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和我曾是房客

來源: 楊子 2007-03-08 03:00: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6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楊子 ] 在 2007-03-08 08:45:2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那時港台有兩大著名的北京籍導演:一是胡金銓,二是李翰祥。

我認識胡大導演,不是我要認識他,攀比他,---那時我根本不知他是誰。他和我都是同一屋簷下的房客。

1988年,小女出生。租了一間小屋。房東是因果皇家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一生獨居未嫁。她每天彈彈鋼琴,唱唱歌(美聲的),生活很是優雅。

一天,房子裏搬來了另一個房客,50多歲,很是健談,跟房東每天用粵語高談闊論,一看就知他們是香港時期的老朋友。第二天遇到我,用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跟我攀談起來。可見房東早把我給買了。每天我下班回來,他都喜歡跟我講老北京的老故事,那叫是有趣。芝麻小事他都能娓娓道來。當然也問我一些京城的新聞什麽的。一個星期下來,兩人就成莫逆之交了。他喜歡吃我做的蔥油餅和打鹵麵。我稱他“胡大哥”。

我隻知他是個老北京。直到一個周末,房東宴客,來了很多港台的文化名人和影視明星。人人稱他“胡老”、“胡導”、“胡大導”、“胡老師”,我才納悶起來。問一個台灣來的外省人教授,才知他是大名鼎鼎的“胡金荃大導演“。那天的宴會,他還拿我的驚訝開了個玩笑:"還是楊子老弟最好,稱我胡大哥“。他的身材跟我一樣,不算高,兩個人腦袋都大,胖瘦也差不多,有的賓客還開玩笑說,我真像是他的弟弟。不過他的大眼睛比我的有神,何況又不戴眼鏡,我就比他書生氣多了。要不是內人在,不知多少名媛要把妹妹許嫁給他的這個弟弟我呢---真是讓我臭美了一陣。

第二個星期,立馬跑到香港人開的租片屋,借了他導的那些有名的片子,惡補對他的無知,意圖彌補我的孤陋寡聞。說實話那時沒看過他的電影,不過知道他的名字----有時他在世界日報的文藝副刊發表一些北京的故事。我是每每必讀的。何況他的北京故事,可不是王朔一類痞子味的,那是沒有汙染過的正統雅士式的京片子故事,讓人對京城的文化和往事更多了一份敬意。

他的成名作是《大醉俠》,那是一炮走紅。在台灣拍了《龍門客棧》,紅極港台,創國語片紀錄。花三年時間拍了《俠女》,七五年獲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七八年英國《國際電影指南》選他為國際五大導演之一,是繼日本黑澤明之後第二位獲此榮譽的亞洲人。

他是四九年離開大陸到香港的。究其原因,他在自己的散文《他鄉與故鄉》中是這樣寫的:“也是在‘舊社會’,有這麽個說法:世界上有兩個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隻要你在這兩地方住上幾年,就不想搬了。說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這兩個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體會,時間長了,你就愛上她了。越陷越深,終於老死斯土。這種說法是對‘外地人’而言,像我這種在北京土生土長的人,並沒有這種感覺,而且很厭倦那種死氣沉沉的環境,時時想衝出去。”

他說自己從小愛讀書、畫畫、寫文章。到香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印刷廠校對。校對的第一本書是沒味的電話簿,第二本更倒黴,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佛經。還當過新聞辦的打雜,廣告公司的畫手,電影公司的布景師,舞台跑龍套的演員,一步步熬成了導演。真是天降大任於他,必先勵其誌苦其筋骨。

他說我比他幸運,未來定會有個好結果。算他言中。等他回台灣拍《華工血淚》,我的苦日子就來了,真是華工的血淚,一流就是五年,才漸漸翻身。

他說過,要把他鄉當故鄉。那不僅瀟灑,而且富有哲理。每每我想放棄的時候,他都說我“壞男兒才窩家鄉”,那不僅讓我一笑,更讓我佩服。

據說胡導死後兩袖清風,膝下無後。出殯時我正在加國奮戰,
托老房東帶去了一本有關我的書,以念他的教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