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間在“文學城”讀到萬潤南(萬家評述)先生回憶他在宜興渡過童年時光的文章,發酵了我要為宜興“立傳”的願望。宜興是我的故鄉。常言道:老婆是他人的好,孩子是自家的親。同樣,一個人出生長大的所在,大約也是他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漁者也免不了這個俗,雖然少小背河離鄉,在客地異鄉輾轉晃蕩多年,如今儼然已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但故園宜興一直是心中的一方淨土。近日得閑,老漁有心師從王婆,作一篇“賣瓜”新版,曬曬自己的家鄉。
一.宜興在哪裏?
宜興地處江南一隅,地理位置頗為獨特。它位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交匯區帶,南接晴翠欲滴的浙(北)皖(南)群山,東倚煙波浩渺的茫茫太湖,背靠無垠無際的(無)錫常(州)平原,頭枕一瀉千裏的東流長江。亦水,亦山,亦田;可漁,可樵,可耕。優良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衍生出了其獨特的文化。
二.宜興的名字從何而來?
諸君稍稍留意一下,不難發現我華夏大地上的眾多地名都融入了曆史和文化內涵,經常是一個地名一串故事,一段曆史。家鄉的名字也是如此。宜興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國;越王勾踐滅吳後,地屬越;楚威王滅越,地屬楚;秦始皇滅楚,地入秦,全國統一,秦朝設置陽羨縣,隸屬會稽郡。晉惠帝永興年間,為表彰周玘(周處之子)三興義兵之功,設義興郡,轄陽羨等六縣。隋朝廢義興郡,改陽羨縣為義興縣,隸屬常州。宋時為避宋太宗(趙匡義)之諱,改名為宜興縣,仍屬常州。清雍正年間,以荊溪河為界將宜興縣分為荊溪(南),宜興(北)二縣;民國初年,兩縣重新合而為一。所以,宜興的舊稱“陽羨”和“荊溪”也就很自然的被用在諸多地域,景點,建築,學校,社團的名字中,以及地方特產的商標上。
三.宜興的山
位於宜興西南部的張渚太華一帶,與長興(浙江)廣德(安徽)接壤,山嶺綿延起伏,滿目青翠,修竹如海。生活在此的山民們常年浸淫在這“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幽篁翠竹林中,多多少少地沾染了一點王子猷,蘇東坡的靈氣,個個仙風道骨,長生不老。可歎當年秦始皇孤陋寡聞,何必煞費苦心遍訪靈丹妙藥以求長生不老,把秦都遷到楚地的陽羨來,豈不圓了他千秋萬代的帝王夢了?不過說真的,這茫茫竹海帶給百姓更多的是取不盡,用不竭的生活資源。早春時節,竹筍滿山遍野。記得兒時每年陽春三月,幾乎天天要燉一隻沙鍋“鹹肉煨筍”(又名“一篤鮮”),鮮香撲鼻,至今回想起來仍然垂涎六尺,唇齒留香。可惜舊時的家常便菜如今成了水中之月,老漁隻得效仿張(九齡)總理,“還寢夢佳肴” 了。由竹子加工而成的竹製品更是江南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竹筷,竹籃,竹床,竹馬,竹凳,竹簟,竹廚,竹匾,竹筐,晾衣杆,扁擔,船篙,搖籃,無處不在,無時不用。可見從大雅高士王徽之蘇軾,到目不識丁的粗人平民,都是“不可一日無此君”。
宜興山區的另一項資源就是茶葉。茶樹與冬青樹形似,是半人高的灌木,一行行排列整齊,錯落有序。遠遠望去,猶如列隊操練的千軍萬馬,整齊而壯觀。穀雨清明時節,茶樹嫩葉新綻,人人采葉,戶戶炒茶。如果你在這時走近茶園,二三裏地外就能聞到陣陣飄來的撲鼻清香。沐浴在這熏風煦日,鳥語茶香之中,人不醉,心自醉。古代宜興出品的“陽羨茶”深負盛名,在唐代時即受“茶聖”陸羽推崇而被列為貢茶 (這在文學城巨擘龍劍先生的傳統文化係列大作之一 ——《周末聊天談茶水》中也有提及)。陽羨茶主要產地就在一個叫做“茗嶺”的地方,地以茶名,名副其實。不過諸君在品茗談茶時,也不要忘了茶葉的“片片皆辛苦”。每片茶葉都由茶農手工采摘,而且,茶葉的品質取決於采摘的時間,隻有在清明穀雨時期兩三周內的茶葉最鮮嫩,才能產出上好的茶,所以必須披星戴月,連夜采摘。漁樵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了一下,每片成品春茶茶葉約10-15 mg, 照12.5 mg/片估算,一斤茶葉大致含有四萬片(500/0.0125)葉子。茶農勞動強度之巨,可想而知。所以,一杯一盞,當思來之不易。
宜興山區還有其獨特的溶岩地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溶洞群,最著名當屬“善卷洞”。洞府開闊,奇石嶙峋,曲徑通幽,且“胸”藏暗河,可乘船瀏覽山中洞天,別有一番情趣。“善卷”是上古傳說人物,堯舜時期的部落首領。不過此洞為何冠以“善卷”之名,不得而知。民間傳說善卷為躲避虞舜禪讓帝位,而潛居於此。此說無從考證,倒是有點泰伯(周太王長子,周文王伯父,吳地開國領袖)三讓天下於其弟季曆(周文王父)而奔吳(荊蠻)的影子。值得一提是,善卷洞附近還有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的遺址 —— 英台閣和祝陵。蕩氣回腸的情愛故事和梁祝化蝶的美麗傳說,給此地平添了三分仙氣,七分想象。老漁生長於梁祝化蝶之鄉,難怪自己偏愛莊周,夢想聯翩,沉浸於“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 胡蝶之夢為周與?”間,不亦樂乎。離此處不願的西渚山中,還有一座鮮為人知的佛寺 ——“大覺寺”,是台灣星雲大師七十年前剃度的地方。後被毀,現正在重建,星雲大師的信徒 —— 台灣國民黨魁吳伯雄訪問大陸時,還專程來大覺寺為四川地震受難者祈福。仁者樂山,其言不虛。
宜興還有另一座有名的山峰 —— 銅官山。銅官山又稱君山,荊南山,由數十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群峰組成,層巒疊嶂,山天一體。銅官山的北麓流淌著萬年不息的荊溪,附近點綴著古人遺留留下來的 梅園,芙蓉寺等名勝,以及陽羨詞派領袖陳維崧(後文另述)留下的吟詠銅官疊翠的華麗詞章。銅官山號稱東南第一高峰,其實不過海拔500多米,是爬山的好地方。漁樵老家離銅官山山腳僅三,四裏地,兒時也多次出入此山,或樵柴,或尋野蘑菇(銅官山特有的山珍 “雁來蕈”,鮮美無敵),或拾撿毛栗子,或采摘烏飯草葉,或捕山雞,盡享幽穀空山的野趣。時至今日,爬山依舊是老漁最喜愛的活動之一。登高望遠,坐看雲起雲落,胸懷花花世界,心曠神怡,煩惱盡消,何樂而不為也?
(待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從《清史稿》看乾隆以外的滿清諸帝 (一) |
• | 從《清史稿》看乾隆皇帝的複雜性格和真實麵目 |
• | 《敦煌遊》 |
• | 戲說唐詩一篇 |
• | 《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