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4 )

來源: 2023-01-31 07:12: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394 bytes)

(十七)

拉赫瑪尼諾夫的最後一部交響作品《交響舞曲》值得一聽。

晚年的拉赫瑪尼諾夫日益陷入越來越深的鄉愁之中。早年的時候,他在俄羅斯經曆了沙俄帝國的覆滅,他卻是那個時代最後的貴族,之後,俄羅斯建立了蘇維埃革命政權,他又是這個政權的革命的對象,所以,他作為沒落貴族逃離了蘇聯,並永遠不能再回到故土。和成為現代音樂的先驅的斯特拉文斯基不同,他是屬於身後的那個舊的時代,那個符號化的俄羅斯,對於俄羅斯的情思他終身未渝到晚年思念更日漸沉痛。但是,他所思念的俄羅斯卻變得越來越不真實,隻是一個從來不曾存在過的他的夢幻中的俄國,就像他在美國說的俄羅斯的語言,他的俄羅斯的語言中的俄羅斯的口音,他所食用的俄羅斯的食物,他在紐約公寓裏呈現著伊萬諾夫卡的氛圍的影子,他在瑞士盧塞恩赫騰施泰因建造的別墅完全仿照了他在俄羅斯家鄉的伊萬諾夫卡莊園樣子,裏麵還有一個俄羅斯仆人,但這一切又怎麽樣呢?都不過是漂浮在他的夢中的幻影,而最終夢幻的幻影也作了他的《交響圓舞曲》。所以,這部作品帶有奇異的聲音和一層夢幻的紗幕。《交響圓舞曲》融合了交響樂、舞曲、俄羅斯民間音樂的色彩和拉赫瑪尼諾夫在晚年越來越喜歡用的新奇的和聲,產生出一股漂移古怪的感覺。同時,音樂裏還有著一種欲言還休的況味隨著舞曲聲而散發。作為這部作品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一首中世紀天主教著名的安魂曲《憤怒的日子》。在拉赫瑪尼諾夫的許多作品中都引用了這首著名安魂曲的音樂,早在他的第一交響曲中他曾經運用過這支安魂曲,而晚年他的引用更加頻繁。《憤怒的日子》的歌詞描述世界末日人們跪在上帝麵前接受審判的景象。它的開始是這樣說的:

那將是震怒的一天,
舉世化為灰燼,
大衛和西比拉都有預言。
將是何等恐怖?
當審判者降臨,
嚴格清查一切時!
神奇號角布滿天空,
響徹各地所有墳塚,
催起眾生向審判者座前聚攏。

當它和有著俄羅斯民間舞曲的音樂混合起來時,就變得更加陰鬱奇異,旋轉著從夢幻的萬花筒紛繁湧出,成為一部既沉重又輕盈,帶著回憶與悵惘的苦與樂、歡鬧與陰沉,陰晴不定的傑作。

晚年的拉赫瑪尼諾夫一直飽受腰痛和關節炎之苦,從1942年起,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勞,情況到了1943年初拉赫瑪尼諾夫開始全美巡演時變得越發糟糕,這時的拉赫瑪尼諾夫已經非常虛弱,醫生診斷他患的是胸膜炎積液嚴重,要求他立即臥床休息。但拉赫瑪尼諾夫還想堅持完成演出合同,然而演完了2月17日在田納西州諾克斯威爾的獨奏音樂會,他再也無法繼續演出,不得不停止了巡演和家人回到洛杉磯貝弗利山的家中休養。在洛杉磯,拉赫瑪尼諾夫確診為癌症晚期,腫瘤已經擴散到肺部和骨頭。晚年的拉赫瑪尼諾夫和霍洛維茨成為至交,兩人的別墅比鄰。霍洛維茨在拉赫瑪尼諾夫最後的時刻一直陪在他身旁,據霍洛維茨回憶:拉赫瑪尼諾夫的病情惡化非常快。最終,在1943年3月28日的早晨,拉赫瑪尼諾夫在家中去世。

