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曾經很自私
作者:謝盛友
上個星期德新社的記者來采訪我,工作完畢後,與她閑聊。她跟我講一個故事:
十幾年前她在中國當記者工作時認識一個朋友,之後經常保持聯係。這位朋友官至中國政協常委。朋友埋怨她,西方的記者不會做新聞,這次四川抗震救災,中國共產黨走在最前麵,為什麽西方的新聞媒體不表揚一下?
她講的故事與時事相關。輪到我講故事,我的故事與時事不相幹,而且講出來恐怕不太合適。
大概是我七八歲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突然間我發現飯是糊的。我說:“奶奶,你今天的飯煮糊了。”
奶奶:“你怎麽這樣沒大沒小的?飯煮糊了就不能吃嗎?我一天到晚勞累,不就是為了這個家嗎?一點長幼有序的規矩都沒有!”
這件事我一直記在心裏。我很愛我的奶奶,她離開我已經四十多年了,今天我想思考一下,為什麽我可愛可親的奶奶在這件事上會這個樣子。
我今天找到了 答案:我奶奶很自私,至少在這件事上很自私。我奶奶自私的根本原因就是貧困。
當時家裏很窮,如果我奶奶富有,第一鍋飯煮糊了,她可以瀟灑地再重新煮一鍋,她當時會發出這樣的責罵嗎?如果我奶奶的腦子豐富,她的思想內存不僅僅“沒大沒小”“長幼有序”,她會這樣責罵她 心愛的孫子嗎?
我得出一個奇怪的結論:我奶奶的自私來源於貧困,物資貧困和思想貧困。盡管不能保證物資豐富者不自私、不吝嗇;盡管不能保證思想豐富者就會表達、容易表達,但是,我還是覺得,貧困是自私的罪惡根源。
自私者的所有言行以自我為中心,然而,自私者的言行卻以別人的臉色和別人的判斷為價值標準。
人性是自私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中指出,人即使在嬰幼兒時期,對於新誕生的家庭成員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排斥情緒,因為新的家庭成員的到來,終止了他吸吮母乳的那種舒適與安全感,從他那裏剝奪了父母的關愛與關注,這種排斥情緒一直沉積在他的前意識或潛意識中,在適宜的條件下顯現。
自私就是對自己有利益,無節製的自私便是貪婪,欲壑是對利益占有的主觀需求。自私不僅體現在對現世資源的占有,還體現在對恒世的影響,中國人本主義傳統觀念指出,人隻有“立德、立功、立言”才能光耀千秋、彪炳千古。 這就是上述政協常委流露自私的原因之一。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上帝在賦予新的個體生命的同時,給予了每個生命個體的思維器官,賦予了我們思考的權利,成就了芸芸眾生中一個個小的相對獨立的思維循環,正因為這種獨特性,我就不責備我奶奶的自私。
正因為人是自私的,才造就了衝突與競爭,有了成功與失敗,有了快慰與失落。
人類沒有能力消滅自私。
寫於2008年5月25日, 德國班貝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我奶奶曾經很自私 |
• | “ 一個中國” ,真的要認真起來了 |
• | 鄰人(小說9):灰色 |
• | 周國平:中國人缺少什麽 (ZT) |
• | 舉辦對得起孩子的教育 (Z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