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靈隱士)
賞析金庸(下):風流之下的江湖隱喻(1)
金庸的筆下是一個英雄的世界。英雄情長,英雄氣短,英雄不問出處,英雄雨打風吹。
無忌望喬峰,天地一孤影,
小寶令狐衝,風流任我行。
咦?書迷粉絲朋友們可能感到奇怪——為什麽沒有郭靖?難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郭大俠,俏黃蓉的先生,竟然不能入你的法眼?就連金庸金老爺子不也評價說“郭靖乃大英雄也。”樓主你到底是什麽評選標準啊!沒文化也就算了,出來獻醜,故意找虐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彎弓射雕,襄陽折腰,碧血濤濤,天日昭昭。郭靖是一種英雄,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完全同意。
內中原因且讓俺慢慢道來。
問題不在於他,也不在於笨女兒郭芙,主要的原因在於《射雕英雄傳》這本小說分量有點不夠。《射雕英雄傳》算是金老先生的初期作品,第三部武俠小說,40章,90萬字。偏重於個人正邪的塑造,對人物心理的複雜程度刻畫不夠,不夠有血有肉;對群體人物,江湖幫派的描述相對簡單,層次感不夠;對社會背景,曆史文化,佛道經典的著墨蜻蜓點尾,理解的深度不夠。根本的原因在於那時的金老先生,1957年,尚處於創作的初期階段,隻是第三個年頭而已,34歲也算年輕,年輕之人相對偏重於一腔銳氣進取之心,不喜歡小火慢燉,對情節的描繪不夠豐富多姿,書寫筆法不夠細致老練,也不太願意花功夫體會人生的細微之處,以至於人生感悟不夠深入深沉。如果跟創作中期的《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相比,對人性的拷問,對佛道文化的理解方麵差距挺大,少了巨著的厚重之感。
喬峰也是一種英雄,但是一生過於沉重。英雄挺拔豪邁,可歎身上攜帶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如鐵鏈一般纏繞,釋放不下,解脫不了,難得舒展,無法逍遙。因為命運沉重所以結局悲情——一種無與倫比的悲情。
重的對麵是輕。輕輕一揮衣袖,跟往事幹杯。
有一種英雄叫做風流。所謂風流就要來如輕風,去似流星。縱情來時當縱情,該放手時需放手,要灑脫,拿得起,放得下。君且看,張無忌在最後選擇放棄一整個明教江山。段譽拋下大理國王位皈依佛門,青燈相伴,打坐詠經。令狐衝淡漠一切名與利,寧願攜子之手,與相愛之人隱居於山水白雲之間。甚至就連韋氏小寶,雖然一生欲望無限,最後關頭也是選擇放手鹿鼎公爵,攜帶家眷長居海中之島。
英雄風流。風流之下,隻是為了內心那一片寧靜,寧靜之心如大海。
所以張無忌是,段譽是,令狐衝是,韋小寶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