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身衣重新流行
《紐約時報》報道
任由哪個女人來看,布蘭卡·穆裏羅(Blanca Murillo)起床之後的梳洗流程都沒什麽出奇之處:洗臉、刷牙、梳個頭、化個妝。然後,她會在腰間纏上塑身衣,這件事,她已經堅持了七年。
紐約皇後區,凱茜·貝拉( Kathy Vera )在試穿一件塑身衣。
在西班牙語裏,塑身衣被稱為"faja",意為“包裹”。這件物事由全球整形手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哥倫比亞——舶來,此前主要用於術後恢複,接受了抽脂手術的病人在身體上裹上繃帶,這樣能最大程度上減少水腫,保持皮膚的緊致度。但年輕一代的拉美人,以及越來越多其他國家的女性,已經愛上了塑身衣,把它看成塑造凹凸有致身材曲線的捷徑。
50多年來,美國婦女已經普遍拋棄了這一類的緊身內衣,女權主義者更將之斥為壓迫的象征。不少人指責生產尼龍和萊卡材質緊身內衣的品牌Spanx是在向女性重新介紹和灌輸一種理念,那就是:她們需要外界的幫助才能塑造好身材。恐怕也正是這個牌子讓年輕女性迷戀上了塑身衣,它的效果有目共睹,可能將使用者的五髒六腑擠壓移位,卻也能使身材曲線火辣誘人。
"faja"在西班牙語裏是“包裹”之意,在皇後區的Caralinda Mis Fajas商店裏,它是很暢銷的塑身用品。
塑身衣已然成為一種複興的時尚現象。越來越多的女性每天都要費勁地纏上塑身衣,壓根兒不會去想,20世紀70年代的女權運動活動家葛勞瑞亞·斯坦內姆(Gloria Steinem)對此該作何感想。塑身衣新浪潮的證據——至少是這股新浪潮帶來的效果——在紐約皇後區科羅納的街頭清晰可見:在這裏,雷鬼盾音樂(Reggaeton)裹挾著輕軌的噪音呼嘯而來,你能體會到濃濃的哥倫比亞氣息。
"你能看到我腰間的遊泳圈嗎?"33歲的穆裏羅問。她是發型師,身材嬌小,身高不到1米3,看起來像個洋娃娃,說話間,她從腰腹間掐出一把贅肉,然後掀起了襯衫,展示她那件穿得很舊的塑身衣。"穿上這個,什麽都能遮住。"
塑身衣的複興讓銷售這種產品的從業者始料不及,因為在醫療界將它用作術後康複用途之前,它就已經失寵了。
"我經曆過70年代;那會兒我們就已經扔掉了這件勞什子。"57歲的莉莎·奇普裏亞尼(Lisa Cipriani)說,她是Caralinda Mis Fajas店的店東,在皇後區有十幾家店專門賣塑身衣,這是其中一家店。"到了年輕人那裏,它竟然又回歸了 。"她說。
對塑身衣的需求與日俱增。Colfajas是一家生產並出口塑身衣的哥倫比亞企業,據參與經營這家家族企業的讓·皮雷·巴雷茲(Jean Pierre Velez)透露,公司2011年產量增長了47%,出口件數達6萬件,比往年增加了上千件。
而位於皇後區傑克遜高地羅斯福大道的成衣與內衣小店Y&K,每年大約能賣出4000件從Colfajas進口的塑身衣。
妮可·烏裏科切(Nicole Uricochea)是Caralinda Mis Fajas商店的一位見習店員。
烏裏科切穿上塑身衣後的效果。
塑身衣的樣式和大小不一,從長長的連體衣到窄窄的收腹帶,應有盡有;既有女性使用的,也有專供男性穿著的。穿著的效果主要跟塑身衣麵料的壓力有關,現在麵料包括了萊卡、棉、尼龍和乳膠。麵料越是緊得毫不留情,效果就越是好得讓人驚歎。價格通常在20美元到70多美元之間,主要取決於衣料的材質和大小。
“用西班牙人的話來說,女人們希望看起來""""像是可樂瓶子"""",”33歲的莉莉亞娜·裏奧斯(Lillliana Rios)在自己的博客ThingsLatinosLoveorHate.com上展開了對塑身衣的反思。"很多西語歌曲都說到了身材如同吉他的女人,所以西裔女性都想擁有玲瓏有致的身材。"
