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王室世係及君主簡介

來源: freespiritforever 2008-11-08 04:28: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675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freespiritforever ] 在 2008-11-14 20:22:5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歐洲中世紀王室世係及君主簡介

匈牙利王國

匈牙利王國是由馬紮爾人建立的,是歐洲中世紀曆史上很重要的王國。5世紀羅馬帝國崩潰後,匈牙利經曆了四世紀末到六世紀中葉的日耳曼人大遷徙,6世紀到9世紀的斯拉夫人大遷徙以及6世紀中葉到9世紀的阿瓦爾人的征服。 九世紀馬紮爾人來到匈牙利,他們以匈牙利為起點,劫掠歐洲,為歐洲帶來了不亞於4個世紀前阿提拉歐洲匈人的恐怖氣氛,但在他們皈依基督教後, 馬紮爾人的匈牙利迅速成為天主教世界在東方的屏障, 他們不僅成為了斯拉夫人汪洋中的一根釘子,也成為阻止日後蒙古人,奧斯曼土耳其進攻歐洲的橋頭堡. 在千年的時間中, 雖然匈牙利身處異族和異教徒的包圍之中,但匈牙利人卻能頑強地保持了自己民族特性和宗教信仰的穩固。匈牙利的曆史是從9世紀末馬紮爾部落向歐洲的遷徙開始的.

一、阿帕德王朝

1.阿帕德(895-907) 馬紮爾遊牧部落領袖. 9世紀末,馬紮爾人受中亞突厥係遊牧民族佩涅狄格人西遷的壓力,從第聶伯河流域開始大舉喀爾巴阡山脈遷徙, 896年馬紮爾人占據了蒂薩河(多瑙河)上遊地區,由此他們開始頻繁劫掠中歐和西歐, 900到901年間,他們遷徙到了潘諾尼亞平原,從此這塊土地被稱為了匈牙利.(這可能是由於當時的歐洲人受不了刺激,誤把馬紮爾人當成是四百年前的歐洲匈人後裔所致。) 在這次馬紮爾人西遷中,阿帕德是馬紮爾部落的首領.

2.部落聯盟時期(907-955), 907年阿帕德去世後,馬紮爾人沒有公認的首領, 各部落均有自己的首領, 各部落繼續劫掠拜占庭和東法蘭克,兩國東部邊境一片狼藉. 其中阿帕德原部落的首領是阿帕德的兒子佐丹.

3.塔克索尼(955-971) , 馬紮爾部落首領, 佐丹之子,阿帕德之孫. 958年被奧托大帝在奧格斯堡徹底擊敗,從此馬紮爾人不再成為歐洲的嚴重威脅。塔克索尼曾請求教皇派遣一個主教到匈牙利來傳教,但他在位期間,天主教在匈牙利並未贏得合法地位。

4.吉紮(971-997),馬紮爾部落首領,塔克索尼之子,972年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結盟,強迫他和馬紮爾人改信基督教,作為交換條件,兩大帝國承諾不入侵馬紮爾人的領地。大約在985年,奧托一世為他們派遣了一個本都會的教士布魯諾到匈牙利為吉紮施行浸禮。雖然吉紮接受了浸禮,但後人依然認為他本質上還是個異教徒,因為他此後依然拜祭馬紮爾人的異教神靈。吉紮統治期間,除了南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一戰後被割讓給了羅馬尼亞)。他基本統一了所有馬紮爾人部落,這為此後聖斯蒂芬建立統一的匈牙利王國,奠定了基礎。

5.斯蒂芬一世(997-1038)馬紮爾部落首領,1001起成為第一位匈牙利國王。吉紮之子,997年斯蒂芬統一了匈牙利全境,並宣布奉天主教為國教。 1001年,羅馬教皇西爾維斯特二世,命使徒帶了十字架、書信和寶石鑲嵌的王冠給斯蒂芬,1月斯蒂芬加冕為匈牙利國王,隨後教皇正式承認他為歐洲的天主教君主,天主教的匈牙利王國就此誕生。斯蒂芬將國家分成了50個行政區,實行類似中央集權的行政製度,他廢除了原來的馬紮爾人異教法律,遵從天主教法律,規定拉丁語是王室法庭的官方語言,並將原北歐字母拚寫的馬紮爾語改為用拉丁文字拚寫,由此匈牙利迅速走入文明社會,1038年斯蒂芬一世去世,全體貴族和國民為他服喪三年。 1083年斯蒂芬被羅馬教廷封為聖徒,從此聖斯蒂芬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保護聖徒,8月20日其靈柩移入布達的那天,成為匈牙利人千年以來的傳統紀念日。斯蒂芬的幾個兒子均死於他之前,其死後無嗣,阿帕德王朝暫時中斷。

二 非匈牙利王朝。

1.彼得*奧賽羅(1038-1041,1044-1046)匈牙利國王。斯蒂芬妹妹和威尼斯總督的兒子。由於他的意大利血統,被民族性很強的匈牙利人歸為非匈牙利王朝。他在位期間王國很不穩定,貴族們紛紛反叛,1041年其王位被吉紮女兒的丈夫薩繆爾*阿巴所奪,1044年複位。1046年被匈牙利人起義所推翻。1047年,匈牙利人為阿帕德王係的安德魯一世加冕 , 阿帕德王朝恢複。

2.薩繆爾*阿巴(1041-1044)匈牙利國王,吉紮女兒的丈夫,血統不明。

三.阿帕德王朝

1 . 安德魯一世(1047-1061)匈牙利國王,斯蒂芬一世的侄子波蘭國王米爾斯克二世(匈牙利稱瓦佐爾)的長子。

2. 貝拉一世(1061-1063) 匈牙利國王,瓦佐爾的三子, 安德魯一世的弟弟. 1048年安德魯將三分之一的領地劃給貝拉一世,此後貝拉入侵斯洛伐克南部,獲得了公爵頭銜. 1057年,安德魯為其子所羅門加冕, 1059年貝拉返回波蘭,次年從波蘭返回和其兄爭位, 同年他擊敗了安德魯,奪取了王位, 1063年死後,所羅門複位. 貝拉一世的繼承人返回波蘭.

3. 所羅門(1063-1074) 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一世長子.

4.吉紮一世(1074-1077)匈牙利國王,貝拉一世的長子, 由於和拜占庭結盟,拜占庭皇帝邁克爾七世也為他打造了一個王冠, 他在位期間, 獲取了他妹夫的領地克羅地亞,但其王國內部卻內亂不斷.

6.拉迪斯勞斯一世(1077-1095) 匈牙利國王,貝拉一世的次子, 被稱為聖拉迪斯勞斯, 1077年作為阿帕德王室最年長的成員,繼承了王位. 拉迪斯勞斯一世成為繼聖斯蒂芬後,最受匈牙利人愛戴的國王. 由於認識到匈牙利最危險的敵人是神聖羅馬帝國,拉迪斯勞斯和皇帝亨利四世所有的敵人結盟,其中包括教皇,士瓦本公爵魯道夫和巴伐利亞公爵韋爾夫等.由於亨利四世的統治一度崩潰,拉迪斯勞斯趁機合並了特蘭西瓦尼亞和多瑙河下遊地區, 並擊敗了蠻族佩涅狄格人和羅馬尼亞人(當時占據摩爾達維亞和瓦蘭幾亞的混合種族遊牧民族)的進攻. 他還繼續征服克羅地亞,並在1091年將他的侄子派去做克羅地亞的總督.拉迪斯勞斯在位期間,匈牙利人依然處於半開化階段,他在特蘭西瓦尼亞等地大力推行種植農業,使匈牙利完全進入了定居農業時代.1095年,拉迪斯勞斯在準備參加第一次十字軍行動時,突然去世,匈牙利舉國為他守喪三年.

7.科洛曼(1095-1116), 匈牙利國王,吉紮一世之子, 拉迪斯勞斯一世之侄,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基督教軍隊提供了主要中轉地,(但其國家居然受到過境的基督教騎士的洗劫。)十字軍行動後,科洛曼改變了匈牙利國策,轉而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結盟,而與教皇對抗。另外,科洛曼可能是匈牙利王室中第一個受到過良好教育的國王。

8.斯蒂芬二世(1116-1131)匈牙利國王,科洛曼之子。

9.貝拉二世(1131-1141)匈牙利國王,科洛曼之弟阿爾摩斯和基輔公主之子,被稱為“失明的”貝拉。

10.吉紮二世(1141-1161)匈牙利國王,貝拉二世與基輔公主的長子,先後娶了兩位基輔公主。(提一下,早期幾乎所有匈牙利君主的妻子均來自基輔羅斯公國,除了聖斯蒂芬,他娶了巴伐利亞公主。因為在13世紀前,匈牙利被歐洲各國認為和羅馬尼亞人一樣是比斯拉夫人還要蠻的蠻族,幾乎不可能娶到歐洲天主教國家的公主)

11.斯蒂芬三世(1161-1162),匈牙利國王,吉紮二世與首位基輔公主的長子,1162年被其叔拉迪斯勞斯二世篡位

12.拉迪斯勞斯二世(1162-1163),匈牙利國王,貝拉二世的次子,斯蒂芬三世之叔.

13.斯蒂芬四世(1163),匈牙利國王,貝拉二世三子.拉迪斯勞斯二世之弟, 拉迪斯勞斯死後即位,但斯蒂芬三世發動政變複位.

14.斯蒂芬三世(1163-1172) 1163年,斯蒂芬三世複位.

15.貝拉三世(1172-1196) 匈牙利國王,吉紮二世的次子,斯蒂芬三世之弟. 年輕時被其父送到君士坦丁堡學習,並娶了拜占庭皇帝曼紐爾一世的女兒瑪麗亞, 1172年由其嶽父拜占廷皇帝為其加冕為匈牙利國王, 貝拉離婚後(可能是由於無子),娶十字軍國家安提柯公國公主艾格尼絲, 在艾格尼絲死後,更娶到了法王路易七世的女兒瑪格麗特*卡佩. 這標誌著匈牙利王國開始被天主教國家所接受.

16.埃默裏克(1196-1204) 匈牙利國王, 貝拉三世長子, 娶了卡斯蒂亞國王阿方索二世的女兒康斯坦絲.(而在埃默裏克死後,康斯坦絲改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3世紀最著名的君主之一腓特烈二世.) ,由於匈牙利極其重要的地理和政治地位,與匈牙利王室的聯姻越來越受到歐洲各國的重視.

17.拉迪斯勞斯三世(1204-1205), 匈牙利國王,埃默裏克與康斯坦絲之子,即位時年僅三歲,次年其叔安德魯二世奪位,將拉迪斯勞斯母子驅逐出境.

18.安德魯二世(1205-1235), 匈牙利國王, 貝拉三世次子.安德魯可能是匈牙利君主中對國家破壞力最大的一個. 安德魯即位後,頒布法令,宣布國王的權力是不受限製的,他將所有領主的土地,財產收歸國有,卻不給予應有的補償,這成了本世紀末各地貴族紛紛叛亂導致阿帕德王朝崩潰的起因. 安德魯對匈牙利的屬國加裏西亞頻頻用兵,還謀殺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1217年安德魯集結了一支15000人的大軍參加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對於中世紀貧窮的匈牙利來說,幾乎是難以想象天文數字.) 結果在巴勒斯坦幾乎全軍覆沒.

19.貝拉四世(1235-1270)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二世長子.1218年娶了尼西亞帝國皇帝提奧多一世的女兒瑪麗亞.(尼西亞帝國是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後,拜占廷在小亞細亞的流亡帝國.) 1241年,蒙古拔都橫掃俄羅斯後,攻入匈牙利,貝拉四世軍隊在蒂薩河流域幾乎被全殲,拔都一路攻占佩斯,並攻破匈牙利古都格蘭城,蒙古軍洗劫後將該城徹底焚毀. 此後拔都部將合丹往追貝拉,直追至達爾馬提亞的亞得利亞海沿岸,貝拉窮途末路,匈牙利亡國在即,天幸此時窩闊台死訊傳至拔都大軍. 拔都退軍東還,貝拉得以複國,但此時的匈牙利已是一片廢墟. 由於有過如此慘烈的複國經曆,貝拉四世在匈牙利也贏得了“大帝”的榮譽.

20.斯蒂芬五世(1270-1272)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長子.其妻是庫曼王國首領的女兒伊麗莎白(其來到匈牙利後改取的教名),庫曼王國,也稱卡讚王國,是當時在黑海北岸和伏爾加流域的強大的突厥人國家. 貝拉四世和異教國家聯姻估計是受了蒙古來襲的刺激(真實原因是貝拉父子當時和波希米亞國王奧圖卡二世爭鬥,而通過聯姻,卡讚王國可以向匈牙利借兵10000) .所以西方國家把斯蒂芬五世稱為半個異教徒.為了修複和天主教國家之間的關係,他和法國安茹家族進行了兩次重要的聯姻,先是將他的女兒瑪麗亞嫁給了那不勒斯國王安茹家族的查理二世, 其後讓其未成年的兒子拉迪斯勞斯娶了查理二世的妹妹伊麗莎白, 這次聯姻為此後法國安茹家族入主匈牙利王位埋下了伏筆,(查理二世和瑪麗亞是此後匈牙利國王查理一世的祖父母).

21.拉迪斯勞斯四世,(1272-1290) 匈牙利國王, 斯蒂芬五世與卡讚公主之子, 其父去世後,拉迪斯勞斯被反叛的封臣(領主)所綁架,國內陷入內戰, 拉迪斯勞斯直到1277年才正式加冕.1278年,拉迪斯勞斯和神聖羅馬皇帝魯道夫一世(第一位哈布斯堡家族皇帝)結盟,戰勝了波希米亞人, 使捷克普勒米斯爾王朝就此崩潰.但由於拉迪斯勞斯一半的卡讚血統,羅馬教廷派了一個使徒來調查他的異教傾向, 最終得出了他是半異教徒的結論, 於是安茹家族和匈國內的貴族們就以此開始反對他,1288年,教皇尼古拉斯四世甚至還專門組織了十字軍來討伐他.此後的兩年內,匈牙利全國陷入內戰和混亂之中,迫於壓力拉迪斯勞斯不得不和卡讚人決裂,1290年初,卡讚人突襲了拉迪斯勞斯的營地,殺死了背叛了朋友的國王.拉迪斯勞斯死後無嗣.

