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教會“兒童天地”走廊見到Amy時,我一個箭步衝過去想抱起她,與她親熱一會兒。誰知,這機靈的小家夥一轉身,雙手抱住了站在旁邊的她的二哥Daniel。Daniel心領神會地彎下腰來,抱起妹妹,先將她舉在空中,惹得她格格的笑。然後,Daniel將妹妹抱在懷裏。Amy用二個小胳膊緊緊地摟著哥哥的脖子。她調皮地轉過臉來,對著我笑,仿佛說:怎麽樣,抓不住我吧?她的二哥抱著妹妹,親熱地在她的臉俠上吻了一下。這個12歲的少年象小大人一樣照顧著1歲半的妹妹。我感動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對兄妹,很難想象他們之間原本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剛剛生活在一起11個月。
Daniel的父母是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華人,基本上不會講中文。他們的二個兒子分別是高中11年級和初中8年級。Daniel的父親是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母親是一位在家的全職媽媽。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他們要將這愛與更多的人分享。幾年前,他們就開始申辦領養一個孩子的手續。在經過複雜的程序和一定的經濟花費後,終於在去年12月份從中國領回7個月大的Amy。可愛的小Amy的到來,不僅是她父母家的大喜事,也是她父母的親朋好友們的大喜事。我們為她和她的媽媽補辦了一個盛大的Baby Shower。
看到幸福快樂的小Amy使我想起了另一個小女孩Emily。那是三年前我們全家回國探親時的一段旅途奇遇。火車在從浙江開往江蘇的中途上海站,上來一對外國夫婦帶著一個5,6歲的中國小女孩。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領養家庭。他們恰巧座在我們一家的對麵。閑聊中了解到他們是5年前從我的家鄉的兒童福利院領養到9個月大的Emily。他們這次全家來中國就是帶Emily探訪那個福利院,感謝曾經撫養了她9個月的叔叔阿姨們。並且,詢問在同一個福利院再領養一個孩子的可能性,為Emily增加一個小妹妹。Emily的爸爸Jacob是一位美國猶太人的後裔,對中國很感興趣。早在80年代上大學和法學院期間二次到中國旅遊。Emily的媽媽Athenia講英文有濃重的口音,原來她是從希臘來美國的第一代移民。我們全家曾經遊覽過希臘。因此,大家又多了一個共同話題,相談甚歡。他們詢問我能否在揚州找到英文翻譯陪他們訪問福利院,願意付一定的報酬。我不假思索地告訴他們,我可以免費義務為他們做一天的翻譯。一是因為我被他們的博愛所感動,二是因為我一直對領養孩子感興趣,想對此多一些了解。到家後的第二天,我陪Jacob一家來到位於市郊的兒童福利院。首先,Jacob向福利院捐了一筆款,用於完善孩子們的遊樂場地。當他們講出要在這個福利院再領養一個孩子時,院長回答說:不可能,因為供不應求。院長解釋說,每年這個福利院收養100多名嬰兒。但是,這些嬰兒基本會全部被領養,都是給第一次領養孩子的家庭。他建議Jacob到湖南等地的福利院了解一下,因為那裏福利院的孩子數量比較多。院長帶領我們參觀了整個福利院。我詢問了許多問題,從中了解到目前這100多名嬰兒中隻有2名男嬰(殘疾),其餘都是女孩。在福利院,我看到了按不同年齡分的房間,環境幹淨整潔,照顧孩子們的阿姨們看上去麵目和善,似乎都是有愛心的人。但是,我的心很痛並且流淚了,為這些被拋棄的小生命。看著可愛的孩子們,我一開始非常生孩子們父母的氣,怎麽能如此狠心割舍這份親情?但後來轉念一想,我真不應該生他們的氣,而應該同情他們。如果不是萬般無奈,走投無路,有誰會放棄自己的親身骨肉?再後來,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我對他們的父母竟然存有一顆敬重的心,至少他們選擇將這些小生命帶到了人間,給無數象Jacob和我朋友的家庭帶來歡樂。仔細想想,我的親人中就有好幾位是領養來的:我的舅爺爺(奶奶的弟弟),我的大表姐琴(大姑媽的女兒),大表哥安(二姑媽的兒子)。我沒有見過舅爺爺。而琴表姐和安表哥,早已經象我們其他的親人一樣成為了一家人。如果不是參觀福利院,我平常根本不會想起來他們也是領養來的。
祝福所有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願你們象Amy,Emily,我的表哥和表姐一樣,找到一個愛你們的父母和家庭,並在那些家庭中幸福成長。
Jacob一家在我的揚州家中吃家常便飯
Emily 和我的小侄子在我的揚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