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口訣對掌握格律有幫助,但不科學和確切,極易對初學者造成誤導。
所有跟帖:
•
王力先生在分析大量唐詩基礎上,得出結論"事實上,一三五不一定可以不論,二四六不一定要分明。"(《漢語詩律學》)
-春日遲遲-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17:37:18
•
關於王力先生具體分析,詳細內容可查閱上述書籍,此處不展開。
-春日遲遲-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17:38:49
•
相信寫詩不必依科學規律,卻須依“內在邏輯”。
-renqiulan-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19:23:53
•
王力把內在邏輯分析很清楚: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個口訣是不全麵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一般是要論的。
-春日遲遲-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19:38:28
•
特別是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中仄平平仄仄平"這一類句型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否則叫作犯孤平。
-春日遲遲-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19:39:08
•
"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不論,用了仄聲,
-春日遲遲-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19:48:39
•
那就變成:"仄平仄仄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妥妥孤平了。
-春日遲遲-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19:49:34
•
就從這麼一個例子,就可見"一三五不論"之說不確切不全麵。
-春日遲遲-
♂
(0 bytes)
()
06/18/2023 postreply
2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