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Chicology公眾號,歡迎關注我們。
“女作家”,一個多少帶有些性別歧視意味的抬頭,為什麽不能直接稱為“作家”而一定要強調是“女作家”。這種咬文嚼字大概是很多女權主義者最為熱衷的遊戲,似乎全世界都與她們為敵,而她們則掌握著所有道德的製高點,比如前兩天關於小孩子姓什麽的熱搜。關於“女作家”,確實可能存在讓人不舒服的地方,但我們不喜歡“女作家”這個抬頭的同時,也不喜歡類似“男護士”這樣的抬頭。在職業麵前,性別平等應該比女權更加重要吧。
隻是關注作家們的時尚品味,似乎膚淺了一點,但總比關注流量們好一點吧,起碼作家都是有個性的。而且多數的女性作家,都難逃“時裝”或者“風格”這個話題。她們的人生大多很瘋狂,但這種瘋狂之下,不管不顧的個性,也讓她們的衣著風格很有意思。
Nancy Mitford
南希·米德福德
1904~1973
英國作家
南希擁有顯赫的姓氏,她家是英國非常古老的貴族,但到了她父親一輩,漸漸難以維係貴族式的生活。姐妹六人從來沒有去學校上過學,都在接受所謂的私教課程。南希長大之後就說,自己除了騎馬和法語,都沒有任何係統的知識。但她還是喜歡寫作,也堅持寫作。二戰之後,她出了幾本描寫英國貴族生活的小說,大獲好評。
1956年,南希編輯了一本充滿趣味又頗有思想性的小冊子——《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詳細講述英國貴族標明身份的方式,記錄以語言判斷上層階級的方式,並戲謔地提出“上流社會和非上流社會”(U and non-U)的概念。這本書成為二戰後50年代英國文化的象征。
南希的風格,在年輕的時候是典型的20年代淑女的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時代的變化,她也穿起了白色的襯衫和褲子。她在愛上法國政治人物Gaston Palewski之後,從倫敦移居巴黎,直到最後死在巴黎。所以到了後期,她身上更多了某種法國女人的特質,理性又柔軟。
Susan Sontag
蘇珊·桑塔格
1933~2004
美國作家
去年Met Gala的主題Camp,就是受到蘇珊·桑塔格一篇名為《校園》的文章啟發,她也因為成為時尚界最為關注的作家之一。
蘇珊對人類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感興趣,她撰寫有關時裝,攝影,電影和政治的文章,並積極參與了20世紀後期最大的社會辯論,例如越南戰爭、薩拉熱窩事件和對於艾滋病的認識。蘇珊致力於在國際上支持和捍衛人權,並為此留下了大量有價值的文本,包括散文、小說和短篇小說。
她標誌性風格造型,是用男裝襯衫和衣服來做搭配,給人幹練利落的感覺。冬天的時候也喜歡高領毛衣和各種靴子,年紀大了之後,前額上的一撮白發也成了她的標示。
Oriana Fallaci
奧裏亞娜·法拉奇
1929~2006
意大利作家、記者
奧裏亞娜·法拉奇,意大利新聞界最著名的一個名字,是意大利文學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奧利亞娜是曆史上第一位奔赴戰爭前線的女記者,她用敏銳而流暢的文字敘述了20世紀的社會政治問題。1950年,奧利亞娜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采訪過越南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
她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一次獲得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在70年代和80年代,她采訪過全球政要,其中包括我國領導人。
奧利亞娜的風格反映了她務實的個性,但又有著意大利人的浪漫。她似乎一直非常嚴肅,即使穿著休閑的衣服,但依然是個謹慎的人。她似乎才是一個女記者應該有的樣子,看起來拿著筆都能殺死對方的那種。
Françoise Sagan
弗朗索瓦絲·薩岡
1935~2004
法國小說家
弗朗索瓦絲·薩岡的文學生涯始於《埃勒》雜誌,她一生匪夷所思的感情經曆,讓她成為大家爭相討論的話題。而她與時裝設計師Peggy Roche的感情,也讓她成為時尚圈裏討論的話題。
她於1954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說,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成功,青春期的塞西爾對父親的新搭檔安妮懷恨在心(在這本書中,安妮是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她出生在富商家庭,後來的作品也多以描述中產階級生活為主。
弗朗索瓦年輕的時候,是剪著短發的清純少女,整個風格讓人想到電影《精疲力盡》裏的女主角。她兩度結婚兩度離婚,之後生活在一段看起來非常詭異的四人關係中。她用黑色和條紋衫,來表達叛逆。你以為拜金和物質,是這幾年才流行的惡習?最早說出“寧願坐在捷豹車裏哭,也不要坐在巴士裏笑”的人,正是這位出身富貴的作家小姐。
Gloria Steinem
格洛麗亞·斯泰納姆
1934~Now
美國社會活動家、作家
她是現代女權主義的象征,自1960年代起,格洛麗亞·斯泰納姆就成為女權的代言人。1971年,這位新聞工作者和作家,就站在捍衛婦女權利鬥爭的最前沿,並成立了全美國婦女政治核心小組——全國婦女協會(National Women's Association)。並與其他300名婦女一起,發起了一場關於女性在幹預在政治事務中的價值和婦女意見的宣傳運動。
她是《紐約》雜誌的專欄作家並且創辦了《Ms.》。1969年,她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After Black Power, Women's Liberation",表達早期對墮胎權利的支持,隨之她一躍成名全美女權主義者的領袖。
她在70年代的風格,總佩戴一副飛行員眼鏡,穿一條喇叭褲,這成為她一直以來的特色。即使在今天,她也喜歡穿印花襯衫,帶著濃濃的70年代風格。在今年新上映的電視劇《美國夫人》中,也可以看到格洛麗亞的身影。在時裝的世界,她的個人風格也可以成為時代的代表,一如穿著迷你裙走在國王街的時髦少女。
Joan Didion
瓊·蒂蒂安
1934~Now
美國小說家
瓊·蒂蒂安的職業生涯是從Vogue開始的,她做過Vogue的撰稿人也做到過副主編。她倡導“新新聞”,主張用敘事和文學的方式來寫作故事。直到今天,她被譽為最偉大的在世作家之一。
曾經登上過Celine的廣告,穿著一直極簡舒適,也在70年代熱愛印花。她很多留到現在的照片都很時髦,畢竟是被Vogue訓練過的作家。
Donna Tartt
唐娜·塔特
1963~Now
美國作家
唐娜·塔特1963年出生於密西西比州的格林伍德,在五歲時,她寫了第一首詩,十三歲時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份文學評論雜誌上發表了第一首十四行詩。2004年,她成為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發起的“重述神話”寫作項目的首批入選作家。
2014年4月14日,唐娜·塔特的小說《金翅雀》(The Goldfinch) 獲得2014年普利策小說獎。這是她的第三部作品,也讓她成為一種文學現象。實際上,這部小說除了獲得普利策獎之外,還獲得了好萊塢的關注。好萊塢購買了這部小說的版權,並將其改編成了電影。
唐娜·塔特的風格鮮明,尤其是她一頭幹淨的短發,成為她造型的標誌。另外,她也喜歡從男士衣櫥中尋找時裝靈感,大多數場合她都穿得像個男孩子一樣。當她穿著寬大的帆布襯衫的時候,那麽一瞬間恍惚一位這個人Kurt Cob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