自從47歲離開祖國,拉赫瑪尼諾夫的餘生就一直沉浸在對俄羅斯的思念裏。但他也從此一直生活在於俄羅斯的分離的痛苦裏了。在他的遺囑中,拉赫瑪尼諾夫希望能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斯克裏亞賓、塔涅耶夫和契科夫都安葬在那裏。但當年由於冷戰和他的美國公民身份,使他的遺願無法得以實現。2015年8月,俄羅斯宣布打算把拉赫瑪尼諾夫重新安葬在新聖女公墓,但作曲家的後人又反對這個想法,他們已經成為美國人,並要把拉赫瑪尼諾夫永遠留在美國了。這樣,拉赫瑪尼諾夫就永遠和俄羅斯分離了。但俄羅斯始終在他的心裏,在他的音樂的旋律裏,靈魂裏。

麻木的人們一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而一個人的想象力越豐富,他一生的遺憾也越大。

整部作品由三個樂章組成,實際上是三個不同的舞曲。我看不出其中內在的關聯。第二首華爾茲與如果與肖斯塔科維奇的爵士交響樂中的華爾茲對比非常有意思。這首曲子我極其喜歡,反複聆聽,所以這裏把整部作品放出來,作為拉赫瑪尼諾夫介紹的結束。

 

01 All-night Vigil, Op. 37, Vespers - 5 - Song of Simeon Lord, now let your servant depart

02 All-night Vigil, Op. 37, Vespers - 6 - Hail, O Virgin Mother

03 All-night Vigil, Op. 37, Vespers -15 - Thanksgiving hymn of Virgin Mary O victorious leader

04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 45 - 1. Non Allegro

05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 45 - 2. Andante Con Moto

06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 45 - 3. Lento Assai, Allegro VivaceII


07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45 for 2 Pianos

 

(十八)

《憤怒的日子》也譯為《震怒之日》。我感覺後者的翻譯更為準確。歌的名字源於歌詞第一句。這是著名的格裏高利聖詠中比較龐大的一首。格裏高利聖詠對於後世歐洲音樂以及今天古典音樂都有深遠影響。在格裏高利一世就任之時,歐洲各地流行著不同的基督教聖詠,像意大利北部有米蘭地區的安布洛斯聖詠,南部有貝內文托聖詠,西班牙有莫紮拉布聖詠,東方還有敘利亞的聖詠,蠻族有高盧的奉獻儀式上的聖歌。格裏高利出任教皇後,派人搜集整理羅馬各地的聖詠,編輯成冊,統一了羅馬教會的儀式和聖詠。他還建立教會的歌唱學校教授這些歌曲,使得聖詠得以流傳。這些聖詠後來就被稱為格裏高利聖詠。

當年春秋“禮崩樂壞”,孔子收集整理了詩三百,而在西羅馬滅亡後,歐洲腹地蠻族蜂擁,希臘羅馬的文明禮法都被摧毀了,“邪教”盛行,基督教衰敗,古希臘和羅馬的古典著作都毀掉了,連文字都漸漸鮮有人識。這時教皇格裏高利一世收集整理了3000首聖詠,統一教會的儀式和音樂,對基督教進行理論的研究和發展,成為後世思想文化和科學的源泉。孔子之後,儒學成為中國人的信仰基石,而格裏高利一世對於基督教最終成為一統歐洲大陸的共同的精神、信仰和思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君士坦丁成為羅馬皇帝之後,便遷都拜占庭,將此城重建並命名為君士坦丁堡。這使得羅馬從地理上分裂為東西兩個中心,自從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後世的整個世界。不久之後,395年羅馬帝國最終徹底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為了東羅馬的首都,而西羅馬則在402年遷都拉文納。在君士坦丁堡的建設中,君士坦丁大帝還修建了最早的基督教大教堂。《舊約》中最早的教堂是公元前1450年,猶太人在摩西的帶領下逃出埃及,在曠野中遊蕩40年期間修了一座帳篷。後來,所羅門王按這座帳篷的格局,用上等的石料、木料花7年時間建成了第一座聖殿。前586年,該殿毀於巴比倫人的入侵,前519年,猶太人重建,公元70年又被羅馬人焚毀。之後,基督教徒受到迫害,隻能秘密聚會祈禱。公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重建拜占庭時,在首都聖索菲亞為他的母親建造了一座大教堂。當時並沒有教堂的模板,人們於是就按照羅馬時一種長方形的用於公共會議的建築修建了最早的大教堂,這種會館叫巴西利卡,因此,它也成為這種教堂的名稱。當時,君士坦丁大帝建了數座巴西利卡大教堂。不過,後來都經曆了損毀和重建,其中最著名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但後來也變成了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而今天成為了一個沒有明確宗教屬性的博物館。

