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道友信的美學思想在日本影響極大,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有一定影響,摘一段來參考——

來源: 逍遙白鶴 2012-07-01 20:40: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23 bytes)

關於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這個題目比較大。

今道友信的美學思想在日本影響極大,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有一定影響,摘一段來參考:

其美學思想深受海德格爾、薩特等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和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在美的本質問題上,他認為真是存在的意義,善是存在的機能,美是存在的恩惠和愛。美是直接的,活生生的,確確實實的感知,所以美是有關個人體驗的具體的個別現象,普遍性的美景、美人是不存在的。並肯定理性在審美觀賞中的作用,強調美不是自然所賦予的,而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其源泉是美的人格和美的行為,美是人格的光輝和人生的希望,是人類自我複歸的關鍵。他不同意傳統的道德價值優於藝術價值的觀點,認為美作為精神價值,比作為道德最高概念的“善”還要高一級,因為,美相當於宗教裏所說的“聖”,美是與聖具有同等高度的概念。在美感體驗問題上,提出“美的相位”這一重要範疇,認為美的不同種類是根據意識構造來區別的,美在意識中的“相位”是不斷變化的,審美意識的構造也是與日常生活中的意識構造大不相同,是日常意識的中斷。隻有垂直切斷日常意識,主體才能轉向審美意識的方位。今道友信還提出欣賞藝術美需要“解釋”,“解釋”是對作品進行分析、綜合,要向作品所指出的美的精神攀登。這是欣賞者與作品的對話,是把欣賞者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者對於人生的體驗融為一體,於是他又提出“未完成美學”這個概念,認為藝術作品不是在欣賞者之前完成了的封閉性存在,而是把自身未完成的開放式存在托付給了欣賞者。並認為藝術具有教育和娛樂功能,而其根本機能是為了複歸被現代技術壓抑了的人性。認為藝術的源泉是天才和精神上的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