22.安德魯三世(1290-1301) 匈牙利國王,阿帕德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 安德魯一世的後代,屬於阿帕德家族的支係.1290年拉迪斯勞斯遇害,匈牙利人從意大利威尼斯找來了阿帕德支係的安德魯即位為王, 故稱“威尼斯的安德魯”,但此後匈牙利各地貴族陷於內戰之中,他隻是名義上的國王, 根本無法統治國家. 安德魯死後, 匈牙利反叛貴族選舉波希米亞王子溫切斯勞斯為國王, 曆時400年的阿帕德王朝壽終正寢.


內戰時期

1, 波希米亞的溫切斯勞斯(1301-1305), 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波希米亞國王溫切斯勞斯二世之子. 1301年,安德魯三世去世後, 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古欣的的貴族選舉溫切斯勞斯擔任匈牙利國王, 但此時匈牙利已經分裂成多個諸侯國互相混戰,而溫切斯特隻是其中兩個諸侯推舉出來的,所以根本無法行駛權力, 其父波希米亞國王曾經出兵幫他平亂,但失敗,所以1305年,他們父子放棄了王位,返回了波希米亞.

2 .巴伐利亞的奧托三世(1305-1308). 匈牙利國王, 巴伐利亞公爵. 溫切斯勞斯放棄王位後,古欣(今天匈牙利西部)的貴族繼續推選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三世繼承王位.但奧托依然無法得到大多數貴族的支持, 1307年他被反對派貴族監禁,1308年被迫放棄王位.

三 安茹王朝

1 查理一世(1308-1342) ,匈牙利國王,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二世和斯蒂芬五世的女兒瑪麗亞的孫子. 作為斯蒂芬五世的曾外孫, 教皇認可了他繼承匈牙利王位的合法性,1301年,當安德魯三世去世後,他加冕匈牙利國王,但受到溫切斯勞斯的威脅後,被迫放棄了王位. 此後教皇卜尼法斯五世更加熱心地幫助他複位,1308年奧托三世放棄王位後,他再次登上王位,至1312年,查理終於擊敗了國內所有的反叛貴族,重新統一了匈牙利. 終於安穩了自蒙古入侵後長期混亂的匈牙利政局,此後他致力於統一安茹家族下的匈牙利和西西裏,但由於教皇和威尼斯害怕他成為亞得利亞海的強國,所以查理始終未能完成心願,但查理娶了波蘭國王卡斯米爾的妹妹,並和卡斯米爾達成了協議,在卡斯米爾死後, 查理的兒子路易將繼承波蘭國王(卡斯米爾無子).於是此後波蘭和匈牙利結成了同盟.

2. 路易一世 (1342-1382), 匈牙利國王,波蘭國王. 查理一世和波蘭公主之子, 因那不勒斯女王讓娜一世謀殺了他的弟弟安德魯(讓娜的丈夫),所以和讓娜結仇,曾三次出兵西西裏, 和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的聯盟多次作戰, 並一度征服了達爾馬提亞, 最後一次(1378)他幫助他的侄子查理奪取了那不勒斯王位,並絞死了讓娜. 1374年,他繼承了他母親的波蘭王位. 由於路易一世武功赫赫,在匈牙利被稱為大帝。

3, 瑪麗(1382-1395),匈牙利女王,路易一世與波蘭公主伊麗莎白的次女。 幼年時其父將她嫁給盧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1382年,瑪麗十歲時即位,由其母伊麗莎白攝政, 1385年,反對他們的貴族廢黜了瑪麗, 迎立路易的侄子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三世為匈牙利國王(稱查理二世) , 次年,其母策劃謀殺了查理二世, 隨後查理的支持者抓獲了伊麗莎白母女,並在查理遇刺周年時,當著瑪麗的麵,絞死了伊麗莎白. 得知瑪麗被囚的消息後, 其未婚夫西吉斯蒙德起兵為其嶽母複仇,鎮壓了查理的支持者,瑪麗獲釋後,與西吉斯蒙德成為匈牙利的共同國王.瑪麗死後,匈牙利的安茹王室中斷.

4. 查理二世(1385-1386)匈牙利國王,那不勒斯國王. 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二世的曾孫,讓娜一世的堂弟, 匈牙利國王路易一世的侄子. 1385年被擁立為匈牙利國王,次年遇刺.

五 盧森堡王朝

1.西吉斯蒙德(1386-1437),匈牙利國王,德意誌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神聖羅馬皇帝.參見《德意誌王室》的西吉斯蒙德。

此後的匈牙利王位,成為歐洲列國王室的獵物,其王位大多時間為歐洲外族王室所擁有,事實上匈牙利成為了外族統治下的半獨立國家,匈牙利王室世係也成為了歐洲其他王室世係的一部分。 那些外族君主,就不在匈牙利王室世係裏介紹了。此後的匈牙利王室的變更情況為:

1437-1564年,匈牙利王位在波希米亞賈傑倫王室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爭奪中數度易手。

1526-1571年,匈牙利王位再次回到匈牙利貴族紮波亞家族手中,(其中1526-1564年間,和哈布斯堡王室的匈牙利國王敵對)。這是最後一支匈牙利本族的王室世係,在此期間,紮波亞王室曾經聯合匈牙利各地貴族宣誓不再推選外國王室成員成為匈牙利國王,但紮波亞王室不幸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中崩潰。

奧斯曼入侵後,匈牙利分裂成了三部分,從1571-1682年,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著匈牙利的北部和西部,奧斯曼占領了匈牙利中部,而南部的特拉西瓦尼亞成為了獨立王國,由在特拉西瓦尼亞的匈牙利拉寇茨家族統治。

1682年,奧地利哈布斯堡擊敗了匈牙利的奧斯曼人,奧斯曼退出匈牙利,並收複了特拉西瓦尼亞,由此哈布斯堡統一了匈牙利,從此匈牙利長期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領地(1682-1918)。其間在18世紀初,特拉西瓦尼亞的拉寇茨家族曾發動了匈牙利民族獨立運動, 但被哈布斯堡統治者鎮壓。而1848年匈牙利革命後,匈牙利人在1849年成立了共和國,但最終同樣被哈布斯堡王室鎮壓。

1918年10月17日,一戰奧匈帝國投降後,匈牙利宣布獨立並成立了第一共和國(1849年的共和國沒有被算進去。)1919年3月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政權,至8月失敗。第一共和國被廢止。

1919-1920年,匈牙利由奧地利大公攝政。

1920年,匈牙利恢複君主政體,米克洛斯*霍瑟爾攝政,二戰期間,霍瑟爾政權追隨納粹,1944年10月,納粹德國占領匈牙利。1944年12月至1946年2月,蘇聯紅軍占領匈牙利。

1946-1950, 成立民主政體的匈牙利第二共和國。
1950-1989 ,成立社會主義政體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其間在1956年,爆發匈牙利革命。
1989至今,匈牙利第三共和國。1990年後,實行民主政體。

英格蘭王國

一,撒克遜王朝(七國時代)

公元五世紀初開始,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島的統治已經日漸虛弱,西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以及原來生活在日德蘭半島的朱特人(也譯為裘特人)紛紛湧入不列顛島,他們在和當地羅馬人和凱爾特人(稱不列吞人,布立吞人,布列塔尼人)的戰鬥中,從六世紀初起,形成了七個部落聯盟,也稱七國,他們分別是麥西亞,西撒克遜(威塞克斯,西塞克斯),南撒克遜(蘇塞克斯),東撒克遜(伊塞克斯),東盎格魯,肯特和諾森伯利亞。六世紀末,傳教士聖奧古斯丁在肯特登陸,隨後在坎特伯雷開始了傳教,以後坎特伯雷成了英格蘭宗教活動的中心。七世紀初,西撒克遜國王埃塞爾伯特漸漸強盛,一度控製了英格蘭南部的西撒克遜、南撒克遜和肯特。七世紀中葉,東撒克遜國王雷德瓦爾德在取得了一係列勝利後,在英格蘭中部地區建立了霸權,此後雷德瓦爾德幫助一個流亡王子埃德溫獲得了諾森伯利亞王位,而埃德溫通過一係列的勝利,使除了肯特以外的諸王國公認為其為王中之王,他所建立的聯盟為此後麥西亞和西塞克斯統一英格蘭奠定了基礎。諾森伯利亞王國此後領導著各地的撒克遜人同布立吞人作戰,最終獲得了對布立吞人的勝利,並統一了撒克遜人的基督教信仰世界。此後,諾森伯利亞的霸權開始衰退,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為了爭奪霸權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從731年到829年的一個世紀時間內,七國之間陷入混戰,在混戰中,麥西亞脫穎而出,至八世紀中葉,麥西亞控製了亨博河以南的所有地區,麥西亞國王奧法即位後,自稱英格蘭國王,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稱英格蘭國王的君主,我們的世係就從這位“英格蘭國王”奧法開始寫起。

1.奧法(757-796)麥西亞國王,東盎格魯國王,肯特國王,布萊特瓦達。 (布萊特瓦達Bretwalda, 是當時七國時代的稱號,可以譯成王中之王,很類似於我們春秋時代的霸主,表示是諸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老大,這個稱號不能繼承,要憑實力去爭取。)是被衛士謀殺的前麥西亞國王埃塞爾博德的堂弟。在撒克遜編年史裏,說奧法和肯特在776年爆發戰爭,勝負不明,但一般認為是奧法獲得了勝利,因為785年,奧法獲得了肯特的王位。779年他在牛津打敗了西塞克斯,此後他打敗了東盎格魯,並砍了其國王的頭,794年,他獲得了東盎格魯王位。奧法還發動了多次對威爾士人的戰爭,並修建了留存至今的著名的“奧法牆”(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的東長城)。奧法和歐洲的查理曼大帝是同時代的人,查理曼宮廷的編年史家寫道:“他是不列顛的光榮,對付敵人的刀劍.” 奧法去世後,麥西亞霸業中落, 霸權轉到了西塞克斯王國手裏.所以以下的世係轉入西塞克斯王國世係之中.

2.埃格伯特(802-839), 西塞克斯國王,麥西亞國王, 布萊特瓦達. 埃格伯特的身世不明,撒克遜編年史稱其父名字叫埃爾蒙德,但在當時的各國王係中找不到這個人(肯特國王也叫這個名字,但似乎死在埃格伯特出生前.) 789年,他一度被奧法以及與他結盟的西塞克斯國王貝奧提克流放到了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王國, 802年貝奧提克死後, 埃格伯特經過和兩位伯爵的戰爭,奪取了西塞克斯王位.815年,他征服了西威爾士(英格蘭西南以埃克塞特為中心的康沃爾地區),並最終將康沃爾並入了西塞克斯,825年他擊敗麥西亞國王貝昂沃爾夫,此戰之後,伊塞克斯、肯特,東盎格魯均承認其為霸主,829年,埃格伯特征服麥西亞,(但麥西亞很快又獲獨立)。並迫使諾森伯利亞承認了其霸權。

3.埃塞沃爾夫(839-856)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格伯特長子,曾擊敗丹麥人的入侵。855年他前去羅馬朝聖,但回國後被其長子埃塞巴爾德廢黜。

4.埃塞巴爾德(856-860)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長子。856年,迫使其父退位,其父去世後,娶了他寡居的繼母。

5.埃塞伯特(860-865)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次子,他在位期間,丹麥人洗劫了肯特和諾森伯利亞。

6.埃塞雷德一世(865-871)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三子。埃塞雷德一世在位期間無法有效遏製丹麥人的入侵,871年,在於丹麥人的作戰中陣亡。

7.阿爾弗雷德大帝(871-899)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英格蘭國王。埃塞沃爾夫四子。871年24歲的阿爾弗雷德繼其陣亡的兄長為王,當時丹麥人已經占據了東盎格魯,而肯特,諾森伯利亞和麥西亞也已相繼亡國,並已入侵至西塞克斯中心區域的溫切斯特。阿爾弗雷德初戰丹麥人遭受慘敗,阿爾弗雷德不得不以重金求和,丹麥人退回了英格蘭中部,西塞克斯贏得了5年的寶貴時間。878年,丹麥人再次入侵西塞克斯,西塞克斯陷入一片混亂,阿爾弗雷德和少數軍官不得不逃進沼澤和森林裏去打遊擊。但此後運氣站到了阿爾弗雷德一邊了。同年,阿爾弗雷德在伊桑頓(今埃丁頓)展開反擊,大破丹麥人。此後他和已臣服於丹麥的麥西亞結盟,886年,收複了倫敦,並和丹麥首領定立了合約。《編年史》中說:“阿爾弗雷德大帝收複了倫敦,所有的不受丹麥人奴役的撒克遜人都站到了他的一邊。”892年丹麥人再次入侵,經過四年的苦戰,阿爾弗雷德大帝和他的兒子愛德華帶領撒克遜了擊敗了丹麥人,使其退回了不列顛島東部的丹麥法地區和歐洲大陸。擊敗丹麥人後,阿爾弗雷德大帝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全英格蘭的國王。

8.愛德華一世(899-924)英格蘭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的長子。愛德華一世是優秀的軍事統帥,在和丹麥人的作戰中戰功赫赫。918年在將丹麥人徹底趕跑後,他在麥西亞等地取消的丹麥人的法令,重新恢複了撒克遜法。他女兒嫁給了西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三世。

9.埃塞維爾德(924)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繼位16天後去世。

10.阿瑟斯坦(925-939)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被認為是英格蘭第一位正式的全國性的國王。 在位期間他擊敗了維京人和蘇格蘭人。

11.埃德蒙一世(939-946)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阿瑟斯坦同父異母的弟弟。944年他收複了被愛爾蘭的都柏林國王(維京人王國)占據的諾森伯利亞。945年他和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一世簽訂合約。946年他被闖入其聚會的賊殺死。

12.埃德裏德(946-955)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在位期間,擊退了維金人的入侵。自阿爾弗雷德大帝開始,其子孫連續五位都是尚武的國王,打敗了不斷入侵的北歐人,使撒克遜人的統治在英格蘭全麵複興。

13.埃德維(955-959)英格蘭國王。埃德蒙一世長子。他在位期間,麥西亞和諾森伯利亞的領主們擁立埃德維之弟埃德加為國王起來反叛。957年,埃德維在格羅斯特戰役中被擊敗,被迫簽訂合約,將王國以泰晤士河為界分裂,埃德維占據肯特和西塞克斯,而將北方領土交給了他弟弟。埃德維死後,埃德加重新統一了王國。

