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我的太陽!( 最新超猛信息大爆炸!)

來源: 泉水 2008-07-31 08:10: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59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泉水 ] 在 2008-08-05 10:29:4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們的太陽? 2008-07-31 05:38:32


夏日炎炎,陽光燦爛。東方人見不得太陽,喜歡皮膚白皙鮮嫩,白天打陽傘,夜晚曬月光;西方人喜歡脫光了猛曬,以陽光色為美,皮膚遠看像巧克力,近看像麻布,而且秀跡斑斑,各種防曬霜像塗料一樣猛搽。

明日有日全食。據維基百科,這次日食的食分為1.039,全食最長持續時間為2分27秒,北美洲東北部、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可見,其中加拿大北部、格陵蘭、俄羅斯新西伯利亞、蒙古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部分地區可見全食。

貼一篇前幾年編的材料,大熱天搞科普,有點拎不清楚。

太陽

概述



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天體,太陽本身是一顆自己發熱、發光和輻射出各種電磁的恒星天體。太陽係內的其它一切天體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太陽的質量為地球質量的 33 萬倍,體積為地球體積的 130 萬倍。它的質量占太陽係總質量的 99.86

太陽的結構

太陽可以分為本體和大氣層兩部分。通常所見的太陽視圓麵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光球(厚約 500 公裏)。光球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它發出強烈的可見光輻射。光球表麵遍布著明暗相間的斑點,稱為米粒組織。“米粒”的直徑大約從 700 公裏到 1400 公裏,通過對米粒組織的光譜觀測,證實米粒實際上為光球底層(對流層頂部)的一種對流效應。它以每秒 0.4 公裏的速度上升,並具有每秒 0.25 公裏的水平外流速度。米粒的一般壽命為幾分鍾。光球上層存在的一種超米粒結構,在水平方向運動,直徑為 2 萬 -6 萬公裏。在太陽的可見半球約有 2500 個超米粒,其壽命平均約為 24 小時,中心氣體以每秒 0.04 公裏緩慢上升,然後又以 0.3-0.5 公裏的水平速度向四周邊緣流去。同時又以每秒 0.09 公裏的速度下沉。
太陽光球以上為色球層和日冕。當日全蝕食甚時,光球為月盤所掩,日麵外緣顯現出的血紅色光輪即為色球。色球層厚約 2000 公裏,溫度高於光球。色球是一個充滿著磁場的等離子體層,由於磁場的不穩定性,常常會發生劇烈的色球爆發,表現為耀目的光焰現象,稱為耀斑。

色球層以外是日冕,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它又可再分為內冕和外冕兩層,內冕厚約 0.3 個太陽半徑,外冕可延伸幾個太陽半徑之遠。日冕由完全電離的等離子體組成,主要成分是質子、離子和高速自由電子。日冕亮度僅為光球亮度的百萬分之一,約相當於滿月亮度。平時由於地球大氣的散射,肉眼看不見日冕,需要用專門的觀測儀器—日冕儀才能觀測到。

太陽的化學成分

太陽是一顆高溫氣體球,主要由氫和氦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主要成分氫的質量占 71% ,氦的質量占 27% 。太陽內部進行的熱核反應,主要是氫氦聚變反應,其反應式如下:

1H + 1H - → 2 D + e+ + υ + 1.44MeV

2 D + 1H - → 3 H + υ + 5.49MeV

3H + 31H → 4 He + 21H + 12.86MeV

上式中 D 為氘,υ為中微子, e 為正電子。

太陽的化學成分除了氫、氦外,還有少量的氧、碳、氮、鐵、矽、鎂和硫等元素。對太陽進行的光譜分析研究已經辨認出太陽大氣中包含有 68 種地球上的已知元素,迄今尚未發現地球上所沒有的元素。

太陽作為一個恒星演化
根據氫氦聚變的速率,估算出太陽形成的時間大約是在 47 億年前,這與對隕石的同位素年齡測定的結果相符。根據太陽能量形成機製,估算出太陽壽命為 100 億年。因此,太陽目前正處於“中年”或“壯年”時期。在今後長期的發展中,太陽內部進行的熱核反應將逐漸地變為以氦為主。熱核反應在外層氫中進行,使外層氫擴張,加快熱核反應的速度,大部分能量向外輻射,變成光度更亮、體積龐大的紅巨星。這是當代天文學對包括太陽在內的恒星演化途徑的一種普遍看法。

