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斯拉夫1:美術史鑒證“商鞅-大秦-蒙元-中俄”因果鏈

來源: 免疫力真的好 2022-11-12 22:54: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27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免疫力真的好 ] 在 2022-11-13 02:16:4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藍星最近兩百年曆史其實都是在兜兜轉轉糾結這麽一個問題---究竟是主義(意識形態及其背後的實體形而下勢力,例如資本)的邊界廣大,還是國族及其文化的邊界廣大,所有近現代戰爭包括全球貿易戰這樣被定義為戰爭形式之一的經濟戰,都是在搶答這個問題。

曆史就是因果鏈。

地緣地理的近水樓台之便對於曆史的進程的影響力不容忽視,讀完本文,舉一反三,也許就能明白為何新中國選擇了布爾什維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隻是他們影響我們,我們早就影響了他們。

漢景帝有句名言是跟手下的儒生辯論漢室代秦是否符合中國古代的道統禮法語境裏麵的正義,抑或是野蠻代替文明的僭越或者說叢林法則時候脫口而出的---“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是後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史記·儒林列傳》) “你們吃肉時,不吃馬肝(馬肝是有毒之物,不能食用)會死嗎?談學問又何必商湯(時政)。”      

漢景帝知道這一類話題如果擴大了討論,會在理論上動搖漢王朝的根基,所以他強行把這一類話題都屏蔽起來,讓臣子們禁言。 (你看中國古人的心靈文明領跑古代世界的程度令人咋舌--在世界大多數地區都是勝者為王規則的年代,中國古人已經在思考到手的勝利果實是否符合根本邏各斯即天道正義這樣深奧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的事兒了,甚至這個事兒相關的言論自由程度也達到了皇帝老兒都管不著或者管得有點無奈境界) 今天咱們也來聊聊跟眼下大熱的斯拉夫人有關的一個馬肝問題。

哥哥跟我說,俄羅斯這個北方強鄰是永遠具備領土擴張本性的北極熊,中俄關係如何平衡是中國政治家永遠的高難度挑戰棋局。

我說如今中俄抱團有倆原因--

第一,有仇不報非君子,蘇聯解體令斯拉夫民族國運一落千丈,如今普京抓住或者製造了可以給斯拉夫人與歐洲人同時逆天改命,逃出美國七十多年魔障的機會,而當年,客觀上蘇聯解體,有中美當時盟友關係的助推作用,中國不願意也不應該成為眼下毛子的報複對象;

第二就是目前美國困獸猶鬥,黑雲壓城國際形勢下,被圍堵的中俄歐抱團突圍的現實需要

我意味深長地對哥哥說,趕狗入窮巷必遭反噬,何況北極熊乎? 問題是斯拉夫人建立基輔羅斯三四百年後依然是凝聚力比較低下的烏合之眾,恰好是入侵征服他們的蒙古人把自己從漢人,確切溯源說是把商鞅教會秦人的那一套傳給了他們,他們才第一次獲得了真正有助於壯大的組織動員能力與國家-社會凝聚力,東正教與所謂第三羅馬的感召力那都是後來美化吹噓出來的後話。

可惜他們強大了以後,禍害得最深的就是我華夏,也就是教會他們從烏合之眾飛躍成高度組織凝聚的國家機器的治理體係的源頭! 不信,咱們可以從美術史來回顧下毛子的曆史。

韃靼(在美術史上也有“達達”之同音同意)本來是指進入歐亞腹地並且突厥化的蒙古征服者(韃靼就是歐洲人指代以花剌子模、喀山、基輔、莫斯科等為據點入侵歐洲的蒙古人的別稱,在伊凡四世這個蒙古人的外孫出生時,韃靼蒙古的歐洲權力中心就是喀山),後來韃靼就專門指塔塔兒族這個由蒙古人與高加索人混血的民族,有些歐洲人也用來泛指有蒙古血統的東亞遊牧民族,例如滿族;與湯若望同時代的傳教士為順治皇帝畫像流傳到法國,就題名為“年青的韃靼皇帝”。 

曆史學家說相隔一百年的兩位著名沙皇,暴君伊凡四世與改革者彼得大帝都是具有顯著韃靼血緣與外貌,卻又極力擺脫之的。那麽我們來比較下這兩位的精氣神有什麽根本區別。 

伊凡四世隻是物理上切割與蒙古黑暗蒙昧政治的聯係---他一把火燒了喀山,焚城屠城、用秘密警察實施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的監控與迫害恰恰是蒙古人的手法,他在思想上依然是徹底蒙古化的。

著名曆史學家、法蘭西院士、吉美博物館館長格魯塞(Grousser, R.)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國》(L'Empire des Steppes)提到,蒙元帝國時期,一個商人可以明目張膽地拿著五十兩黃金穿越帝國幅員遼闊的國土,安然無恙。為什麽?因為大汗采用無處不在的秘密警察以及“什伍保甲製”(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五兩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連坐法”來保證他的大紮撒(法令)在帝國令行禁止。

毛澤東有句著名的詩“百代都行秦政治”! 