14.埃德加(959-975) 英格蘭國王. 埃德蒙一世的幼子.被稱為“和平的”埃德加。埃德加統治時期。英格蘭行政機構趨於完善。他劃分了各郡,每郡有郡守,直接對國王負責,在郡下麵設區,區下麵是市。從郡、區到市有一套嚴密的司法係統維持治安,稅收製度也得到恢複,英國文學也開始萌芽,英語開始發展成為書麵語言。埃德加的製度和西歐的領主製度完全不同,是一套相當先進的維護君主製統治的製度,雖然埃德加死後君主製度不幸衰弱,但他設立的組織機構和英格蘭文化卻已根深蒂固,此後丹麥人和諾曼人的王朝均無法加以改變。 埃德加的行政組織製度,保證了此後英格蘭避免了類似於歐洲大陸國家那樣領主割據局麵的出現。973年,埃德加在巴斯舉行了加冕典禮,從而奠定了日後加冕的程序,而這次加冕標誌著英格蘭王國的徹底統一。

15.愛德華二世(975-978)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為“殉教者”, 978年被無神論者信徒所謀殺. 1001年被封為聖徒,稱“聖愛德華”。

16.埃塞雷德二世(978-1013, 1014-1016)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無準備者(Unready)。980年,20年的平靜再次被打破,大規模的入侵活動又開始了,切斯特遭到愛爾蘭人的洗劫,南安普頓人則受到維京人(斯堪的納維亞人)或丹麥人的大肆屠殺。埃塞雷德麵對入侵,一味賠款而不敢動武。991,994,1002,1006年,他一次次提高賠款數以換取短暫的和平,1012年,埃塞雷德繳納了4.8萬英鎊的賠款(相當於當時英國大約4到5年的國民收入),但卻沒能阻止北歐海盜繼續橫行,1013年,丹麥人領袖斯韋恩將丹麥人控製的麥西亞、丹麥法及諾森伯利亞合並,並稱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不得不逃往他妻舅諾曼底公爵理查二世那裏去避難。(其妻愛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的女兒)。1014年初斯韋恩去世,埃塞雷德得以複位。但斯韋恩的兒子卡紐特王子繼續要求獲得英格蘭王位。

17.埃德蒙二世(1016),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二世之子。被稱為“勇敢的”埃德蒙。1014年起,埃德蒙不顧其父的反對,聚集了一支人馬,開始和丹麥人作戰,雖然敵我懸殊,但他仍然多次取勝,還解了倫敦之圍,於是成為了眾望所歸的人物,埃塞雷德死後,他登上英格蘭王位,但數月後,不幸英年早逝,英格蘭因此陷於絕望之中。英格蘭教界的貴族們於是在南安普頓宣布,永遠廢黜埃塞雷德的後代,承認卡紐特做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王族的末代子孫們不得不下野流亡,撒克遜王朝中斷。

二 丹麥王朝

1 卡紐特(1016-1035),丹麥國王,挪威國王,英格蘭國王。 被稱為卡紐特大帝,丹麥國王斯韋恩之子。1016年被宣布為英格蘭國王,他登基後,將丹麥和英格蘭的行政機構合並,1017年,他將英格蘭諸王國重新分成了四個伯爵國,分別是西塞克斯伯爵國,麥西亞伯爵國,東盎格魯伯爵國和諾森伯利亞伯爵國,為了避免諾曼底的幹涉,他娶了寡居的埃塞雷德的妻子愛瑪(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的妹妹。)。1018年,他抽取了大量英國賦稅後,返回了丹麥。1020年,他將撒克遜習慣法納入其編製的法典之中。1028年,卡紐特征服了挪威,迫使蘇格蘭臣服。卡紐特還將其女兒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的兒子亨利(日後的亨利三世),由此卡紐特帝國在歐洲盛極一時。

2,哈羅德一世(1035-1040),英格蘭國王。 卡紐特大帝的私生子。他的綽號是“兔子的腳”,大概是說他打獵的時候跑得快。卡紐特死後,其合法繼承人是他和諾曼底的愛瑪所生的兒子哈瑟卡紐特,但哈羅德趁其不在英格蘭之機,搶先宣稱是英格蘭國王。1040年,哈羅德在哈瑟卡紐特準備入侵前去世。

3. 哈瑟卡紐特(1040-1042),丹麥國王,英格蘭國王,卡紐特大帝和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哈瑟是個文盲加暴君。他在英格蘭橫征暴斂激起反抗,在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形下,他邀請他同母異父的兄弟、在諾曼底避難的愛德華回國於他共同執政。(愛德華是愛瑪與其前夫埃塞雷德二世之子)。1042年,哈瑟卡紐特去世,愛德華繼位,撒克遜王朝複辟,丹麥世係在英格蘭中斷。

三 撒克遜王朝(複辟)

1。 愛德華三世(1042-1066) , 英格蘭國王, 埃塞雷德二世與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 被稱為“懺悔者”愛德華。1041年回國和哈瑟卡紐特共同執政。哈瑟卡紐特死後,1043年在溫切斯特大教堂加冕為英格蘭國王。1045年,愛德華三世娶了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的女兒伊迪絲。1051年,戈德溫受英格蘭宮廷的諾曼底勢力的排擠被流放,在其流放期間,諾曼底公爵威廉(諾曼底公爵羅伯特之子,愛德華三世的表兄弟)訪問了英格蘭,據說和愛德華三世達成了由威廉繼位的協議,(愛德華三世沒有子嗣)。這成了日後威廉跨海征服的借口。1052年戈德溫和其子哈羅德率軍回到英國,並強迫愛德華三世恢複了他們的權力,從此英格蘭政權落入戈德溫父子之手。1066年1月5日,末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國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在彌留之際,他喃喃地說:“一個罪惡的時代即將降臨”。此後愛德華三世一直是撒克遜民族情緒的化身,作為撒克遜人王族最後一位國王,成為人民普遍崇拜的偶像。1161年愛德華三世被宣布為聖徒,從此聖懺悔者愛德華三世一直是英格蘭王國的保護聖徒,直到百年戰爭時期,才被聖喬治取代。

2.哈羅德二世(1066),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之子。愛德華三世去世後,哈羅德聲稱愛德華臨終前將王位傳給了他。隨後英格蘭賢人會議批準哈羅德為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繼位,激起了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入侵,1066年10月14日,在蘇塞克斯的黑斯廷斯一役,哈羅德兵敗被殺,威廉一路向北殘酷殺戮,於該年聖誕節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三世所建)加冕。撒克遜王朝滅亡。

此後英格蘭王室轉入諾曼世係。有關諾曼王室的一些情況,筆者在以前的《漫談英格蘭憲政》和《漫談英格蘭議會》中均有介紹,這裏就不再重複了。

神聖羅馬帝國

911年,卡洛林王朝在東法蘭克的最後一位君主孩童路易去世, 東法蘭克的卡洛林家族王統中斷. 此時東法蘭克王國內有五大公國,分別是巴伐利亞,卡林提亞,士瓦本,法蘭克尼亞(東法蘭西)以及薩克森. 為了抵禦當時馬紮爾人的入侵,五大諸侯和科隆大主教聯合,決定不再尋求從西法蘭克的卡洛林家族中尋找王位繼承人,而是從本地的五大諸侯中選舉產生, 由此德意誌王國開始了自己獨立發展的曆史, 而德意誌的王位繼承製度也形成了和傳統的世襲繼承製不同的“選帝”製度.

一、 法蘭克尼亞王朝(康拉德王朝)

1.康拉德一世(911-918) 法蘭克尼亞公爵, 德意誌(東法蘭克)國王. 康拉德家族是和卡洛林家族同樣古老的家族。 911年, 孩童路易死後,由東法蘭克五大諸侯以及德意誌大主教選舉為德意誌國王。康拉德在位期間王權極其暗弱,其影響力甚至不如薩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亞公爵。同時他和馬劄兒人的作戰也失利,他死前,勸說其弟埃伯哈德放棄了王位要求,並提議選舉他的對手薩克森公爵亨利為他的繼承人。

二 薩克森王朝(奧托王朝)
1.亨利一世(919-936), 薩克森公爵,德意誌國王,薩克森公爵奧托之子,也稱為捕鳥者亨利。919年被法蘭克尼亞和薩克森貴族選為國王,但受到巴伐利亞,士瓦本的反對,亨利一世曆時5年平複了這兩個國家的叛亂,穩定了政權。925年,他擊敗洛林公爵,將洛林並入德意誌王國。 933年,亨利一世率德意誌聯軍在裏亞德擊潰馬紮爾人,解除了馬紮爾人對德意誌諸邦的威脅。至936年亨利一世去世,德意誌諸邦已經統一成為一個王國,因此亨利一世被認為是第一位德意誌國王和德意誌民族的創建者。亨利一世娶了洛林公主,他們的三個兒子分別成為德意誌國王,巴伐利亞公爵,和科隆大主教。

2.奧托一世(936-973),薩克森公爵,德意誌國王,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也被稱為羅馬皇帝,但後人一般將查理曼的帝國稱為法蘭克帝國或查理曼帝國,而將奧托的帝國稱為德意誌的神聖羅馬帝國。)亨利一世與洛林公主的長子,也稱為奧托大帝。936年在亞琛被德意誌貴族選為國王。奧托在位的前十年,一直致力於掃平德意誌各邦的割據勢力,將巴伐利亞,法蘭克尼亞和薩克森的反叛貴族一一收服。950年,奧托征服波希米亞,波希米亞公爵向奧托一世效忠稱臣,951年奧托進軍意大利,獲得了倫巴第國王稱號,955年8月,奧托在奧格斯堡將馬紮爾人徹底擊敗,經此一戰而完全結束了馬紮爾人100多年來威脅歐洲的曆史,此後奧托繼續東進,征服了原斯拉夫溫德人占據的易北河和奧得河之間三角地帶,奧托在征服的原馬紮爾人地區設置了“東馬克”(Ostmark)邊防區,是為後來奧地利大公國的起源;在易北河和奧得河三角地帶,設置了勃蘭尼堡馬克(Mark of Brnibor)邊防區,是為此後勃蘭登堡選侯國的起源。至960年,奧托的東征西討,使奧托的版圖西至萊茵河以西的洛林,東至奧得河,北至北海,南至意大利北部,東麵的波蘭人和西麵的勃艮第人也相繼納貢。962年2月2日,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為奧托一世加冕為帝,稱羅馬皇帝,神聖羅馬帝國誕生,直至1804年,其間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一直以奧托帝國的疆域為基石,其外部的邊界,幾乎沒有太大變動過。奧托大帝一生在征服中度過,966-972年間,奧托甚至攻入了拜占庭,迫使拜占庭皇帝承認了他的皇帝尊號,並結為親家。

3,奧托二世(973-983)。德意誌國王,意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與意大利公主阿德萊德長子,961年加冕意大利和德意誌國王(和其父共同執政),967年加冕皇帝(薩克森王朝君主均有為繼承人在其生前加冕的習慣。)奧托二世其間,薩克森王朝達到了極盛,978年,波蘭和波希米亞再次臣服,980年,奧托二世包圍巴黎,迫使西法蘭克國王洛泰爾放棄對洛林的主權要求。同年,奧托二世進軍意大利,在羅馬冊立新教皇約翰十二。982年,奧托二世在意大利南部被阿拉伯人擊敗,他統一意大利的夢想未能實現。他的妻子是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二世的女兒。

4,奧托三世(983-1002),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之子。983年在其父去世後,被選為國王,994年成年,995年,奧托三世在羅馬擁立其堂兄為羅馬教皇,稱格裏高利五世,格裏高利五世成為曆史上第一位德國人教皇。996年,教皇為奧托三世加冕為帝。

5.亨利二世(1002-1024),巴伐利亞公爵,德意誌國王,意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的弟弟巴伐利亞公爵亨利的長孫,巴伐利亞公爵強辯者亨利(巴伐利亞世係中亨利二世)的長子。 1002年,奧托三世去世後,亨利發動政變,劫持了奧托的靈柩,在薩克森、圖林根、士瓦本、洛林的貴族未參與的情況下被選為德意誌國王。1004年被推舉為意大利國王,1014年,他進軍羅馬,羅馬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為其加冕為帝。亨利二世在位期間,為了對抗貴族勢力,加強了效忠於他的主教區的權力,從此德意誌神權開始壯大,最終發展成為了皇權的最大威脅。亨利二世和其妻子盧森堡公主庫妮甘德沒有子嗣,傳說是由於他們兩人訂立了婚後禁欲的共同誓約所致。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1146年他被羅馬教皇尤金三世封為“聖者”。


三,薩利安王朝

1,康拉德二世(1024-1039年)德意誌國王,意大利國王,神聖羅馬皇帝。奧托一世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曾孫,施派爾伯爵亨利的兒子。1024年9月被德意誌貴族選舉為國王,開創了薩利安王朝。1026年在米蘭加冕意大利國王,1027年,約翰十九世為其加冕。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開始對入侵奧得河流域的波蘭人用兵,至1032年,波蘭國王不得不放棄自封的國王頭銜,改稱波蘭公爵,並退出了奧得河流域。1032年,勃艮第國王(當時勃艮第稱王)魯道夫三世去世, 1034年,康拉德二世入侵勃艮第,奪取了大部分勃艮第領地。

2,亨利三世(1039-1056),士瓦本公爵,巴伐利亞公爵,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和士瓦本公主吉塞拉之子。1046年亨利二世擁立德國人教皇克萊芒二世,同日新教皇為其加冕為帝。亨利三世時期,曾經征服了匈牙利(但很快失去)、摩拉維亞,王室領地擁有五大公爵領地中的三個(士瓦本,巴伐利亞和法蘭克尼亞,另兩個是薩克森和卡林提亞),德意誌皇帝權勢達到了極盛,到了可以隨意廢立羅馬教皇的地步,但到了其統治晚期,其帝國已經開始衰落,由他推動的教會改革最終推出了一個強有力的教皇格裏高利七世,日後成為了他兒子亨利四世的極大威脅.

3,亨利四世(1056-1106), 巴伐利亞公爵,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阿格內斯之子, 1066年前由其母攝政. 親政後和羅馬教廷發生激烈衝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裏高利七世的絕罰處分, 亨利四世不得不徒步肉袒,於1077年至卡諾莎向教皇請罪, 史稱“卡諾莎事件”。亨利四世被絕罰後,反叛的德意誌諸侯立刻宣布亨利四世退位,並選舉士瓦本公爵魯道夫為新國王, 德意誌陷入內戰, 亨利四世最終戰勝了魯道夫,砍下了他的右手。平定國內後,亨利四世立刻進軍羅馬, 1084年,亨利四世廢黜了格裏高利七世,新教皇克萊芒三世為其加冕為帝. 1098年諸侯選舉其子亨利五世為國王, 和亨利四世對抗,德意誌內戰再度爆發, 1106年,亨利四世終於打敗了亨利五世,但不久突然去世.

