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知道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熟悉那四個字獨特的筆法,如同小孩子都會背“床前明月光”一樣,可是,有多少人能夠好好把握這四個字的精髓,活出“糊塗”的風采呢?
也許板橋老先生怕人們把這“糊塗”與“二傻”混淆。特意還有一行注釋:“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仔細品味這小字,我感覺,“難得糊塗”的精髓就在於如何“由聰明而入糊塗’。說到底,這糊塗不過是聰明人的生活智慧:看得透不說透,貌似“糊塗”。
在封建專製的社會裏,在險惡的環境裏,假癡假呆自甘愚弱是可以保身的;在社交圈裏與人溝通,賣弄聰明呈巧鬥智是惹人討厭的。前者有大智慧,後者其實是傻冒。
鄭板橋曾經在一幅荊棘叢蘭石圖上題字:“滿幅皆君子,其後以荊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容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
說得真好!你至清至潔是無菌的水,魚在其間卻活不成;你明察秋毫直達人心,誰敢和你交朋友啊?蘭草高潔優雅,難道不知荊棘的刺傷人?可它不在乎,糊塗塗與荊棘共存亡。結果呢?人人分得清,何為蘭草何為荊棘。
難得糊塗是智慧的哲學觀,人生觀。板橋老先生沒有展開講,你自己去悟吧!於是,多少才子哲人在這“難得糊塗’前寫下了自己的感言。寥寥數語,或是洋洋灑灑,不過幾聲慨歎而已。
下工夫用一本書來詮釋“難得糊塗”的,是個日本人,他用更淺顯的語言,更貼近我們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難得糊塗”。他,就是那個以寫情愛小說著名的渡邊淳一,那個轟動一時的《失樂園》的作者渡邊淳一。
渡邊淳一是學醫的。他也多了一個生理科學的角度談這個問題,雖然他換了個現代馬甲,不叫“難得糊塗”,叫“鈍感力”。其實二者是相通的。
《鈍感力》這本書開篇就講“我們喪失了某種才能”。什麽才能呢?
渡邊淳一舉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夏夜乘涼被蚊子叮咬,有人覺得沒事兒,有人卻會感覺又癢又痛,繼而紅腫。後者好聽點說是皮膚嬌嫩敏感,直白就是脆弱易傷,再引申,就是不夠鈍感。
有一次他和十幾個朋友出遊,住在一家旅館,晚餐時覺得其中有些食物不夠新鮮,當時沒在意,結果幾個小時後大家都有了腹痛腹瀉的感覺。可其中還是有一位正常。他自己也覺得奇怪,特來請教渡邊淳一。渡邊淳一說,這是好事,說明你的腸胃功能強大。但是渡邊沒有說出的原因還有,他猜測這位朋友可能小時候家境差一些。所以食品衛生可能沒那麽周全,吃得各種雜菌比別人多,可因此也獲得了較強的抵抗力。
這個事例我特有感觸,想當年修理地球時,口渴了,什麽水沒喝過,文革步行串聯走過沙漠,口渴一天,好不容易找到一口井,打上水就喝,喝下去才覺滿嗓子眼兒羊糞味兒,原來當地牧民都不直接飲用,要用明礬過濾再燒開才喝。可我們就那麽喝了,照樣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啊!倒是現在,條件越好,衛生越徹底,對雜菌的抵抗力也減弱了。一個不小心,就稀裏嘩啦了。我們這把年紀體質弱,有情可原,可那麽多年輕人也受不了什麽覺得不夠衛生的食物,歸根結底,就是太敏感不夠鈍感。
敏感與鈍感(不敏感)哪個更好些呢?答案就這麽出來了。
鈍感力不僅有益身體健康。談戀愛,家庭生活,與人交往,鈍感力都會有助於你。
渡邊淳一是個醫生,他從醫生的角度分析,保持健康的絕對條件,就是讓全身的血液不渾濁,不停滯,能夠在體內暢流。與此相關就是與神經的關係。神經鈍感的人,才不會讓神經增加不必要的負擔,陷入異常的刺激。這樣,你的血液才能暢流,才能有健康甚至有長壽。
為此,他特別寫了一章《感謝嫉妒與諷刺》。他說擁有鈍感力,多麽痛苦的事情也能坦然麵對,以積極進取的態度生活下去。
比如,女人好妒,多源於男女感情;男性的嫉妒多涉及權力地位,無論何種妒。都會成為罪惡的淵藪。小則明槍暗箭不擇手段地去中傷他人。大則刀槍劍戟取人性命毫不留情。人若被此捆綁,亞曆山大,如何寢食俱安,血性十足了,可血液暢流乎?
同樣,對被嫉妒被中傷被誤解被打擊的事情太過敏感,也很痛苦。倘若你不太介意,鈍感一些,豈不多一份坦然,少一份不安?
”退一步海闊天空“。說來容易,做起來那一步如同兩萬五千裏,就是不肯退!因為太在意,太算計,太放不下,太舍不得。。。
借大作家的話結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人們的感覺也截然不同。任何事情都應靈活地從積極方麵進行思考。而鈍感力就是這種思維方式的動力”。
願我們都增加點鈍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