這些就是大汗的那些漢人或色目人謀士教給原本是原始遊牧民族的蒙古人的上溯至秦孝公時代商鞅變法後形成的暴秦苛政統治手段。 焚城屠城的伊凡四世全然繼承了這種手段,每個人都會被身邊至少3-5個人監視著。民眾唯有甚少言語,保持靜默以免禍從口出--所謂“道路以目”。

久而久之,他們利用為教堂畫聖經題材的機會,同樣用拜讚庭帝國傳承下來的技巧,卻用他們自己生動活潑的創意來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看這幅“老鼠們為貓舉行葬禮”

16
13

是否與先秦時代中國詩經裏同樣為升鬥小民調侃統治者的詩歌《國風·魏風·碩鼠》異曲同工呢?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類似的中國年畫“ 老鼠嫁女“倒是歡樂版本

6
14

感慨,作為來自一個曆史足夠綿長的東方國度的客人在歐洲看展覽,有時候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不免有這樣哭笑不得的聯想!

彼得雖然也有韃靼蒙古血緣,且外貌上有體現,但是在思想上卻是徹底歐化的,據說日本明治維新的啟蒙思想家福澤吉喻的“脫亞入歐”理念就來源於彼得大帝,而彼得大帝之所以能夠義無反顧地斬斷蒙昧與他少年時即進入產業革命後方興未艾的西歐,並結識一些奇特的朋友,比如天文學家哈雷就是他的忘年交不無關係,而彼得這樣身高近兩米的英俊少年在歐洲的這些精英眼裏也是頗有魅力的!

據說哈雷與年輕的彼得曾經一起租住倫敦郊外的一座貴族房舍,後來屋主發現倆人的惡作劇的溜門撬鎖幾乎令這座房屋狼藉不堪,彼得的隨從賠了一大筆錢了事。

這裏我們先來看彼得大帝最鍾愛的一幅名畫---大衛與約拿單。

7

在中國的《詩經·國風·秦風》裏有一首詩歌歌頌了公元前4世紀中國大地上一個分封的諸侯國裏一種樸素的兄弟袍澤之情和家國情懷: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而在此前六個世紀,公元前10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的以色列聯合王國(邦聯製),也曾出現了類似的感人故事,兩位主人公之間的情誼也達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境界:  這個故事見於“聖經 撒母耳記”。

大衛戰敗歌利亞,解救了掃羅和以色列人,成為以色列的國家英雄。由於慶功宴中婦女(還有一個原因是大衛王是顏值很高的少年英雄,而掃羅已經年老)的稱讚“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致引起掃羅的嫉妒與追殺,不得不四處逃離,甚至藉裝瘋以避害(撒母耳記上21章:12-15)。 

約拿單是掃羅的兒子。 聖經中記載大衛與約拿單(David and Jonathan)的友誼被傳為佳話。

相同的眼光、定見、靈性,一樣的忠誠、守約、仗義,使大衛和約拿單結下了生死友誼。 “約拿單的心和大衛的心就連在一起,約拿單愛大衛就像愛自己一樣”。(撒上18:1)

既然兩人都是英勇的戰士,也是上帝的忠仆,他們就“立約”鞏固彼此間的友誼。約拿單清楚看出上帝的靈在大衛身上。(撒上18:3)他不像掃羅一樣嫉妒大衛,視之為自己的敵手。

相反,他深深尊重上帝的處事方式,因而為他的年輕朋友樹立了優良的榜樣。掃羅想要殺大衛,約拿單並沒有從旁協助,反而預先通知大衛,並為他求情。大衛被迫逃亡之後,約拿單特地去見大衛,還跟大衛立約,以確保大衛會庇護他和他一家。(撒上19:1-20:17)

約拿單所言“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14:6)與大衛所言“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17:47)如出一轍、何其相似。

所以約拿單和大衛實為英雄相惜。“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撒上18:1) 約拿單多次向大衛報信,使得大衛逃離他父親掃羅的手。

約拿單雖與大衛盟約,卻沒有背叛父親掃羅,最後和父親一道戰死沙場,忠、孝、勇俱全,實乃悲壯!