羅馬式教堂盛行歐洲達兩個世紀之久,它的式樣簡單渾厚,寧靜古樸。但由於教堂的屋頂是石製的,非常沉重,使得支撐它的牆麵也要建得非常厚實,支持屋頂重量,窗戶不能開得太大,所以,教堂內部晦暗,而且也限製了教堂的整體規模和高度。後來,在西羅馬的法國地區的西歐天主教有發展出了後世更為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十字拱、飛券、修長立柱,運用新的框架結構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無數叢集的直升線條構成雄偉的外觀,而教堂內空闊空間,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神聖、光潔的宗教氣氛。當然,哥特繼承了羅馬式教堂的長方形會堂、圓拱、圓頂和高窗,中亞阿拉伯人的建築中流行的尖拱、穹廬圓頂、成束的方柱;而哥特式建築中最使人目眩的是彩色玻璃,這在阿拉伯人的建築中也早有應用。哥特一詞原指哥特人,屬西歐日耳曼部族。後來,哥特教堂的風格發展成一種重要的藝術的風格,主要特征就是高聳、陰森、詭異、神秘、恐怖等。而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被人們認為是野蠻、落後和醜陋的。甚至到啟蒙時代,康德一類的哲人對於中世紀的批評還混雜著對日耳曼蠻族的仇視和厭惡

然而,雖然拜占庭成為羅馬帝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但羅馬城仍然是基督教的中心。實際上,西羅馬遷都後,元老院仍然在羅馬城內,而且幾任西羅馬的皇帝也都待在這裏。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就開始走向衰落,它四麵受敵,不斷被蠻族侵襲,到476年就滅亡了。然而,此間雖然西羅馬屢遭戰亂,但羅馬城中卻出了幾任傑出的教皇,所以,這時的羅馬城又與被蠻族侵占的西歐國家有產生分離。445年東羅馬皇帝與東羅馬教會不得不承認羅馬教會的最高地位。然而,在西羅馬衰亡的過程中,羅馬城也不能免於劫難獨善其身,而是隨之飽受摧殘,幾次被圍攻陷落,其原因竟然與黑胡椒也有著莫大幹係。

