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靈隱士)
那些年,一起浪到尖的高音男:張楊(上)
張楊?誰啊?有名嗎?
電影屆有個導演名字叫張楊,曾經拍過電影《愛情麻辣燙》,那是1997年,裏麵有徐靜蕾,高圓圓,那時候可迷她倆了。導演張楊雖然長得有點像歌手騰格爾,但是在歌喉方麵,尤其高音部分,要是推出去跟人家騰格爾比的話,那相差不是一星半點,不是千裏之外,而是要用光年來計算。
資深的歌迷可能開始狐疑起來:聽你故弄玄虛,在這兒瞎吹牛不上稅——有這麽一個歌手嗎?空口無憑,拉出來溜一溜,說吧和尚,你就說一說他唱過什麽歌曲吧?
佛祖麵前不打誑語,魯班麵前不作家具,關公門前不耍大刀,顫音麵前不談影子,肯肯麵前不敢嘰歪,真人麵前不說假話。
——您猜對了。此張楊並不是一個人,而是靈隱把自己喜歡的兩位男歌手合並在了一起。張是張雨生,不是張宇,更不是張傑。楊是楊培安,不是楊宗緯,更不是楊坤。雖然附加提及的這幾位男歌手都還不錯,在高音方麵也有一定的表現,但是不好意思,華人高音男部分,在俺的心裏直覺就是張雨生,楊培安的歌聲。
尤其夜半時分,夜色溫柔,獨狼嚎叫,百鼠搔心,寂寞難耐的時候。
聽著他們唱著熟悉的歌兒,俺的感覺啊,就跟一個嬰兒叼著一個安撫奶嘴似的。讓它撫慰著疲倦了一天的身軀,趕走內心所積攢的浮躁與焦慮,慢慢地讓內心回複寧靜,真實熨帖至極。怎麽說呢,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緣分。“你也挺不不錯。。。隻是在俺心裏歡喜不起來。”有啥法子?俺這個人屬於“Follow My Heart”,讓“我心飛揚”的人,有點倔蹄子。
張雨生看上去永遠一副大男孩的樣子,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1988年),烈火青春(1988年),《大海》(1992年),《一天到晚遊泳的魚》(1993年),一直唱到《口是心非》,那是1997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10月份的時候因為出了車禍而死亡,31歲。雨生是一個對音樂有追求,願意創新的人。資深之後,對流行音樂的趨勢有了把握,開始開拓新的業務,涉足音樂監督並為他人製作專輯。1996年提攜新人張惠妹,一起演唱了歌曲《最愛的人傷我最深》,同年參與製作張惠妹的第一張音樂專輯《姊妹》,銷量達120萬張,一炮打紅。次年,在香港回歸的1997年繼續發威,操刀為張惠妹製作了第二張音樂專輯《Bad Boy》,銷量將近140萬張。這張專輯經曆了25年,時至今日仍然保持台灣音樂專輯銷量的冠軍。因為這樣的提攜之力,被張惠妹親切地稱為“師傅”。當然,如果隻是看著他的娃娃臉,你可能覺得他永遠跟“師傅”掛不上鉤。
首先見識一下張雨生高音的基本功吧。不好意思讓林誌炫當了背景帝,其實不比的話誌炫本來也不錯的。隻能感慨寶島台灣的綜藝節目下手還真是有點狠。結果讓小炫少了自信,有點狼狽。
至於楊培安,年齡隻比張雨生小了五歲,但是音樂路上一路坎坷,人長得老相也沒幫上啥忙,讓人感覺他跟張雨生差了一代人。其實這感覺是對的,他確實晚了許多,他的第一張音樂專輯發行於2006年,歌曲《我相信》讓他成名,從此成了他的招牌。隻可歎當時的他已經35歲,這對於一名流行歌手來說,其實算是到了老歌手的年紀。
但是高音麵前不分年齡。在此同樣見識一下楊培安高音上麵的基本功,他唱得是信樂團的《死了都要愛》,這次沒有背景帝。好險,原唱阿信輕輕吐出一口氣,哈哈,否則的話不定會傷感情。其實阿信唱得也不錯。當然,不要相互比。俗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