難怪大衛驚聞噩耗為約拿單書寫哀歌:“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撒下1:25-27) 

約拿單死後大衛恩待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視如己出,而不是對掃羅後人斬草除根。

在這幅畫裏,倫勃朗以宛若凡人依依惜別的場景來表現兩位英雄聖賢之間感人肺腑的友情---年輕的金色長發美少年把頭埋在異姓兄長約拿單的懷裏,與他訴說衷腸。

畫這幅畫的時候,倫勃朗的財政意義上的世俗生活與他的宗教生活一樣都跌入了人生的穀底,也許逆境令人更加珍惜平凡樸素的人情,對於漫漫紅塵的體驗也不流於俗套,更令內在的宗教情感與藝術內涵升華。

1640後,家庭的悲劇讓他的繪畫風格變得樸素與低沉。倫勃朗和他的妻子莎斯姬亞·倫勃朗(注:她是倫勃朗最重要的模特)生有4個孩子,隻有最小的一個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後不久去世,他和女仆住在一起,女仆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為此受到教會的譴責為“罪惡的生活”。

由於他為了畫畫經常采購大量的衣物和繪畫工具,從不計較財產,所以很快就到了破產的邊緣。1669年他在貧病中去世,身邊隻有女兒陪伴,死後葬在西教堂一個無名墓地中。 

這幅畫是著名的彼得大帝收藏的第一幅西方重要畫家的畫,盡管在彼得出生之前倫勃朗已經去世但這不妨害彼得成為他的知音。 

從此,俄羅斯美術家的心靈與技巧同時被啟蒙,原來頌聖題材還可以藉由定格普通人的看似尋常卻高貴的情感,生離死別的場景來體現,這幅畫是如下許多我們眼睛熟悉的俄羅斯寫實主義名作的“導師”,啟蒙了後來著名的具有曆史縱深感的俄羅斯寫實美術。 

哥薩克致信土耳其蘇丹 

image

埃及婦人與她的嬰兒 

10

十字軍騎士

21

龐培城的末日 (ishka老師曾經為我專門講解這幅布留洛夫的名作)

20

嗯,對比下法國人傑裏科畫的美杜莎之筏,

18

女學生,與下麵這幅據我父輩說時常想起托翁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馬車上無名女郎”相比,我本人更喜歡這幅也是刻畫一個無名女主人公的作品

11
17

生活的斷章

12
9

沉思藝術(又作:畫室裏的繆斯)

4

主人公的高貴再也不需要那些貌似威嚴的呆滯表情,狐假虎威地把米歇爾等大天使放在自己身下來造勢,但是在而在此之前,他們都是照搬過去拜讚庭教堂裏的畫法用散點透視連環畫般地來描述什麽沙皇與大天使米歇爾等受到神諭與上帝的惠顧之類的題材!

彼得大帝之前一百年的伊凡雷帝時代的頌聖題材Icon Paintings的確就是繼承拜讚庭教堂的裝飾畫手法這麽來表現的

image
1
15

風水輪流轉,待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各種新的繪畫流派和技術爆發,拜讚庭血統的歐洲傳統裝飾性icon paintings到了歐洲首富維特根斯坦家族的密友與收藏對象古斯塔夫·克裏姆特(Gustav Klimt,1862年7月14日-1918年2月6日)手裏又煥發出新的生機,可以用來表現浪漫寫實的題材了。例如這幅著名的Der Kuss(吻)

3

閨蜜

19

俄羅斯,目前強烈要求意大利歸還租借展覽的藝術品,以防以製裁名義鯨吞。 其中,就包括這個世界名畫《戴羽毛帽的年輕女子》。 .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長,太跳躍了,全堆積在一起感覺內在邏輯就有點生硬了。和平環境下的全球化不好嗎? -浮雲馳- 給 浮雲馳 發送悄悄話 浮雲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22 postreply 00:57:21

太天真了,親愛的,你覺得這星球有那樣文明程度嗎?咱倆都在德國,今春你沒有經曆過漲價、限量還有現在暖氣溫度18-20°C, -免疫力真的好- 給 免疫力真的好 發送悄悄話 免疫力真的好 的博客首頁 (144 bytes) () 11/13/2022 postreply 19:14:56

知識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學習了,謝謝 -望沙- 給 望沙 發送悄悄話 望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22 postreply 04:42:30

洋洋大觀!趕狗入窮巷必遭反噬,何況北極熊乎?同感。斯拉夫人五官,有明顯蒙古人特征,與拉丁民族不一樣 -花似鹿蔥- 給 花似鹿蔥 發送悄悄話 花似鹿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22 postreply 05:01:52

早安書香 -nearby- 給 nearby 發送悄悄話 nearb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22 postreply 06:07:40

很專業的研究 -laopika- 給 laopika 發送悄悄話 laopik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22 postreply 08:54: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