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似乎很用心。我有些感想,或可為參考。

孔孟所講的是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施之於人而反之於己的輪轉關係,最基本的,就是五倫。這是任何一個社會都有的,幾乎像物理學對於物體一樣。在這個觀察和歸納上,才有五倫的原則的提出,五常。所以,很重要的是,五常與五倫是兩套東西,靜的對象和動的規律。

否定五倫,那麽還不如搞人民公社去,弄出個《蠅王》一類的東西。

五常不是嚴格的,不是像數學那樣嚴格,而是在有“常”的經營下,五倫才能輪轉下去。這樣看五常,就知道,雖然五常是個限製,但是不能拋棄。否定五倫,人就沒法有“正”和“常”的正常生活。

普通人沒有時間、動機、機會學習這些大道理,所以製定一個禮,使由之,就很好了。這是禮的來源。

知道了這一套的來由,那麽這一切從何談起?從神、宗教、大自然、物理、數學開始?顯然不能。人的東西,要從人談起。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五倫未必都有,但有父母是必然的。這就將起點定在了父子這一倫上,孝就成了“先”。

古代皇帝講,以孝治天下,是因孝為百善之先,而不能將五倫五常及其它全講一遍。民真正被忠孝控製的少,馬斯洛的需求體係,就足夠民忙活的了。對皇帝的控製,幾乎沒有,除了神之外,所以他肯服從他的祖宗,是對其能發生影響的為數不多的渠道之一。

不能理解儒家,不能尊崇儒家,將人倫和善的高地被皇帝占有,那是自作孽,夫複何言?

例子不舉了。民國以來,儒家不再得到遵崇,國人是很自由了,但這樣的《蠅王》世界,國人又失去多少。孝為先的這一套,是保護草民的:就像一夫一妻製一樣,沒有這樣的製度,很多窮人就娶不上老婆;沒有五倫,很多善良的人就被淘汰、出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