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關愛疼惜文祥弟弟的朋友,當年少年老成懂事到令人心疼的小毛頭,已經做了外公了。

本帖於 2019-10-31 09:14:30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培香豆 編輯

答應過一定會update的,隻是沒想到這麽快。

今年春末夏初季節,和一些朋友分享過一篇舊文,回憶大學畢業後和弟弟妹妹一起探往三孃一家的點點滴滴,姐妹們對文中的文祥弟弟的關愛和疼惜令我非常感動(我把弟弟的名字記混了,將錯就錯吧)。

仿佛心有靈犀,幾乎在同一時間,妹妹憑著模糊簡略的信息,在三孃一家的遷往地幾小時漫無目的的搜索“閑逛”後,居然與“失聯”多年的三孃揮淚重逢!

以往回家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陪媽媽,期間集中一兩天出去會會同學探望老師。這次回去,很多相同和不同的點,令我這個有其名無其實的身在海外的長姐長女說不出的欣慰和開心。在極為緊湊的行程裏,我和妹妹一起去成都近郊看望了三孃和附近的親人。當年跳池塘折荷花的大弟弟比我小八,九歲,都已經做外公了。:)

下麵是剛回國第二天,和全家一起探望爸爸老家留守親人時的照片,多是我躲在旮旯裏偷拍的。可以理解的原因,圖片特意黑白了,縮小了。

媽媽和爸爸健在的兩個弟弟。


叔叔和妹妹。

弟弟和堂弟。

三叔家的堂姐和八叔家的堂弟媳,門外是嬸嬸。

媽媽弟弟和兩位叔叔。

左手邊是弟弟的女兒,右手邊是嬸嬸。

老家人都記得爸爸的好,幾代人一直念叨。作為家中唯一讀書外出工作的長子,除了文革外出逃難的一年多,即使在異常艱難的時候,爸爸都一直給老家寄糧票布票和錢。糧票寄給在鎮上工作的爸爸的堂姐,換成糧食後再捎給老家人,“要不還會死更多的人”。這位居中幫忙的堂姐和我爸爸是家族中唯一有機會讀書外出工作的兩個人,其他的弟妹年齡太小,來不及完成學業,沒能走出來。

和在外工作的爸爸一樣,老家人也曾受了不少苦,尤其文革,尤其有點文化又滯留農村的四叔。現在晚輩都在外麵工作,三位健在的叔叔留守,其中一位免費入住敬老院,吃住醫療都免費。農村的變換真的很大的。

可惜和我爸爸相貌性格脾氣各方麵最像的四叔已經不在了。他是滯留的家人中文化最高的最年長者,運動中莫名其妙受到的屈辱和磨難也是最大最多的。四叔一生未婚。

文革時被逼離婚不從,媽媽的說法和想法都很筋道:我自己的人我自己知道。成份是家庭的不是自己的,要是真的人不好,我自己會走,哪需要別的人拿槍指著。

旅途於我,是一個不經意間不斷喚醒悄然治愈永久回味的過程,很滋養。衣食住行,可豐可簡,穿著打扮,更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這次回國之旅,更能讀懂爸爸,也更加的愛爸爸媽媽,還失而複得一本舊相冊。老照片裏的爸爸,年輕熟悉又親切,不過我還是選了這張貼過的。:)

爸爸,我愛你!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