4,亨利五世(1106-1125), 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默林女伯爵之次子, 1111年被加冕為帝, 亨利五世在位期間,羅馬教皇和皇帝互相敵視,混戰不休, 德意誌諸侯則利用皇帝和教皇的矛盾, 自行擴張他們的產業和主權,德意誌王權衰微, 從此開始了德意誌小邦林立的時代。亨利五世妻子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他們死後無嗣。王位落到了亨利五世的政敵,薩克森公爵洛泰爾二世手中。薩利安王朝結束。

四、 蘇普林堡王朝

1 ,洛泰爾二世(1125-1137)薩克森公爵,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蘇普林堡伯爵格布哈特之子,1125年被選為德意誌國王,1133年出兵意大利被教皇英諾森二世加冕為帝。他稱為洛泰爾二世,是因為虔誠者路易的兒子,中法蘭克國王洛泰爾一世曾經擁有神聖羅馬皇帝稱號,而德意誌人認為他們和以前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王統世係下的國家,所以稱他為洛泰爾二世。洛泰爾二世在國內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和腓特烈長期內戰。 在國外他對東方和北方用兵,迫使波蘭和丹麥臣服,1137年他又南征意大利擊敗了西西裏國王羅傑二世,將西西裏國王趕出了亞平寧半島。回軍途中洛泰爾二世去世,結束了他戰鬥的一生。洛泰爾死後,王位落到了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開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統治。

[曆代德意誌皇帝幾乎全是戎馬一生,德意誌民族的尚武精神遠遠超過他們的鄰居意大利人和法國人。]


五 霍亨斯陶芬王朝

1.康拉德三世(1138-1152)德意誌國王,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與亨利四世之女阿格尼之子。 1127康拉德三世自封為王,和皇帝洛泰爾二世爆發內戰。1137年,洛泰爾二世去世,康拉德二世發動政變,於1138年由南部諸邦的諸侯選為德意誌國王,但洛泰爾二世的繼承人巴伐利亞和薩克森公爵“傲慢”的亨利(洛泰爾二世的女婿,韋爾夫家族)拒絕承認,於是兩派爆發內戰,此後直到本世紀末,韋爾夫家族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內戰一直沒有停息過。1146年,康拉德三世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經過拜占庭帝國時,對拜占庭帝國造成了極大破壞,1147年,在小亞,康拉德的十字軍被塞爾柱突厥人擊潰,步兵軍團被全殲,康拉德和其騎兵部隊,僅以身免。康拉德死前未加冕為帝。並將其王位指定傳給其年長的侄子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三世(士瓦本世係)。

2.腓特烈一世(1152-1190)士瓦本公爵,德意誌國王,意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的哥哥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兒子,也稱“紅胡子腓特烈,或稱巴巴羅薩(傳說是紅胡子的意大利語)。1152年受其叔康拉德三世之托,被選為德意誌國王,1155年,羅馬教皇阿德裏安二世為其加冕為帝,但他拒絕按慣例為教皇牽馬,並下令騎士屠殺了上千名羅馬人。腓特烈一世力圖恢複查理曼帝國的榮耀,一生東征西討,1156年,他獲取了勃艮第的大片領地,並將韋爾夫家族的巴伐利亞分出一部分給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巴本堡家族,建立了奧地利公國,從此奧地利從德意誌分離 。1158年起,直至1177年,他四度出征意大利,與米蘭、威尼斯、西西裏以及羅馬教皇亞曆山大三世的聯盟反複爭鬥,終於在1176年被倫巴第人在米蘭附近擊敗,腓特烈不得不在威尼斯向亞曆山大三世下跪屈服。1189年,年近70歲的腓特烈一世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行動,和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獅心理查一起前往聖地,1190年,腓特烈一世在橫渡安納托利亞半島東南的薩勒夫河時不幸落水身亡。腓特烈一世被認為是中世紀騎士精神的典範,因而很多傳說說他沒有死,他孫子、著名的腓特烈二世便告訴他的德意誌人民,巴巴羅薩是在圖林根的基夫霍伊澤爾山裏的神殿中沉睡,一旦雄鷹離開了這座山,他就會蘇醒。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就用這樣的神話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3.亨利六世(1190-1197)德意誌國王,西西裏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與勃艮第女伯爵比阿特麗斯之次子,1190被選為德意誌國王,娶西西裏國王羅傑二世之女康斯坦絲。1191年由教皇切萊斯廷二世為其加冕為帝,1194年出征西西裏,加冕西西裏國王,從此西西裏王國的諾曼人王統世係中斷。(最後一任諾曼人西西裏國王是1189年去世的亨利六世妻子的侄子威廉三世),亨利六世統一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島,從此西西裏王國稱為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國或稱兩西西裏王國。

4.菲利普(1198-1208)士瓦本公爵,德意誌國王,腓特烈一世和比阿特麗斯的幼子。也稱士瓦本的菲利浦。亨利六世去世後,其子年幼,於是擁護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貴族選舉菲利普為國王。但支持韋爾夫家族的諸侯在亞琛卻選舉了韋爾夫家族的奧托四世為國王,內戰再次爆發。1205年,得到諸侯支持的菲利浦在亞琛再次加冕國王。1208年6月21日,菲利普被巴伐利亞的帕拉丁伯爵謀殺,原因據說是菲利普拒絕吻帕拉丁伯爵女兒的手。

六、 韋爾夫王朝

1。 奧托四世(1198-1215),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皇帝,巴伐利亞公爵和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和英王亨利二世的女兒瑪蒂爾達的長子,從小生活在英國,由其舅舅獅心王理查撫養。1198年,薩克森和巴伐利亞貴族推選奧托四世為德意誌國王,並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菲利浦爆發內戰,1209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為其加冕為帝。但此後奧托四世入侵亨利六世之子腓特烈二世的兩西西裏王國,英諾森三世將其絕罰。 1211年,德意誌諸侯在紐倫堡會議中,廢除了奧托四世的國王稱號,並選舉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為國王。但奧托拒絕退位,1214年,他和英國約翰國王組成的聯軍被法王腓力二世在布汶會戰中擊潰,1215年,奧托不得不宣布退位。自奧托四世統治時期開始,德意誌騎士開始了持續200年的向東部波羅的海沿岸的大規模移民運動,形成了稱為東勃蘭登堡(東普魯士)的國家,日後成為普魯士王國的龍興之地。另外,由於內戰不斷,為求自保,德意誌的城市同盟組織也開始形成於這一時期。

七、 霍亨斯陶芬王朝(續)

5.腓特烈二世(1212-1550)德意誌國王,兩西西裏國王,耶路撒冷國王,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裏的康斯坦絲的長子。1197年,腓特烈二世即其父的兩西西裏王位,1212年紐倫堡會議被選為國王, 1220年,羅馬教皇奧納魯斯三世為其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一生在藐視教廷權威的生涯中度過。1227年教皇格裏高利九世因為他未能及時率十字軍出征而將其絕罰,但被絕罰之後, 他卻於1228年率軍東征,從埃及人手裏收複了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拿撒,1229年他在沒有教士在場的情況下,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國王。隨後回軍擊敗入侵西西裏的教皇國軍隊,迫使教皇將其赦免。1239年,格裏高利九世再次對其處以絕罰,1240年腓特烈二世入侵教皇國。1243年,腓特烈二世擊敗繼任教皇英諾森四世,英諾森四世逃往法國,從此羅馬教皇開始受法王影響。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聯盟擊敗,丟失了他占領的意大利中部領地。1250年他於平靜中去世。腓特烈二世會九種語言,並可以用其中的七種文字書寫,(在當時,絕大多數國王和貴族都是文盲)。他熱衷於科學和經濟學,他在他的帝國內廢除了壟斷經營權,國內通行稅和國內關稅,成為當時西方最現代,最有頭腦的君主。德意誌皇帝腓特烈二世從本質來說是個純粹的意大利人,他出生成長在意大利,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意大利度過,他對德國事務關心很少,自他死後,統一的神聖羅馬帝國就已不複存在,此後的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有皇帝尊號,但其帝國的國家形式已不複存在,所謂“既無羅馬,也不神聖,更不是個帝國”。

6.康拉德四世(1250-1254),德意誌國王,兩西西裏國王,耶路撒冷國王。腓特烈二世和耶路撒冷女王約蘭德的次子。1237年,腓特烈二世與其長子亨利七世鬧翻,(1220年,亨利七世被熱衷西西裏事務的腓特烈二世指定為德意誌國王,但亨利七世未被列入德意誌王室世係中。)於是腓特烈二世令德意誌貴族選舉康拉德四世為德意誌國王。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後,他繼承了西西裏王位。1251年,康拉德受德意誌貴族的排擠,放棄了德意誌,專心於西西裏事務,但和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依然未能和解。 1254年,患流感去世。其子曼弗雷德和康拉丁先後繼承西西裏王位,但受教皇支持的安茹公爵查理為爭奪西西裏王位,與康拉丁爆發戰爭,1268年,康拉丁戰敗被俘,並在那不勒斯市場被斬首。 霍亨斯陶芬王室世係就此終結,而西西裏世係則轉入安茹王室之中。

八 。空位時期 (1254-1273)

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德意誌和意大利陷入混亂, 荷蘭伯爵威廉二世,西班牙卡斯蒂亞國王阿方索三世,英國康沃爾伯爵理查都曾被一部分諸侯推舉為國王,但整個德意誌沒有一個統一的君主. 而意大利則陷於法國安茹家族和西西裏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混戰之中,此時德意誌形成了七大選侯製度,德意誌國王從此由七大選侯選舉,他們分別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裏爾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帕拉丁公爵,勃蘭登堡公爵和波希米亞國王。

九 。 混和家族世係時期

1。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1283-1291)。 德意誌國王,哈布斯堡伯爵, 奧地利公爵,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卡尼奧拉公爵。哈布斯堡伯爵阿爾伯特四世之子。1273年,德意誌七大選侯選舉毫無勢力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為德意誌國王,目的顯然是為了剝奪德意誌王國的中央權力。但受到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的反對。魯道夫一世不顧自己六十高齡,親自討伐奧托卡二世,並在1278年將奧托卡二世擊敗並殺死。 魯道夫通過這次戰爭,從波希米亞手裏奪取了奧地利公國,卡林提亞公國(今奧地利卡林提亞),斯蒂利亞公國(今奧地利格拉茨),卡尼奧拉(在今天的斯洛文尼亞),由此哈布斯堡王室一夜之間由微不足道的家族一躍而為勢力極大的諸侯。並奠定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土核心,此後哈布斯堡家族控製奧地利達六百年之久。

2。拿騷家族的阿道夫(1292-1298),德意誌國王,拿騷伯爵。拿騷伯爵沃拉姆二世之子。1292年德意誌選侯選舉毫無勢力和影響力的拿騷伯爵為德意誌國王取代勢力大增的哈布斯堡家族。阿道夫在位期間由於提出對鄰近的圖林根的領土要求,遭到德意誌諸侯的反對,其王位被德意誌貴族廢黜,阿道夫試圖奪回王位,但在美因茨附近的戰鬥中被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伯特一世殺死。

3。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伯特一世(1298-1308),德意誌國王,奧地利公爵。1298年,阿爾伯特聯合諸侯,廢黜了阿道夫國王,並被選為新國王。阿爾伯特在位期間,力圖使自己的兒子繼承波希米亞國王,並對西北的荷蘭,澤蘭,西南的圖林根和麥森都提出了領土要求,但遭到德意誌諸侯的反對,無一得手。1308年,在士瓦本被其侄子約翰刺殺。

4。盧森堡家族的亨利七世(1308-1313),盧森堡伯爵,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盧森堡伯爵亨利三世之子。1308年阿爾伯特一世遇刺後,德意誌選侯再次挑選了毫無勢力的盧森堡伯爵繼任德意誌國王。1310年,在羅馬由教皇克萊門特五世指定的樞機主教(當時克萊門特五世的教廷,已被法王腓力四世遷往法國的阿維尼翁)為其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自腓特烈二世後第一位被加冕的皇帝。1313年亨利七世出征西西裏,在錫耶納附近死於軍中。

5。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1314-1326)奧地利公爵,德意誌國王。阿爾伯特一世的次子,1314年,被四個選侯在法蘭克福選為德意誌國王,但其他德意誌諸侯對哈布斯堡家族勢力感到憂慮,所以選舉巴伐利亞公爵維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為國王,雙重選舉最終導致內戰,1322年腓特烈戰敗被俘,1325年被路易四世接受為共同執政者。1326年後,其影響僅限於奧地利。

6。維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1314-1347)上巴伐利亞公爵,巴伐利亞公爵,帕拉丁公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二世之子。1314年被部分德意誌貴族推舉為國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對抗,1322年在巴伐利亞擊敗哈布斯堡家族,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巴伐利亞,帕拉丁和萊茵等地,1340年合並了上巴伐利亞,任聯合巴伐利亞公爵。1328年進軍羅馬,羅馬貴族為其“世俗”加冕為帝(當時的羅馬教皇在阿維尼翁), 教皇約翰二十二世質疑其加冕的合法性,但受到了德意誌諸侯的抵製, 德意誌貴族宣布德意誌選侯有權選舉皇帝,從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再需要到羅馬接受教皇的加冕了.