408年,哥特人在阿拉裏克率領下包圍了羅馬城,向羅馬索要吃牛排的黑胡椒,哥特人在羅馬城外振臂高呼:“黑胡椒,我們要黑胡椒!黑胡椒就是人權!不給黑胡椒我們就要捍衛自由和民主價值觀!我們就不撤兵,堅決不撤兵!我們要再來一次鴉片戰爭!我們要玩真的啦!黑胡椒!快給拿出黑胡椒來吧!”在遭到拒絕後哥特人攻陷了羅馬城。最終,羅馬人交出了5萬磅黃金,3萬磅白銀,3000件絲綢衣袍,最重要的是,3000磅黑胡椒。哥特人這才撤兵回家吃黑胡椒牛排去了。然而,一年之後,409年,哥特人又思念起羅馬的黑胡椒了,於是又來了圍攻羅馬。當年,黑胡椒和絲綢都是要從遙遠的東方運來,極為珍貴,比黃金還要貴。而這次東羅馬帝國不能坐視不管了,或許羅馬可以被攻打,但不能任由索要黑胡椒成為常態,要維護黑胡椒的國際秩序。於是,東羅馬帝國發兵,把哥特人打了回去。但是,西方蠻族對於財富和黑胡椒的貪婪是打不滅的。回到家的哥特人過來幾天就又受不了沒有戰爭、搶劫和黑胡椒的日子,於是一年之後,410年哥特人又來了!不幸的是,這次東羅馬帝國正在與旺達爾人和薩珊波斯作戰,已經無力前來營救了。於是哥特人攻陷了羅馬城,在城中搶劫整整三天,許多羅馬貴族被殺。最後,又是交出了4000磅黑胡椒哥特人才撤兵。離開羅馬之後,這次阿拉裏克幹脆率領大軍帶著大量的黑胡椒繼續在意大利南部遊蕩,燒殺搶劫,一邊吃黑胡椒牛排。然而,途中阿拉裏克在吃著黑胡椒牛排時病死了,他的繼承人轉而向北進入西班牙定居,並於公元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國。而到了452年,匈奴人在有著“上帝之鞭”的可怕稱號的阿提拉的率領下又來了。匈奴人包圍了羅馬,但這次神奇的羅馬教皇利奧一世,找到阿提拉一番遊說,竟然把他說得撤兵。不過,利奧一世並不是感化了匈奴人,是他們改邪歸正信仰了上帝,信仰上帝而變得善良發個人是存在的,但信仰上帝後變得善良的民族和國家是從來沒有過的。利奧一世隻是把匈奴人忽悠去到意大利半其他地方打劫去了。可是,事情沒有這麽容易就結束,曆史絕不是忽悠出來的。到455年,蠻族又來了!他們包圍了羅馬,那時的西羅馬也真沒有幾天好日子。這次教皇的忽悠沒有成功,但是,神奇的故事總是會峰回路轉出人意料的。結果利奧一世回到城內又忽悠城內的羅馬人,把他們說服得放棄了抵抗,任由蠻族搶劫財物和妻女,這樣換得蠻族不搶劫教會。所以,利奧一世是一個奇才,他成為後世封聖的四個教皇中的第一個。

格裏高利540年出生於一個古羅馬元老院貴族的家庭。他精於世俗的事物,又深諳政治的運作之道,最終對於基督教在中世紀的生存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格裏高利的家族擁有顯赫的地位,巨大的財富,而且還在教會中占據要職,他的曾祖父483年就曾出任過羅馬教皇。573年,格裏高利被拜占庭帝國任命為羅馬城執政官。在任執政官一年後,他辭去官職,把全部家產捐給了教會,接濟窮人,修建修道院,他自己也進入修道院做了隱修士。這為他贏得極高聲望和傳奇的色彩。590年,羅馬發生大瘟疫,教皇不幸染病去世,格裏高利於是被推選為教皇,而且他是第一位修士出身的教皇。