太陽活動與日地關係
太陽內部在不斷地進行著熱核反應,以維持向外不斷輻射的能量。太陽常數是指在地球大氣以外,距離太陽一個天文單位的地方,垂直於太陽光束方向的 1 平方厘米麵積上每分鍾內接收到的所有波長的太陽總輻射能量。通常用 S 表示,單位為卡 / 厘米 2 ·分鍾。

太陽光度、旋轉速度和太陽活動在不同時間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太陽活動係太陽大氣中進行的激烈擾動的物理過程,主要表現有太陽黑子、耀斑、譜斑、日珥等。太陽活動的強弱程度可用太陽黑子相對數來表示。一些地球物理現象,如極光、磁暴、電離層擾動等可以間接地反映出太陽活動的強弱。

近日,科學家經過觀測,對太陽表麵冠狀噴射物的形成有新的發現,太陽上某一地區發出的衝擊波,會引起太陽其它區域的爆炸。早期研究曾認為,太陽表麵的這種爆炸現象,是由其地下太陽能量的爆發而直接引起的。但通過日本製造的 Yohkoh 人造衛星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太陽表麵有一組能把其南北半球的黑點連接起來的 X 射線圈。當太陽強光產生的衝擊波穿過這一 X 射線圈時,這些射線就會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從而爆發出熱量極大的 X 射線物質,形成了如今科學家們所觀察到的冠狀噴射物。

根據進一步研究,這些噴射物的主要成分是地磁物質,它會引起很強烈的極光,並且具有遠距控製作用,因而會損害地球軌道中的人造衛星,促使地球表麵之下產生強大的電流而消耗能量。

冕洞是日冕表麵溫度較低的部分,在 X 光射線或紫外線下看起來比周圍地帶要暗,就像是一個個的黑洞。隨著太陽自轉而旋轉的冕洞如同草地上澆水的水龍頭,把太陽內部爆發產生的原子流拋向太空,其中的一部分撞擊地球的磁場,使得平時被地磁場緊緊束縛的帶電粒子四散逃逸,引起地磁擾亂現象。日冕噴射最能引發狂暴的太空氣象。通過設置在探測衛星上的廣角光譜日冕觀測儀,我們看到的日冕噴射就像是太陽頑皮的嘴裏吹出的明亮氣泡。

太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約 11.2 年。目前一般認為,產生太陽活動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太陽自轉的不均勻性與太陽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現在把太陽活動出現頻率相對高的年份稱為“太陽活動峰年”。上一次峰年發生在 1989~1991 年間,從 1999 年下半年起,太陽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活動期,將持續到 2001 年。太陽劇烈活動的具體表現為黑子增多、大型耀斑爆發,以及太陽風和太陽電磁輻射的不穩定和增強。太陽的變化勢必亦要影響到地球和太陽係中天體的變化。

太陽活動高峰期可能對地球帶來廣泛影響,比如地球磁場活動將加強,從而對導航係統、動力供應係統、無線電通信係統和其它係統產生影響。同時影響人體健康。

另外,太陽劇烈活動時也會導致太陽電磁輻射突然增強,例如紫外線的突然增強。加上地球臭氧層遭受人類活動破壞,在太陽直射晴朗無雲的中午,極易灼傷暴露在陽光下人們的皮膚,或引發其它病變。

因此,在新的太陽活動期到來時,太陽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

目前正處於第二十三個太陽活動周期, 1999 年到 2002 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期。在 2000 年,太陽活動將達到最大峰值。科學家已製定出一係列監測和預警措施。除了國際上已聯網的監測衛星和太陽觀測站,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 10 個主要區域都建有警報中心,可提前 24 小時至 48 小時發出太陽“風暴”預報,並提前 3 至 4 小時發出警報。麵對今年太陽活動新的高峰期,歐洲空間局計劃在 8 月份發射 4 顆科學實驗衛星,來測量太陽風暴的變化,以及對地球的影響。科學家將根據測量結果,研究衛星和通訊係統的保障措施。