7。查理四世(1347-1378),盧森堡公爵,勃蘭登堡邊疆伯爵,德意誌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盧森堡家族的波希米亞國王約翰和波希米亞公主伊麗莎白之子, 1346年被選為德意誌國王.1355年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356年查理四世發布著名的《黃金詔書》,正式承認七大選侯有權選舉國王和皇帝,同時承認諸侯各邦,在自己的領土內擁有行政權、司法權、關稅權、鑄幣權,規定各邦的民眾均隸屬於他們的邦君,由此從法律上確立了德意誌諸邦的獨立地位,並正式結束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聯邦體製,而將其轉為了 鬆散的邦聯體製,在原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版圖裏,同時獨立了七大選侯國,十幾個大諸侯國,兩百多個小諸侯國,上千個獨立騎士領地。此後的500年,德意誌一直處於這樣四分五裂的狀態下。查理四世時期,歐洲遭受了黑死病的襲擊,歐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

8。盧森堡家族的文策爾(1378-1400),德意誌國王,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長子,1376年,查理四世通過重金賄賂,使其子文策爾當選為德意誌國王,1400年,德國貴族們以其無能和過份關注其波希米亞本國事務而廢黜了其德意誌王位。此後文策爾統治波希米亞,但捷克很快爆發胡斯運動,文策爾處死胡斯後,捷克國內爆發了胡斯戰爭。

9。維特斯巴赫家族的魯佩特(1400-1410),帕拉丁選侯,德意誌國王。 帕拉丁選侯魯佩特二世之子。1400年被選為德意誌國王。

10。盧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1410-1437), 勃蘭登堡選侯,德意誌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匈牙利國王,波蘭國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次子,文策爾的弟弟, 1382年繼承其嶽父安茹王室的匈牙利國王路易一世(匈牙利稱路易大帝)的波蘭王位,成為波蘭國王.1387年,繼承其妻路易一世之女瑪麗的匈牙利王位,成為匈牙利國王. 1410年被選為德意誌國王. 1419年其兄波希米亞國王文策爾在胡斯戰爭中受驚嚇而死,他即位波希米亞國王,此後西吉斯蒙德在捷克的胡斯戰爭中屢屢失敗,因此遲遲未能加冕為帝,直到1433年,他才被加冕為帝. 西吉斯蒙德由於長期關注於匈牙利王國的事務,於是在1415年,將他的勃蘭登堡侯國及選帝侯爵位贈與其武將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由此開始了霍亨索倫家族在勃蘭登堡及此後普魯士王國的統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1414年西吉斯蒙德參加了在亞琛召開的全教會議, 該次會議將當時歐洲並存的三個教皇一並廢黜,並確立了世俗權利控製下的全教會議淩駕於教皇之上的原則,從此教皇幹涉世俗政治的曆史一去不返. 西吉斯蒙德死後無男性繼承人,盧森堡家族世係就此中斷


十、 哈布斯堡王朝

1. 阿爾伯特二世(1438-1439) 奧地利大公,德意誌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匈牙利國王. 阿爾伯特二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伯特一世的曾孫,奧地利大公阿爾伯特四世的兒子, 其妻子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兒伊麗莎白. 西吉斯蒙德死後,1438年被擁立為匈牙利國王,同年當選為德意誌國王.

2. 腓特烈三世(1439-1493) 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斯蒂利亞,卡林提亞和卡尼奧拉公爵歐內斯特之子,阿爾伯特一世的曾孫,阿爾伯特二世的堂弟, 1439年被選為德意誌國王,1452年,在羅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為帝,是德意誌最後一個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馬克西米連和與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的女兒瑪麗結婚,奧地利由此獲取了勃艮第在尼德蘭的大片領地,一舉成為歐洲強國,哈布斯堡王朝此後通過聯姻幾乎統一了整個西歐,由此誕生了一句名言: “讓其他人去發動戰爭吧,你隻需和奧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3. 馬克西米連一世(1493-1519),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勃艮第伯爵,提羅爾伯爵,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之子,1482年其妻勃艮第公爵瑪麗去世後,法國入侵勃艮第,合並了法國東南部勃艮第公國大部分領地,但馬克西米連卻獲取了勃艮第東部(稱勃艮第伯國),尼德蘭伯國的領地。1490年,他獲取了其堂兄、哈布斯堡家族提羅爾支係的西吉斯蒙德的提羅爾領地。1486年被選為德意誌國王(和其父共同執政),1508年,經教皇同意,馬克西米連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4. 查理五世(1519-1558), 馬克西米連一世的長孫.他可能是歐洲曆史上君主頭銜最多的君主.而其絕大多數頭銜都是哈布斯堡家族聯姻的成果,這裏讓我把這些成果總結一下:
馬克西米連的長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娶了卡斯蒂亞女王伊莎貝拉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獨生女胡安娜, 於是菲利普一世死後, 查理五世於1506年繼承了勃艮第公爵頭銜,獲取了尼德蘭(今比利時,荷蘭)領地. 1516年,他繼承了他外祖父斐迪南二世的阿拉貢國王,巴塞羅那伯爵,瓦倫西亞國王,那不勒斯國王,西西裏國王頭銜. 同年,他又從其母胡安娜那裏,繼承了卡斯蒂亞國王頭銜. 1519年,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查理五世被選為德意誌國王,並繼承了其祖父的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提羅爾伯爵頭銜.1520年,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五世在位期間,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鼎盛的時期,但同時內憂外患不斷. 他在位期間,從德國暴發的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席卷了整個歐洲, 並贏得了合法地位. 1521-1553年,查理五世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為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領地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戰爭,最終確保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統治. 1526年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大帝征服了匈牙利,匈牙利王路易二世敗死,1529和1533年,蘇萊曼大帝兩次攻打維也納,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不得不對奧斯曼帝國稱臣. 此後哈布斯堡王朝始終處於奧斯曼帝國的威脅之下,直到1571的勒班托海戰,查理五世的私生子約翰終於打敗土耳其人,解除了奧斯曼帝國的威脅.

查理五世之後的德意誌進入了近代. 有關德意誌王國近代世係,筆者在下麵列出王室世係作為參考,不再進行君主介紹.

十、 哈布斯堡王朝(續)

5.斐迪南一世(1558-1564)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 提羅爾伯爵, 德意誌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選帝。卡斯蒂亞女王胡安娜和馬克西米連一世之子菲力普的次子。
6.馬克西米連二世(1564-1576)奧地利大公,德意誌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選帝. 斐迪南一世和波希米亞國王和匈牙利國王的妹妹安妮之長子.
7.魯道夫二世(1576-1612) 奧地利大公,提羅爾攝政, 德意誌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馬克西米連二世和查理五世的女兒、西班牙菲利浦的妹妹安妮(也就是馬克西米連的堂妹)的長子,馬克西米連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家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近親婚配的曆史。(為避免繼承權旁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之間開始了長達200多年的堂兄妹通婚).
8.馬蒂亞斯(1612-1619), 奧地利大公,提羅爾攝政, 德意誌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選帝.馬克西米連二世的三子.
9.斐迪南二世(1619-1637) ,內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斐迪南二世起,德意誌國王頭銜被中止) 斐迪南一世的孫子,奧地利大公查理和巴伐利亞公主瑪麗亞*安娜之子.
10.斐迪南三世(1637-1657), 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斐迪南二世與巴伐利亞公主瑪麗亞*安娜(和斐迪南二世之母同名)的長子.
11.列奧波德一世(1658-1705), 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斐迪南三世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三世之女瑪麗婭*安娜的次子.
12.約瑟夫一世(1705-1711), 奧地利大公, 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列奧波德一世和帕拉丁女伯爵埃莉諾拉的長子.
13.查理六世(1711-1740), 奧地利大公, 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那不勒斯國王,撒丁國王,西西裏國王,帕爾馬公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列奧波德一世的次子.
14.瑪麗婭*特雷西亞(1740-1780) , 奧地利女大公, 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查理六世次女
15.查理七世(1742-1745) 巴伐利亞選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約瑟夫一世的女兒之子
16.弗蘭茨一世(1745-1765), 洛林公爵,托斯卡納大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瑪麗婭*特雷西亞的丈夫
17.約瑟夫二世(1765-1790) 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弗蘭茨一世和瑪麗亞*特雷西亞的長子
18.列奧波德二世(1790-1792) , 托斯卡納大公, 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弗蘭茨一世和瑪麗亞*特雷西亞的長子的次子.
19.弗蘭茨二世(1792-1806), 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後,稱奧地利皇帝. 列奧波德二世和西班牙公主瑪麗亞*露西亞之子.

十一, 德意誌邦聯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受法蘭西皇帝拿破侖一世武力壓力,被迫解散,1815年建立德意誌邦聯,至1871年德意誌邦聯沒有元首.

十二 德意誌帝國(第二帝國)
1.威廉一世(1871-1888), 普魯士國王,德意誌皇帝.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次子.
2.腓特烈三世(1888),普魯士國王,德意誌皇帝,威廉一世的幼弟.
3.威廉二世(1888-1918), 普魯士國王,德意誌皇帝, 腓特烈三世之子,其母是俄羅斯公主亞曆山德拉(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媽.

十三德意誌共和國(第一共和國) (1918-1934)

十四納粹德國(第三帝國)(1934-1945)

十五德意誌民主共和國(1950-1990)

十六德意誌聯邦共和國(1949-1990)

十七德意誌第二共和國(1990- )


一 。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是由雨果*卡佩的男性繼承者所形成的法蘭西王國王室,卡佩王室從987年-1792年,和1814-1848年一直統治著法蘭西王國,1328年後,其王室轉移到了卡佩的旁係家族,分別稱為瓦盧瓦王朝(1328-1589)和波旁王朝(1589-1792,1814-1848),1498年後,又分別由瓦盧瓦王室的旁係所統治,分別稱為瓦盧瓦-奧爾良王朝(1498-1515)和瓦盧瓦-昂古萊姆王朝(1515-1598)。以下的王朝劃分按照以上的稱謂,但注意這些王朝更迭和墨洛溫王朝與卡洛林王朝的更迭、卡洛林王朝和卡佩王朝的王室世係更迭完全不同,其王室世係始終沒有中斷,是同一支王室世係的合法延續。

卡佩王朝(987- 1328)

1.雨果*卡佩(987-996), 其名字Hugh Capet,也被翻譯成休*卡佩,但這是錯誤的,法語中的H不發音。巴黎伯爵,法蘭西國王。法蘭西公爵,巴黎伯爵大雨果*卡佩的長子。而大雨果是被選舉為西法蘭克國王的羅貝爾一世的兒子和厄德的侄子(見《法蘭克王國世係》)。雨果在繼承了其父大雨果的巨額財產後,成為了當時法蘭克最有權勢的貴族。 在978-986年間,他和東法蘭克的奧托二世和奧托三世結盟,並和朗斯大主教聯合,支配了卡洛林王朝的洛泰爾國王,成為西法蘭克的實際統治者,在洛泰爾和其子懶王路易先後去世後,朗斯大主教組織法蘭克貴族選舉雨果*卡佩為法蘭西國王,987年7月3日,雨果*卡佩加冕,成為了卡佩王朝的第一代國王。雨果*卡佩在位期間,法國王室直接控製的領地極其狹小,僅包括從巴黎到奧爾良之間的狹長地區(被稱為法蘭西島,也就是他法蘭西公爵老爸的領地),其麵積大約隻有1000平方公裏。當時的法蘭西王權暗弱,國力不振。

2.羅內爾二世(996-1031),也稱虔誠者羅貝爾,法蘭西國王,勃艮第公爵,雨果卡佩和阿基坦公主阿德萊德(阿基坦公爵威廉三世的女兒)的長子,羅貝爾二世繼承的領地非常狹小,為了恢複法蘭西國王的權勢,羅貝爾不斷和那些不願效忠的領主發生摩擦,甚至導致戰爭,1003年他入侵勃艮第領地,但被擊敗,直到1016年,羅貝爾終於合並了勃艮第的領地,領有了勃艮第公爵的頭銜,王室領地擴大了一倍以上。996年,他娶了他表妹,勃艮第公主貝莎,教皇格裏高利五世拒絕批準他們的婚姻,並對羅貝爾施以絕罰(開除教籍)的處分,經過和新教皇西爾維斯特的長期談判,教皇恢複了羅貝爾的教籍,並同時宣布羅貝爾和貝莎的婚姻非法。

3.亨利一世(1031-1060),法蘭西國王,勃艮第公爵。羅貝爾二世的次子。 羅貝爾在位期間出兵幫助其外甥、年輕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平定諾曼底貴族的反叛,而這位受其保護的諾曼底的威廉日後成為了英格蘭的征服者,英格蘭諾曼王朝的開創者,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但隨著此後威廉權勢的擴張,尤其是威廉和佛蘭德斯伯爵的女兒成親後,亨利一世愈發感到了威脅, 於1054年和1058年亨利兩次入侵威廉的諾曼底,但均被擊敗,從此諾曼底和法蘭西王室關係破裂,威廉征服英格蘭後,曾舉國征伐法蘭西,若非威廉意外墜馬,卡佩王朝幾乎滅國。雖然亨利一世加強王權的努力大多失敗,但畢竟走出了卡佩王朝恢複王權的第一步。亨利一世自1016年-1032年同時領有勃艮第公爵頭銜。1032年他將勃艮第分給了他的弟弟羅貝爾*卡佩。此後長期影響法國政壇的勃艮第派,即自勃艮第公爵羅貝爾*卡佩始。

4.腓力一世(1060-1108),法蘭西國王,亨利一世和基輔羅斯公主安妮的長子,(當時的法國國王隻能娶到本國諸侯的公主,或者是像亨利一世那樣,娶遙遠的外國小邦的公主,可見當時卡佩王室地位之低。)或稱公正的腓力。Philippe 這個名字當時在西歐非常少見,因為這是個東方希臘化的名字,這也可以反映出她母親的東方情調。亨利一世去世時,腓力年僅八歲,其母安妮攝政到1066年,這是法國曆史上第一位攝政的王太後。1092年,腓力和其荷蘭公主貝莎離婚,並娶了安茹伯爵的夫人貝特德,遭到教皇烏爾班二世的絕罰處分。 此後腓力雖然放棄了和貝特德的婚姻,但依然屢屢幽會貝特德,成為了法國第一個和教會直接對抗的君主。 1077年腓力一世和諾曼底公爵、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講和。此後腓力一世繼續致力於擴大王室領地,小有收獲,王室領地分別向南北方向稍稍拉長了一點。 在腓力一世期間,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腓力由於不滿教皇對他的處分,拒絕參加十字軍,遭到教皇的再次絕罰處分。法蘭西王室沒有參加第一次十字軍,但腓力一世的弟弟佛蒙達伯爵雨果是主要的參加者之一。

5.路易六世(1108-1137)法蘭西國王,腓力一世和荷蘭(伯國)公主貝莎之子,也稱胖子路易。路易六世致力於鞏固法國的王權。1109年—1112年,他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作 戰。在法國國內,他一直在和那些被稱為“強盜男爵”的貴族們進行鬥爭。路易六世給城市居民以自治權,使他們能夠在他與貴族的鬥爭中站在他的一邊。依賴市民和教會的支 持,路易逐一拆毀諸侯的城堡,並強製在他們的領地上駐紮忠於王室的衛隊。至路易六世去世時。卡佩王朝在法國的封君地位已經基本穩固。

