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讀西廂:古人為何把情人稱冤家--中華網

本文內容已被 [ 不很明了 ] 在 2008-11-16 09:04:1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無論是戀過的還是正戀的人,如果問你如何稱謂你的愛人,50後的會稱“同誌”,感覺正派但古板;60後的叫名字,感覺實在但平淡;70後的稱“親愛的”,感覺熱情但外露;80後的稱“寶貝”,感覺火辣但膚淺;90後稱“甜心”,感覺時尚沒內含,00後還未成年,不知道將來造出什麽不可思議的詞來。

所有的這些詞語用得並不錯,但總感覺多多少少不周全。說現在人使用的這些詞有毛病,也並非雞蛋裏挑骨頭,因為現代人對戀人的這些稱謂,似乎隻反映了愛的表麵,卻沒有揭示愛的真諦。那麽,在愛情的詞典中,真正能撓到戀人癢處的稱謂究竟是什麽?難道智慧的中國人還沒有造出這個詞?不,其實這個詞不但造了出來,而且已誕生了近千年,隻不過這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詞,人們已經漸漸地忘卻,並正在從愛情的詞典中慢慢抹去。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西廂記》中有一段[甜水令]唱道:“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稔色人兒,可意冤家,怕人知道,看時節淚眼偷瞧。”這裏,張生稱自己的心上人鶯鶯為“冤家”,令很多人產生了不小的誤解,因為在中國的字典中,大凡帶冤字的詞語,好像褒義的不多。為什麽把自己的至愛稱為冤家對頭?這符合中國人造詞的審美觀嗎?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猛一看,作者王實甫似乎誤用了戀人的稱謂,犯了一個簡單的錯誤,其實不然。在古代特別是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諸多文學作品中,把戀人稱冤家的並非一例。唐代《醉公子》詩:“門外狗兒吠,知是俏郎至,劃襪下香階,冤家今夜醉。”黃庭堅《晝夜樂》曰:“其奈冤家無定據,約雲朝又還雨暮。”宋代王之道《惜奴嬌》曰:“從前事不堪回顧,怎奈冤家,抵死牽腸割肚。”明代《玉穀調簧·女自抬》中有:“吃交杯紅了臉,俏冤家抱去。”清代《白雪遺音·馬頭調·人人勸我》說:“我愛冤家,冷石頭暖的熱了放不下,常言道,人生恩愛原無價。”由此可見,對想念的心上人使用“冤家”一詞並非偶然,反而隱藏了古人對情感內含的深刻認識。

從哲學的角度看,中國人向來講究事物發展中的依存關係,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早早地說明了這個道理,現實生活中的樂極生悲、喜極而泣、物極必反也正驗證了這一論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對立和統一的一對矛盾,當然包括愛情,如果隻看到愛的一麵是不全麵的,看不到由愛轉化而來的恨也是不符合情感實際的。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就《西廂記》而言,張生自從看到鶯鶯回頭一笑後,就一見鍾情,愛意迸發,而當他看不到喜歡的人出現,卻又衣寢不安,徹夜難眠。當他使用各種招數示愛得不到回音時,幾乎崩潰,不堪忍受,而當鶯鶯真正現身床前時,他感覺又像是在做夢,無限幸福。愛,給他帶來了激情,愛,也給他帶來了痛楚,這種愛中有恨、恨中有愛的複雜情感用什麽詞表達才是最合適的?才能反映出戀情的全部內含?估計就是經曆過戀愛的每一個人也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詞語來形容,因為愛從來就是明明白白的,又從來都是胡裏胡塗的。

為什麽古人單單選擇“冤家”一詞作為情人的稱謂呢?這不得不說一說我們的另一個語言習慣。民間方言中,人們不愛直截了當地表達情感,而是喜歡使用較為隱晦的詞語,有時甚至使用反正話,來含沙射影地形容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既能表達意圖,又顯示語言含蓄,很符合中國人的性格。比如,馮鞏相聲中所說到的,男人說喜歡的人“你真好”,女人說喜歡的人“你真壞”,就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過來看,古代文學作品中,把情人稱為冤家,其實並非就是真正仇人,而是仇人的反義詞愛人,這樣理解也就不足為怪了。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其實,古人對“冤家”一詞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而相對理解最全麵、解釋最權威的,應首推宋代的蔣津。他在《葦航紀談》中這樣論述:“作者名流多用冤家為事,初未知何等語,亦不知所雲。後閱《煙花記》有雲: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係,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係,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歧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孤思負義,恨切惆悵,怨深刻骨,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角易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此語雖鄙俚,亦餘之樂聞耳。”這六重含義無不暗示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複雜情感。就是在現代,已經戀過的和正在戀著的人,如果仔細品一品,絕對會感覺使用“冤家”一詞,原來真的奧妙無窮、耐人尋味。

幸運的是,現代的人們還沒有完全忘掉這個詞,平時所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聚頭幾時休”,其實就是指有愛慕戀情的男女,隻不過因為語言的演化和發展,戀人不在當麵稱自己的戀人為“冤家”,但愛中有恨、恨中有愛的這種情感卻是永遠不變的。

今天把“冤家”這個詞再拿出來展示,並非要拉曆史的倒車,讓戀人們重新扔掉“甜心”之類的時尚詞語來複舊,而是讓戀愛中的人知道,我們的先輩利用自己的智慧曾經創造過這麽一個含蓄的愛情名詞,不要輕易地丟掉這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如果有人真的喜歡這麽稱謂,也要在對方了解這個詞真實含義的基礎上再這樣叫對方,否則,有可能你的戀人要打你的耳光,出現新的一起“掌摑門”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光棍節讀西廂:古人為何把情人稱冤家--中華網
•  一組貓咪視屏,可愛可笑
•  新華網--美國大選為何定在周二?
•  美國女畫師眼中的慈禧:她優雅得令人迷醉zt
•  zt網上熱傳廣州跳樓股民遺書:《老婆別哭》

所有跟帖: 

光棍節讀西廂,讀者都不是光棍。:-) -RPV- 給 RPV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1/2008 postreply 13:14: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