太陽亮度
太陽每11年左右為一個活動周期,太陽活動頻繁時亮度會有1‰到3‰的增強,英國天文學家對在 1999 年 8 月11日日全食期間進行觀測的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世紀以來太陽亮度有可能增強了1‰左右,最近正值太陽活動峰年,太陽亮度增強屬於正常。天文學家認為從長時間看,如果太陽亮度持續增強,將對地球氣候特別是氣溫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為地球接受的能量將大大增加,會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麵上升、大陸變小等一係列有害變化。另外太陽亮度增強也表示太陽活動頻繁,這也會導致地球上通訊、宇航等災難的發生。現在各國天文學家都在密切注意太陽的活動情況。

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為光球上的一個相對黑暗的地區,它的溫度要比光球溫度低約 1500 о K 。黑子的平均直徑約為 37000 公裏(比地球直徑大 3 倍),特大黑子群直徑可達 24.5 萬公裏。黑子中心部分是下陷的,有的可深達 500 公裏。每個黑子都具有很強的磁場。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誌。黑子越多,則太陽活動越強。黑子經常成群成對地出現。在大黑子群附近,常會有強太陽爆發和中小爆發現象。強爆發能發射帶磁性物質、荷電粒子以及從無線電區域到 X 射線甚至γ射線波區的電磁輻射。因而擾動空間環境,導致“空間天氣”驟變,嚴重影響人類航天活動、破壞空間和地麵的種種技術係統,還會使競飛信鴿的回巢率大大降低。
黑子的一個很重要特性是具有周期性。 1848 年吳爾夫提出黑子相對數作為一個定量描述黑子的指標,發現了太陽黑子具有 11.1 年的平均周期。太陽黑子的周期性及其本質,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釋。

在我國古代豐富的天象記錄中,多有目視黑子的描述,我國是最早有係統地目視黑子的記載的國家。

太陽黑子和地球上的磁暴有很密切的相關關係。太陽黑子和一些地區的降水和季節風變化有相當好的對應關係。世界上許多陸地的某些地區的年降水量與 11 年黑子周期有關。

耀斑與臭氧層
太陽耀斑是色球層中的能量爆發,它挾帶著強大的 X 射線、紫外線和帶電粒子轟擊著整個太陽係。在太陽最活躍的時間段裏,它的威力將比相對平靜期強大 1000 倍。當它的威力發揮到極至的瞬間,任何飛行在空中的物體都處於極度危險中,精密電子儀器很可能被損害。首先到達地球的是 X 射線和紫外線,它們轟擊地球上層大氣,產生電離現象。

在距地麵 20-50 公裏高度的大氣中有一層含 O3 較多的地區,稱為臭氧層,它的作用是能吸收太陽輻射中大部分的紫外線。在地麵上,紫外線太多會影響到生物的生長。臭氧層每減少 1% ,則紫外線輻射要增加約 2% 。紫外線增強對生物可產生致命的危害。對 DNA 和蛋白質的破壞作用是相當大的。因此,臭氧層的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認為,耀斑對地象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臭氧層的變化來影響生物和氣候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是提供熱能的一個來源,是控製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尤其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過程對生物來說是使它不受有致命作用的紫外線的傷害。

太陽活動不僅影響動物,而且影響植物、微生物和病毒等。對一株有 3200 年樹齡的世界爺樹的年輪資料分析表明它的生長速度有 10-12 年的周期變化,反映了太陽活動的影響。

太陽耀斑導致生物死亡。發生在極性倒轉時刻的耀斑,由於沒有磁場屏敝,耀斑的粒子流對 DNA 物質破壞會和很大,有可能導致生物大量種屬滅絕的發生。

耶魯大學、“哈勃”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和印第安納大學的美國學者謝弗、金格和澤利提尼斯,最近在觀察鄰近類似太陽的其他恒星後,記錄了 9 宗恒星冒出“超級耀斑”的個案。“超級耀斑”是這些恒星的表麵突然發生猛烈爆炸,將輻射和帶電荷粒子送到太空,令環繞它們的行星大受影響。太陽會否有朝一日突然出現“超級耀斑”,將地球上所有生物吞滅呢?雖然這種機會極微,太陽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超級耀斑,但研究人員亦不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若太陽出現“超級耀斑”,會使地球的氣溫迅速上升,電離層瓦解,臭氧層被毀;來自太陽的致命輻射和帶電荷粒子,得以直射地麵,令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消滅殆盡,隻有深海生物能幸免於難。