在滅絕西羅馬的蠻族中,最主要的是日耳曼人,日爾曼人有許多分支,法蘭克人是其中之一。481年,年僅15歲的克洛維成為了薩利法蘭克人的國王,他開創了著名的墨洛溫王朝。克洛維能征善戰,一生忙於戰爭,擴張疆土,使得墨洛溫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一個王國。然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卻是讓墨洛溫王朝皈依了天主教。當時其他的日耳曼人要麽相信過去的邪教,要麽皈依了阿裏烏教。這個阿裏烏教派最初是羅馬帝國時代基督教早期的一個教派,它引發了基督教第一次著名的教派分裂。那是在312年,亞曆山大城主教阿裏烏提出了一個教義,認為基督是上帝在某個時刻創造出來的。也就是說,上帝造了基督,又造了人。基督既不是人,也不是上帝。這一學說隨後引發了基督教世界一百多年的激烈爭論。爭論一開始就非常激烈,由讓人眩暈的理論探討到嗓門角力的辯論,當音量製造達到頂點後就變成情感放縱的對罵,最後發展為肢體思考的暴力衝突——城市騷亂了。待到325,君士坦丁一世實在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出手解決。這就是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公會議,尼西亞公會議。君士坦丁一世當時邀請了所有1800名教會的主教,但最後隻有不足三百位主教與會。會議就是要討論基督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然而,這樣的討論就是討論2000年也不會有結果啊。結果就是基督的屬性就和今天美國墮胎一樣,引起社會撕裂。君士坦丁大帝知道這件事他最好不發表意見,但也不能就一直這樣討論下去,於是幹脆他要求搞教會內民主吧。主教投票表決基督的屬性。由此可見,西方的民主意識是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的思維習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結果大多數主教反對阿裏烏的教義。這樣,大會同意以優西比烏所提出的《尼西亞信經》為基礎,並采用了關鍵性字詞--“聖子與聖父同質”。阿裏烏教派被定為異端。阿裏烏本人被流放,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君士坦丁大帝又把他召了回來赦免了。但,信仰無法民主。阿裏烏教派雖然成為了少數派的邪教,可仍然流傳。僅在君士坦丁大帝死後,繼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就信了阿裏烏派,可不幸的是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死後,繼位的狄奧多西一世又反對阿裏烏教派。狄奧多西一世重新支持主流基督教,並確立其國教地位。為此,381年狄奧多西一世召開基督教的第二次大公會議,即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確定了三位一體的教義。然而,當西羅馬滅亡後,許多日耳曼民族卻信仰了這個阿裏烏教派,像後來給羅馬教廷巨大威脅的巴倫第人就是信仰阿裏烏教義。不過,這樣日耳曼人就會和當地的原羅馬居民在信仰上發生了嚴重衝突。而墨洛溫王朝皈依了天主教則既有利於自身穩定以及與羅馬原住居民的融合,又是對羅馬教廷廷的一種極大的支持,這種支持則再轉化為墨洛溫王朝獲得正統的地位。

當格裏高利一世任教皇時,拉文納正受到攻擊,拜占庭疲於和波斯人、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作戰無力,已經無力控製羅馬城,因此,格裏高利一世迅速抓住這個機會,擴大教皇的權力。他以主教身份獨攬了羅馬城的軍政財經大權,一方麵大力救濟貧民,一方麵組織軍隊修建城垣,成功阻止巴倫第人的攻擊,之後,又通過付錢讓他們遠離羅馬。格裏高利精於理財,使得教會擁有了大量的產業、土地,在此基礎上,他大力修建修道院,並在修道院開辦中世紀的學校,以普及教育,由此教會對西歐文明的孕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格裏高利還建立起中世紀的教皇國的模式。

日爾曼蠻族滅亡了西羅馬,在西歐紛紛建立起蠻族國家,所以,日後日耳曼民族成為歐洲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塑造今天歐洲的國家。這些世俗國家形成之後就和教皇之間形成了一種複雜的互動關係。墨洛溫是日耳曼人在歐洲的第一個重要國家,它存在了近200年,之後變成加洛林王朝。加洛林法蘭克王國奠定了今天歐洲大陸的文化與國家的基礎。

加洛林王國第一位國王丕平三世的祖父丕平一世,在墨洛溫王國擔任宮相期間逐漸獨攬了大權,到他的著名的兒子馬特接任宮相期間更是把國王變成了傀儡。馬特十分生猛,被後世稱為“鐵錘馬特”,他在擔任宮相時正值伊斯蘭狂熱擴張的年代,而馬特732年在圖爾戰役大敗穆斯林之後,穆斯林便再也沒有能夠向歐洲腹地侵犯,所以馬特被認為是拯救歐洲基督教世界免於被穆斯林化的救世英雄。不過,即便如此生猛,鐵錘馬特的鐵錘仍然十分謹慎,沒有直接砸到傀儡國王的腦袋上。他在世期間一直沒有廢掉國王自己稱帝,死後把權力移交給了兩個子:卡洛曼和矮子丕平。顯然,矮子丕平更加精明強幹,他在746年把兄弟卡洛曼擊敗送進了修道院當隱修士去了。或許這是墨洛溫和丕平熱愛基督教的原因之一。然後751年丕平遣派使者覲見羅馬教皇,向教皇提出了一個問題:“法蘭克國王雖是國王,但除了在公文上簽名,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當時的教皇紮哈裏亞斯坐在寶座中聽到這番話,立刻心領神會。

