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他哲學搞不下去,於是靈機一動提出語言哲學,心靈哲學。擦邊球,繞過最核心的東西。
他提出的語言哲學,簡單點講:
1 人的思想是無法用語言解釋清楚。(是不是就是彪悍人生,無需解釋?)
2 話語必須在特定語境中,不能分離出來。(幾個意思?不能引用別人的一段話?要判定一個人還得把所有的話都找出來嗎?法官還不哭了?)
3 這就像大家一個哲學班討論問題對錯,他發言:“你講英國話,他講德國話,他講俄羅斯話,根本講不清楚,別講了,都先去改改口音。”
4 他開始隻是否定羅素的數學邏輯,後來擴大到否定一切邏輯。他提到的語言語境其實就是物理模型裏麵的先決條件,有了條件參數才會有具體的答案。先決條件不同,同一個模型結果會不同。一個原因在於他不熟悉科學,所以用另外的方法講出了科學表述的東西。
5 他的轉變是受了拉姆齊的影響。拉姆齊讓他明白數學邏輯過於簡化,不能用來反映複雜社會。
https://zh.wikipedia.org/zh-sg/%E5%93%B2%E5%AD%A6%E7%A0%94%E7%A9%B6
6 他的兩部著作是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反思。不過力度不夠。我覺得《哲學研究》其實是對德國蘇聯和英國美國矛盾的一種思考。
“奇怪,為什麽生存在一個地球,信一個上帝,想法差別竟如此之大,要幹架?”
“對了,是語言問題,兩人的語言有歧義,不能真實反映想法。”
可能因為維特根斯坦本人口才不好,經常暴起發怒。:)
7 他的心靈哲學靈感來自東方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