太陽風
太陽風是從太陽外層大氣向外發射的一種較穩定的 高速 粒子流,主要成分是 H+ 和 4 He+ 。它的速度為每秒 450 公裏,密度為 8 克 / 厘米 3 。質子溫度為 4000 о K ,電子溫度 1 × 105 - 1.5 × 106 о K ,磁場強度為 5 × 10-5 高斯。太陽風隨著時間而變化。在太陽活動較小時,太陽風的風速相應地降低,可降到每秒 320 公裏。 通過這一形式,太陽平均每小時要把 3000 噸左右的物質拋向宇宙中。

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有三種方式:

首先,太陽風中的高能帶電粒子直接損害在地球大氣層之外運行的衛星、軌道空間站等,使其電子係統癱瘓或短期內不能正常工作。由於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高能帶電粒子甚至可能直接損害宇航員的身體。

其次,高能帶電粒子闖入大氣層後,會使地球電離層發生劇烈擾動,由於短波無線電通訊是依賴於電離層向遠方傳播的,因此電離層擾動可能引起短波通訊的擾動甚至短時間內的完全中斷。

再次,太陽風中的大量高能帶電粒子進入地球磁場後會因磁場作用發生運動方向的偏轉,同時它們也會反作用於地球磁場,使地球磁場發生劇烈擾動,這就是磁暴現象。磁暴發生時也會影響地球上的一些敏感的電子控製係統等,使它們工作不正常或完全癱瘓。

Turville(1961) 認為太陽風中吹來的氫與地球上水的形成有關。地球從形成後到現在從太陽風中吸收的氫的總量為 1.70 × 1023 克,把這些氫全部和氧化合則可產生 1.53 × 1024 克的水,已知海洋裏的水的總量為 1.42 × 1024 克,兩個值很近似。此外,水中氫與氘含量之比為 6700:1 ,與太陽表麵兩者的比值亦很相近。因此,他認為地球上海洋中的水都是由吸收太陽風中的氫( 1.5 噸 / 秒)而形成的。

另外,科學家猜測,地球氣候的變化亦與太陽風有關,大量來自太陽的粒子流可能額外促使大氣中水珠凝聚,增強雲團的形成。

太陽風與冰期。從地質記錄上可知,主要冰期的時間間隔是 2.5-3 億年,一個大冰期延續時間約為幾百萬年,每次小冰期延續約 5 萬年,小間冰期的時間約為 25 萬年。有些科學家提出地球上冰期的形成與太陽係運動有關。

在地球周圍有太陽風存在。太陽風經常吹過地球,對地球地質作用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同時亦保護地球受到來自太陽係以外的宇宙線的輻射和其它宇宙物質的襲擊。當太陽係進入一個相當稠密的星雲地區,太陽風遇到阻力變大,因而強度變弱,或在從太陽到達地球的路途中就停止下來,太陽風不能到達地球。這時漂浮的塵埃和物質可以落到地球上來。在地球的大氣中宇宙塵埃增加可吸收和反射太陽光,使地球上能吸到的太陽光輻射減少,氣候變冷,導致了冰期形成。

太陽磁暴
據哥斯達黎加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 1996 年 11 月以來的太陽活動明顯活躍,這表明平均每 11 年發生一次的“太陽磁暴”將再次來臨。報告稱,“太陽磁暴”過程中散發出的大量帶電粒子將在一定程度上幹擾地球磁場,從而影響衛星航天器、衛星導航、衛星定位和地麵通信以及電力係統的正常運作。報告預測,受可能出現的“太陽磁暴”影響最大的將可能是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和衛星通訊網絡等。目前,該研究所正同世界各國天文研究機構加強合作,嚴密監視太陽的活動。

至今最激烈的一次“太陽磁暴”發生在 1989 年 3 月,摧毀了 9 顆正在工作的衛星,導致加拿大魁北克省數小時停電,全球許多通訊和廣播係統出現故障。

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電離層騷擾預報中心作為代表國家正式對外發布電離層騷擾預報的機構,其分布在全國的 10 個電離層站每 15 分鍾分別進行一次觀測。

