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願》是王菲的2021年的新歌,為啥我今年聽到了?我不知道。其實如果知道是這麽個結果,我估計根本也不會去點它。聽歌和不聽歌,有什麽重要的呢?我隻記得先看到介紹說這首歌唱給的是《我與我的父輩》這部電影,然後又是王菲唱的,我就點擊油管進去了。其實至今那部電影到底講的啥,我都不知道,也不關心。第四句唱到“見或不見都一生和你相擁”, 我就忽然一瞬間淚如雨下。因為與我而言,我覺得“見或不見”, 我都不曾也再無可能和我的父親“一生和你相擁”。以至於我有時懷疑我對領導對女兒的寵愛認為是溺愛,且極其不滿,隻是出於我的妒忌罷了,因為我至始至終不覺得我真正認識過我父親,更談不上直接擁抱過他的愛。以至於這後來的一輩子,我隻是在努力地做一個忘卻的工作。
父親去世是很突然的事情。雖然對小時候的事情,我從來都隻是刻意的去忘記,這樣可以生活得更加自我和輕鬆。但是那一年還是很艱難。我記得我走過像Hogwarts巫師學校的,長長的校園宿舍走廊,去看那個我們學校的心理醫生。我在一個小閣樓般的陰暗房間裏找到醫生的時候,然後發現他從一堆舊書堆上向我望過來。似乎在我來之前,他在試著調有魔法的調料。別的我都不記得了,我記得我和他說,其實我也不知道來這有什麽效果,我隻是我父親去世了,想找一個不認識的人聊一聊。我估計我隻會來這麽一次,因為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很堅強的人。我忠實地履行了我的諾言。我也不知道是我更需要這個醫生,還是這個醫生更需要我。那一年夏天,我大約翻《傳道書》翻了三個月,我就把書合上了,儼然一切對我似乎終於過去了,或許,我已得了所羅門的智慧。
2022年的冬天,讓我對於不是預期而來的死亡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聽到她的死亡消息,到最後開車把她的骨灰接回她家,我和她的另外一個朋友成為了朋友,我們一起操辦了她的後事。啊,那天馬上就要全黑的黃昏裏,我在殯儀館的停車場緊緊地握住她先生的手的時候,我卻似乎看到他的眼睛有一線亮光。我後來一直懷疑這隻是我的想象。大概是我覺得他一定完完全全不知道下麵該怎麽辦,也還完全不相信發生了什麽,就和我一樣。所以,我希望我們所有在停車場陪著他的人,都是他彼時可以依靠的對象。後來我一直驚訝於當時我的冷靜,大概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對於她的家人,我們沒有可以更加痛苦和傷心的理由。是的,當人把骨灰盒作為一個商品來選擇的時候,也許花紋,圖案和顏色都是有益的,而我們卻不是真正地知道她生前的喜好。我後來和這個新的朋友見麵,我們幾乎再也沒有聊起過關於她的事情。
2023年的冬天,我又去了一趟這個殯儀館。去的是另外一個隻見過一次麵的朋友的兒子去世的葬禮。朋友和我偶爾短信過一些信息,但是生平見麵隻在聖誕節的一次短暫碰頭。他的兒子新年後的第二周去世了。在葬禮上,我看到他的兒子比我還年輕幾歲,但是就這樣靜靜地躺在那裏。和朋友握手時我知道他肯定不知道我是誰,但是誰來過他兒子的葬禮,他未來肯定都不會記得了。
兩月份的時候,我就聽到了《如願》這首歌。“如願”本身就是一個假的命題,但是人間一直在傳唱。我能“願”什麽呢?別的都不需要願,可是我若僅僅“願”我認識,關心和在乎的人都平平安安,卻可能都做不到。而完全不需要“願”的,恰恰又都是“盛世每一天”。我如何能夠“愛你所愛的人間”呢?因為我也不知道你愛不愛它啊。如果我僅僅隻是“願”我們都按我們來的順序來離開,我們又都按照預期的時間來離去的話,這個世界也就沒有什麽白發人送黑發人,是不是人生也就沒有那麽多苦痛和不舍呢?
《如願》打動我,的確是它的歌詞。歌詞深深地打動我的,卻不是這個歌詞寫的如何的真實,而是它寫的如何的不真實。
可是如果就算不能如願,那又如何?因為願望本來就是對還沒有發生的東西抱有期待。既然還沒有發生,那麽就一切皆有可能。“孩子們啊”, 哪怕一切都不如願,你們也可以另外唱一首歌,這首歌可以叫《管它如何》。隻要你們願意讓一切發生過的,就已經發生過;就像花已開過,葉已飄過,生和死,我們就這樣迎它而上,盡量從容地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