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原城向南,大大小小的車輛載著東南西北的遊客呼嘯著直奔那個民間紫禁城王家大院。很少有人理會,就在這條熱鬧非凡的大道旁邊,還藏著一個不容錯過的千年奇觀——張壁古堡。
壁者,軍壘也。建在海拔1040米的黃土高坡之上的張壁古堡,實際上就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古代軍事城堡。
古堡最為壯觀的就是地道。最淺層距離地麵近米左右,中層距離地麵8-10米。最底層距離地麵有17-20米。三層立體,上下無定,彎曲迷離,縱橫交錯,加上燈光昏暗,腳底不平,即使有導遊帶領,稍不留意落在後麵,就會分不清前後左右,更無從判斷出口方向。一個人進去走不出來,絕非聳人聽聞。
我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和前麵的人拉開了距離,趕忙快走幾步生怕落單。不料一個黑影從洞壁竄出,嚇我毛發上豎!原來朋友躲在地道的凹處故意搞的惡作劇。
這樣大大小小的藏身洞穴,地道裏有很多,不僅能屯兵也能戰鬥。開闊的洞穴用於儲糧,有半截土炕的是將軍臥榻;士兵有士兵的休息處,連俘虜也有專用穴,甚至還有喂牲口的高槽。
地道裏還有路燈:兩側許多凹進去的是擱置油燈的地方。古堡裏有六口水井,每個水井的井壁都與地道相通,便於取水。
如今,在地道最底層開鑿了一個直通地麵的天井,仰著脖子望著20米外那一方為藍色的天空,真像仰望另一個世界。
如此浩大的工程師與何年至今還是個謎。依據洞內發現的劉武周和尉遲敬德的畫像,估計是唐代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開始修建。
隋末地方割據,有個叫劉武周的校尉兵變自稱太守,後又投靠匈奴,繼而稱帝,曾幾次大勝李淵的軍隊。620年,那個老百姓貼在門上的黑門神尉遲敬德也來投他。據說張壁古堡就是尉遲敬德助劉武周與李世民交戰,守衛介休縣時候的工程,距今至少1500年。
如今參觀的入口設在一個普通民居的室內,徑直走進去,一路向下又向上,向左又向右,就這樣上下左右地轉悠,出來時竟然是在古堡外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之上。
俯瞰古堡全貌,張壁古堡不僅地下稱奇,地上建築也極具特色。中國建築講究風水,房屋要坐北朝南,地勢要北高南低。可是張壁古堡南麵是綿山,南高北低無可更改。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張壁古堡不斷地對南北兩個堡門進行改造。北堡門建了二郎廟真武廟,廟頂高聳,遠遠高於南堡門;南堡門外則建了關帝廟,以衝綿山之煞氣。貫通兩個堡門的大道,略顯S型,以示風水不外流。
張壁古堡廟宇殿堂不下十來處,從唐宋綿延至今,其中有兩塊罕見的琉璃碑,更是國內僅有,獨一無二的寶貝。
我們曾小心翼翼拾階而上,推開一扇虛掩的木門,走進一家小院。院內已經無人居住,年久失修,處處破敗,但是鏤空刻花的窗欞,精致雕琢的瓦當飛簷,無不昭示著昔日的輝煌。
詢問臨街影壁下乘涼的老鄉,他們說,主人遠在北京,但是房子不賣。當然不賣,這道理就連我這個最不精明、最沒有經商頭腦的人也清楚啊。嘖嘖讚歎中,老鄉指著影壁上的那個大大的福字說,這福字文革中糊了泥巴才保留下的,也是好幾百年啦!
張壁古堡遊客很少,古堡外的停車場寥寥不過幾輛小車。古堡內基本保持著原生態。村人們悠然自得、從容自在地過著自己的日子。看著那些大驚小怪、東張西望的遊人,一臉淳樸的憨笑。沒有拒人千裏之外的冷淡,也沒有刻意張揚的熱情。
尚未被人潮淹沒,尚未被銅臭汙染。張壁古堡精致、恬靜、神秘、玄妙,氤氳著濃鬱的北方農村的氣息。
探訪它,是2010年的事情了。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