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大學畢業前,她的科研課題導師推薦她讀-讀《Outliers》(M. Gladwell) ,俺知道它是一本熱門書,孩子也希望俺看看。
《Outliers》作者通過大量實例支持他自己的觀察,強調了(家庭等)環境、個人努力,健康等,特別還觸及中華傳統觀念“命”,或者“生要逢時”等對個人成長(成才)的影響,寫得不錯。其中有個例子講述了兩個孩子在中學和大學表現出非常高的智商,由於成長環境,及父母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處理差異導致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三次,即“原子彈之父” J. Robert Oppenheimer博士,另外一個叫Chris Langan的人。Oppenheimer在劍橋大學攻讀理論物理博士學位時,他的老師Patrick Blackett(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讓Oppenheimer感覺有些被迫選一些自己非常不喜歡的實驗課,Oppenheimer變得抑鬱、情緒低落而且情緒不穩定,結果他走極端,從化學實驗室裏搞了某種有毒化合物,準備投毒加害他的實驗室指導老師,幸運的是,Patrick Blackett及時發現實驗室裏少了什麽…,這個性質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在Oppenheimer的家人積極參與下,他被帶到心理醫生那裏,從而避免簡單粗暴地毀掉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而另外名叫Chris Langan 天才少年因為家庭的忽略,痛失好大學裏繼續獲得助學金的機會,也失去繼續深造的機會。在學習微積分課時,因為不得不半工半讀,和任課老師發生爭執,溝通不暢,老師未同意調整他的課程時間,還被老師嘲笑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微積分!” 他不知道如何麵對,也沒有人幫助他或者建議尋求他人幫助…。後來作者采訪他本人,他自己似乎也不知道問題所在,有點不以為然。因此,看起來一些簡單的、日積月累的心理問題,沒有意識到並尋求幫助,可能成了未來危機的爆點。
女兒大四時,我們支持她參加了一個助人的全美公益機構(Crisis Text Line,通過網絡文字,提供個人危機介入交流),孩子經過100多個小時培訓,通過考核,成為一名正式的谘詢誌願者。每周一次,她堅持了近一年。孩子談起這段經曆時說:聆聽那些尋求幫助的人吐露心聲,讓人震撼,幫助他人的同時,也了解到生活中的不為人知的一麵。聯想到最近發生的北卡校園事件,讓人心疼惋惜。其實,當事人尋求一下別人或者最好專業人士如心理醫生的幫助,可能的結局會有天壤之別。因此,如果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一定不要猶豫!
後來,我也推薦了一本書《101 ESSAYS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THINK》(by Brianna Wiest) 給孩子。在書中第一篇小品文中就列出了8點潛意識,它們讓人遠離自己想要的生活。俺非常讚同這些的觀點,摘錄如下:
1)“你認為美好生活取決於當下所作所為,但現實是,我們心理(過程)上無法預測什麽會讓我們感到幸福。”
2)“你會外延此時此刻時間,相信成功不遠,所以不斷想象未來,憧憬快樂時光。”
3)“你假設遵循你的“直覺”,幸福就是“好的”,恐懼和害怕是“壞”的,…當麵對恐懼和害怕,其實意味著你在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4)“你不必要製造問題和危機,其實我們就生活在其中。”
5)“你認為改變信念需要接受新的思想,然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曆,卻可以讓你的信念自洽。”
6)“你認為“問題”是前進的絆腳石,事實恰恰相反,它們是你的開路(鋪路)石。”
7)“你試圖改變別人、環境和發生的事情(或者怨天尤人),憤怒等同於自我認可,你的負麵情緒標誌著自身正在脫離周圍的環境。 你喜歡有關別人的事情,你其實喜歡同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事情。而你恨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你卻看不到自己身上也發生同樣的事情。”
8)“你認為你的過去定義了自己, 更糟糕的是,認為現實無法改變,實際上,自我認知是可以改變的。”
請欣賞音樂:HAVASI — The Road
https://youtu.be/WUsQbri9yaI?si=70l5RHBQPA8v00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