其時,羅馬教廷雖然曆經利奧一世和格裏高利一世的運作獲得了至高權力,但麵對信仰邪教的蠻族戰士和掌握現世俗權力的國王,想要發號施令,擁有真正的控製權卻困難重重,尤其當時羅馬正受到巴倫第人的威脅,情勢危急,自身難保。而這時墨洛溫的權相想借助教皇的權威讓篡位奪權獲得正義性,而教皇也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國王獲得控製權,淩駕於世俗王國之上,這的確是個聰明的想法。於是,教皇當即就回答使者:“有實權的人應該稱王,比徒有國王虛名的人更好。”這種回答簡直和今天美國公開宣稱打代理人戰爭一樣赤裸裸。而矮子丕平聽到後心花頓時就怒放了,一拍腦門兒:Thank God!這事兒成了。

於是,丕平立刻在蘇瓦鬆召開大會,高調宣布了教皇的“決定”,教皇也派來紅衣大主教卜尼法斯為丕平塗膏油。原來的墨洛溫王朝的末代國王被送進了修道院。墨洛溫王朝就此終結,輝煌的加洛林王朝開始了。753年,巴倫第人又來了。再次威脅羅馬。新任教皇斯蒂芬二世冒著風雪翻越阿爾斯山脈,親自為丕平又一次加冕塗膏油,並宣布今後禁止從非加洛林家族中的人中選取國王。作為回報,丕平兩次出兵意大利打敗巴倫第人,並將所奪取的從拉文納到羅馬之間的土地獻給了教皇。這就是西方曆史上著名的“丕平獻土”。丕平確立了王權服從教權的傳統,這導致後來歐洲曆史千年不斷的王權與教權之間的複雜的鬥爭與聯合。而且,丕平獻土還催生出了一個教皇國,這個教皇國一直延續了整整1100多年。

所以,加洛林王朝對奠定了今天歐洲的基礎。

當年教皇為丕平舉行盛大的加冕儀式時,法蘭克人就像當年春秋時代的楚國人目睹了周王朝的文明,也有幸目睹了真正的羅馬教會的盛大禮儀和基督教的聖詠,算是知道什麽叫有文化了。法國的文化,時尚甚至美食,最早都是從意大利傳來的。而法蘭克雖然是今天法國的來源,但當年他們卻是是日耳曼蠻族的後代。所以加洛林王朝的領地內混雜著日耳曼的民間風俗和原始的宗教理法,對羅馬教會的教條、教規多有不服之處。如今丕平見到了“真正的文化”,頓時心中升起敬仰,於是丕平請求教皇下令廢止法蘭克流行的高盧教義與聖詠,全盤羅馬化。他令法蘭克全境皈依羅馬教宗,並統一采用羅馬教會的儀式與聖詠。丕平的叔叔是當時梅斯地區大主教,他奉命率先改革教會,教授、推廣羅馬教廷的禮儀。到丕平死後,他的長子繼位,這就是著名的“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查理曼更是竭力推廣羅馬基督教,統一境內的宗教信仰,而那時的法蘭克地域遼闊,包括了今天幾乎整個西歐洲版圖。查理曼下大功夫提高法蘭克的文化水平,促進了歐洲的文明複興,他的統治時期被後世稱為“加洛林文複興時期”。而在這一運動中,推廣羅馬教廷儀式和格利高裏聖詠的重要組成部分。789年,查理曼大帝頒布法令正式廢棄高盧教義和禮儀、聖詠,改用羅馬教儀和格利高裏聖詠。同時,他還對羅馬教廷和格裏高利聖詠進行了修訂完善。在修訂過程中,這些教儀和聖詠又融合了高盧的文化元素,隨後在歐洲流行,後來又輸入回羅馬。這樣,中世紀歐洲音樂與政治緊密結合,音樂的發展為政治統治的重要工具。到中世紀後期,各種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又開始興起,而宗教音樂則日益複雜嚴密,逐漸發展成宏偉壯觀的繁複的複調音樂。

