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局部核戰爭,地震,水災,山林大火,氣候變暖的加劇。一座座城市被毀滅。
而與此同時,虛擬世界的發展卻一日千裏。
人們在虛擬的世界上班購物,交友談天,運動,玩遊戲。生產運動器械的公司,甚至開發出了虛擬的周遊世界,攀登珠峰,騎單車,還有hiking世界各大著名hiking路徑的虛擬遠足。
但是,人們其實都躲在自己家,不見天日的小房子裏麵。每天帶著自己的虛擬世界的頭盔,穿著虛擬世界的傳感器。
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虛擬空間幸福生活的時候,肉體突然遇到核戰爭或者天災,死於非命。
美國政府決定,實現全員肉體托管。將肉體集中在地下堡壘裏麵,每個人一個棺材大小的空間,政府保證提供足夠的營養,空氣,空調,同時保證電力同網絡的供應。
人隻需要生活在自己的虛擬空間裏麵,物質的要求,全部由政府完成。
而虛擬空間裏麵,人機接口保證了人能感受到真實世界的一切。包括嗅覺,味覺,聽覺,視覺。可以運動,甚至可以在虛擬世界的天空飛翔。
這是具有曆史意義的一步,從此,人類正式擺脫了肉體的局限。
而生產和製造等,全部由機器人,AI係統等去完成。所有人不得再進入物質世界。
人類正式成為物質世界的曆史。
此時,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已經結束。地麵上再也看不到一個人類。
這時候的爭論,是到底還需不需要保留人類的肉體這個問題。
保留人類的托管肉體,會消耗大量的資源。
一派人認為,人類不需要肉體,隻需把人類的思想AI化,記錄過去的記憶,情感,徹底變成虛擬世界的人,這樣可以節約大量資源,還可以為將來到別的星球去開拓創造條件。因為外宇宙不適合肉體生存。
而另一派認為,基因是一個重要的財富,虛擬的人沒有基因,而且,到底有沒有靈魂,靈魂是不是必須有肉體才能存在,誰都不知道。如果去掉肉體,就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滅亡。
各大宗教派別已經式微,但是還是有少量的人有宗教信仰,他們強烈反對去掉肉體的搞法。
在虛擬世界,爭吵得一蹋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