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高大葉茂,每年的仲春,大朵黃綠色的單瓣花就會點綴其間。當年在
廬山看到它時,它已是瀕危稀少樹種。廬山植物研究所創辦人胡先(馬肅)先
生早年在廬山重新發現它的存在時,當地人對它早有形象而生動的名字,就直
稱它為馬褂木,因為它的葉形就像一件件小馬褂。但胡先生是植物學家,在植
物分類學和古植物學上獨樹一幟,經他的研究和考核,將它正式歸屬命名回為
鵝掌楸,這是一種古老的樹木,在世界上其它個別地區比如北美地區等還有它
的同類,可是在中國,它幾乎絕無僅有。而它在廬山的被發現,對於研究東亞
植物區係和北美植物區係的關係,對於探討北半球地質地理和氣候的變遷,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第四紀冰川以後它僅僅在中國的南方和美國的東南部
還有分布。因此在廬山發現它則使廬山這個靈隱之地更具神秘,也更讓植物學
界認識到廬山位於亞熱帶北緣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它具有重要物種的事實。廬山
之貴,和它至今仍然擁有古代稀有植物生命分不開。

謝謝網上原攝影者提供
就為這點滴的信息,我們一行年輕的“鐵磁”們,說什麽也要去植物園和與它
比鄰的植物研究所一探究竟。到了那裏我們才知道,為了實現故去的胡先生的
遺願,他的學生們當年正在繼胡先生之後,研究鵝掌楸的人工培植。原來鵝掌
楸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都不太高,氣候和土壤多對它們的成活率有所限製。而廬
山是以樹為魂的山群,鵝掌楸這樣遠古稀有的生命且同時具有觀賞入藥等多功
能的古樹,應當讓它成林,讓它在當今植物界也有一席之地。就當年廬山鵝掌
楸樹種的培植,到底成功與否筆者至今都不知道,但近年和朋友的郵件聊天中,
得知北京植物園裏現在有幾棵用北美鵝掌楸樹種培植的鵝掌楸樹,非常美麗,
相信因為它們的存在,北京四五月間的植物園又會增添美麗的一筆。
八五年六月裏的鵝掌楸花期已過,它的葉子大而造型特異,我們幾個“鐵磁”
決定各自摘一片,把它作為此行的留念。我自己把它夾在當時帶在身邊唯一的
筆記本裏,許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再次翻開那筆記本,它已經和前後兩頁筆記
紙頁緊緊地粘在了一起。當年把它放進去時,它還碧綠厚實且經緯流暢清晰。
這一次在我不能把它們和筆記本分開時,就舉起它們讓窗前加州的陽光來透視。
兩頁筆記紙因當年鵝掌楸葉的水分幹了而微黃且皺褶,中間夾著的葉子也枯黃
而萎縮了,就像我的記憶,沒有了當年的敏銳,也沒有了當年的新鮮,但那葉
形無論它有多老,那經緯雖然也不再流暢,可那年六月裏的廬山行卻牢牢地印
在我的腦海,永不退色。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