6.路易七世(1137-1180)法蘭西國王,阿基坦公爵,普瓦都伯爵。路易六世與曼恩(伯國)公主阿德萊德的次子。也稱年輕的路易。1136年,他與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利諾結婚,阿基坦和普瓦都因此並入王室領地。王室領地一下子擴大了三倍,1142年他又企圖吞並香檳伯爵領地,未成。1147年,路易七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領導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1149年).這次東征並無成果。而且更為嚴重的是,此次東征導致了他和埃莉諾王後的矛盾,由於東征開支浩大,王室入不敷出,埃莉諾堅決反對該次行動,最終導致兩人在1152年離婚。(埃莉諾和路易七世離婚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和路易一直沒有生下男孩,但埃莉諾改嫁英王亨利二世後,居然五年生了四個兒子。)埃利諾轉嫁給安茹伯爵亨利,當亨利於1154年成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時,阿基坦等埃莉諾的領地也一道落入英格蘭安茹王室手中。英格蘭安茹王室一舉占據了法蘭西80%以上的領地,路易曾兩次與亨利作戰,未能奪回領地。此後法蘭西卡佩王朝與英格蘭安茹王朝為了法蘭西領地的爭鬥就從未終止過。英法世仇越結越深。

7.腓力二世(1180-1223)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和其第三任妻子香檳(伯國)公主阿黛爾之子。也稱腓力*奧古斯都,即腓力大帝,但他並未獲得皇帝尊號。作為法蘭西國王他是卡佩王朝中對鞏固王權和統一法蘭西王國事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君主。 腓力在位期間,大力加強了王權,他沒收了安茹家族的曼恩伯國,安茹伯國和屠棱伯國的領地,並吞了布列塔尼伯國,1213年,在著名的布汶會戰中擊敗了英格蘭國王約翰和德意誌皇帝奧托四世的聯軍,一舉收複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諾曼底公國領地,幾乎統一了盧瓦爾河以北的整個法蘭西,英格蘭王室僅能保住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領地。腓力還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次十字軍行動匯集了法蘭西的腓力二世,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三大名王,堪稱中世紀一次規模空前的盛妝舞會。腓力二世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建樹頗多, 他首先創建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和財稅製度,從此法蘭西不可阻擋地走向了統一。 他還在1200年創建了中世紀西歐的第一所大學——巴黎大學。

8.路易八世(1223-1226)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與漢納(伯國)公主伊莎貝拉之子,1216年英國貴族發起大憲章運動反對約翰國王,路易與英國貴族聯合,並出兵英國,意圖染指英格蘭王位。約翰國王死後,他又反對約翰的繼承人亨利三世。但1217年多佛戰役失敗後放棄了對英國王位的要求,返回法國。1223年即法國王位。路易八世即位後,陸續奪占普瓦都伯國、 利摩日伯國、佩裏格伯國及其他英格蘭王室在法國的領地。路易八世繼續腓力二世授予城市自治權的政策以對抗貴族,擴大王權。1226年11月,路易八世因患痢疾英年早逝。路易八世的妻子是卡斯提亞王國(西班牙的前身之一)國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兒布蘭奇,他是卡佩王室中第一個和歐洲其他王室聯姻的君主,可見當時卡佩王室的地位已經大大提高了。

9.路易九世(1226-1270),法蘭西國王,路易八世和布蘭奇的次子。死後在1297年被羅馬教廷封為聖徒,因而也稱聖路易。路易八世去世時,路易九世年僅11歲,於是由他母親布蘭奇攝政至1234年。聖路易在位期間合並了法國南部的圖盧茲王國,法蘭西王室勢力終於深入法國南部。聖路易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分別是1248年的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和1270年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兩次東征均徹底失敗,前一次聖路易遭到埃及人的頑強抗擊,並在1249年被埃及人俘虜。在聖路易命令法軍投降,並交付了巨額贖金後被釋放。 1270年,聖路易的十字軍在突尼斯遭遇瘟疫,聖路易也不幸病死。1297年,由於他對教會的虔誠和貢獻,被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封為聖徒。成為唯一一位被教會封聖的法蘭西君主。由於此後聖路易被認為是基督教君主的典範,於是以後的法國王室均喜歡用路易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名字,尤其是在波旁王朝(從路易十三一直延續到了路易十八。)

10.腓力三世(1270-1285),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和普羅旺斯公主瑪格麗特的次子,也被稱為大膽腓力。1284年,腓力三世並吞了香檳伯國,這樣盧瓦爾河以北除了佛蘭德斯伯國和勃艮第公國以外,均處於法蘭西王室的直接統治之下。1285年,腓力三世大膽發動了吞並阿拉貢王國(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戰爭,被他小舅子、阿拉貢國王彼得三世擊敗。(腓力三世的妻子是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兒伊莎貝拉,伊莎貝拉是繼任阿拉貢國王彼得三世的姐姐) 撤退途中腓力三世去世。

11.腓力四世(1285-1314),法蘭西國王,腓力三世和阿拉貢公主伊莎貝拉的次子,也稱英俊的腓力。腓力四世時代,卡佩王室的權勢達到了巔峰,他發動了征服法國北部唯一獨立的諸侯佛蘭德斯伯國(今天的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的戰爭,在屢遭挫敗後,終於在1305年迫使佛蘭德人簽訂了屈辱的割地賠款條約。為了支持他的征服戰爭,他沒收法國教會和聖騎士團的財產,強征教士的什一稅,拘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並在1302年召開了法國曆史上第一次“三級會議”(類似於英格蘭議會,但作用不能相提並論)打算廢黜教皇,這一係列反對羅馬教廷的行為,標誌著法國王權的極端膨脹。 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將羅馬教皇克萊門特五世,強行遷到法國的阿維尼翁,從此曆任教皇匍匐於法國國王之下長達70年之久,史稱“阿維尼翁之囚”,教皇權威對於世俗事務的影響力從此式微。(需要提一下的是,在“阿維尼翁之囚”期間,意大利的貴族和騎士們失去了保護,於是他們紛紛逃出了意大利,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勢平民得以順利地掌握政權,沒有了教皇權力製約,文藝複興運動得以從14世紀初開始從意大利噴薄而出。)

12.路易十世(1314-1316),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香檳伯爵。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長子。(納瓦拉是在西班牙北部、法國南部,地跨比利牛斯山的古老王國,胡安娜是香檳伯爵亨利三世的女兒,香檳伯爵亨利三世同時又是納瓦拉國王,在納瓦拉世係中稱亨利一世,1274年,亨利三是去世後,胡安娜繼承了納瓦拉王位和香檳伯爵稱號,1284年,13歲的胡安娜,根據和腓力三世的和約被迫嫁給了法王之子腓力四世,並規定她和腓力的子女將繼承香檳和納瓦拉)1305年,其母胡安娜一世去世,路易繼承了香檳伯爵和納瓦拉國王的稱號。1314年繼承了其父法國國王稱號,1315年, 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安茹公主克萊門絲,但在其去世前,其子尚未出生,在其子尚在腹中時,由其弟腓力攝政。

13.約翰一世(1316),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世的遺腹子。 他出生後被證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但他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界曆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蘭西和納瓦拉王室世係。

14.腓力五世(1316-1322)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稱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後,成為攝政,約翰一世僅存活了幾天而夭折後,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由於其兄子約翰一世死因不明,許多人懷疑腓力五世和小約翰的死亡有關。腓力五世娶了法蘭西最後一支有勢力的諸侯勃艮第公爵奧托四世的女兒兼女性繼承人讓娜,本可以靠這次聯姻一舉統一整個法國,但由於他們無子,這樁聯姻沒有起到效果。腓力五世死後無嗣,王位傳給了其弟查理四世。

15.查理四世(1322-1328)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稱英俊的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幫助他的姐姐伊莎貝拉(在英國被稱為“法國母狼”),反對她的丈夫英王愛德華二世,伊莎貝拉得到查理四世的資助後,入侵英格蘭,打敗並囚禁了愛德華二世,並對愛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加稅,加關稅,沒收不動產,幹涉英國內政,得罪了國內國際上的大多數人,法蘭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個女兒,沒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直係繼承人中斷,王位轉到了旁係瓦盧瓦世係中。而合並了近三十年的納瓦拉,也因為查理沒有繼承人,而永久性地脫離了法國。由此,直係卡佩王朝告一個段落。


二,瓦盧瓦王朝

1 . 腓力六世(1328-1350) ,安 茹伯爵,法蘭西國王,瓦盧瓦王朝的開創者。腓力六世的父親是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三世(大膽腓力)的三子瓦盧瓦伯爵查理(1285獲瓦盧瓦伯爵稱號 , 1290年,獲阿拉貢和曼恩伯爵稱號),是腓力四世的弟弟,腓力五世、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的叔叔。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但沒有留下男性繼承人,這 時候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繼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後讓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嬰兒,二是瓦盧瓦伯爵腓力(查理四世的堂兄弟),最後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他的 母親伊莎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蘭克人的《薩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係的繼承人繼承王位,所以愛德華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絕。 隨後前王後又不 幸生了個女兒,於是瓦盧瓦的腓力成為唯一合法的繼承人,於1328年5月27日在朗斯大教堂加冕法國國王,法國王室世係轉入瓦盧瓦支係中。史稱瓦盧瓦王 朝。 腓力六世統治時期的法國危機四伏,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其地位鞏固後,再次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1337年,愛德華三世自封法國國王,入侵法國,挑起 了曆時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和1346年的克雷西會戰,腓力六世在海陸兩線均遭受毀滅性的慘敗。1347年加來城在彈盡糧絕中 向愛德華三世投降,法國北方的大門徹底向英國人敞開。1348年,席卷歐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後的法國,再次陷於分崩離 析和社會動蕩的狀態之中。

2, 約翰二世(1350-1364),安茹伯爵,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與勃艮第公主讓娜之子。也稱為慷慨的 (Good)約翰。約翰即位後首先麵臨的依然是嚴峻的戰爭形勢,1356年,中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天才、黑太子愛德華(英王愛德華三世長子),僅率4000 輕裝騎士,在普瓦提埃全殲約翰二世親自率領的兩萬重裝騎士,擊斃法軍萬餘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約翰二世及其兒子. 約翰二世從此客死英倫,作為 愛德華三世的囚犯,終為異域孤魂.1359年,愛德華三世再次入侵,兵臨巴黎城下.雙方簽訂《布勒丁尼和約》,法國接受了極其苛刻的條件:將盧瓦爾河以南 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全部領地割讓給英國,並以巨額贖金和加來城來換取約翰二世的自由,而愛德華三世隻是放棄了對法國王位的要求。約翰二世一度被釋放,但隨後 又被抓回。斷絕了回歸的最後希望。

[提一下普瓦提埃戰役, 是役充分反映了法蘭西重裝騎士中看不中用的本質,約翰為了不重蹈10年前克雷 西會戰中,法國重裝部隊自相踐踏的覆轍,命令所有騎士下馬步行衝擊英軍, 結果法國騎士們背著上百斤的裝備,艱難地在葡萄園裏穿行,在英軍大弓、長矛兵、 刀斧手以及輕裝騎兵從側翼的衝擊下, 完全無法機動. 隻能任由英軍宰殺,重裝備除了需要英軍多砍幾刀才能致命以外,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3, 查理五世(1364-1380), 法蘭西國王, 約翰二世和盧森堡公主長子,也稱英明的查理.查理五世是法國王室第一個用道芬(Dauphin)稱號 的王太子,從1349年查理五世被封為道芬之後,法蘭西曆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稱謂,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 查理五世時期,利用《布 勒丁尼和約》得到喘息之機,改革了稅製,建立了強大的雇傭步兵軍團部分取代了重裝騎兵軍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部隊。從1369年起,查理五世對英軍展開反 攻,英軍作戰不力,至1374年,英國放棄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隻堅守從英吉利海峽至大西洋沿岸的5個港口(加來,布列斯特,瑟堡,波爾多,巴約納), 作為日後反攻的資本。查理五世為人記住還因為他建成的著名工程項目---巴士底獄。

4,查理六世(1380-1422),法蘭西國王,查 理五世和波旁公主讓娜的長子。也稱可愛的查理(還有一個綽號是瘋子查理)。 1388年前由其叔叔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攝政。查理從20歲起患上間歇性癲癇 症,幾乎無法理政,從1304年起,腓力二世的兒子勃艮第公爵大膽約翰和查理六世的幼弟奧爾良公爵路易開始了爭奪攝政權的內訌,在內戰中失利的勃艮第公爵 約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開結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陸法國,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以5900人的軍隊,全殲法軍主力 35000人,傷亡比例是400對8000,法軍主帥奧爾良公爵以下100多名貴族或戰死或被俘,無一漏網. 1417年8月,軍事強人亨利五世再次入侵 諾曼底,經過1年多的戰鬥,英軍占領了諾曼底全境,至此法軍已經無力再戰,1420年,英法簽訂《特魯瓦條約》,查理六世的唯一繼承人--道芬(王太子) 查理被剝奪了繼承權,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和法國王位繼承人,並承認英國占領盧瓦爾河以北的全部法國領土。法國麵臨亡國的危機。


[ 談一下勃艮第和英國的結盟,這沒有什麽可指責的,勃艮第公國自887年中法蘭克王國的洛泰爾一世係的理查一世起,直到1482年勃艮第女公爵墜馬身亡後並 入法蘭西王國, 一直保持著從名義到事實的獨立地位。他們和法國王室存在的隻是血統上的聯係。所以和英國的結盟不存在叛國的說法。]


5. 查理七世(1422-1461),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亞公主伊莎貝拉的三子,也稱勝利者查理。查理六世死後,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的兒子)根 據特魯瓦和約,加冕法國國王,逃到南方的查理七世,卻在嶽母安茹女公爵和阿曼尼亞克公爵的支持下,實際控製了盧瓦爾河以南的法國領土,和亨利六世劃江而治 。1429年,聖女貞德擊敗英國勃艮第聯軍,解了盧瓦爾河以北最後一個奧爾良派據點奧爾良之圍,由此戰局逆轉,同年查理七世在朗斯大教堂加冕,1436 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1439年頒布奧爾良法令,建立常備軍,成為了西歐第一個建立常備國防軍的國家, 此後香檳,曼恩,諾曼底一一收複,1453年7 月17日,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戰卡斯蒂榮戰役,以英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至此英國丟失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大陸領地,查理七世最終贏得了勝利者的美名。

6, 路易十一(1461-1483),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和安茹公主瑪麗之子,也稱謹慎的路易。路易十一在位期間和勃艮第派進行了最後的搏鬥。在英國玫瑰戰 爭期間,路易十一幫助蘭開斯特派的亨利六世複位,而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卻和約克派的愛德華四世結盟,1468年路易十一戰敗被大膽查理俘虜,被釋放後,路 易和瑞士結盟,由民風強悍的瑞士人替他與大膽查理作戰,1477年,查理在與瑞士軍隊作戰中(南錫戰役)被雇用軍出賣而戰死,由此勃艮第終於失去了法王對 抗的領袖 。1482年當大膽查理的繼承人女公爵瑪麗死後,路易將勃艮第合並,自9世紀以來保持獨立的勃艮第公國,終於 納入了法蘭西版圖,而在這之前, 1480年路易合並了安茹公國,1481年,合並了曼恩伯國和普羅旺斯伯國,法國在路易十一時期,終於基本統一了法蘭西全境。但在1479年,路易十一經 曆了一次重大挫折,他在尼德蘭被大膽查理的女婿、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擊敗,結果勃艮第公國的北方領地尼德蘭和佛蘭德斯(今天 的荷蘭和比利時)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這兩塊西法蘭克的傳統領地從此與法國割裂了開來。


