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和佛教不同。前者一人鑽研修行也可,後者需要梯隊擴散傳承。前者注重三藏:經,律,論。而論一字尤為重要,需要符合邏輯,意思清楚層層遞進,要經得起別人問“Why”。需要理解,推理,生活印證。能“論”的人需要機辨,讓人信服,不可含糊其次,繞圈圈,詭辯。
而佛教作為組織架構,對信眾首要要求是“Follow”,學習,接受,並不重視“論”。導致新意,想法越來越少。人多了,反而內涵收縮了。一個原因在於以前信息獲取困難,溝通不容易,教義更新無法及時。
信仰的範疇,無論基督教,還是道教,以及佛教,屬於形而上。時間一久就僵化,枯萎,原因在於無法預測,未來的Case會越來越複雜,受各種條件製約,導致以前的無效,不能在生活中得到印證。遇到難題無法解釋就會回答“It's God's Will”,“心誠則靈。”這樣慢慢就會被人質疑,否定。
現在信佛的主流是保平安而已,擺姿態,裝樣子,佛學基本完全被拋棄。為什麽會被世人轉義,忽視真身?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呢?不妨想想看——佛學必須正視自己的軟肋,找到新的發力點,必須回答這個才能找到新生。
夢兄此文,屬於勸世良言,讓人減少物欲。雖然論點很好,但是“論”不足,沒有遞進的關係,很難讓當代人信服。當然,如果您有個人的魅力,也會吸引人跟隨學習。
但這是兄的目的嗎?去吸引人“Follow”?而不通過“論”去發揚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