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夏生活隨筆】寫作的零零星星
上個月來到這個論壇感覺很好。太多的有文筆的同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我也有類似經曆。和朋友們聊聊。
以前寫短篇小說. 那時候一些題材也是涉及曆史話題的,好像感覺和嚴有點共鳴。
她有很多特殊人物,邊緣人物。我也關注這些各種不常見的人。以前看她的一些還覺得挺特別。
我大概在2019年寫過不少短篇小說,中篇也有。還有不少散文。
除了大量讀小說,為了寫作也要鋪墊,了解曆史。所以曆史資料也要去不斷了解。
而且參加協作比賽,成績不錯。但是都是小菜一碟,基本屬於在玩。
真正寫大的要花全部精力時間。有工作和家庭基本不現實。
作家寫東西不能被擾亂。要隨時隨地捕捉靈感和題材以及紀實的內容。
甚至我寫的時候,夜裏也起來寫,或者吃飯也是。廢寢忘食了都。
你們有些人也提醒了我。應該參加一些協作協會
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就放下了。如果不看孩子就要上班,工作都經常要加班,沒有時間。
周圍是最寶貴的時間,每一分鍾都很重要。
有時候做一些副業。
但是曾經沒有孩子之前是有一段時間在集中寫作。
也關注了不少作家。也有不少是從互聯網的過程裏出名的。
沒有想到薩蘇,馮博庸都是WXC出產的。
我也寫英文,我的朋友都很喜歡看。說喜歡我的敘述。
中文一攤兒,英文一攤兒。都可以有市場和觀眾。
中國的主要寫和華人社會有關係的,英文的是全球性的關注。
我也許應該大量寫英文的東西了。
其實我就是能東能西,並不是有些人描述的吃不開或者怎麽的。完全相反。
我在中國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社會關係,太小出來了。
我的人脈主要是在國外,而且不限於華人。而且都是本地社會同齡的一些有影響的人。
很多同齡或者大的美國本地人喜歡幫我。也有更多的資本和人脈。
主要因為我們還是都美國主流社會裏有共鳴的年齡和群體。
一代亞洲人我基本是早跳出了這個框子。
我中學就這個想法。所以我離家裏那麽遙遠也是擺脫一些束縛和某些人的局限。並不是情感不好。
我本人不是那種特別情感依靠別人的人。我是很早就在美國比較獨立。
所以一些世俗的標準沒有辦法用在我身上。
我也不明白為什麽要寫中文。好像就是自然而然的。其實我不寫,以讀為興趣。不喜歡命題作文。
其實以前最好的文化課成績是英文和英文寫作。雖然是我第二母語。但是沒有受什麽阻礙。
中學大學老師都喜歡我寫英文和表達能力。可能是閱讀裏產生的一些潛移默化,看看寫寫,順理成章。
話不多,也不太社交,但是喜歡思考。去圖書館比去任何地方都多。
英文我是係統學。沒有選擇。太多英文課。包括比較生澀的古典文學等等你都要去讀。
漢文是意外的發現寫起來還挺有意思,貼切自己。好像找到了多年以前的舊友。和朋友以文會友,打破隔閡。
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要去讀一些資料,還有包括很多文學曆史。但是比較幸運是在不忙的時候慢慢的累計了一些閱讀。好像後來可以用到。
我應該少聊天,多點嚴肅作品。
以後是想要出版,也許是在不遠的未來。
我認識的生活裏的兩個比較談的來的一點五代的朋友都在寫書。都是英文寫作。其中一個出版了還成為該類型排行榜很高的。
我已經寫了不少中文的文字,需要去編輯矯正,分類型逐步出版。
今年年初又開始了創作一部小說。也是有點曆史主題的。開始寫了幾個篇章,又放下了。
也許應該出了中文,再出英文。
回想起來幾件事:
母親是個學者,多少可能有寫遺傳。
記得我的漢字的癡迷是從幼年開始
在4歲以後居住大學校園。家裏人很忙。
我每天都在請求我媽教我寫字。而且在她的論文稿紙上模仿。
好像對於文字的癡迷是與生具來的。
另外一個好處是常年在大學環境裏,很多閱讀資料,也就近水樓台,什麽都可以接觸。玩著就看了不少東西。
家裏也給買了不少書籍之類的。幼年時候,老師很偏愛我,給我很多超前教育的教材。所以這些都有點影響。
好像以前也是認字以後很喜歡閱讀古典詩詞以及上麵的注解。這個是在很早就很ENJOY的。擬古的興趣也是一種文化認同。
這幾年覺得應該整理整理了。
又沒有類似想法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