2009 postreply 09:42:56
• 從“幽草”“黃鸝”“春潮”“野渡”與“一顆拳拳報國之心”相連 -漁樵耕讀- ♂ (40 bytes) () 07/17/2009 postreply 09:28:36
• 同感。穿鑿附會,何必把讀詩變成這麽痛苦的事 -鵜鶘- ♀ (0 bytes) () 07/20/2009 postreply 08:25:39
• 記得曾經還有一位能從這詩裏讀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呢 -背影68- ♂ (102 bytes) () 07/23/2009 postreply 07: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