太陽活動與氣候變化
太陽光是地球熱能的主要來源,它是地球上氣象變化的主要能量來源,地球每年接受來自太陽的能量約為 1.3 × 1024 卡,比從地核輸送出來的能量要大 3000-4000 倍。由於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分布是十分複雜的,它受地磁場、經緯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許多因素的影響,使大氣各部分受熱和運移方式不同,在不同條件下影響顯示的滯後時間亦不同。因此形成一個十分複雜的圖案。

對太陽活動影響氣象的機製。一般認為太陽活動的變化通過雲量變化、大氣中臭氧層含量和懸浮微粒的變化,改變了到達地球表麵的日照量值,進而改變了大氣組分的垂直分布和熱平衡,影響到風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動,使大氣環流和氣壓產生一係列變化。

科學家長久以來一直懷疑地球氣候變化與日冕洞有間接的關連。根據最近一項由天文學家與氣候學家合作的研究發現,日冕洞與全球暖化有密切的關係,顯示地球大氣層溫度可能與數月至數年間改變的太陽活動有關。

據長島大學布魯克林分校的氣候學家 EricPosmentier 與哈佛史密鬆天文物理家 PiusOkeke 、太陽物理學家 WillieSoon 等在《新天文學》期刊 2000 年 2 月號上發表的以 MSU 氣象衛星上的輻射計地球對流層溫度異常所做的研究結果,比較自 1979 年 1 月至 1998 年 4 月二十年來地球溫度與日冕洞大小的關係,顯示地球大氣溫度受到太陽活動的強烈影響。

他們發現,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會影響地球水汽雲的性質,特別是雲對地球的覆蔽率,而雲量多寡對地球低層大氣溫度有絕對的影響,另一方麵,大氣高層的臭氧化學變化也對整個氣候的動力因素具有影響。還發現,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不止會撞擊地球大氣,還會調節來自銀河的宇宙射線。研究結果發現,太陽表麵日冕洞所占麵積的比例,是影響地球對流層溫度的最主要因素。當然,地球本身的因素也會造成溫度的變化,例如 1991 年皮納土火山爆發的冷卻效應與 1997~1998 年聖嬰現象所造成的暖化現象,都使太陽與地球氣候關連變得更複雜。這是首次以實際資料對地球與太陽關係所做出的調查報告。

太陽活動與現代構造變動
世界上許多地區(如日本及我國的西藏、華北、新疆、河北等)地震活動有 10-11 年周期。我國曆史地震記錄經頻譜分析結果亦表明有 11 年、 22.5 年周期存在。與太陽活動周期相對應。

太陽活動與人體健康
自 50 年代以來,日地空間物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太陽活動—地球磁層—高層大氣間存在著緊密的耦合現象。更有甚者,這種現象還能向下延伸繼而影響到地球上生活 , 已有許多統計事實的顯著相關性表明天文因素可能導致人類疾病加重。

太陽活動與人類流行性疾病
一些科學家從日地關係的角度出發,探討太陽活動對人類流行性疾病的影響。

早在 1922 年~ 1930 年,俄國的齊熱夫斯基係統地討論了各種流行病的發生與太陽活動周期的關係,疾病死亡率和太陽活動的關係以及肺結核死亡率與大氣電場強度的關係,確立了“微機體的生活功能直接與其外部宇宙空間的電磁擾動有密切關係”。

馬月華和宋誼探討了太陽黑子相對數與南京市 10 種傳染病的關係,結果發現傷寒和猩紅熱的發病率與太陽活動 11 年周期變化一致。

雲南天文台研究人員根據雲南地區自建國以來的 15 種流行性疾病每年人數的資料,對每種疾病人數的相對比率與自 1950 ~ 1996 年的太陽黑子相對數平均值對應作圖比較,並求其相關係數。這 15 種疾病是:猩紅熱、瘧疾、炭疽、百日咳、白喉、流感、乙腦、痢疾、麻疹、脊髓灰質炎、薑片蟲病、肝炎、傷寒、斑疹傷寒、流腦。考察結果,傷寒、斑疹傷寒和流腦與太陽活動顯著相關。傷寒與太陽活動在 0.025 水平上顯著相關,斑疹傷寒及流腦與太陽活動在 0.01 水平上顯著相關,其它疾病與太陽活動的關係不明顯。研究人員認為,盡管人類的醫療事業蓬勃發展,預防措施也有改進提高,各種疾病的發病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製,但雲南地區的傷寒、斑疹傷寒和流行性腦脊髓灰質炎 ( 簡稱流腦 ) 的發病情況仍時高時低,剛好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較為吻合,顯示出較顯著的相關性。這一點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因為太陽是人類所處環境的一個重要部分,人類生活與太陽活動是密切相關的。但太陽活動與某些流行性疾病沒有相關性,而與另一些流行性疾病有較好的相關性,這說明太陽活動隻可能是某些流行性疾病滋生、流行的一個因素。