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是骨笛,在鳥或者熊的脛骨上鑽幾個洞就成為了一支笛子。後來,蘇美爾人發明了最早的弦樂器——裏拉。今天在伊拉克出土的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裏拉琴已經非常精美了。蘇美爾人很可能已經發明了人類最早的記譜方法,不過最早的出土文物是公元前1400-1250年, 蘇美爾人的後繼者巴比倫人的在烏加裏特(今天的敘利亞海岸邊)一塊泥板。泥板上記錄的是一首聖歌。之後,古希臘人也有記譜的方法。今天曾出土過大約公元前200年的一小片莎草紙,上麵殘存著一段歐裏庇得斯的劇本一段歌詞和音樂標記。古希臘人在公元前六世紀到四世紀間發展出兩種記譜方式,一是以字母文字,一是類 似字母的圖形。

六世紀時,羅馬教會修士包厄修斯依據古希臘的字母記譜法,以拉丁文字母來記譜。到九世紀中期又發展成一種紐姆記譜記錄聖歌,十世紀開始運用線譜,它使聖歌旋律的輪廓與音程的關係能更清晰地表現出來,音高亦能明確地標示出來。從最初畫一條紅線代表「f」音,逐漸發展到兩線、三線和四線等不同顏色的線條,表明四個固定的音高。十一世紀時,修士桂多·達·阿列佐開始以四線三間的譜表記載葛麗果聖歌,這就是今天通行的五線譜的前身了。十三世紀中葉,德國科隆的修士佛朗可開發以不同音值的音符表達節奏模式的定量記譜法。這些探索最終創造出今天的能夠準確記錄音樂的現代五線譜。而曆史上,樂器的演奏記譜很多是使用各種圖式的手法譜,以圖形的方式直觀記錄指法。

歐洲中世紀曾經有人斷言,人類無法準確記錄音樂。但科學準確的音樂記錄的方法是音樂的文字,對於西方音樂得以有效的發展至關重要。許多民族都沒有能發展出科學的記譜方法,因此音樂的發展也受到局限,無法發展出複雜龐大的音樂。而西方對於音樂的研究最早始於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之後中世紀的教會音樂的創作演出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源泉,這些都與神學、宗教直接相關的。

然而,雖然有了今天的科學的記譜方法,不同音樂家在演奏同一樂譜時,仍然有著非常不同的演繹,這也是音樂的奇妙之處,而這奇妙今天也可以被現代錄音神奇的保留下來,但每個聽眾在聆聽同一音樂作品的演奏時,又會有千千萬萬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而這些理解和感受則永遠無法被保留,而它們才是音樂真正的、終極的音樂。如果在茫茫的沒有智慧與情感生命的宇宙裏留下一片樂譜或者一個拉赫瑪尼諾夫的錄音,那又有什麽意義呢?而無論你回答有意義還是沒有意義時,就都有意義了。所以,當你聽到了那些音樂,無論你懂還是不懂,喜歡還是不喜歡,都是一件極為有意義的事情。

 

(十九)

