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鄭祥落籍湖北江陵(即荊州城),從此花開葉落,後代遍布附近幾個縣。我小學時候從公安老家農村到荊州城去讀書,住處在荊州城東門內,竟不知道離先祖落根處近在咫尺。也不知道附近的鄭氏和我們家居然是同根發支的宗親。
————————————————————————————
鄭祥去雲南上任,為雲南統兵官,連雲南都指揮使都要聽其調遣。
這裏介紹一下朱元璋開設五軍都督府,統領全國軍事,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在各個行省設立都指揮使,相當於各個軍區。然後下麵設立衛指揮所。鄭祥年少時隨藍玉征雲南,後把大理國段氏納入中央管轄,任大理衛指揮副使,後升任指揮使。然後調去任福建都指揮使。明成祖實錄記載:升福建都指揮使鄭祥為右軍都督僉事 ,成為正二品大員,同時調任雲南。雲南沐王府(想起了鹿鼎記和韋小寶)在靖難之役中支持建文帝,讓朱棣非常不爽,調去雲南也有監督之意。雖然滎陽侯爵位已經被廢,鄭祥已經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超過了其父遇春公管轄的兵力。家譜上僅僅記錄洱海指揮使的官職,並沒有記錄以後的這些官職。
鄭祥取六安侯王誌的女兒為妻。胡惟庸案發時,王誌已死,不予追究。其子王威繼承六安侯職位,在胡惟庸案時,爵位被取消,降職為安南衛指揮使,就是現在的越南。鄭祥和王氏有一個兒子,叫做鄭旺,後來為溫州衛指揮使,也是正三品。溫州衛當時在海防前線,倭寇入侵頻繁,也是比較艱苦的地方。關於鄭旺的資料幾乎找不到,除了我們家譜的記錄外。明史上倒是有鄭祥兒子鄭琦在永樂元年被任命為福建都指揮僉事;不知道鄭琦和鄭旺是什麽關係,溫州離福建也並不遠,看來都是因為父親的功勞被封了些官。
鄭祥(思聰)回雲南上任,葬父母於公安縣,把家眷安置在江陵(荊州)。據查到的江陵鄭氏族譜,說鄭家在荊州城東門公安門內。我小時候在荊州讀書,公安門裏麵,早已經成為了湖北省第三監獄。江陵鄭氏族譜還寫到,清朝建立後,滿人開始把城內的漢人驅趕到城外,於是族人搬家到東門外草市,其實離荊州城也就兩公裏而已。江陵鄭氏家譜和我們繡林家譜記錄倒相互吻合。“移居一支居郡城東帥府鼓樓前,康熙間為駐防兵複由東城遷草市”。想必康熙年間各支還互有聯係吧。
在民國時代,草市一帶也還有鄭氏祠堂。我小時候從公安縣老家到荊州城讀書,完全沒有想到先祖落難定居的地方居然就在咫尺,當然這都是現在讀完家譜,查閱各方資料才知道的事情。
可以想象,二世思聰葉落歸根,三世鄭旺卸甲歸田,回到江陵終老。而向謝兩夫人則和遇春公合葬於公安縣。鄭旺生八子 ,興字輩,名為:仁,義,道,德,福,隆,如,才。四世長子興仁,生五子,萬字輩,名為:金,玉,寶,財,則。
家譜上記載思聰最後葬於赤岸之北梁木垸,鄭旺也葬梁木垸,也包括鄭旺的兒子們。問詢了一些荊州的同學朋友,告知梁木垸就是現在的沙市岑河鎮木垸村,離荊州城二十公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