太陽活動與人體磁場
太陽活動高峰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還表現在爆發大耀斑時,太陽釋放出大量電能,電場變化導致地球磁場變化。而與地球磁場基本處於平衡狀態的人體磁場也隨之波動,大氣中氡氣濃度升高、太陽光能量增強和某些宇宙射線的穿刺,人們會產生情緒波動,容易引起心髒病、精神病,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為,車禍也會增多。由前莫斯科研究員多爾曼領導的以色列宇宙研究中心的研究分析報告說,每次太陽風暴“吹襲”地球時,心髒病、中風和車禍均增加了百分之十五。

太陽活動與人體免疫力
俄羅斯科學家納塔利婭 - 卡爾瑙霍娃最近指出,太陽在活動高峰期發出的輻射可降低人體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引起人體免疫力下降。

淋巴細胞負責人體免疫狀態,可以產生對付外來有害影響的抗體。俄科學家利用自己研製出的 " 拉季卡爾 DIF-2" 微型熒光計進行的測量表明,太陽輻射使淋巴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幾乎降低了一倍,而蛋白質正是合成抵禦病疫感染的新抗體的原料。這就是說,太陽在劇烈活動期發出的輻射是產生病疫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員尚難確定太陽輻射的哪一部分影響了人體的免疫力。為此科學家建議,應盡量避免在陽光下曝曬。

通常情況下,人和動物得傳染病均與自身的免疫力有關。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染病。為此,科學家把研究目光放在了直接影響動物免疫能力的淋巴細胞身上,研究太陽黑子活動強度對動物血液中淋巴細胞功能的影響程度。

俄羅斯科學家通過因特網從烏蘇裏天文台得到太陽黑子爆發量與粒子流大小相關數據,並以此來研究太陽黑子對家兔和大白鼠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太陽黑子活動強度的增強,家兔和大白鼠血液中淋巴細胞總量增多,但淋巴細胞的抗體合成活動受到抑製,活性降低,導致動物機體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

俄羅斯科學家進行的上述研究說明,太陽黑子活動能夠抑製動物體內淋巴細胞的抗體產生,太陽黑子活動強度越高,抗體產生受抑製程度越大,動物免疫力越弱。

太空氣象預報
太空氣象預報一般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三種,其中短期預報難度最大。國際空間環境預報中心是專門從事預報太空氣象的機構,要在準確的基礎上進行全麵的太空氣象預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太空環境中心在互聯網上預報太空氣象,網址是 www.sec.noaa.gov 。現在北京天文台有個預警中心,每兩周發布一次太空氣象預報信息,還達不到每日太空氣象預報的要求。

最可靠的太陽風暴警告預報時間隻有一個小時,設置在太空中的太陽探測衛星離地球 150 萬公裏,太陽衝擊波隻需 1 小時就越過這段距離,到達地球。一個小時,要把警告信息傳遍全球,實在令人有點措手不及。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高級合成探路者號太空船,配有一個磁力計和一個電粒子探測器,能在太陽粒子到達大氣層前 45 分鍾發出警告,它不僅能保護電網設備,而且還對於氣象預報,自動取款機甚至尋呼台等人造衛星應用者都有幫助。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計劃把一顆新型探測衛星,追蹤記錄從太陽到地球的風暴軌跡。同時,還將與能源部等部門通力合作,把新型器材運送上氣象衛星以搜集預報太空氣象的信息,力爭在 10 年內達到準確預報太空氣象的水平。

思考題

1. 太陽的基本結構和主要成分。
2. 太陽活動及其主要表現形式。
3. 太陽活動的周期性及其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