想要擁有如此好身材,可得吃一番苦頭。將身體擠進塑身衣中,簡直是女人與麵料的一場貼身肉搏戰。你須得將一絲絲贅肉緊緊包裹起來,將一根根搭鉤係緊,最後再深吸一口氣,將拉鏈一鼓作氣地拉起來。
穆裏羅說:"剛穿的頭一天,你肯定會覺得受不了,多穿穿就鬆快了。"
穿上塑身衣後再穿衣服,看起來或許會很性感,但塑身衣本身一點也不性感。大部分塑身衣跟醫用繃帶是一個顏色,看起來像是石膏。有些塑身衣是已經定好形的,目的是讓該凹的地方凹,該凸的地方凸。
胡安·洛佩茲(Juan Lopez)和搭檔莫妮卡·阿裏亞斯(Monika Arias)從哥倫比亞進口PonteBella牌塑身衣,在紐約長島的穀溪(Valley Stream)經銷。洛佩茲介紹說,他們起初是將塑身衣賣給醫療用SPA和整形醫生,但從大概五年之前開始,來自時尚人群的訂單就已經超過了醫療用途訂單。
最近訂購電話蜂擁而至,來源往往出乎兩位經營者的意料,其中包括一些在紐約長島的大頸(Great Neck)、花園城(Garden City)做生意的零售商,而這些地方拉美裔人口非常稀少。
阿裏亞斯表示:"起初,穿塑身衣的基本全部是拉美裔和非裔女性,現在白人也開始穿了。"
阿裏亞斯還介紹說,公司意識到了市場的變化,開始銷售偏軟的塑身用品,為的是迎合更廣泛的用戶群——有些女性並不像拉美裔女性那樣,追求過於誇張的身體曲線。瓦萊麗·斯蒂勒(Valerie Steele)是《緊身胸衣文化史》(The Corset: A Cultural History)的作家,也是紐約流行設計學院博物館(Museum at the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主任兼館長,她說,緊身褡一度是出席社交場合的必備品,但在20世紀60年代幾乎絕跡。
她說:"當時的服裝變得更加暴露,所以光是將贅肉擠到別的地方,這沒什麽用處。緊身褡消失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普遍認為女性不應該依賴這種東西,你原本就應該很健康,把體型保持得非常標準。"
此外斯蒂勒還說,就算緊身褡在當時已經不複流行,女權主義運動仍將它斥為壓迫的標誌。
現如今塑身衣重新火了起來,但也正是在這個年代,肥胖率不斷飆升,而理想身材的標準卻越來越嚴苛。“人們心目中的理想身材是既要苗條有致,又要勻稱強健,而與此同時,現實情況是越來越多的人身材癡肥,理想與現實已經極度脫節。”斯蒂勒女士說。
穆薩·巴拉吉(Moussa Balaghi)在皇後區傑克遜高地開了家叫Aishti的小店,他的店現在開始銷售"極小號"的塑身衣,因為讓他驚訝的是,現在不少十幾歲甚至更小的小女孩也開始穿著塑身衣。"以前隻有豐滿的姑娘穿它;而現在每個人都穿,"他一邊說,一邊搖了搖頭:"一旦發現自己腰間有了哪怕是一點點贅肉,女孩就要穿塑身衣。"
撰寫西裔文化博客的裏奧斯說,原先的塑身衣多數為橡膠材質,為了加強塑形效果還會加一層叫魚骨的硬質條形材料,而現在的塑身衣已經開始使用更多新的材質。與此同時,各路明星的全力支持也導致在年輕一代中使用新型塑身衣的人數漸增。
"我本來以為,塑身衣是我媽媽那代人才會穿的東西,"裏奧斯說:"而現在Spanx出現了,你在廣告中看到伊娃·朗格裏亞(Eva Longoria)穿它,詹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也穿它。結果任何年紀、任何身材的女性穿它,都不會感覺有什麽不自在的。"
而在Caralinda Mis Fajas店裏,客人們不斷換上越來越緊的塑身衣。隻要客人的體重下降,裁縫就會跟著把塑身衣的尺寸再改小一點。店主奇普裏亞尼說,客人的體重往往會下降,因為塑身衣會緊緊擠壓住你的胃部,你的胃口也會跟著變小。
(翻譯:詹涓)