7. 查理八世(1483- 1498),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和薩伏依(公國)公主夏洛特之子. 由於外祖母安茹公爵瑪麗(查理七世的妻子),曾在名義上擁有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位。 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繼承人的理由,入侵意大利,由此法國卷入了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長達60年的意大利戰爭。1495年,查理八世 攻占那不勒斯並加冕為那不勒斯國王。但他的行動遭到威尼斯、米蘭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聯合反對。在同年的佛諾沃 (Fornovo)戰役中,法軍戰敗,查理八世丟失了在意大利所有的戰利品後退出了意大利。查理八世的三位兒子先後獲得道芬頭銜,但在1495-1498 年間先後去世,查理八世死後無男性直係繼承人,瓦盧瓦王室直係中斷,王位由其堂兄弟奧爾良公爵繼承,稱路易十二。

三 。 瓦盧瓦—奧爾良王朝

8. 路易十二(1498-1515),法蘭西國王,那不勒斯國王,奧爾良公爵查理之子. 奧爾良公爵查理是查理五世的幼子、查理六世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路易之 子, 因而從輩分上講路易十二是查理八世的堂兄弟. 路易十二也被稱為“人民之父”。1465年,路易繼承了奧爾良公爵頭銜,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後, 路易與查理八世的遺孀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妮結婚,並得以繼承法蘭西王位。路易十二全麵擴大了意大利戰爭,1499年他和威尼斯一起征服了米蘭(但又被很快奪 回。)1500年,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一起瓜分了那不勒斯,並加冕那不勒斯國王。1502年,他和斐迪南二世發生衝突,大敗。1511年,教皇為了 對抗法國,聯合意大利各邦和鼎盛時期的西班牙,組成反法的“神聖同盟”,1512年,法軍在拉維納擊敗神聖同盟,但次年在諾凡拉被瑞士雇用軍擊敗。路易十 二不得不完全退出了意大利。路易十二死後無男性繼承人,根據《薩利克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的法律,由路易十二的女婿昂古萊姆伯爵弗朗索瓦即位,奧爾良王朝 又轉入了昂古拉姆支係。

從昂古萊姆王朝開始,一般認為法國已經走出了中世紀,關於以下法國近代君主,筆者在下麵僅列世係,不再作介紹了.

四,瓦盧瓦王朝-昂古萊姆王朝

9.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法蘭西國王,昂古萊姆伯爵查理之子,路易十一的女婿,法蘭西公主克洛德的丈夫。
10亨利二世(1547-1559), 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與克洛德之次子, 娶佛羅倫薩執政官洛侖茲*美第奇之女凱瑟琳*德*美第奇.
11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 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之長子, 娶蘇格蘭女王瑪麗.
12查理九世(1560-1574), 奧爾良公爵, 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之三子,娶奧地利公主伊麗莎白.
13亨利三世(1574-1589),奧爾良公爵, 法蘭西國王,波蘭國王, 亨利二世和凱瑟琳之四子,娶洛林公主路易絲. 死後亨利二世直係的男性繼承人空缺, 由亨利二世之女瑪格麗特的丈夫亨利*波旁即位, 由此瓦盧瓦-昂古萊姆世係轉入波旁世係.

五.波旁王朝
14,亨利四世(1589-1610), 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納瓦拉世係中稱亨利三世). 亨利二世的女婿, 旺多姆公爵安東尼*波旁與納瓦拉女王之子.波旁王朝的開創者.娶托斯卡納大公弗蘭西斯之女瑪麗*德*美第奇.
15, 路易十三(1610-1643),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亨利四世於瑪麗之長子.娶奧地利公主安妮.
16.路易十四(1643-1715)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 路易十三與安妮長子,人稱太陽王.路易十五比他最小的孫子活得都長, 死後由其重孫路易十五即位. 路易十四與奧地利公主瑪麗*特雷莎的次子腓力繼承了西班牙王位,稱腓力五世,開創了延續至今的西班牙波旁王朝.
17 路易十五(1715-1774),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 路易十四的重孫, 是路易十四的長子道芬路易的長子勃艮第公爵路易的長子.其母是勃艮第公爵路易的妻子薩伏依公主瑪麗.
18,路易十六(1774-1792), 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 其父為路易十五的長子、道芬路易, 其母是薩克森公主瑪麗。死於斷頭台。波旁王室暫時中斷。

六。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
七 。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拿巴王朝)

1 . 拿破侖一世(1804-1815)。臨時執政官,第一執政官,法蘭西皇帝,意大利國王。其父為意大利出生的律師卡洛*波拿巴,其母為蕾提亞。先後娶約瑟芬和奧地利公主瑪麗。
2 拿破侖二世(1815)。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一世和奧地利公主瑪麗之子。

八,波旁王朝複辟
1.路易十八(1814,1815-1824),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弟。未娶。
2 。 查理十世(1824-1830),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魯易十八的弟弟。娶薩伏依公主瑪麗*特雷莎。1830年七月革命後,波旁王朝被推翻。

九,七月王朝(波旁-奧爾良王朝)
1.路易*腓力(1830-1848),法蘭西國王,奧爾良公爵路易*腓力*約瑟夫之子。 屬於波旁王室路易十三的子孫。七月革命後被推上王位。娶兩西西裏國王斐迪南之女瑪麗公主。1848年2月退位。

十,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1852)
1 路易*拿破侖*波拿巴(1848-1852) 共和國總統

十一,法蘭西第二帝國(波拿巴第二王朝)
1 拿破侖三世: (1852-1870), 即路易*拿破侖*波拿巴.拿破侖一世之兄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之子.娶在西班牙的蘇格蘭貴族奧格涅夫人.1870退位.
十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
十三,自由法國(1940-1945) ; 維希法國(1940-1945),
十四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5-1958)
十五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至今)


兩西西裏王國

公元五世紀,意大利遭到西哥特人的入侵,至5世紀後半葉,意大利由東哥特王國控製。六世紀初,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和貝利撒留將軍征服了東哥特王國,東哥特王國崩潰後,倫巴第人湧入了意大利,征服了意大利的北部,而意大利南部依然在拜占庭的控製或影響之下。公元八世紀,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的丕平和查理曼父子對倫巴第連續用兵,終於在774年征服了倫巴第人,並把意大利中部以羅馬為中心的土地獻給教皇,成立了教皇國。 此後意大利北部一直屬於中法蘭克王國和其後的神聖羅馬帝國。而意大利南部則先後成立了一係列伯國,作為拜占庭的屬國,西西裏島則一度被阿拉伯海盜占據,11世紀拜占庭衰退後,諾曼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建立了西西裏以及那不勒斯獨立王國,作為地中海的黃金寶地,這兩個王國在歐洲中世紀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國爭奪的對象。這裏就介紹一下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室世係。

一 。霍特維爾伯國

1.羅傑一世(1071-1101)西西裏伯爵。諾曼貴族唐克瑞德的幼子。 唐克瑞德是法國諾曼底地區的諾曼小貴族,擁有一個稱作霍特維爾地區幾個村莊的小領地。他有12個兒子,從11世紀下半葉開始 ,幾乎他所有的兒子們均離開了諾曼底前往歐洲各地去冒險。其中就有羅傑一世和他的哥哥羅伯特。他倆在1062年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端的卡拉布裏亞(靴尖的部分)。此後1071年,兄弟倆渡海征服了當時在阿拉伯人控製下的西西裏島的墨西拿和巴勒莫,羅傑擔任了西西裏伯爵。從此西西裏曆史成為了歐洲曆史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長期圍困,1086年敘拉古(錫拉庫紮)投降,至1091年,羅傑終於統一了整個西西裏島。羅傑在位期間,了不起的一點是,能夠和西西裏被征服的穆斯林和平共處,在他的統治下,諾曼人,希臘人,意大利人,法國人,阿拉伯人在西西裏開始互相融合

2.西蒙(1101-1105)西西裏伯爵,羅傑一世長子。

3.羅傑二世(1105-1130)西西裏伯爵,西西裏國王。羅傑一世的次子。 1127年,阿普利亞(靴跟部分)公爵威廉(羅傑一世哥哥羅伯特的孫子)去世後,羅傑一世要求繼承霍特維爾家族在意大利南部的所有領地,教皇協同羅傑的兩個堂兄起兵反對羅傑,但被羅傑擊敗,1128年,羅傑獲得了以巴厘為中心的阿普利亞領地,1129年,羅傑又繼承了那不勒斯領地,1130年,羅傑將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島的領地合並,於聖誕節在巴勒莫由他推舉的新教皇為他加冕西西裏國王。

二,霍特維爾王朝(西西裏王國)

1.羅傑二世(1130-1154) 西西裏國王。羅傑二世的稱王後,由於列國害怕地中海地區誕生一個強大的諾曼王國,教皇英諾森二世,法王路易六世,英王亨利一世和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以及意大利南方貴族們的聯合起來對西西裏進行幹涉。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一路勢如破竹,至1137年將羅傑二世完全趕出了意大利南部,但洛泰爾不久去世,使羅傑逃過了滅頂之災。此後,羅傑1139年擊敗教皇國軍隊,迫使英諾森二世承認了他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島的地位,並在1144年和教皇簽訂了停戰協定,劃定了在意大利南部和教皇國的邊界,這一協定確定了此後700年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國的疆域。此後羅傑二世大力發展海軍,成為了地中海海上強國。通過一係列海上征服,羅傑二世一度征服了北非沿岸的的黎波裏。

2.威廉一世(1154-1166)西西裏國王。 羅傑二世與卡斯蒂亞公主埃爾維拉*阿方索的四子。被稱為“惡人”威廉。威廉即位後,遭到各地貴族(男爵)們的反抗(據說是由於不滿他半穆斯林化的生活),同時教皇阿德裏安四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以及拜占庭皇帝曼紐爾一世也結成了反西西裏同盟。1155年希臘大軍登陸巴厘,但1156年,威廉在布林迪西大敗拜占庭艦隊和軍隊,教皇不得不再次確認了威廉的西西裏王位。1158年威廉和拜占庭議和,西西裏再次渡過難關,但在與教皇和拜占庭作戰期間,西西裏丟失了羅傑二世所拓展的所有非洲領地。隨後威廉在軍隊和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王國各地男爵們的叛亂,

3.威廉二世(1166-1189)西西裏國王。 威廉一世與納瓦拉國王加西亞之女瑪格麗特的三子。威廉二世的外交成就非常醒目,他在位期間,和教皇、倫巴第城市聯盟(包括熱那亞和威尼斯)、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一世分別達成了和解,擺脫了西西裏初建時的國際孤立地位。1177年,威廉二世娶了當時歐洲最顯赫的君主英王亨利二世的女兒瓊安,顯示了當時西西裏王室在歐洲極高的政治地位。但同時威廉二世為了獲得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和平,將其姑母康斯坦絲(羅傑二世的女兒),嫁給了腓特烈一世的兒子亨利(此後的亨利六世),並承認一旦其無繼承人,將由康斯坦絲和亨利的繼承人繼承西西裏王位,這一聯姻導致了此後諾曼統治在西西裏的結束。威廉二世和西西裏的前幾位國王一樣,享受著半穆斯林化生活,其宮殿裏有很多阿拉伯嬪妃和太監,這點和其他歐洲國王截然不同。威廉二世死後無子嗣。

4.唐克瑞德(1189-1194)萊切伯爵,西西裏國王,羅傑二世年齡最大的私生子。唐克瑞德即位後,康斯坦絲和亨利根據和威廉二世的協議,要求繼承西西裏王位,1191年,教皇為亨利六世加冕後,亨利六世隨即入侵西西裏,此後亨利因國內叛亂,暫時撤軍。但1194年,亨利六世再次入侵,一路所向披靡,2月唐克瑞德去世,11月亨利攻入巴勒莫,聖誕節亨利六世加冕西西裏國王。

5.威廉三世(1194)西西裏國王,萊切伯爵,唐克瑞德次子,1194年其父去世後即位, 11月巴勒莫陷落後,威廉三世退位, 但依然保有萊切伯爵頭銜. 西西裏的諾曼王朝結束, 王室世係轉入德意誌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世係。

二. 霍亨斯陶芬王朝(西西裏王國)

1 . 亨利六世(1194-1197) 西西裏國王,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腓特烈一世之子, 參見《德意誌王室世係》亨利六世.

2, 腓特烈(1198-1250).西西裏國王,德意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之子,參見《德意誌王室世係》腓特烈二世。

3. 康拉德(1250-1254),西西裏國王,德意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腓特烈之子,參見《德意誌王室世係》康拉德四世.

4. 康拉丁 (1254-1258/1268),西西裏國王,耶路撒冷國王.康拉德和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二世之女伊莎貝拉之子. 1254年起,由其叔曼弗雷德攝政.1258年被曼弗雷德奪去王位。 1266年,曼弗雷德死後,安茹的查理奪取了西西裏王位, 康拉丁和安茹伯爵爭位,1268年8月,康拉丁兵敗被俘,隨後以叛國者的罪名,於10月29日在那不勒斯被處決. 康拉丁死後,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就此斷絕. 西西裏王室轉入安茹王室手中.

5. 曼弗雷德(1258-1266) 西西裏國王,腓特烈的私生子.1254年康拉德死後攝政. 1258年,因謠傳康拉丁已死,曼弗雷德乘機加冕西西裏國王,但在謠言被揭穿後,曼弗雷德拒絕退位,教皇由此宣布曼弗雷德加冕為非法,並將其絕罰.但曼弗雷德反而進攻教皇並自封托斯卡納的保護者,教皇烏爾班四世驚恐之餘,請求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伯爵查理支援.並將西西裏王位授予了查理,由此引來了法國安茹伯爵對西西裏王位的爭奪.1266年,曼弗雷德被安茹伯爵擊敗,陣亡.