這裏我還放一組歐洲早期的音樂。它們不是人類最早的音樂,人類現今發現的最早的樂器是笛子,時間可早到距今1萬年,遠古人類在鳥和熊的脛骨按比例打孔就製成一把笛子,而更早的樂器可能是鼓。人類最早的音樂活動應該是歌唱。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製造出複雜的弦樂器裏拉,它是今天豎琴、吉他和提琴的前身。古希臘和埃及的文化都深受兩河文明的影響。這裏的音樂是從古希臘時代至中世紀的歌詠。由於那時沒有科學記譜法,因此還原的過程肯定與當時的音樂有出處,不過大體上的風貌或許仍然能夠反映。今天聆聽一下借以暢想遙遠的當年,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過,說實話,這些音樂聽起來未必有意思,可能會感覺單調乏味。但是,我們今天的古典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都是從這些簡單單調的歌唱中發展出來的。而想一想古希臘的神話、《荷馬史詩》中的對於那些神祗英雄彈著豎琴歌唱的描寫,那時的人聽著這些單調的音樂,會如聞仙樂,如醉如癡,所以,這說明我們今天的人類、我們今天人類的生活和遠古的時來已經非常不同了。

最後放一個傳奇的聖詠格雷戈裏奧·阿列格裏的《求主憐憫》。格雷戈裏奧是意大利作曲家,天主教神父。1629年進入羅馬天主教教廷的唱詩班,直到逝世。他寫的《求主垂憐》是梵蒂岡的至寶,被譽為人類合唱史上最優美的旋律與和聲作品,教宗烏爾巴諾八世甚至敕令封樂譜為絕密文件,隻可在耶穌受難日在西斯廷小堂內詠唱。所以,外麵的世界很長一段時間都隻流傳著關於這首合唱的傳說,但很少有人聽到,更無法演唱傳播。後來,在1770年,年僅14歲的莫紮特在西斯廷聽完一遍後,憑借非凡的記憶將樂譜全部默寫出來,並在兩日後重新聽後作出修正。教宗大感驚訝,同意莫紮特把這首樂曲帶出教堂。

 

01_ Music of Ancient Greece-M¨¦lomai(Soprano,Barbitos,lyric by Anacreon-572-487 BC) [2]

02_ Music of Ancient Greece-Eros(Soprano,Barbitos,Tympanon,lyric by Sappho-600 BC) [3]

03_ The Music of the Bible-Psaume 150¡°All¨¦luia!¡± [12]

04_ The Music of the Bible-Esther¢õ,1 [13]

05_ Ambrosian Chant-LucernariumParavi lucernam Christo meo 

06_ Old Roman Chant-Alleluia¢õ.Epi si Kyrie [4]

07_ Mozarabic Chant,Pri¨¨re eucharistique-Pr¨ºtreHumiliate vos ad benedictionem!(MM) [11]

08_ Mozarabic Chant,Pri¨¨re eucharistique-Ad accedentesGustate et videte(tol.B f¡ã9v) [12]

09_ Gregorian chant-Messe de Requiem gr¨¦gorienne-S¨¦quenceDies irae [6]

10_ Gregorian chant -Mass from the year 1000(excerpts)-Communion trop¨¦eCorpus quod nuncPsallite Domino[14]

11_ Missa Papae Marcelli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Allegri Miserere

 

不談戰爭談音樂——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基輔大門》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不談戰爭談音樂——鮑羅丁
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收音機和小提琴
不談戰爭談音樂——巴拉基列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魯賓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2)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3)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4)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5)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6)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7)
不談戰爭談音樂——阿連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諾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利亞多夫,梅特納
不談戰爭談音樂 ——博特凱維奇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1)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2)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3)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大塊頭,讀完要花點時間。讚頂! -梧桐之丘- 給 梧桐之丘 發送悄悄話 梧桐之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3 postreply 10:37:24

不僅是時間,更是耐心與閱讀習慣。 -影雲- 給 影雲 發送悄悄話 影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3 postreply 12:16:51

戰爭是這些音樂產生存在的背景。曾經的戰場已成為廢墟或被新的事物取代,而那些美好的音樂依然存在! -影雲- 給 影雲 發送悄悄話 影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3 postreply 12:15:27

開始午間的走路,聽音樂。謝謝分享:) -影雲- 給 影雲 發送悄悄話 影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3 postreply 12:16:10

那段對音樂夢幻萬花筒的描寫很棒 -浮雲馳- 給 浮雲馳 發送悄悄話 浮雲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3 postreply 13:45: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