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寫了一些文字,我稱其為故事。心裏不踏實,覺得說小說吧,挺高大上的。自己是寫字新手,還是先把故事講出來,看看反應如何。至於是什麽,有了空再學點寫作理論,對照一下。
最近讀了幾本教科書專著,大陸、台灣、美國大學教材。對照自己的文字,有一些感悟,明白一點兒小說性質與界限。
字數上講,無論一兩千字的微型,還是3千到一萬的短篇,三四萬字的中篇,再往高走至幾十萬字,上百萬字的長篇都脫不了其共同本質:“講故事”。粗暴地說,小說就是故事,按字數分長故事短故事。
字數隻不過是現代人劃分字節的方法。依我看,是告誡讀者,根據你的閱讀速度,花半小時讀完微型;一小時讀完短篇;一天讀中篇;無數天讀長篇。
時間對現代人很有意義,尤其是數字媒體出現以後,人們上網看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特別是視頻,自拍視頻,無不走短而又短,簡捷快速的道兒。工作的人沒有多少時間劃出來讀書,最受他們歡迎的TIKTOK,微信,交友軟件都是短平快。
目前看,小說的競爭超越了小說本身,新的媒體搶走了大多數讀者。小說還有人看,那就是對作者的恩賜。連莫言都說,哪怕有一個人讀,我都寫。可見小說的境地多麽艱難。
這對作者來講是極大的挑戰,故事無論長短都要以吸引讀者為勝。
出現了商業小說,重在娛樂,有時候不按常理出招,迎合讀者群口味即可。例如網絡小說頗有人緣的“霸道總裁”之類的題材大行其道。無形中也把小說從文學神壇上搬下來,令真正搞“純文學”的人不屑。但如果你要以寫字為生,有時候必須低頭。不少才子自甘墮落,違心寫一些濫貨,賺口糧錢。像我們這些退休人士有時間,不靠寫字吃飯,反倒天馬行空,自由得很。當然,“這年頭任何人都是作家”這頂破帽子戴在了我的頭上。
嚴苛地說,寫小說不能功利,不能迎合,不能浮躁,甚至不能祈求讀者的瀏覽。作者要講究“孤獨”,沉浸在自我世界,像工程師一樣,精心構築自己的靈魂世界。至於小說的好壞,隻能由讀者評價。
二
故事無論長短,基本架構大同小異。我們用四個W來表示:when, where, what, who 何時,何地,何事,何人。故事三結構既人物,情節和主題。當然,依篇幅字數,分微型、短篇、中篇、長篇。
自忖,我沒有能力寫長篇,腦洞不夠宏大,耐心也小些。寫短篇雖然有挑戰性,可是對我來說,講一個短故事比長故事更有把握,更有階段感,更有成就感。
我現在屬於起步階段,因此第一批故事被稱為處女作。其特點,情感往往勝過規則,表現在不知寫作方法,不知理論,想哪兒,寫哪兒,但是真摯不虛華。可以說沒有迂腐氣,作品活潑性情。
微型與短篇有共同特點。由於字數少,不允許大篇幅鋪墊描飾,同時還要出彩,那就得講究經濟,節約篇幅。從標題到用字,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乃至通篇下來都像精致的刀刻,而每一刀都非常必要,不廢,不少,刀刀有用,短篇最忌諱臃繁。就像畫家筆下的素描,講究人物精神氣兒,讓觀眾或讀者快速攫取一種簡單的記憶和理解,從而獲得快感。
人物自然不能多,一個主角即可,其他的都是配角,不管有多重要,都不能喧賓奪主。講這個人物的某一特定事件,開始、過程、結束。人物本身的描寫可分為靜態,例如長相的刻畫,和動態既言語動作或心理活動的描寫。
接著就講情節,這個人幹了什麽,有什麽特殊之處。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人生故事,沒有情節也不會成為一篇小說。通過情節展現人物的生動,否則小說注定失敗。
然後就是主題,你要講的故事其看點在哪裏,你想說明什麽,前後說的一致與否,是不是緊扣主題,你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有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微型小說大概出現一個高潮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有兩個小高潮往往會給讀者一個驚豔的獎品,意外收獲,一定會興趣盎然。講到這兒,我準備談談寫作微型小說/故事心得。
三
以字數來說,《賈汪煤礦100人》是100篇微型小說,在一千到兩千字。在此拿出其中一篇《臨終的渴望》對照小說結構要素做一簡單分析。
題目 - 如果讀者不了解作者,那麽對一個不同的題目就會有絕然不同的反應。例如《臨終的渴望》與《李誌強》講述同一個人物,但是,第一個題目對陌生的讀者比第二個題目更加有吸引力。畫龍點睛也好,“標題黨”也好,想獲得讀者青睞自然要選《臨終的渴望》更加有效。一個短篇千萬不可浪費或者輕視題目,是作品的眼,作品的主題歸納和看點。
人物 - 《臨終的渴望》開首介紹李誌強何人,一個不入群的普通高中生,平淡無奇,想入夥可是膽怯。
情節與高潮 - 主角的特質介紹完,突然講述他父親俯身趴向鎬頭自殺身亡的遭遇,令讀者猝不及防,隨著文字描述,開始想象當時的悲壯場景,這是第一個高潮。如果此時故事結束也無可厚非。變成了李誌強的父親(何人)在文革(何時)受迫害在私刑屋裏(何地)伏鎬自殺(何事)。然而,故事主角是李誌強,所以還沒有完。一個同學在班上宣揚他父親的死,讓他久已壓抑的羞恥悲哀驟然爆發,因此持鉛筆刀要決鬥。雖然顯得很單薄,可是博得讀者對李誌強極大的同情。這是一個小小的高潮。故事繼續發展,在感情最低穀他孤獨求援的時候卻無人伸手,就像玻璃櫃裏的人,看得見同學卻又被無形的人情隔閡冷冰冰地隔開。一個本應該屬於社會的人卻無端被孤立,像是高原被驅逐的孤狼。這時候讀者體會到主角人物的哀傷。故事最後一個高潮出現在結尾,讀者被李誌強的訴求震驚。他的要求是那麽的卑微,代價是那麽的小,對普通人來說簡直可笑。然而對李誌強來講,朋友的看望卻成了他臨終的渴望,意圖印證他不是一頭孤狼,社會孤立人。普通人的普通心理對李誌強來講卻變成了奢望。結尾這個高潮不亞於其父自殺的壯烈,引得讀者唏噓長歎淚水漣漣。
主題 – 一個被社會拋棄無助的人,有愛心卻無朋友。然而他渴望朋友,渴望加入普通人群,渴望人際間的愛。然而人們歧視他,顯現人世間的冷漠,無異加害於人。
故事不長,人物、情節、主題講述簡潔清楚,同時用兩個高潮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通過這一番對比分析,我有信心了。我有故事可講,而且也能交代清楚,基本上做到邏輯自洽,也就是能把故事說圓滑了。以後就不會再糾結故事啊、小說啊的概念性疑慮,隻管講故事。估計第一批感性故事講完,也會像其他作家一樣,以虛構為主了。先不煩那些,有感而發那就發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