三, 安茹王朝 (那不勒斯王國)

1. 查理一世 (1266-1285) 安茹伯爵, 那不勒斯國王, 西西裏國王. 名義上的耶路撒冷國王。 法王路易八世的遺腹子, 1266年,被求援的教皇烏爾班四世加冕為西西裏和那不勒斯國王, 此後打敗霍亨斯托芬家族的兩位繼承人曼弗雷德和康拉丁. 此後安茹家族(和英格蘭王室的第一安茹家族區分,稱為第二安茹家族)在歐洲顯赫一時,長期統治那不勒斯、匈牙利和波蘭。1282年,西西裏人驅逐了法國人,迎立了曼弗雷德的女婿, 阿拉貢國王彼得。此後,西西裏和那不勒斯分裂,直至1442年為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一世所統一。

2 查理二世(1285-1309)安茹公爵,那不勒斯國王,名義上的耶路撒冷國王。查理一世之子。由於在西西裏戰敗,查理一世死後,查理二世尚在阿拉貢國王彼得一世的戰俘營裏,1288年,英王愛德華一世作為調停人,查理二世被釋放,但僅能領有意大利半島南部的那不勒斯,而西西裏為阿拉貢獲得。 1289年教皇尼古拉斯四世為查理二世加冕為兩西西裏國王,並絕罰了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三世,阿方索三世不得不將西西裏和阿拉貢分開,將西西裏交給了他的兒子詹姆斯。此後教皇調停安茹和阿拉貢家族的矛盾,至1302年,查理終於放棄了對西西裏的要求。

3.羅伯特(1309-1343)那不勒斯國王。 名義上的耶路撒冷國王和西西裏國王。查理二世之子,被稱為“聰明的羅伯特”。

4.讓娜一世(1343-1381)安茹女公爵,普羅旺斯女伯爵,那不勒斯女王,名義上的耶路撒冷國王。卡拉布裏亞公爵查理之女,羅伯特的孫女。1334年,7歲的讓娜嫁給了安茹家族匈牙利分支的匈牙利國王查理一世的6歲兒子安德烈。 讓娜熱衷於法國事務,她領養了法王約翰二世的兒子路易,並打算將那不勒斯王位傳給路易,此舉遭致其堂弟查理的反對,匈牙利國王路易大帝出兵為查理爭奪那不勒斯王位,查理搶在安茹公爵路易(讓娜養子)加冕前,將其擊敗,查理奪取了那不勒斯王位,囚禁了讓娜,並絞死了她。

5.查理三世(1381-1386) 那不勒斯國王,匈牙利國王(匈牙利世係中稱查理二世),查理二世的曾孫,據說和讓娜一世女王有曖昧關係,讓娜也曾宣布以其為繼承人,但在讓娜打算改變繼承人後,查理和匈牙利國王路易發兵爭位,擊敗了法國安茹公爵,奪取了那不勒斯王位,1385年,他繼承了匈牙利王位,但被匈牙利人在1386年2月暗殺。

6.拉迪斯拉斯(1386-1414)那不勒斯國王,名義上的耶路撒冷國王。查理三世之子。拉迪斯拉斯是個精明的政治家兼生意人,在位期間他成為了教皇英諾森七世的保護人,並提出了對匈牙利王位和達爾馬提亞王位的要求,雖然對匈牙利王位的爭奪輸給了盧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卻成功地把達爾馬提亞的權利以10萬金幣(杜卡特)的代價賣給了富碩的威尼斯共和國。 傳說他是在那不勒斯被毒死的。

7.讓娜二世(1414-1435) 那不勒斯國王,安茹女公爵,查理三世之女,拉迪斯拉斯之妹. 曾在英法百年戰爭末期幫助法王查理七世翻盤.以擁有大量情夫和養子而聞名.

8.雷內一世(1435-1442)安茹公爵,洛林公爵,普羅旺斯伯爵,那不勒斯國王.名義上的耶路撒冷國王.安茹公爵路易二世的次子,1419年10歲時娶了洛林公爵查理一世之女伊莎貝爾,隨後被宣布為洛林的繼承人. 1431年被那不勒斯女王讓娜二世收為養子.1431年繼承洛林公爵,1435年即位為那不勒斯國王,阿拉貢國王(同時也是西西裏國王)阿方索五世(西西裏世係稱阿方索一世)也曾經被讓娜二世收為養子,但後來被讓娜剝奪了繼承權,1442年阿方索圍攻並洗劫了那不勒斯, 雷內退回法國,從此那不勒斯被西西裏合並,雷內雖然還擁有名義上的那不勒斯王位,但此後再未實際控製過那不勒斯.安茹家族在那不勒斯的統治結束.

四, 阿拉貢王朝(西西裏王國)

1 彼得一世(1282-1285) 阿拉貢國王(彼得三世),巴塞羅那伯爵,瓦倫西亞國王,西西裏國王. 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一世次子, 其妻是西西裏國王曼弗雷德的女兒兼繼承人康斯坦絲.1282年,在西西裏人的支持下,他趕走了安茹的查理,加冕西西裏國王, 彼得將阿拉貢留給長子阿方索三世,將西西裏留給了次子詹姆斯一世.

2 詹姆斯一世(1285-1295), 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二世),巴塞羅那伯爵,瓦倫西亞國王,西西裏國王. 1295年他和那不勒斯的查理二世講和,放棄了西西裏王位,但西西裏人拒絕接收安茹王室,而是將西西裏王位交給了他弟弟腓特烈.

3. 腓特烈二世(1296-1336), 西西裏國王,彼得一世的三子. 腓特烈二世期間,和神聖羅馬帝國的亨利七世,以及安茹王室爆發了多次戰爭. 但依然能夠保持西西裏的獨立,西西裏人在他的統治期間形成了一個同一民族特性的群體.

4. 彼得二世(1337-1342), 西西裏國王,腓特烈二世長子.

5. 路易(1342-1355) ,西西裏國王,腓特烈二世次子.

6. 腓特烈三世(1355-1377)西西裏國王,雅典公爵,彼得二世之子,在位期間和那不勒斯爆發戰爭,1372年在教皇的斡旋之下,雙方議和.

7,瑪麗(1377-1401)西西裏女王,雅典女公爵,腓特烈三世之女.其父去世時,瑪麗年幼,西西裏的四位男爵將她的權力剝奪,1390年,瑪麗返回阿拉貢,嫁給阿拉貢王子馬丁(阿拉貢國王約翰二世的孫子),1392年,瑪麗和阿拉貢率軍回師西西裏,鎮壓了西西裏男爵們的反抗, 和馬丁成為西西裏的共主.

8.馬丁一世(1395-1409), 西西裏國王,阿拉貢國王約翰二世之孫,瑪麗的丈夫. 1409年死後其父馬丁二世繼承了西西裏.

9.馬丁二世(1409-1410), 阿拉貢國王(阿拉貢世係稱馬丁一世),巴塞羅那伯爵,瓦倫西亞國王,西西裏國王, 阿拉貢威爾弗雷德家族的最後一位直係繼承人, 1409其子馬丁一世去世後,繼承西西裏王位.此後西西裏王位由阿拉貢特拉斯塔馬拉王室掌握。

此後1409-1713年,西西裏王位屬於西班牙(先是阿拉貢,後來是卡斯蒂亞)王室.
1713-1720年,西西裏王位屬於薩伏依公國.
1720-1735年,西西裏王位屬於奧地利哈布斯堡大公.

五 阿拉貢王朝(那不勒斯王國)

1 阿方索一世(1442-1458), 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五世), 巴塞羅那伯爵,瓦倫西亞國王,西西裏國王,那不勒斯國王,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之子,1416年繼承其父阿拉貢王位,1441年,他征服那不勒斯的安茹王室, 並將那不勒斯交給了他的私生子費迪南,由此那不勒斯王室轉入阿拉貢王室.

2 費迪南一世(1458-1494),那不勒斯國王,阿方索一世的私生子. 注意, 他和此後的兩西西裏國王費迪南一世不是一個人.費迪南即位後, 安茹公爵約翰為了奪回那不勒斯領地,入侵了那不勒斯,1460年,他擊敗安茹家族,鞏固了那不勒斯的地位,並和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和佛羅倫薩執政洛倫佐*美第奇結成同盟. 1480年,奧斯曼人入侵奧特朗托海峽,次年被費迪南之子阿方索奪回.1493年,法王查理八世準備入侵意大利征服那不勒斯,曆時60年的意大利戰爭爆發.

3. 阿方索二世(1494-1495)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一世長子.其父去世後,法王查理八世已經準備入侵那不勒斯,1495年2月, 查理八世率3萬法軍進入那不勒斯,阿方索退位於其子費迪南,逃往西西裏的修道院. 法王的入侵引起意大利各城邦和歐洲各國的恐懼,同年,米蘭、奧地利、佛羅倫薩,威尼斯,西班牙和教皇國結成反法同盟,在福爾諾沃戰役中查理八世僅以身免。逃回法國。

4. 費迪南二世(1495-1496)那不勒斯國王,阿方索二世之子。查理八世入侵後,阿方索二世傳位於他,法軍敗退後,那不勒斯人民狂熱地將費迪南迎回。

5.腓特烈四世(1496-1500)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一世的次子,阿方索二世之弟,費迪南二世之叔。費迪南二世死後無嗣,腓特烈繼承了其侄的王位。1500年,法王路易十二和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卡斯蒂亞國王伊莎貝拉一世之夫,統一西班牙王國的並肩王。)結盟再次入侵那不勒斯,1500年,腓特烈四世被廢黜。1504年,路易十二被費迪南二世趕出那不勒斯,於是,此後那不勒斯一直歸屬西班牙王室,直到1707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那不勒斯王位轉給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

此後 1500-1504 那不勒斯王國歸法國。
1504-1707 那不勒斯王國歸西班牙。
1707-1735 那不勒斯王國歸奧地利。

六.波旁王朝(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國)

1.查理七世(1735-1759)西班牙國王,西西裏國王,那不勒斯國王。 西班牙波旁王室的腓力五世的次子。1734年12月他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擊敗哈布斯堡王室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奪取了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位。兩西西裏再次轉到西班牙之手。1759年,他回西班牙繼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稱查理三世)。將兩西西裏王位傳給了他的三子費迪南。

2.費迪南四世(1759-1806),那不勒斯國王(1759-1806,1815-1816),西西裏國王(稱費迪南四世,1759-1816),兩西西裏國王(稱費迪南一世,1816-1825)。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那不勒斯稱查理七世)的三子。1806年,拿破侖占領那不勒斯,迫使費迪南退位逃回西西裏. 那不勒斯王位落入拿破侖之兄約瑟夫之手。1815年5月,他和奧地利聯軍擊敗那不勒斯國王、法國元帥穆拉特。重新收複了那不勒斯,1816年12月16日,他將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統一為兩西西裏王國,兩西西裏地區自13世紀安茹的查理後,再次成為一個統一王國.

七,波拿巴王朝(那不勒斯王國)

1 約瑟夫*波拿巴(1806-1808),西班牙國王,那不勒斯國王,拿破侖一世的長兄。1806年,拿破侖征服那不勒斯,並使約瑟夫任那不勒斯國王,1808年約瑟夫又獲得西班牙王位,遂將那不勒斯王位交給了他的妹夫、拿破侖的元帥穆拉特。

2.喬奇姆*穆拉特(1808-1815),那不勒斯國王。1800年娶了拿破侖的妹妹卡羅琳,1804年晉升為法國元帥。1806年被拿破侖封為“歐洲第一騎兵”,是拿破侖騎兵軍團的統帥。1795年,在土倫戰役中為拿破侖從國民警衛隊那裏偷來了40門加農炮,一舉挽救了拿破侖,從此深受拿破侖賞識,參加了1812年的侵俄戰爭和1813年的萊比錫會戰,1814年拿破侖退位後,和奧地利結盟,保住了其王位,但1815年拿破侖百日複辟期間再次追隨拿破侖,1815年5月被奧地利和西西裏聯軍擊敗後,很快被俘,數月後被處決。

八 波旁王朝(兩西西裏王國)

1 費迪南一世(1816-1825)兩西西裏國王,即上述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四世。

2 弗朗索瓦一世(1825-1830)兩西西裏國王,費迪南一世和奧地利公主瑪麗*卡羅琳之子。在其父和他的統治期間,兩西西裏爆發了自由主義的革命。而弗朗索瓦卻不理政事,整天圍繞在情婦和軍隊(為了防止他被暗殺)之中。波旁王室威信掃地。

3.費迪南二世(1830-1859)兩西西裏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列奧波德二世之女克萊門蒂娜之子,1848年從西西裏燃起的革命席卷意大利和全歐洲,起先費迪南統同意修改憲法,但隨著1849年3月他食言並解散了議會,引起了全國騷亂,費迪南不得不宣布退位,隨著奧匈軍隊在意大利北部的勝利,費迪南糾集保皇黨卷土重來,並炮轟兩西西裏各主要城市,於是費迪南贏得了一個綽號“炸彈國王”。在他統治末期,他任意逮捕政治犯,據稱到1851年,那不勒斯被關押的政治犯人數超過15000人(一說40000人)。成為當時歐洲最不受歡迎的人。

4.弗朗索瓦二世(1856-1860)兩西西裏國王,費迪南二世和薩伏依公主瑪麗*克裏斯汀之子。1860年,意大利民族革命領袖加裏波第率撒丁王國軍隊登陸西西裏馬沙拉,並輕易地征服了全島。消息傳來,那不勒斯政府解散,意大利革命另一位領袖加富爾從皮埃蒙特調來的軍隊則陳兵邊境,兩西西裏海軍和陸軍軍心急速動搖。當加裏波第率軍渡過墨西拿海峽,一路上的民眾均把加裏波第當成解放者歡迎,經過長時間的猶豫和加裏波第的呼籲,1860年12月6日,弗朗索瓦離開了那不勒斯,次日加裏波第軍隊進入那不勒斯,受到狂熱的歡迎。但弗朗索瓦依然在外地聯合保皇黨人進行抵抗,至1961年2月12日,保皇黨最後的堡壘被攻克,弗朗索瓦被迫終生流亡。至此兩西西裏歸入意大利王國版圖,意大利完成了除了教皇國(羅馬在1870年收複)以外整個意大利的統一. 意大利民族國家終於誕生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中世紀的大學及其成就
•  任若恩:失真的GDP——未被發覺的經濟衰退
•  外國來華傳教士與晚清經濟思想的早期近代化
•  四大發明外傳之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
•  閑話明朝皇帝

所有跟帖: 

先頂再慢慢讀,中世紀的歐洲王室很是神秘。 -54丫頭- 給 54丫頭 發送悄悄話 54丫頭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08 postreply 13:24:46

頂!那些個名字搞清很不容易。 -clipmom- 給 clipmom 發送悄悄話 clipmo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08 postreply 20:35: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