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靈隱士)
《三摩地》:我的焦灼哀愁,你的苦樂傷悲
三摩地被翻譯為三昧,實指精神上的空靈。冥思是一種途徑,即通過靈魂上的修行來提升自我,可以到達空靈超然的境界,從而有助於解除人生中的憂愁、迷惑,與痛苦。從人思想的視角來看,它與哲學頗有相通之處——都是為了消除迷惑,消除因為迷惑而產生的精神上的壓力與痛苦。這是一個個體麵對客觀世界,一個龐大繁雜的世界,一個不由自己意願而定的世界,必然會產生的心理反饋。
三摩地首先是自我的認知,在此之上,是對他人的認知。
1 人生之環,步步生變——《一切是自我的幻像》
從三摩地的視角來看,人生正如一根杠杆,凡人總是在上麵沿著一條直線走來走去,終一生而不能停息。有的人一直前行,就算發現杠杆在下墜,還是義無反顧地向前;有的人開始時向前,但是一經發現杠杆在向下傾斜,就轉頭向後而行,可是到達另外一側,會麵對同樣的問題,於是繼續轉頭,繼續行走,就如此這般延續下去,一直行走而不停息;也有的人發現,要讓杠杆永遠不傾倒,最好的辦法是站在支點之上,於是放棄行走,選擇永遠停留在一點之上。
正如追日之誇父,麵對驕陽大步飛奔,走的越快,反而因為離得越近而越幹渴,直到他無法繼續行走,最終倒下。又譬如希臘神話中的巨人西西弗斯,一步一步奮力地將巨石推向山頂,然後所等待的是巨石滾下,一切歸零後,重新開始同樣的辛苦勞作。直線式的人生如此之困擾與痛苦,難道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在三摩地的認知裏,人要放棄心裏的杠杆,放棄行走直線的思路。在每一步行走時,都去思索考量,要順應地調整自己的方向,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經過一次又一次不斷的動態的調整,行走的軌跡就會形成一個圓,這樣就能夠做到永遠前行而不停息,也不必去擔心杠杆會失衡。相對於直線的杠杆,圓沒有終點,天生穩固。這在三摩地的奧義中,是關於個體認知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人生之圓形雖然穩定,但不完美。它的弱點在於:人總是在一個平麵之上重複自己,周而複始地重演曆史,過於乏味。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當然有。在三摩地的認知裏,人在行走的每一步都要調整,調整不要局限在一個平麵上,要在高度方向,第三維度上同時調整,一圈之後,行走的軌跡就不會落在起點,而是起點的上空,與起點有高度上的差別。這樣一來,人生就不是局限在平麵上的圓形,而是有了高度的三維螺旋結構。這種人生之軌跡,不是愚笨地在直線上來回行走,不是簡單地停止在支點之上,也不是乏味地重複自我。這種螺旋式的軌跡,在三摩地的認知裏,是個體認知人生的第二層境界。
螺旋式的人生既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也不會因為實現了目標而停止個人的追求。它讓人生永遠保持新鮮感,會讓人有意願有動力永不停息地去追求。但是它非常重視行走之方法:在前行的同時一定要調整行走的方向,因為人生之路絕不是一條簡單的直線,不是一直向前就可以解決一切難題,實現一切訴求,達到身體與心靈的自由輕鬆與愉悅。
簡單地說,先讓自己心開,然後開心。
2 彼此一體,共生共舞——《世界並不是你認為的那樣》
如果把一個人視為本體,是我,那麽相對於自己之外的一切萬物就是客體,是你。你可以大至整個世界自然界,也可以小而具體到一個特定的人。本體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對於共生共存的客體萬物,應該如何去看待呢?重視?漠視?如何去對待呢?屈服?還是征服?
這是一個杠杆,一端是人,另一端是客體之萬物。人沿著杠杆行走的話,離萬物過於靠近,或者過於疏遠,都會破壞杠杆之平衡,生態關係之平衡。如果不能去改變兩者間的距離,那怎麽辦?
可以改變行走的方向。試想一下,如果人沿著垂直於杠杆的方向行走,以支點為中心,萬物與人反向而行,旋轉開來,就會形成圓形軌跡。雖然表麵上看,兩者行走的方向相反,但是在行走半圈180度之後,就會發現其實行走的是同一個方向。圓形的軌跡讓人與萬物相輔相行,保證了兩者間的距離不會疏遠也不會親近,同時也保持了杠杆的平衡,讓人能夠一生穩定地行走。這種人與萬物位置相對旋轉而行的法則,是三摩地裏人與萬物關係的第一層奧義。
當人生到達第二重境界,選擇那種螺旋式的軌跡行走,位置與之相對180度的萬物,也沿著一種螺旋的軌跡反向而行,同樣隨著高度盤旋而上。這就形成了特殊的雙螺旋的鏈狀結構,這種結構不正是人類基因DNA的構架嗎?冥冥之中,宏觀世界裏人與萬物的相處法則,與微觀世界裏人類基因的架構不謀契合。雙鏈螺旋式的運行,正是三摩地所提倡的,人與萬物相處法則的第二層奧義。
秉承上述兩層奧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人生的難題,可是它們遠非完美無缺,原因在於本體的我,在潛意識之中就把自己與萬物對等,對立,放置在杠杆的兩端而去追求平衡。在三摩地第三層奧義裏,相比萬物之龐大繁複,我應該正視自己的渺小,要主動把自己放在支點的位置,並拋棄那根杠杆,讓萬物環繞自己包容自己。本體的姿態越低,自我的意識越淡漠越虛無,就越加能夠吸取環繞自己的萬物之能量。那種極致的情況就是讓自我的意識成為一個黑洞,完全吸納接受客體萬物,不要去排斥和抗拒。形象一點比喻的話,萬物就像一個環形的瀑布,奔流萬丈傾瀉而下,位於瀑布之下的那口深潭,就是本體的我。從而形成一體,我為萬物,萬物即為我,密不可分。而那根杠杆,用來區分彼此造成兩者對立的界線,就會消失不見。
而這種法則,具體細化到一個家庭,到一個人的話,就表現為我與父母,我與妻子,我與子女的關係。要保持兩者之間的和睦和諧,需要摒棄自我,放棄你我之間的對立對等,不再糾結孰輕孰重,權衡是你的是我的,才能相互共生而共舞。
簡單來講,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如是看來,人生要保持低的姿態以及空的心態,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我,一旦進入精神上的靈境,擦掉心中區分你我的界線,就能夠擁抱萬物,連接一體,和諧共存。從而生命循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